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同属于90后仅比你们大了7岁,但还是习惯称你们为孩子,可能是这样更显亲切吧。
离开磁县一中整整一周了,这周你们有了新的化学老师、新的班主任,而我也渐渐地回归到了学生的角色。7天,新的化学老师讲课你们还适应吧?新的班主任对你们要求严吗?每天早晨6点的早操还在继续吧?上课还会有人犯困吧?作业有没有保质保量的完成呢?教室里的多媒体还是会有人偷偷地去玩儿吧?其实你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我们的离开而发生丝毫的变化,一切都还在继续,你们还需要自己走完高中的道路。
习惯了高中的生活,回来后突然有种陌生的感觉。习惯了晚上你们都上自习课后,校园里一片寂静的感觉,而大学校园的缤纷绚丽和喧闹让我觉得有些陌生。习惯了以老师的身份在讲台上讲课,不晓得是否还能适应作为一名学生聆听老师们的教诲。习惯了为你们这一群孩子们操心操肺,回来后竟会觉得心里空空的。不过,我们终究都有自己的人生要走,彼此都要学会适应。
24号晚上收拾好行李后尽管已是深夜,还是没有忍住把你们写给我的留言仔细看过,回来的路上更是捧在手心一路回顾。对于其中提到的一些问题想再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 有些同学认为老师不认识你们
由于班级容量大(每班接近60人),带课班级多(1404、1405、1406),见习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面琐事缠身……自以为这些其实都只是借口。很遗憾在这半年里没有能够记下你们的每一张笑脸,1405、1406班的孩子们,无论是课堂表现又或者是与你们班主任的交流我认识了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但可能由于平时交流较少又或者课上点名让你们回答问题机会较少,才会让你们有这样的误会。
而1404班的孩子们,无论是开朗外向爱表现还是沉默内向不善表达,如果还认为我记不得你的话,那就是在否定我这半年的班主任工作了。可能半年中与有些人只是只言片语的交流,但是运动会的相处、办公室与其他老师的交谈、周记本中的心声……我开始了解你们的一点一滴,也开始喜欢上了我的这群可爱的孩子们。
对于教过的大多数学生,老师都会有所了解;而班主任肯定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了解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只是老师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尤其是对于已是高中生的你们,很多问题要自己去解决而不是等着老师去指点。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负责,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你负责,你日后的生活取决于你如今的努力。所以,有些同学存在的问题老师并不是没有发现,而是期待你们自己去改正,但一定不要单纯的认为这些问题老师是不知道的。(其实老师知道很多你们不知道老师知道的`事情哦!)
二、 有些同学认为老师比较重视男生
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与老师交流较多的一般是些犯过错误的同学,可能是由于这些错误以及之后的交流让老师对他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得他们与老师之后的交流中没有了隔阂。又或者是班级或者办公室有事时,老师的第一印象总是想着让男生帮忙干活儿吧?亦或是由于其他原因或者是老师这方面却是做的不太好吧?
但是,请相信在每位老师心中都没有否定你们任何一人,只是日常中老师与那些开朗积极的学生交流多些,这并不代表老师不喜欢那些内向、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只是在一个新环境中那些开朗积极的学生总是会优先占据人们的视线,不管你承不承认这就是社会。对于那些内向的同学,老师也像你默默关注老师那样默默地关注着你,虽然未曾表露但感情就在心中。
(每一位老师都不能保证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喜欢自己,但是如果你是你喜欢老师的那个人,那么老师一定不会讨厌你)
三、 有些同学觉得老师有些严格
自实习开始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课上严格要求做老师,课下打成一片做朋友”。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你们对新校园新班级新同学充满各种不适应时,我总是希望能够以一个姐姐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给予你们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而当你们步入磁县一中时,你们的比较对象已不再是还在读初三的初中同学,而是邯郸一中、衡水一中等重点示范性高中那些优异的学子们,那些2天假期要做三十多张卷子的疯狂学子们。所以,即便是1404班的你们在每次取得优异的成绩之后,我都没有提及丝毫,我只是希望你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要求自己,不要给自己的高中生活留下遗憾。
“只有流过血的指头,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未来的生活就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不要让今天的安逸成为明天的悔恨。
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我们先说说傅雷先生,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以为他是外国人,可他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和和艺术评论家,看来我真是孤陋寡闻这么著名人的我都不知道!
一开始听说《傅雷家书》的时候,就特别想看,就买了一本,可是里面的内容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只是傅雷夫妇写给他们的\'孩子傅聪和傅敏的书信而已,没有什么吸引人眼球的部分。但是只要你仔细看傅雷先生及夫人所写的书信内容你会发现书信中包含着傅雷先生及夫人对两个孩子深厚的爱。
傅雷先生的教子方法独特,用书信的方式教育远方的儿子,当然中间透露出傅雷先生对自己孩子的牵挂和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傅雷先生总是耐心在书信的指导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或许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唠叨,这不是唠叨,这是爱,是无私的父爱,是不求会好的父爱。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父爱在无形中教你如何坚强、自立。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先生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
傅雷先生对儿子孜孜不倦的教诲,是许多家长的好榜样。但我不希望家长不要只学傅雷先生的一个“打”字,那样光打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痛苦,要是“打”会有乐观的结果,那么孩子们还有什么生活的余地。我只希望家长能用平和的口气和的口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谈谈。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父爱是一座灯塔,远航时指引我们冲破迷雾找到正确的道路。父爱犹如母爱,是无言的付出,他默默的关注孩子的的一切,防止孩子迷失在远方。傅雷先生就是父爱的代表,濯洗我们的心灵。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希望能有所体会。
接触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就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我很欣赏傅雷老师告诉儿子的学习的方法,但我不是很喜欢傅老师对儿子情感的宣泄,与刘庸相比,傅雷明显得比较含蓄、保守。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们辛苦了!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逆反的心理一天比一天强盛,置父母的苦口婆心于不顾,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其实,说白了就是没有学问,哪能挣得钞票?没有钞票又能从哪吃饭啊?我想,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努力学习,虽然说学习是为了自己,但也是为了父母在以后能住上好的生活啊!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有时候我还会想,要是我能与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是什么有滋味呢!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这样的教育方法在我们现在还是十分适用的。
傅雷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让我回想我自己所受的教育。在两种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就是傅雷的家庭整天和和睦睦,相亲相爱。但是在我们家就没有这种气氛,原因在哪里呢?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我们家正是缺少这种沟通,我的父亲是一个十分传统的人,正是这样,他说的话我不能反驳。导致了我们的感情变得陌生,从这里可以想到,沟通是一个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傅雷家书》给了我许多影响,傅雷的严谨作风和深遂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教导了我;我喜爱这本书,敬佩傅雷为人与学识,羡慕他和一家的相亲相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