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婚纱是每个女生都向往的,但结婚不是。女人可以用自己想用的方式活在这个世上。
为什么这个世界对女性的恶意那么大?一个女生的身材会成为别人的谈资,外表也会成为谈资,甚至连女生展现自己最美的姿态都会被人唾弃。
为什么女孩就不能追求理想?在《小妇人》那个时代背景里,女性最好的归宿就是结婚生子。在七十年代以前,女性哪怕是想要读书都是奢望。在古代女子只能待嫁闺中,一心只学女红,做个唯唯诺诺的夫人。
而也有那么群不向现实屈服的女子。电影中的乔一心专研写作,只为让人们永远记住乔马奇。古代也有木兰替父从军,打破了女子只能柔弱的形象。
我厌倦了那些轻视女性的人们,总是说女人的世界只有爱情。女人不是只贪图眼前利益的人,也不是一昧只听从他人意见的一类人。她们有的是自信和远大的志向。女性也是有能力、有野心、有灵魂、有志向的个体,有自主思考的能力,甚至还有美丽。
无论是安妮海瑟薇还是斯嘉丽,都有着优秀的演技和完美的外表。但是在面对采访的时候,记者只会问她们身材相关的问题,从不询问演技类的问题。
追求理想成为优秀的人并没有错,错的只是这个不平等的社会。没有人能够否定一个人的价值。
就像蔡依林《玫瑰少年》中写道:
哪朵玫瑰没有荆棘
最好的报复是美丽
最美的盛开是反击
别让谁去改变了你
你是你或是妳都行
会有人全心的爱你
若你在她们小时候问她最大的理想是什么?乔会说成为伟大的作家,艾米会说成为巴黎最伟大的艺术家,梅格会说嫁给有钱人,贝丝会说与父母相守一辈子。
无论是成为作家、艺术家,还是做有钱人的太太,都是自己的选择。并不能因为愿望或理想不同,就代表它没有意义。爱钱并不是错误,只是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成为拜金主义。只是为了更好的追求,与别人比较时,能够有资本、有底气。
这个社会早已不是男人的`天下,人人平等。男人可以做到的,女人同样可以。就像小妇人中的马奇姑妈,她终生未嫁,因为她有钱,有资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为独立的活着而快乐。
不用因为家庭贫困,而嫁给有钱人,或者一昧沉沦爱情选择了一个贫穷的人。活着一辈子只能围绕着家庭转,有好东西得想着家里人。哪怕自己的衣服早已不能穿,也不能随意买衣服。因为那无意间的行为,可能会给家里带来额外的负担。
现实生活中有着许多这样的女性,她们为了家庭放弃了事业,美其名曰做一个全职太太。
人们总对女人指指点点,就像弗一样对乔的写作指指点点。她们不需要批评者,需要的只是倾听者。就像那些一个个因为网络上的暴力而悲剧的人们。世界最后会记得的永远不是批评者,而是那些悲剧了的杰出者。总将别人作与攀比,每一个伟大的人都只有一个。
如果批评者都那么了解,为什么他们不去成为那个标准的人呢?
没有人是完美的,能够符合所有人的标准。就像大张伟在《奇葩说》里讲女孩不需要减肥。外在只是给别人看的,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每一种身材都值得被尊重。女人需要的只是自信,那会给你带来一切。
现在的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包办婚姻来决定一辈子,也不需要靠结婚来出人头地。需要的只是一群杰出的,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女性。现在也不用逼女性结婚,因为她们有权利决定是否拥有婚姻,她们也有权利想乔一样我乐于做我自己,热爱自由,不想匆匆放弃。
致全世界的小妇人,爱自己比渴望被爱更重要。
《小妇人》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柯特的同名小说。电影里充溢着人性之美和生命的力量,让人难以忘怀。
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时期。战场上需要无数的勇士,而马屈家的一家之主马屈先生正奔赴战场。和平地区的家中,留着马屈夫人,还有四个正值青春华年的女孩儿。女孩儿们,便是父亲信中的“小妇人”。
大女儿梅格,性格温和,眼里充满对爱的向往。她长长的柔软的褐色头发从肩上滑落,也许这是导演对温柔和爱的寄托吧。同时,她有着表演的天赋和热情。她是一个淑女,是大姐姐,是妹妹们的另一个母亲。
二女儿乔,是个十足的“女汉子”。她是一个新时代女性的典型。红棕色的长发汹涌着热情的波浪,潇洒的大笑,言语间,流露的是豪气和男人一般的果断和勇敢。
电影中,乔的着装设计吸引了我的注意。她虽穿着长裙,却是男人西装的风格,有时还有衬衫、领带,那样的飒飒,帅得使我痛快。
乔是整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人物。看完电影后,她提着裙摆奔跑,穿过人群的样子,仿佛仍使我不能忘怀。她还是一个性格完全独立,精神自由的女孩儿。当时的西方社会,仍留着一些还未扫清的“女子必须出嫁依附于男人”之论。但是乔全然不顾这些,她自己去当家庭教师,写作挣钱,完全独立自主,不依附任何人,去拼,去闯。尽管一路风雨,但她勇敢,坚强,乐观,积极,微笑面对一切。
乔的另外一个值得赞美和发人深省的品质是绝对坚持自我,随自己的心而为。乔一生的追求,便是写作。她懂,并能领悟世间的一切,她能抛开世俗追求的`文学风格,坚守自己的写作追求,不随波逐利,于是就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最终写成了《小妇人》。出版社想买下小夫人的版权,但乔说什么也不答应,她一定要持有版权,宁可自己去印刷装订,绝不妥协,最终实现在家乡创办学校的理想。
我认为乔是四个“小妇人”中最出彩,着墨也最浓的一个,她的坚毅、顽强,执着追求却深爱姐妹的温情,在我心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含着温暖与勇敢,激励我们做更好的自己。
四个女孩的第三个贝斯是一个文静的女孩,沉浸在音乐之中,并且有一颗完全纯洁有爱的心,但因为过于安静,使她染上病后没能活下去,永远地怀着爱,离开了姐妹们。
最小的女孩艾米,成熟而极度自尊。她小时候些许的自私被扔下,在姐姐们的带领下,成长为一个上进而自尊的女青年。她热爱绘画,被姑姑带到法国学画,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她的自尊和自强,让我感动。在法国,她遇见多年未见的劳里,并赴约去舞会。但当她发现劳里因追求她的姐姐不得而颓然,最后迟到许久,这样不尊重她的事,她严肃而铿锵地给予了斥责和回击。从艾米的表现来看,她一直爱着劳里,但因为极强的自尊,她坚决不接受劳里依然沉浸于对她姐姐的爱的中时的献爱,直到他真的回心转意时才接受求婚。这是一个多么自尊自爱的女孩呀,这种自尊,从荧屏上流进观众的心灵。
这部电影,还原了当时美国家庭的生活琐事,并从中展现四个“小妇人”不同的但一样积极的性格,以及她们成长的过程,是一部令人动容的影视佳作。电影采取了“今昔对照”的两个时空交错的独特视角,体现爱与追求。
同时,马屈家还有一种真实的爱心,充满了整部电影。圣诞的早晨,女孩们把自己的早饭分享一些给穷苦的邻居女人和孩子;战争的志愿处,女孩们的母亲替战士的亲属们写信到战场……这些温馨和善良,都通过小细节,扎根于观众心中。
看完电影,我从四个女孩身上获得了爱与力量。我相信,只要怀有一颗温暖的心。一个坚强独立的灵魂,一定能做好最好的自己。
人生路上,风雨无阻。
爱是我们死去时唯一能带走的东西。
《小妇人》
从2月14日情人节档跳到8月25日七夕节档,并不妨碍《小妇人》成为20xx年院线最佳之一。格蕾塔葛韦格创造性地使用了既不同于原著,也不同于1994年旧版的双线叙事模式,更加紧凑,更加抓人眼球。
这是一个有关爱与被爱的故事。一如《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的观点:我们永远无法成为真正无私的人(人过去是并将永远是自私的动物。)唯有首先学会如何爱自己,才能坦然地接纳来自外界的爱,才能真挚地付出自己的爱。懂得爱与被爱,最终使我们成为完整的人。
这是一个有关权利与自由的故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利坚正值南北战争,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观念仍颇有市场。马奇家三姐妹的不同命运实际上是对当时女性无法获得与男性平等参与劳动并致富权利的不同回应:Amy(弗洛伦斯皮尤)选择顺流而下,接受姑妈的培养试图融入上流社会;Joe(西尔莎罗南)选择逆流而上,前往伦敦追逐自己的\'写作梦;Meg(艾玛沃特森)选择绕道而行,与互相爱慕的家庭教师结婚过上平凡的生活。三条道路,三种选择,其实殊途同归,马奇家的姑娘们纵然成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却实际上没能打破社会偏见筑起的无形藩篱。
Joe和Laurie(蒂莫西柴勒梅德)是全片最重要的两个角色。Joe的经历点明了提升女性地位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接受适当的教育,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在社会分工中找到自己的定位。Laurie这一角色的可贵之处则在于,他启发我们女性地位的提升不仅仅需要女性的自觉,也同样需要男性的担当。
今天想改随想为观后感,疫情后的第一次观影,庆幸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憋着一泡尿至发抖都不愿意起身离开荧幕。
看完之后有好多好多收获,关于女性,关于爱情,关于成长,关于内心深处不愿承认的比较,关于高尚与真实,本来想发个朋友圈,但如若真的要发,只言片语没办法涵盖喜爱,没办法包涵思想,没办法决出哪一场面哪一台词撼动我最深,哪一个角色是最迷人的,所以观后感最好了,想写啥就写啥,有多长写多长。
内心可以没有比较顺序,但文章必须得有,想先写写情感,我认为太贴合个人了,这些天的闲暇时刻经常会思虑音乐与经历的贴合会带给人更丰富的心流体验,现在电影也出现了,无论表面的人物经历或是内心深处的情感活动,都那么相似,同样都是四个人,观影时思虑跳到了选择,如果是自己,自己更像哪个人,但却没办法避免的是我不能像小时候看七仙女一样,大声的说出我更愿意成为,我觉得我更像是谁,这或许也是变相的成长和丰富,因为我没有足够的童年时间再去要求自己成为哪位,自己所具备的个性也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个人色彩,就像白纸,永远都是最好涂抹与修改的,当然我并不是再怀缅错过的,我只是在感叹童年,我有那么珍贵的童年记忆,它不是由特殊难忘的情节组成,而是那些可爱的人组成的日常的点点滴滴,争吵也好,玩耍也好。这部影片关于错过也给了很好的解释不是吗,没有泰迪也没关系,因为会有教授不远万里找到你,承受孤独很不易,只是因为仍不合适,即使被爱是那么温情,不过相爱更是难得,所以再等等吧,就像梁博的歌唱的一样“每一个未来都有人在”。
我想,如果是已到中年,我再去看这部电影,我没有那么多的感触,正是在这个年龄,在这个人生关口上,关于女性应该选择的人生,有人选择爱情,有人选择婚姻,有人选择奋斗出自己的事业。看电影时我思虑,如果有甜茶这样帅气的人这么喜欢我和爱我,无论我是一个多么坚定的不婚主义者我都抵挡不住这么美好的人吧,所以我感叹乔的真实与原则感,还是得感叹美国的教育方式,尊重个性,以此她们都不一样但都好完整,所以没有办法去评价谁更优秀,因为她们都不一样,都有着个人的忧虑与欢喜。
难受的是今日在寝室输出,所以不可避免的思绪一直被打乱,于是制造了很多焦虑,就像你明天就得串起手链送给某个朋友,但一直有人拿起手链的`另一端将串好的珠子一颗一颗的摘下,
兴许再过三年,人生会渐渐明朗,我必须得说的是,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归宿,而不是世俗之见认为的好归宿。最终再记录一些不得不记的台词吧:
“以后的我会比任何一天都真实高尚的”,我想说梅格你不必如此怀疑自己,因为没人定义真实与高尚,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恶魔与虚荣,面对它展露它不是过错,是常情,才是真实,希望世上所有的女孩子都能坦诚面对虚荣,它没那么可怕,否认真实的自己才可怕。
“才20岁就下此结论”这是劳里说的话,不是因为多有道理,只是对自己的劝勉和激励,我更相信这是的20不是年龄,任何阶段都可以是自己的20岁,人的一生必须得有自己的20岁,它可以是数字意义上的,也可以只是人生状态上的昂扬,当然自己恰逢其时的处在数字意义上的20岁,所以这是在告诉自己,别下结论,还没到时候。
“我不敢相信童年就这样过去了”
“它总会有以某种方式过去”
“这样的结局已经足够美好了”
童年不必缅怀,珍惜现下吧,;或者珍藏童年吧,活成想要的样子。
“爱人和被爱是两回事”这是妈妈对乔所说的,比起相信女人的强大,我认为这不置可否,因为事实不必一直强调,更想说的是有关感情的错过,下一次再遇见爱情,别错过了,如果无法相爱,那我选择爱人,就像奥登所言:倘若爱不可能有对等,愿我是爱得更多的人。
由格蕾塔葛韦格导演的电影改编自世界名著《小妇人》。乔(西尔莎罗南饰)要跟出版社老板商讨她的初稿作品,嘴边挂着我要主宰自己人生的她,经常回想起这个吵闹而温暖的家:端庄美丽渴望爱情的梅格(艾玛沃森饰)、性格内敛细心善良的贝丝(伊莱扎斯坎伦饰)、活泼开朗热爱艺术的艾美(佛萝伦丝普伊饰)和看似反叛却很有主见的自己是迥然不同的四姊妹,她们在南北战争期间经历战乱、家庭、爱情的剧变,仍能在互相理解和支持下,勇于想像独自的人生。对她们来说,成长也许就是努力活得有想法、有灵魂,成为最令自己骄傲的样子!
影片拍摄技艺可谓精湛,人物场景、光影配乐都不错,许多情节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马奇一家虽然家境并不富裕,却尽力伸出援手,帮助有需要的更加贫困的人。比如马奇先生从事革命运动随军照顾伤员;马奇夫人也积极参与到救助军人家属的慈善活动中。在圣诞节的早晨,马奇夫人带着4个女儿在寒风与雪地中跋涉前行,将自己的圣诞早餐送给一户更贫苦的人家。这些事情被富有的邻居劳伦斯祖孙二人看到,悄悄送给马奇一家更丰盛的圣诞早餐。尊贵的劳伦斯老先生为了避免对方有被施舍的感觉,用一个孤独老人巧妙求助的方式使喜爱音乐的贝丝可以到老人家里尽享弹钢琴的\'乐趣。老先生在接受了女孩亲手缝制的一双布鞋之后,回赠给女孩一架金光闪闪的钢琴。所有这一切都让我看到了崇高的心灵闪耀着光辉,不禁为之动容。
马奇家的四个小姐妹因为性格、爱好不同,生活中也经常出现磕磕碰碰、拌嘴呕气的情形,然而正是由于她们各自有不同的鲜活的性格特征,无论是对生活、理想、兴趣的态度,还是对婚姻、爱情、亲情的态度,仿佛囊括了年轻女孩的种种特性,无所谓是非对错好坏,然而姐妹间无上的亲情温暖却令我深有同感。
电影对白语言温润而富有哲理,能够引发出许多共鸣,使得影片不仅内容情节格外好看,也给人以认同和回味。
影片的结局处理得也是诙谐幽默,让人感觉既温馨甜蜜,又忍俊不已。给一个很不好结尾的结局画了一个轻松圆满的句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