在生活中,突然进入一个新环境,不同学生的适应能力也会千差万别。这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和生活自理方面等。
有的准高中生性格外向活泼,一进校就能快速与同学打成一片,有的则比较害羞敏感,始终融不进班级的主流圈子,沦落成边缘人。长此以往,那些被边缘化的学生不仅给人的感觉很孤僻,不合群,自己也会感到很孤独,没有存在感。加上现在要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尤其要面对室友间情趣爱好、饮食习惯、家境状况、作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都会使人无所适从。
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怀念初中的小伙伴,长期沉浸在虚拟网络里,聊天,玩游戏,不务正业,都有可能。家长在与孩子接触时应多留心孩子有没有固定的朋友之类,或者向老师了解,试着教孩子主动融入同学中,家长还要跟老师沟通,让孩子在课堂上多表现,训练他的胆量。这个时期孩子的性格还未完全定型,因此只要用对方法就能够及时纠正过来。
有的高中实行寄宿制,准高中生们只能一周甚至每两周回家一次,习惯了父母唠叨和照顾的孩子,突然干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食堂的饭菜吃不惯,宿舍又吵又挤,衣服要自己洗,被子要学着叠,尤其是入学军训,每天在太阳底下站军姿走正步,对于一个养尊处优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个天大的挑战,所以孩子们思家恋家的情绪会越来越浓,因此需要家长们多花点时间去看望他们,给予心理上的安慰与支持,试着多教教他们怎样处理好生活上的小细节,比如叠衣服叠被子之类。
心理上,准高中生们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普遍都有逆反心理,家长们越是说得多,他们越是觉得父母唠叨烦。他们不再对父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房门会上锁,手机会设密,认为上了高中就是小大人了,有些事可以自己做主,有了烦恼也不再寻求父母的帮助。
因为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会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如独立意向的发展,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这种独立性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基础上的,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多数高中生基本上能与其父母或其他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反抗性成分逐渐减少,但仍有反抗性。
再比如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高中生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已的评价时,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他们的会更强自尊心,高中生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当然,这种自我意识也会有混乱的时候,人的心理体验常伴随着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容易与现实产生碰撞,从而造成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
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把他们真正当作高中生对待,给予孩子适当的隐私权,有助于他们独立人格的塑造,但是家长们要判断何时由孩子自己做主,何时家长参与指导。近年来发生的“马加爵”“药家鑫”“李天一”事件等,都是因为在青春期时没有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而产生的悲剧事件。
他时而安静,时而吵闹。
他是个很不耐烦的人。有一次,我故意碰他一下,想跟他开个玩笑。可没到他转过身来很不耐烦地说:干什么,“敌人”?突然来袭,我很不高兴。于是,一场龙争虎斗就展开了。我们都拿出来了自己最强大的武器——嘴。他先发动攻击:
“你干嘛?”
“我想跟你开个玩笑。”
“那你不能跟我说一声吗?”
“你见过谁开玩笑还要说出来呢?”……
他还是个赖皮的人。这不,他又赖皮了。那天,我们在打赌,赌一支铅笔。赌的内容是“这节课什么老师来上课”。
“程老师。”他说。
“林老师。”我也不甘示弱。
“程老师,程老师,就是程老师。”
“林老师,林老师,就是林老师。”
吵了一会儿,因为他离门远,所以他看得见林老师。就趁机说:“我们不赌了。”我想:也好,万一输了,要给他一支笔呀,不划算。我就说:“好!”可是,过了一会,我就后悔了。原因我想大家应该知道。
说了这么久,我想你们一定很疑惑:这个人到底是谁?告诉你吧,他就是詹子涵。
首先,家长们自己要树立起这种观念,不要处处拿孩子的分数来衡量一切。因为初中生刚升入高中,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所以孩子成绩好的时候,家长不要给予过多的物质奖励,不要吝啬精神的嘉奖,成绩差的时候也别表现的过于生气严肃,毕竟孩子不是考试工具,尽量给予安慰和鼓励。
其次,培养孩子的平常心,胜不骄气不馁,经常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有问题可以平等的沟通,有时间看看国外的家庭情景剧,家庭教育这一点国外的老爸老妈就做的很好。如果孩子经父母询问后还是不吭声,不妨根据他的兴趣爱好,给他提供一些减压方式吧,比如游乐园,短途旅行之类。
第三,经常试着与孩子多多交流,了解他在上述方面有无类似困难,理解他们的想法,毕竟时代在进步,两代人之间会有代沟,父母们只有与时俱进,将心比心,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
第四,留给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间,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有些简单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做主。以此培养来他们独立人格的建立和健全。但是,少管不代表不管,不代表放任自流,在孩子为人处事的教育上,父母应给予一定的指导。
孩子终于被录取到第一志愿,松了一口气,也感慨万分,写点感想,给后面期待孩子突围的家长的一些建议,说的不对的请忽略:
1. 告别智能手机:一提智能手机我就生气,为什么家长要给孩子买苹果?不要把前途消耗在无聊的朋友圈中,不要用自己的前途去赌博和付出不值得的代价,这比戒掉毒瘾还难吗?有的孩子不愿意离开微信是担心朋友说她没自由,她怕孤独,怕没有朋友,怕朋友离她而去,殊不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视友谊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不是他不想努力。那么一定要告诉他,如果他的朋友连考学都不支持,那是真朋友吗?负责任的家长,不要心存侥幸,用你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解决吧,让他脱离开沉溺于智能手机不思勤奋的群体,让他明白自己脱离开了才能突围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不一样的他。家长在孩子不学习的时候也不要玩手机,多和孩子聊天沟通,找一些其它爱好分散注意力都是很好的方式;
2. 告别游戏:一边玩游戏一边能考上好大学的我只见过一个,但是不要期待奇迹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下一定的功夫无法达到目标这是肯定的,游戏和升学只能二选一,让他形成鄙视游戏群体的价值观,用你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解决。家长更不要玩游戏,要玩就偷偷玩吧,别让孩子看见,孩子不学习时多陪陪孩子;
3. 找到合适自己的课外辅导: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个坛子里交流相关经验有很多了,找到自己的才是对的,有的压根没有上辅导班就考得很好,有的家长说他们适合上大课,我家孩子基础差,小的时候快乐教育,上了初中知道学了,给报了大班课,但是到了初二还不见效,发现是孩子跟不上,别人讲了好几步他只听到一步就卡住了,只能找一对一,也在机构的一对一耽误了半年的光阴,朋友介绍了一个家教,非常好,把孩子一点点带出来。所以,放任孩子不管不是锻炼孩子自立,初中了,家长一定还要管,只是方式不同而已,要随时了解症结,不是只要孩子上课你就安心,你要考虑这个课是不是有帮助,你要盯紧了,提供必要的帮助,上大班小班要看孩子程度和接受能力,但是一定要考虑距离,路上的时间一定是宝贵的,一对一要找对,拿孩子时间做试验品是惨痛的。时间,时间!
4. 体育必须满分:除了练没有办法,每天回家练或者在学校跑完步再回家,雾霾就戴口罩练,总之实践证明,再差的孩子都可以做到,拿不到满分还是你***不够强烈,一个项目练了很久不满意了就要换项目,男孩子可能实心球要比单杠容易点?别在一个项目上死磕;
5. 报志愿问题:坛子里讨论太多了,找找死档的帖子就什么都清楚,人要冒险,也要留足余地,看你是否输得起;
6. 软件的系统工程学:中考要智商,要勤奋,要知识面,要会取舍,要承受挫折的强大内心,要阳光的心态……这些系统工程已经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建立了,我认为短时间变不了,但是至少,要从改善和逆反孩子的敌对关系入手开始,如果关系不改善,你的所有想法都很难实现,包括以上说的。
一位朋友住通州,孩子3岁,打算卖房去买学区房,已经在关注今年的中考分数线、学校排名等情况,纠结是去朝阳、西城还是东城好,庞大的升学工程居然这么小就开始了。好的小学是什么标准我不太了解,但是我领教了好的初中对于中考本身的重要,我们初中上的是好学校的普通班,尽管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需要用10-20分钟维持秩序然后控制好发完火的情绪才能讲课,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多,尽管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和吃零食,尽管学习好的孩子自己捂着不太回答同学的问题,尽管主科的老师都换过,诸多的不如意,但是,我教孩子,无论环境如何,只要考入班级前五就没有问题了,最后,还是熬出来了,如愿以偿的进入了梦想的学校,遗憾的是这个班大部分孩子还是落入20中以下的学校。但是还是要感谢这所学校,让我们学会了在逆境中如何去顽强地生存和奋斗。感谢这所学校的备课组,将实验班的精华课件分享给普通班,让我们至少在知识层面上会比普通校更有优势,感谢这所学校的文化传承,让这些年轻的老师能传承下来,而这个个别班的问题,也来自于孩子自己本身的原因多些。因此,初中进一个好的学校真的好重要。小升初时当然要争取进好的初中,毋庸置疑。希望10几年后的今天,这些孩子能有不一样的学校生活,而我们这些幸运儿又不知到了高考的门槛要演绎什么样的苦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