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成功的方法有许多种,勇敢是否等于鲁莽一直是人们有所争议的话题。面对困难和逆境,可以选择直面对抗、放手一搏、破釜沉舟,在险中求胜。也可以选择暂时退让,静候其变,从而寻找机会,一举击破。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想法。
科学家富兰克林是勇敢的,他用生命去找寻真理。他在雷雨天把风筝升上天空,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举动,出一点差错就有可能当场身亡,但是他没有退缩,“捕捉”到了自然中的雷电,并发明了避雷针,打破了人们固执的封建观念。
科学家布鲁诺也是勇敢的。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科学家,他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面对火刑,毫不退缩,为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东汉时洛阳县令董宣是勇敢的,他敢于向封建权威发起挑战。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了人,藏于公主家中,董宣二话不说将其处刑。公主向光武帝告状想***他,他却据理力争,宁愿自***谢罪。于是光武帝放宽处罚,让他给公主磕几个头,他仍不肯就范。光武帝深受打动,最终赦免了他。
春秋时越王勾践是不鲁莽的。他先是被敌国吴国所俘虏,但是他没有急于抱仇,而是卧薪尝胆,回到越国后继续养精蓄锐准备东山再起,最后用“三千越甲”打败吴国,成为新一代的春秋霸主。
韩信是不鲁莽的。他幼时父母双亡,生活困苦,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一次有一群人当众羞辱韩信,让韩信选择用佩剑刺死他们,要么就从裤裆下面钻出去。韩信自知势单力薄,只好容忍胯下之辱。他不是胆怯,而是看清楚局面之后明智的表现,这也是他后来成为汉朝的开国名将的原因。
无论敢还是不敢,都是他们行事的一种智慧。选择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在敢与不敢中来回切换,有勇有谋才得以成功。
答案很简单:无人打扰。
记得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情形。村前村后,稀稀落落的几根小树苗,鸟儿也少,偶尔能看见几只麻雀应和着南来北去的燕子,驱赶日深夜深的孤寂,用声音相互取暖。当然也有百年大树,不过,只有树桩。大树被人砍去,腾位置做新房,大材做梁,小枝烧火。
那时,村里家家人丁兴旺。欣欣向荣。
花开花谢,村庄像盛开千年的.花,终于开始凋零。
村人外流,始于20世纪90年
代初,三股潮流像抽水机
一样把村民源源不断地往外抽。一是读书潮,考上大学留在城里工作;二是经商潮,到外面做点生意,过好日子;三是打工潮,也许缺本钱、少文化,但总有力气的,于是,少年不读书,长大一些,就去城市打工。
人们欢快地背井离乡,身在城里,心恋繁华,不愿复返。
人一走,村就空了。1994年,我高中毕业,当时全村人口多达二三百。而今,做红白喜事,把村里所有常住人口都叫上,还凑不齐三桌,减少了足足十倍。人少,田荒地芜,草树迅速占据,欣欣然,长势喜欢。留守农村的人们烧饭改用煤气灶,村巷内的杂草枯枝便无人问津,显得荒凉清寂。
短短20年,村前村后的树大了密了,草杂了厚了,绿染大地,生机勃勃。
懂林业的人士对我说:“保护森林,其实是很简单。它本不需要人们刻意去保护,自有生长规律。人类对森林的最好保护,就是不要去打扰它。”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教育孩子。很多父母唯恐自己的孩子玩掉大好光阴,以至于输掉未来的幸福,往往会以爱的名义,让孩子要这样,不要那样,这个不做,那个不许。其实,每一道指令,都是十足的打扰,每一次打扰都在挤压孩子正常的生长空间。
我走到书桌前,捧起一本相册,一张照片映入眼帘,照片中的我梳着长长的马尾辫,手中紧握着话筒,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激动和喜悦,一个大大的微笑被相机定格。
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场景,那是小学四年级的我,那时的我就像一株含羞草,特别害怕别人的触摸,甚至别人长时间的注视也会让我紧张的要命,这时我就会“噗”的一声合起叶子,把自己藏匿起来。
所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我听到班主任说要让我上台演讲时我差点崩溃掉。我战战兢兢地接过演讲稿,天啊!居然要我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说这么多。忧虑笼罩在我的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演讲的前几天,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学,写作业,其余的时间几乎都用来背稿,一遍、两遍、三遍……我一遍又一遍的背,生怕演讲时出了什么岔子。同时,我也害怕演讲那天的到来,我不敢,不敢上台,不敢面对那么多人,这种恐惧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愈加深刻。
这一天还是到了。在我演讲之前,还要升国旗,唱国歌,我在台下的阴影里站着,小声的过着我的演讲词,此时我的心跳已经明显加速了。
“下面是国旗下演讲。”主持人的声音把我吓了一跳,我的心飞速的跳动着。
我强作镇定地走上主席台,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拿着演讲稿。待我站定,便立马感到目光从四面八方聚焦过来,灼烧着我的每一寸皮肤。……说啊,勇敢点!就在我望着台下,手不停的发抖时,一个声音从我的脑海中跳了出来,点醒了我。是啊!我要勇敢,都准备这么长时间了,一定可以的。我说服了自己,做了个深呼吸,把话筒举起。“尊敬的老师……”我十分惊讶的发现,我居然能如此流利的发声了,这个声音是我的吗?自信,响亮……当我说完最后一个字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深呼了一口气,露出了一个自信,激动的笑容。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此后,不管遇到什么挑战,我都敢于尝试,因为我知道了,“敢与不敢”中间只隔着勇气和自信,要始终坚信,只要敢做,就能收获成功。
我听过一个故事,子路问孔子,我们俩谁更适合打仗。孔子笑答,当然是我。子路不服气,又说,平日里你不是夸我勇敢吗?孔子答道,可我不仅勇敢,还勇于不敢呀。
“不敢”怎么还带兵打仗?当然,孔子说得“不敢”指的是适当的退缩。子路过于勇敢,会出现莽撞的情况,会在绝境下勇往直前,和敌人决一死战,轻则伤亡惨重,重则全军覆没。但如果是孔子来打仗,在危机时刻,孔子依旧能处变不惊,从容地挣脱困境。
抗战结束后,中国陷入内战的阴云之中。闻一多拿起他自己的武器,写下一篇篇让人警醒的诗歌,发出和平的呼唤。国民党对他发出多次警告,可是,他敢于斗争,一直走在反内战活动的最前列。他的好友李公朴被暗***,他是多么痛心,他知道,国民党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可他还是参加了李公朴的葬礼。当天晚上,一颗颗子弹射入了他的胸膛,一滴滴热血流淌在地上,但他深邃的目光里有着坚定的信念。这是闻一多的“敢”。
一天,有一位富豪来到一个质检员的家里,偷偷塞给质检员一张数额很大的支票,质检员心领神会地接受了。富豪心想:太好了,这下没事了。三天后,质检员来到了富豪盖的楼前,一针见血地说:“你这房子质量不行。”富豪变了脸:“你收了我的贿赂,你也不会好过!”质检员说:“我可不敢收贿赂,你的钱早就交给了国家。”“什么?”等待富豪的是警察的到来。这是质检员的“不敢”。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类似“敢与不敢”的事情。一次,我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位老奶奶摔倒了,我平时看到这种情况就害怕,现在在大街上,我更怕被讹了,她该不是知道我口袋里有五十块巨款?这可是我过“六一”的全部家当呀!就在我犹犹豫豫的时候,突然,一个大哥哥飞奔过来,也不知他对老奶奶说了什么,反正,他连忙把老奶奶背起来,送去了医院。后来,也没听说这里发生什么碰瓷的事。我心里一直在反省自己,为什么我不敢把那个老奶奶从大街上扶起来呢?为什么那个大哥哥就敢这么做呢?
敢与不敢,代表着大丈夫的能屈能伸,象征着勇气和智慧。敢,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不敢,灵活应用,随机应变,但千万不能违背自己的良知,不能把“敢”变成莽撞,不能把“不敢”变成“软弱”。
——题记
生活中存在太多未知的困难与诱惑,当湮迷视线的狂风吹起,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从容地面对世界的沉沉浮浮,才能了却浮生一梦,登上至臻高峰。
那个时代,仿佛被老庄主宰。一篇《逍遥游》吹起了一场大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多么潇洒豪迈!一时间随风纷扬者无数,出世入仙、逃避现实、自由放任的作品泛滥兴起。可是,有位智者却坚守自我,十分清醒地不为所动。在玄学盛行的风气下,王羲之坚持自己的'文风,一反“清心寡欲、尤善玄言”之风,一笔挥就了一篇情直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成就了中华古典文学宝库中珍宝。
坚守自己的文风,面对自由求仙之风仍坚持守在原地,“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书法家撷取了文坛桂冠上的明珠。
那是一个朝廷偏安一隅、浮躁享乐之风盛行的时代。奢靡之风将江南六郡抚上一层金粉奢华。然灵魂蓄满了报国之情的他,目光依然坚毅明亮——陆游,一个对国家无比忠诚、无比挚爱的老者。“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在享乐之风的吹动下,不知有多少人就此沉沦,任“风”摆布。可是英雄如陆游,纵时运不齐、怀才不遇,纵身旁奢靡安逸之风大声呼啸,他却依然坚守着自己不移的爱国之心。尽管有“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愤懑,但因陆游对自我的坚守,仍使他赢得了生前身后的美誉。
坚守自己的报国之心,面对浮乱的世俗之风毫不动摇,陆游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高洁志士形象。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深刻,其意义在于能否选择坚守。“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若是一味随波逐流、随风飘荡,终不能成器。只有坚守自我,活出生命的不屈与不变的信仰,才能了却浮生,在生命中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斑驳陆离的时代里,“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屈原,宁愿让汨罗江的清流永伴其一尘不染的灵魂;浮躁动荡的尘世间,子牙一弧浅笑,无所谓世人笑他痴笑他癫笑他狂,只为用生命坚守住冥冥中注定的使命;曲意逢迎的年代中,李白即使被赐金放还,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想完全破灭,仍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坚守的倔强,是不屈服于人生的变数。无论面对“寒江雪”还是“山水绿”,依旧是那独一无二的我。
坚守本真,对苍天竖起坚守的盾抵挡迷失的矛。
坚守自我,了却了浮生,赢得了美誉!
答案很简单:无人打扰。
记得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情形。村前村后,稀稀落落的几根小树苗,鸟儿也少,偶尔能看见几只麻雀应和着南来北去的燕子,驱赶日深夜深的孤寂,用声音相互取暖。当然也有百年大树,不过,只有树桩。大树被人砍去,腾位置做新房,大材做梁,小枝烧火。
那时,村里家家人丁兴旺。欣欣向荣。
花开花谢,村庄像盛开千年的'花,终于开始凋零。
村人外流,始于20世纪90年
代初,三股潮流像抽水机
一样把村民源源不断地往外抽。一是读书潮,考上大学留在城里工作;二是经商潮,到外面做点生意,过好日子;三是打工潮,也许缺本钱、少文化,但总有力气的,于是,少年不读书,长大一些,就去城市打工。
人们欢快地背井离乡,身在城里,心恋繁华,不愿复返。
人一走,村就空了。1994年,我高中毕业,当时全村人口多达二三百。而今,做红白喜事,把村里所有常住人口都叫上,还凑不齐三桌,减少了足足十倍。人少,田荒地芜,草树迅速占据,欣欣然,长势喜欢。留守农村的人们烧饭改用煤气灶,村巷内的杂草枯枝便无人问津,显得荒凉清寂。
短短20年,村前村后的树大了密了,草杂了厚了,绿染大地,生机勃勃。
懂林业的人士对我说:“保护森林,其实是很简单。它本不需要人们刻意去保护,自有生长规律。人类对森林的最好保护,就是不要去打扰它。”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教育孩子。很多父母唯恐自己的孩子玩掉大好光阴,以至于输掉未来的幸福,往往会以爱的名义,让孩子要这样,不要那样,这个不做,那个不许。其实,每一道指令,都是十足的打扰,每一次打扰都在挤压孩子正常的生长空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