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问我该写什么,我说该写的可多了,比如我们常津津乐道的《爱情公寓》,你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解剖它:它为什么受到欢迎,它看似搞笑的剧情背后暗藏什么深意,也可就其中一两个人物展开讨论。不过随之我望着她的不以为然,不由为她感到悲哀。思想是灵魂的养料,人可无财富,却不可无思想。
阿敏曾经和我在文字、名著、家庭关系、命运等领域进行过探究和讨论,她夸我很理智。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思想家,正如谁说过,不要去看别人的诗,要写自己的诗,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诗人,而我只是愿意并善于把它表达出来。记得有一次,我和她着重在命运方面探究,我明确地告诉她:“命运是不公平的。”她一再反驳。我告诉她,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他以后要走的路,无不是命运在操控着。一个人的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又是父母、环境以及种种因素所给予和影响的,归结来看,就是命运。命运它就是上帝,它给了你这些,你就得毫无怨言的.全盘接受。阿敏又说,世界上没有上帝,而一个人是可以决定他要走的路的。我说,上帝只是人们对冥冥中安排人生的对象的假想身份。是的,人可以决定,但如果上帝给予他的基因、环境培养给他的性格、思想没有这一认识呢?再比如说,一个平凡的人和一个伟大的人,谁成功?大多者一定都选后者,但平凡的人不一定这么认为,他不在乎名利、功绩,只在乎自己这平安健康的一生。他觉得伟大的人贡献自己一生还不如他活的潇洒。之后,我又给阿敏举了种种例子,她才渐渐明白并同意我的说法。
我们班一些女生爱看什么“青春、忧伤”的小说。青春是有忧伤,但不是过度悲伤。在我看来,那完全就是披着美好的青春外衣欺骗群众的言情小说。现在的言情小说真是高级,精美的封面、昂贵的价格,略带欺骗性的文字,乍一看还真以为是好书。这样的书看时间长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把爱幻想的女生带到“悲伤”里去。幻想是美好的,可是建立在美好现实生活之上的幻想纯粹是害人不浅。完全就是曲解青春的崇高意义。于是读者就日夜幻想自己是很忧伤、很有故事的女生,会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前途不知不觉就断送在自己手里了。真是无良作家,销量难道真的比祖国的未来还要重要吗?另一方面也要怪女孩子们没有自持力,如果多看看对自己有益的书,还会像阿欢一样不知道该写什么、没有独立的思想体系吗?
当我们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享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便捷,当我们的眼前充斥着或真或假或被曲解或被夸大的信息时,你是否添了一丝迷茫?
当你成为了那个躲避地震的人,当你成为了那个抢购碘盐的人,当你成为了应对末日的人……试问,你为什么会轻信网上传言?
你说,因为大家都这么说。的确,三人成虎。但为什么不能多一份理智的判断,为什么不多一点理性?
信息时代,需要你自己去判断真伪,需要你的理性。
有了你的理性判断,才有流言的终止。试问那些“秦火火”为何被捧红?试问那些胡说的“大v”们为何有千万粉丝?因为你信了,不加判断的信了,不论他的言论多么怪异乃至荒谬。谣言,因为无数个你的轻听轻信就此流传。倘若你看到后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小心求证,而不是做谣言的传播者,那么,你就成功地运用了理性判断终止了谣言。
若是每个人都能对谣言进行理性判断,世上便不再有流言。
有了你的理性判断,才有科学与真实的传播。当伪科学与虚假被理性的屏障阻隔,涌现的必是真实与作文科学,得到的必是网络环境的净化。在净化网络环境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科学与真实得以传播。如百度推出的“知道日报”,将生活中常见的被误解的现象用科学加以阐明和纠正。你用理性的判断相信了科学与真实,并做一名科学与真实的传播者,我们的信息时代的天空,必会更加晴朗。
若是每个人都能在虚拟的网络中寻找科学与真实,网络世界也是理性的。
古人云:“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信息时代,你所见的也未必为实,这就更需要我们对信息加以理性判断。真实的科学的,不妨去传播和弘扬。荒谬的虚假的,不妨止于你,不去信也不去传播。“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就要做一名智者,多一点理性判断,少一点盲目跟风;多一点小心求证,少一点惊慌失措;多一点认真思考,少一点头脑一热。
信息时代,理性都去哪儿了?有人呼唤。
现在,是它该回归的时候了。
不再恐慌,不再迷茫,不再轻信,不再盲从。先判断一下信息真伪,再采取行动。
信息时代,请做一名智者。
信息时代,请多一点理性判断。
我们该记住的,是我们的初中班主任。班主任于老师最特别的地方是他黝黑的皮肤和他“几”字发型以及他那不紧不慢、柔中带刚的性格。虽然于老师有着蜗牛般的性格,但他对待授课态度、学生的疑问、错误却是那样的一丝不苟、认证仔细,他正是用这种态度教导了我们三年。但有时他又很风趣搞笑,这导致了现在的我们对他产生了一种既敬又畏的感情。
我们该记住的,是初中三年一直都在老地方的排满的课程表。那排满的课程表好似我们在校读书生活的象征和见证。它象征着我们想要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是一种奢望;它见证了我们在课堂上为了某个问题而争执不休,他让我们拥有了闲不下来的.初中生活。
我们该记住的,是和课程表相依相偎的黑板。坐在教室中央,放眼望去,使那一面墙上只有课程表和黑板,它们就像一组相似多边形似的一大一小,紧紧联系,谁也离不开谁。看那有着老师粉笔痕迹的黑板,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这节课的精髓到底掌握了没有,正是这三笔六画中,勾勒出了课本的真谛,引导着我们思想的进化。
我们该记住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三年读书环境的校园。教室里,仿佛看到了神采奕奕的老师一手书本、一手粉笔,口若悬河地站在三尺讲台上,对我们进行思想教导及传道授业;仿佛看到了孩子般的我们嬉戏玩闹、开怀大笑的场景;仿佛看到了年少轻狂的我们拿起板凳、挥手动脚的身影;仿佛看到了穿戴整齐的我们正襟危坐、“人在曹营心在汉”的上课时的情景……在教室里,我们或是志存高远,或是发泄躁动,或是崇拜明星,一样是青春期的心态,都是校园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我们该记住的,是所有对我们的学业而尽心尽力在背后为我们指导方向的谢老师、韩老师、白老师、苏老师……如果不是他们,也许我们还像刚上初中时那般懵懂;如果不是他们,也许我们还会自以为是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如果不是他们,也许我们还是那个随波逐流、不懂上进的孩子;感谢所有对我们有着谆谆教诲的老师,因为你们,我们将不再无知;因为你们我们将会长大、将会成熟。
我们该记住的,是这种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起读书学习,经历失败苦痛的初中生活。三年间,我们一起肩并肩,为梦想而战,我们携手共同前行的同窗之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