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笑看窗外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风停风起。在路上,我们经历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过程之中,我们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学会了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人们在河的左岸停留着,在这之外,同样又有在右岸快乐生活着的人们。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的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
这些是生命之河两岸的人生,这是忘记与记忆的选择。风吹起花瓣如同阵阵破碎的童年,决荒的古乐诠释灵魂的落差,躲在梦与记忆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忘记该忘记的不快和琐碎,来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它们也不会因此而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在时间的冲洗下愈加鲜艳,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财富。
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了迷人的花。
还记得那个叫李春燕的汉族女子,嫁入苗寨,从此便成了照亮苗家的月亮。她居住的那座吊脚 楼,她昏黄灯光下整理欠条的背影,她急步于山寨间行医治病的身姿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间越久,越给我长久的感动。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的坚持就如同一朵玫瑰,散发着大爱的芬芳,弥漫在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浓郁。
记忆是花香,在时间之风的吹动下,飘散到更远的地方。
还记得记忆中那个叫王雪原的男子,毅然站出来揭开医药费的黑幕,不惧丢掉工作,不惧恐吓与报复,他让丑行暴露于光明之下,正义得到伸张,他的壮举让我们拥有了今天更为透明的医疗费用制度。他的勇敢,他的牺牲,他就如同一支清濯的莲花,散发着大义的芬芳,弥漫于记忆中,时间越长越浓烈。
记忆是时间长河两岸的繁花,时间不仅不曾让它们风化,还给了它们滋养,让它们愈加美丽。
还记得一人一马的邮路上的王顺友,教我敬业;还记得为友守墓30年的陈健,教我守诺;还记得舞出千手观音的邰丽华,教我不屈;还记得生命中无数帮助过我的人,教会我爱……他们都是记忆长河旁的花,用馨香沐浴着我。他们教给我的,都成了我一生的财富,它们不会被风化,而会随时间的风、时间的流水传到心底,浸润全身,恩泽我的一生。
这些让我感动,让我成长的记忆永远不会被风化。相反,它们会在时间长河的两岸开满迷人的花,装点我的人生。
花开两岸,记忆永存。
跨越心中那道“坎”
害怕,李开复之女也曾害怕举手!难道害怕的仅仅是她吗?因为害怕,有多少只蛹作茧自缚;因为害怕,有多少只蚌泪不成珠;因为害怕,有多少只鹰羽翼不丰;因为害怕,有多少人庸碌一生。“平静的湖面练不出强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人生难免磕磕碰碰,关键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它,用怎样的心力去克服它。跨越心中那道“坎”,前方更加美好。
海伦〃凯勒——执著的“追光灯”
幼年失明、失聪,与光色声影隔绝一生。谁说她没有害怕过,谁说她没有沮丧过,在接近大千世界之初,她也曾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但在沙利文老师的引导下,更在其坚强性格的支撑下,她走出了恐惧,用心去聆听,用心去触摸,感知世界的\'丰富多彩。最终,她成为闻名于世的作家、教育家。因为能克服内心的恐惧,因为追逐明亮的光照,海伦〃凯勒跨越了心中的那道黑暗之“坎”,把阴影甩在身后,走向了光明的境界。
史铁生——雄起的“写生人”
十八岁,青春正盛,活力四射,生命中最“狂妄”的年龄,他却失掉了奔跑跨越的权利,身体被禁锢在轮椅里,梦想被束缚在辙痕里,生活也是步履维艰。在荒芜的地坛里,多少次他想到过放弃生命,但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坚持不懈的鼓励下,他又重新挣扎着“站”了起来,拿起笔,书写生命的沧桑历程,抒发内心沉积已久的情感,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从28岁到59岁,从《我与地坛》到《务虚笔记》,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剥开了束缚自己的那层厚“茧”,跨越了心中的那道绝望之“坎”,跻身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列。
国家体操队——涅槃的“梦之队”
2004年,老马频频失蹄,他们兵败雅典,中国体操“梦之队”变成了“摔跤队”,让国人大跌眼镜,万分痛心,乃至嘲讽、质疑和斥责。然而,他位没有放弃,反而战胜心中的恐惧,冷静反思,坚强面对。一日复一日地艰苦训练,一场接一场地扎实比赛,他们从未停歇,因为他们要绝地反击,洗雪前耻。2008年,紫禁之战,老将们披挂上阵,技压群雄,遥遥领先,以绝对优势一举夺冠,向国人证明了他们的努力,再现他们的实力,重塑了他们的形象。我们因此知道了,伤病缠身的疼痛不可怕,年龄日长的恐惧不可怕,只要敢于面对,敢于举步,跨越心中的那道失败之“坎”,成功便不再遥远。
人生之路,几多曲折,几多坎坷,停滞不前,只因一叶障目,只因一念迷心。拿掉树叶吧,展露雄心吧,你的面前不是巍巍高山,不是滔滔江水,只是小小一道“坎”,咬咬牙,跨过它,胜利就在眼前。
20xx年8月14日,老师在微信上发了让我们今晚9点30分观看《潮平两岸阔》,看完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可当天我在北京旅游,爸爸在家把内容录在电脑里,回来后我进行了认真观看。
这部专题片让我了解到许多新知识。台湾人的`祖先都是从大陆过海而去的,所以海峡两岸自古以来,同宗同源,血浓于水,同用汉字,同说汉语,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甲午战争之后,台湾割让给了日本,日本统治者推行日语,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中国,汉语迅速普及。但是,1956年大陆实行汉字简化,后来又使用了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而台湾还在使用繁体字,拼音和大陆的也不一样,就形成了同一种语言的差异,一语两字,一文两体。使得大陆和台湾沟通出现了障碍。但是,随着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语言文化交流越来越多。
看了这部专题片,我的感受很深。我觉得,大陆和台湾的语言文字交流前景会更好。
我感到,两岸的语言文化交流是建立在和平统一基础上的。1987年,央视春晚,台湾歌手费翔演唱《故乡的云》。1987年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加大了沟通交流。2010年九月,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北京开幕。2011年六月,100名小学生绘画百米长卷“海峡,我的家园”。2016年1月,汉字创意大会作品展。语言是交流思想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以后,如果大陆有报名去参加与台湾同胞沟通的机会,我也愿意去同台湾小朋友交流,为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贡献。这些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硕果。
我认为,随着两岸经贸的发展,语言文化交流也会更多。两岸人民,同种同源,骨肉情深,互相思念,一定会加大经济、政治的交流。这种交流一定会促进语言文字的统一。
我想,我作为一名少年,要积极参加两岸的文化交流。将来要是有机会,我一定积极报名参加相关的活动,和台湾小朋友手拉手,交流学习。
专题片《潮平两岸阔》让我学到了知识,让我增进了对台湾同胞的了解,让我加深了对台湾同胞的感情。我相信,两岸的语言文字交流一定会结出新的硕果。
"叮呤呤!"闹钟声把我叫醒,我手忙脚乱地穿上衣服,马上冲了政府广场,我们约好了在那里集合。
上了送我们去的大巴,我们就热热闹闹的准备出发了。到了两岸三度大家纷纷下车,一窝蜂似的冲向了大门,过了一会就蹦蹦跳跳地跟着教官向前走,在教官的指导下戴上装备。教官把圆钩子钩上最高的\'粗钢丝上。在通过时要慢,不可以超越自己前面的人,不然自己的保险带就会和别人的保险带缠在一起。
我最喜欢的是"浮桩桥"和"自投罗网","浮桩桥"就是一块块浮起来的木头,人们要在浮起来的木头桩上一步一步的走过去,我原以为这种桥很容易通过,结果上起的时候才发觉非常难走。我一踏上浮动的木桩,木桩就摇晃起来,连着相近其它木桩也跟着摇晃,原来这些木桩都是用绳子串在一起的,牵一发动全身。我突然想起公园里也有类似的木桩,走这个"浮桩桥"就跟走公园里的木桩一样。我就按照我在公园里走木桩的方法,我死死抓住绳索,让木桩不再摇动,再轻轻踩上木桩。果然,木桩不再摇晃,我觉得身轻如燕,不一会儿我就通过了这座桥。
"自投罗网"就是把两个人的保险带挂同一个钩子上,两个人一起用力蹬开,两个人就顺着钢绳从高的一头滑到低的一头,在低的一头放着一个"大沙发",两个人就向着"大沙发"撞去。我和陈奕谙一组,我们俩紧紧的抱住对方,双腿用力一蹬,我们就像小鸟一样向着"大沙发"冲去。
回到了家,心思还在两岸三度!今天我的收获很多,有快乐、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当自己面临困难时,知道因该用自的智慧去解决困难。
两岸三度给了我一个难忘六一儿童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