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开始了,只见足球向我这边滚来,我接过球,边跑边踢。趁对方不注意,一个漂亮的转身,同时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把球射向球门。对方没有跟上,守门员也没有守住,球进网了!
再次开球,又是我抢先一步把球抢到,我见对手直接退到了球门前做防守,便慢慢悠悠地向前带着球,想骗对方过来抢球。对手果然上了当,朝我冲了过来,我看准时机,一个加速,把球直接踢到对方身后,并迅速地朝球门冲去。对方这时才反应过来,但为时已晚。比分改写为二比零。
第三局开始了,而这时对手好像还在为我刚才的那个进球而懊悔,完全不在状态。我一个抢断,轻松地把球踢进,三比零。
面对三比零的窘况,对手这时候的.斗志好像也被激发了出来,而我也因为刚才的拼抢而感觉稍显疲惫。对手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趁我体力下降之际,连进两球。
这时候,我感觉到了危机,眼看比分就要打平,我怎么能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呢?我打起精神,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一鼓作气,又连进三球。
眼看比赛结果已经毫无悬念,但是对手仍不放弃最终的努力,最后他也进了一球,最终比分定格在六比三!我赢得了胜利!
通过这次比赛,我体会到了足球的乐趣,以及体育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
一个秋风习习的下午,我坐在窗户旁,安静地写作业,突然出现一个“拦路虎”,我紧锁眉头苦苦思索,笔在稿纸上不停地“舞动”。随着时间推移,我灵光一现,终于解出这条题的正确答案,这时我露出满意的微笑。
小学时,我最怕数学,一看见那些阿拉伯数字,头都快涨大了,流水问题,行程问题,盈亏问题,牛顿问题……数不胜数的数学问题都像一张张生气的脸盯着我,让我望而生畏,可数学还得学呀,我只能硬着头皮,强忍着恐惧继续上那些无聊、无趣的数学课,那时的我,数学考试从未超过90分。唉,数学难,难于上青天!
可世事难料,六年级,数学老师变成一个小老头,他姓徐,戴着副黑边老眼镜,头发乱糟糟的,像几个星期没洗似的,一看就是老古板,唉,以后的数学课肯定会更无聊。可海水不可斗量,几堂课下来,徐老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课上他总是用幽默的语句代替枯燥无味的公式,用传神的话语讲解那些复杂而又难解的问题。
记得刚上方程这一课时,徐老师将方程编成一首顺口溜,让我们了解方程的`重要性:“方程好,方程是个宝,现在不知道,以后有用的不得了!”这句顺口溜至今留在我的记忆里。因为徐老师的出现,我渐渐爱上数学,有一种想要走进这扇“数学大门”的***。从那以后数学再也不是我学习中的梦魇,我越来越喜欢它,感觉它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朋友,不用多说我的数学成绩也是牛市的股票行情看涨。
到了初中,数学老师是一位年轻、美丽而有活力的漂亮女生——张老师。张老师适时的表扬与鼓励,使我浑身充满力量。我开始主动做各种数学习题,经常接触一些有深度的难题,并与它们展开一对一的较量。有时一条难题会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渐渐地,稿纸那白白的脸已被我涂成黑张飞;有时我也会因攻不下一道难题急得抓头发,咬笔头,发疯似的在稿纸上列下一串串复杂的方程式。可当我最终战胜它们算出正确答案时,成功的喜悦又霎时涌上心头,心里像喝了蜜一般甜,这时我觉得,以前的苦根本算不上什么。经过长时间练习,现在遇到难题,我都会沉下心来,仔细读题,巧妙解答,遇到不顺时我总会想起成功时的喜悦,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轻言放弃。就这样,我爱上解难题,我爱上数学,我逐渐走进这扇神奇的大门,我时常徜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领略其中无穷的奥秘。
数学,它让我感到快乐,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也让我的人生越来越精彩。
记得有一次,老师对我们说:“我们来这里打篮球,不要让自己好像白来了!要收获点什么!”于是我收起了一颗玩耍嬉戏的心,开始投入篮球学习了。每次上课,我都非常认真听教练所教导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技巧。我想:既然选择了打篮球,就要扎好底子,积极地锻炼自己。我认真地在学,可我们总有几个动作做不好,老师发现了,过来手把手纠正我们如何运球、上篮。他炙热的手温让我鼓起勇气;他温和的言语让我倍感温馨;他壮硕的身躯让我感到信任。当我再次拿起球时,发现原来一切都没想象的`那么难,一切只要用心那都没问题,让我感受到莫大的动力。阳光课堂使我爱上篮球。
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活动,但是当我们真正的参与到里面,从始至终的体会了这个过程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一种享受,一个能够体现自我能力,增强自信心的过程。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心中的喜悦,更多的是满足感与成就感。
今日上午,在上海图书馆音乐欣赏室观看了于20xx年拍摄的越剧《李慧娘》演出实况的录像片,该剧是由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排演的,演员们都很年轻,表演认真,唱腔和舞美都挺精致,并富有地方剧种的特色。
该剧故事情节源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戏剧出版社副总编辑孟超改编的昆剧《李慧娘》,背景是南宋时期的杭州,当时因受元朝军队的进逼,朝廷退却南迁至杭州,偏安江南。民间百姓收复失地呼声颇高,而一些权臣却醉生梦死,满足于眼下的苟且。身为臣相的贾似道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假抗元、真投降,蒙骗皇上的信任,这一切被一位名叫裴舜卿,富有正义感的年轻书生识破,他屡次上奏朝廷,揭露贾似道真实嘴脸,因此成为贾似道的心头之患,欲除之为快。
年轻貌美的李慧娘三年前父母双亡,因尽孝道为父母送葬而欠下债务,无奈被贾似道收纳为妾。面对贾似道的淫威,她虽苦不堪言,但只能是委曲求全。一日,崔贾似道携众人游西湖,遇上了年轻书生裴舜卿。裴舜卿又当面正义凛然地痛斥了贾似道卑劣行径,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李慧娘的关注。由于裴舜卿说出了李慧娘心中的感触,她情不自禁地对他发出了“美哉!少年郎”的赞许……这一切被心狠手辣的贾似道看在眼里。于是他设下“一箭双雕”之计,先是以“当面详谈”为由,将裴舜卿诳进府内,囚禁在红梅阁内,伺机***害,又以“将其许配给裴生”的说法试探李慧娘。而当善良的李慧娘表露出满心欢喜的真实心境后,贾似道竟拔剑刺***了她。
在赴黄泉的路上,李慧娘一路悲切,直呼“冤枉”。仅仅因为说了“美哉!少年郎!”这句话而惨遭***戮,失去性命,她实在心有不甘,而且书生裴舜卿被囚禁的命运也一直是她所惦记的。阴曹地府的明镜判官知道了李慧娘的\'遭遇后,深表同情,也被她打算搭救裴舜卿的果敢所感动,于是赐予她阴阳宝扇一把,准许她的魂灵返回人间,在天亮之前实现救人的愿望。在贾府红梅阁内,还原为人形的李慧娘魂灵以自己的真诚赢得了裴舜卿的信任,终于在贾似道派人来刺***裴舜卿之前,将其从红梅阁救出,并在一路上与追兵搏斗,保护裴舜卿不受伤害……李慧娘的义举再次感动了明镜判官,就在天亮之际李慧娘的返阳时间已到的那一刻,他再次赐予李慧娘阴阳宝扇,助她击退追兵,并火烧贾府擒拿了作恶多端的贾似道及其帮凶。让人感动的情节出现在最后:当书生裴舜卿知情后为了表示感谢和爱慕之情,愿意与李慧娘共赴黄泉路时,她却拒绝了。她勉励裴生要将“黎民之苦铭心里”,“好男儿志在四方”,自己则毅然独赴黄泉,突出表现了李慧娘无私的心灵和高洁的情操。
新编越剧《李慧娘》剧照
看罢此剧,心生感慨。想想在久远的那些年代(李慧娘的形象最早出现于宋代话本),人们当时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真善美,追求幸福生活实在太难了,只得把美好愿望的实现寄托于苍天或是地府那样臆想出来的,现实不存在的所谓的神明力量上,才会演绎出受到冤屈的李慧娘魂灵借助明镜判官的法力实现救人、复仇这样凄美的故事。因此观后觉得,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现今得来不易,安宁幸福的生活。现如今,经过改编的《李慧娘》剧目作为传统文化的作品得以传承,除了观赏、娱乐之外,笔者认为主要还是要体味故事表现出来李慧娘这一人物的那种善良、无私的品性,倡导人与人相互间多一些无私的关爱与帮助。
昨天晚上,喜欢上网下军棋的我,由于连续遇上几个“破棋篓子”,气得我浑身发颤地关掉了电脑,没好气地打开电视机,当翻到cctv-11时,惊诧地锁定了频道,因为正在播放范瑞娟、袁桂芬主演的越剧《梁祝》的电影版。随着“十八相送”的优美表演和越剧呢哝的唱腔,我恼火的心慢慢的静了下来,渐入佳境。
影片高|潮“化蝶”的到来,我的心海不由自主的飘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余音袅袅,泪水不由自主地充满眼眶。品味着越胡的演奏,一点也不逊色于小提琴的凄美,而且多处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完《梁祝》,辗转反侧的我,思绪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过长江,飞过了里下河平原,来到了大圣故里,我的家乡—连云港。回想到少年时观看《梁祝》的情形。
记得那时我正上初中,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一部电影在一个大队连续放上几场那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影片。就像我们大队出嫁的姑娘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高兴时还要住上个把月,不问娘家同意与否,而且每次放映前都要来一段:“伟大领袖***教导我们说:……”还要放映十几分钟的《新闻简报》,其实那哪是什么新闻啊,有的甚至是两三年前的事,最后影片开始之前,还要再来一段“伟大领袖***教导我们……”后才开始影片的正式放映。
可放映《梁祝》的那一天却不一样,放映员一反常态地在麦克风前,先后三次通知今天没有加映,所以未吃完饭,我就推掉饭碗,端起小板凳,一溜烟跑到社场(不是专门放映电影的场所,其实就是生产队晾晒五谷杂粮的场所),早早稳稳当当地端坐在前几排,其实这种心理完全没有必要,露天电影,就算你坐的远一点,偏一点都能看得到,听得清。
由于当时我只有十一二岁,对电影里描述的爱情也是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对影片的内容毫无兴趣,但是越剧的曲调和唱腔深深的吸引着我,说其是天籁之音,一点也不为过。与其说那一次我是在看电影,倒不如说我是在听电影。范、袁二人的演唱委婉动听,我小小的心灵里:这越剧怎么这么好听啊!听惯了家乡淮海戏的我,初次听越剧简直像在梦中步入仙境;但好景不长,随着影片高|潮迭起,我发现身后不时传来抽泣声,而且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
我不耐烦地向后瞄了一眼,看到的不是一个人在擦鼻子,抹眼泪,众怒难平,我只能把小板凳搬到离音箱近一点的地方,可还是不行,当影片放至“化蝶”时,场内竟然有好多人在嚎啕大哭,简直听不到电影的声音。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人们为影片而哭,还有两次是以后放映的《苦菜花》和《望乡》。
放映后,我试着问了好几个哭的人“你们为什么哭啊?”有的说是为了“呆头鹅”梁山伯哭;有的说是为了祝英台的聪明伶俐、爱情忠贞哭;有的为自己不能够读书哭;有的为没条件让孩子读书哭;更多的是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被越剧的唱腔、曲调渲染的淋漓尽致而哭。
第二天晚上在社员的强烈要求下,放映员连续加映了两场,放映前妇女主任交给我和另一个小伙伴每人一支笔和一个本子,要我们把影片的唱词全部记录下来,应急的办法是我俩轮流各记一句,等到第二天再重新整理,这一次放映较前一次要平静些,但仍有人在小声的抽泣,在抹眼泪。
等到上学时,许多同学都转抄我俩记录下的唱词,一时间大街小巷、路上行人、田间地头都会不时传来越剧的莺回鹂转,甚至我们的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上还教唱过我们“化蝶”里的精彩片段。
这可能就是我对越剧情有独钟的原因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