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个文化可以跟中国媲美的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爱丁堡和大英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我来了英国,自然是要来了解文化和学习来的。
妈妈带我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学校,这个学校有美丽的操场,足球场,还有宿舍,我在这里度过了开心的一周,没天有好吃,有好喝,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健健康康的在那里成长,但是可笑的是我把平板落在那里了,还交了一个猪一样的队友,请他帮忙,他竟然说:“有时间再说”呼······气死我了,但是他最后还是帮了忙,心里还是很感谢他的。
上完了夏令营,妈妈就带着我开始了愉快的“爱丁堡之旅”,我们首先去了苏格兰最著名的“爱丁堡城堡,”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件就是芒斯蒙哥大炮和一点钟大炮了,芒斯蒙哥大炮本是国王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但因为战乱,芒斯蒙哥大炮也渐渐变成了武器,它的威力十分强悍,一发炮弹基本可以把一个大汉打出三千米左右,但他的缺点也显露出来了,威力强的大炮一般都很重,它重达六吨,炮弹重180公斤,拖着这门大炮,每天也只能推动3~6千米,最终退下战场,在重大事件上才能开炮,在庆祝一次皇后的婚礼时,是他最后一次鸣炮。
接下来,介绍的就是一点钟大炮,一点钟大炮,顾名思义,就是在一点钟开的炮,再整下午一点,他就会开炮,而且分毫不差,响彻云霄。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时间流逝,我坐着飞机回到了西安,然后爸爸就开着一辆小车来接我们,你觉得两个大箱子,一个小箱子,放得下啊吗?
我们旅游团从曼彻斯特坐旅游大巴两个小时就到了湖区。这里是英国最美丽的国家公园。造物主在这里布下了一切自然界能有的美丽风景:湖泊、河谷、山峰、瀑布。最美的当然还是星罗棋布的湖泊。在冬季的湖区,湖水依然清澈,不像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结冰;草地还是大片大片的绿,更有暖暖的阳光冲淡冬日的寒意。
用“湖光山色”来形容英国湖区的景色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水是这里的灵气之源。无论是广阔的温德米尔湖,还是小巧的葛拉斯米尔湖都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精心雕琢。湖区有15个大小湖泊,其中最大的便是温德米尔湖。沿着湖边往前走,一路上处处都是风景。湖边有个木板搭起来的码头,游船静静地靠在码头边。我们乘船欣赏广阔的湖区。温德米尔湖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温德米尔湖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温德米尔湖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游动的鱼儿。湖边危峰兀立,山水融为一体,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在湖边,扑扇着翅膀迎客的天鹅又高又肥,想必是被游客的零食喂的吧!我试着给它们喂自己带的奥利奥饼干,没想到的好几只天鹅争先恐后地冲着我的手扑过来,我吓得赶紧把饼干一扔,跑到远处看它们抢食。
湖区的小镇,人口加起来还不到两万人。我们漫步在小径,看到耳熟能详的名人故居遍布在小镇。湖区诗意的景色孕育出了不少诗人和作家,最著名的就是儿童文学作家贝阿特丽克斯波特,她守着这片美丽的大湖过了半生。她在1902年写的《彼得兔的故事》就是从湖边的.美景引发而来创作的童话。我走进她的故居,看到古老的英式家具,桌子上陈列着波特的草稿。很惭愧的是,我还没看过《彼得兔的故事》,不过听妈妈讲,读完这本书,会真的把彼得兔和它的一群好朋友当成生活在湖区的可爱精灵。
从英国回来一个月了,一直到现在,每次回想起湖区,就像在琢磨一幅画,淡淡的,静静的,令人久久难忘。
这是一个十分平常的早晨,也是我来英国的第二天。鸟儿在枝头叫着,天边挂着美丽而又壮观的朝霞,但在下午发生的事,却令我终身难忘。
吃过午饭,稍作小憩,我们就来到了训练场。一望无际的青草让我疲劳顿消,一下子就精神了不少。跟着教练,大家来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阶梯木前,当同学们得知要挑战几十米高的它时,更是目瞪口呆。很显然,过了几轮后,就有许多同学败下阵来,添油加醋的讲述着上面的惊险。
“就快到我了!”我心想着,并且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一上去,我就用飞快的速度拼尽全力往上爬,但当我发现与我一组的赵冠豪迟迟不能上来时,我报着“团队合作更重要”的决心回到下面,用力将他向上托,但这却无济于事。那一刻,我的.心中焦急万分,飞快的转动着脑筋。突然,我心生一计,扎了个马步,大声叫道:“赵冠豪,快踩着我的腿上去!”我忍受着压力和疼痛,他却半天无法前进,我用力嘶吼着:“快啊,加油啊!”最后,他终于往上爬了一层。就在我到第五层时,时间到了,但我所做的一切都让教练看在眼里。于是,在最后的时间里,教练要求我再爬一次。我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又一次来到了第七层,这里的难度大极了,我凭借自己全身的力量,成功的跨越了这一难关。来到第八层时,我已经气喘吁吁了,用尽了力气也没有能成功,“这里难道真的无法挑战吗?”我对自己发出了疑问。就在我已束手无策,即将放弃时,导游孙老师冲我喊了一句话:“用脚把自己勾上去!”我顿时豁然开朗,将身体整个倒了过来,用双脚勾住了横木,硬生生的将自己拉了上去,那一刻,底下的同学全部高声为我欢呼,远处其他组的同学也没有一个不为我鼓掌,那时,我的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这次的经历,让我获得了成功的勇气和必胜的决心。
今天是伦敦一日游。伦敦的街道已使用了几百年,因此马路狭窄,哪都是双车道,所以红绿灯特别多,十几米就有一个,特别堵!因此今天我们提前半小时出发,想错过高峰。我们的大车在路上行驶的战战兢兢,很多地方不能随便停车的,所以也是纠结啊。在去白金汉宫的时候,刚下车,就看到一辆马车悠闲地行驶在马路中间,后面护卫着两个很帅的骑士,可惜路上臭烘烘的马粪,完全打破了这份浪漫!
白金汉宫上旗帜飘扬,说明女王已经在上班。里面护卫不多但是严肃,我们在门口欣赏,广场上游客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假如女王不在的话,我们是可以进去参观的,运气太好了,我们比较忙,没空接待女王啊!
我们接着去寻找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全世界能知道的名人基本都在这里能找到,居然还有一个苗人,由于坚决推崇英国新教而殉身,因而作为唯一一个东方人的形象入住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大本钟(Big Ben,(现在已经改名为伊丽莎白纪念塔),正对着的是丘吉尔的塑像,英国到处都是各种的钟楼,各种的塔,雕塑。
唐宁街10号,去看那个有名的10号,(首相官邸)可惜被大铁栅栏拦着,门口的侍卫们感觉很散漫,游客可以随便在旁边与他们合影。门外一片热闹,门里一片肃静,我们看得最清楚的额,其实是1号,导游指点,那栋唯一的红房子,才是10号。
继续寻找,来到英国的母亲河---泰晤士河边,河对面是伦敦眼,英国国家美术馆,河这面是大本钟河议会大厦,连接他们的是泰晤士大桥。上游轮,在烈日下,听游轮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说着两岸风景,建筑历史,一直到塔桥(Tower bridge)下船,加宝估计没听懂几句。
午饭后,又连忙赶往大英博物馆,里面请的中文讲解员真不错,不走寻常路,还真是收获了许多知识。马克思曾经在这里借书,读书,播下了第一颗红色种子。知道了大英博物馆的建造史,建筑外形与希腊神庙的关系,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的文化,艺术等,知道了徐悲鸿就是在这里临摹,学习了半年,才画出了有名的奔马图,知道了西方神话中,那些典故的由来,雕塑的历史,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文化等等。
一直到下午4点多,导游带我们到牛津大街附近,路过维密店(victorla’s secret fashion show), 看到了何穗的靓照,总算让我们自由活动一会,可是购物狂们还是嫌时间短,我们在集合点边上的咖啡店里喝果汁,等的都快发霉了,疯狂的女人们才姗姗而来。多姿多彩的伦敦,差不多就这样了!
有些电影之所以经典,并不是因为他拥有多么宏大的场面和惊心动魄的情节,很简单就只是因为电影在慢慢的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一点一滴深入我们的心灵和骨髓之中,《英国病人》观后感。你越看越发现,你渐渐看到了灵魂和真谛的样子,虽然虚幻,但也是一种虚幻的真实。
《英国病人》这部电影在很早之前就听说过,是一部获得奥斯卡大奖的经典影片,俩个时空交错的蒙太奇拍摄手法让人在看的过程中有点不知所措。你必须静下心来慢慢听电影给你娓娓道来。那些混乱不知电影所云的感觉会在你看完之后变得清晰明了,随着你慢慢的回味,你会发现原来电影给我们讲了一个特别经典的爱情故事。
电影名字叫英国病人,只是一个身份,导演并不想通过这个名字告诉我们什么耐人寻味的东西,但是我却想把他联系到影片的主题上,这个病人艾玛殊表面是一个被烫伤的病人,实际上映射出他得了一种叫*情的绝症,除了死亡好像没有什么其他可以结束的方法。艾玛殊和有夫之妇凯瑟琳的爱情原本不该发生,但却发生的那么轰轰烈烈无法控制。他们的爱情仅有爱情而已,显得那么纯粹。影片通过艾玛殊的点点回忆来勾勒这个让人心痛的故事,其间还穿插着照顾艾玛殊的护士汉娜的爱情历程,俩者相互交替补充着。艾玛殊对凯瑟琳的爱之前朦胧隐晦,随后直接炙热,如同沙漠一般,观后感《《英国病人》观后感》。这种爱过分强烈,让他愿意为爱做任何事情,以至于到了后来当凯瑟琳出事之后,他为了拯救洞穴中的爱人,不惜绘制西非地图出卖给德国军队,他只知道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心爱的她解救出来,这是支撑他生活的信仰,除此之外他不愿意思考其他的任何事情。到最后凯瑟琳还是死在了洞穴,她在洞穴之中靠着微弱的手电所写下的爱情箴言让我痛哭流涕,当凯瑟琳说,"亲爱的,我在等着你。黑暗中的一天有多长呢,或者,黑暗中的一个礼拜呢?这会儿火已经熄了,我冷得要命。我真应该把我自己拽到外面去,不过,也得外面有有太阳才行。恐怕我现在是在浪费那亮光绘图,浪费那亮光写这些东西。我们会死。但我们死的好富有。我们拥有着自己的爱人和部类;拥有我们曾经吞咽过的美味;拥有我们进入的身躯,我们在其中就像在河里游啊游。我们把恐惧埋藏在这里面,像这个凄凉的洞穴。我要把所有的这一切,都铭刻在我的身躯上。我们会有着真正的国度,可不是地图上勾画的边界,或者强权者的名字所代表的那种。我知道你会回来,把我带出去,带我走进风的宫殿。在这样的地方和你,和朋友们一起漫步,那就是我所想要的一切了。一个没有地图的地球。灯光也熄灭了,我现在是在黑暗中书写。",影片同时让我们看到艾玛殊抱着她在漫漫的黄沙峭壁之中艰难的行走,艾玛殊痛哭的样子把每个看到此的人的心撕成了碎片,同风一样四散在黄沙之中。
相爱不能在一起,尤其还要被天各一方的痛彻心扉有谁能懂?哭到无声,哭道沙哑,哭到青筋爆出,哭到天昏地暗,哭到沧海桑田。爱情有时是一种"绝症",最好你不要得上这种病,但是万一被命中,你将获得与常人不同的经历,让你觉得来这世界走一趟是多么的值得和庆幸,即使是绝症濒临死亡,也在所不惜。
有一种病无法痊愈。如果有机会也不会选择痊愈。
《大国崛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关注。我个人也认为这是很具有震撼力的电视片。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片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也是以经济发展为先导的,比如184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蒸汽机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出现,美国西进运动和工业化、特别是爱迪生、FORD等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发达,带动了社会经济,使得崛起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但是,有了物质条件,就真的能崛起为真正的大国吗?历史上,从蒙古到西班牙,这些依靠外部掠夺为主的国家,崛起和衰落同样迅速。不是说,英国没有对外掠夺,而是人家的主力和优势建立在国内。于是,我们看到当英国的海外贸易和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约在1830年左右,资产阶级宪政出现了,而后来,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在1863年左右,工人阶级开始得到选举权。
也就是说,大国的发展和真正崛起,在全球竞争的现代,不仅是经济发展,也是政治进步——民主化。
这中间的道理很简单: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则下的平等,而要让规则活起来,不成为橡皮图章,就必须让参与竞争的主体制定和维护规则。比如说,英国早期,贵族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被国王剥夺,就搞了新法规,用议会高于王权来保护自己,而资产阶级为了保护自己不被贵族剥夺,而要求选举权;后来,出于同样的原因,工人阶级也有同样的要求。
宪政民主的经典演化路径就是这样。
可以说,人们追求更好生活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然选择参与到政治中去,而以普选为特征的民主就成了必然形式。
坐落于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英国,一个小小的岛国,是什么让她拥有今天如此崇高的世界地位?是名族精神的凝聚,是名族力量的苏醒,同样也离不开统治者的管理。
在英国经济不稳的年代,伊丽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潜力,明智的向海上扩充势力,以充盈国库。而面对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声讨时,沉着的打退他们的舰队,并赶走了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从此谱写英国的海上历史。在面对和贵族们的关系时,看清了国家的局势,严格遵守新法规的条例,和贵族们处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伊丽莎白去世之后,英国陷入了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终于在光荣革命之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强大的道路。
在看了这个之后,我初步的了解了管理的重要性。从国家到企业、工厂、学校再到家家户户,管理都扮演这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真确的管理方针,可以使家庭和美,事业有成,国家昌盛,而管理上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成为堤坝上的蚁穴。拉丁美洲有这样一种说法:所谓发展中国家,并非是指其他方面落后,而是指管理上的落后。在英国崛起之时,中国人仍在实行着封建君主制度,落后的制度,落后的管理方针,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影响了现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管理是人生必须学的一门科学,它将带领我们走进更加缤纷的世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