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弱到富强作文(主题为富强的作文)

从贫弱到富强作文(主题为富强的作文)

首页大全更新时间:2023-12-10 06:53:25
从贫弱到富强作文(主题为富强的作文)

从贫弱到富强作文【一】

在公司合适的人员到位后,面对的可能是公司严峻的内外形式,卓越的思想即会引发卓越的改变。书中提到了“刺猬理论”。(经总结,可以理解为在公司现有可整合的资源条件下,做出什么样的业务能够让公司在该领域保持最好。按李总理的话说,公司也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改革,哪怕是一项公司做了几十年并有不错利润的业务,如果经过努力仍无法做到行业最好,那也必须舍弃,只有革了自己的命,最终凤凰才能涅盘,飞龙才能上天。

从贫弱到富强作文【二】

从0到1这本书中涉及到了很多领域的问题,比如商业经营,哲学思想,教育理念等等。我想用听的到,看的见,摸得着的方法带领大家一起感受从零到一的过程,吸收从零到一这本书的精髓。

说到从零到一,就不得不提到从一到万,从零到一是从一到万的关键性一步。只有先实现了从零到一,才能开始从一到万的所有活动。无论是从零到一还是从一到万,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走向强大不可缺少的步骤和必须掌握的能力。

你学习了很多本书,听了很多次课,为什么感觉还是没掌握多少东西,用不上所学知识呢?问题出在哪里了?是你只掌握了学的方法,没有掌握到用的方法。没有掌握创新的技巧。

在信息爆炸和产品爆炸的时代,信息和产品都是极度泛滥的,产品极度过剩,产品同质化极其严重,创新从来没有显得如此重要。可是怎么进行创新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要学会联系组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和创业上。但是我们应该清楚,从零到一不是空手道,而是将你现有的资源比如知识,经验,能力,物质条件等元素进行创新的组合联系。

从我的经验来看,创新者其实就像红娘,说媒的,意思就是你要善于将那些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事情给它联系到一起去。举个例子,《细节营销》这本书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啤酒尿布联购效应,宝宝用尿布,妈妈给宝宝换尿布,爸爸去买尿布顺便给自己买些啤酒喝。商家在卖尿布的同时也把啤酒销售了出去。

怎么知道你的创意是正确的呢?这里就需要进行测试。注意一定要用最小的成本进行测试,要将你的风险降到最低,比如拿出你的预期成本的十分之一来进行实验,把一个大的目标转化成一个比较小的目标,你能够承受的住的目标。

从零到一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人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人们一直实践的行动。

什么是从零到一的突破?现在我给大家看一个视频。

没有多米诺骨牌一样可以让人感受到多米诺的魅力。这就是将看似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对我的工作来说,效果很好。

如何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就像大家看到的那个视频。我们要进行创新性的联系和组合。将你的事业跟其他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并有机的组合到一起。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联系和组合。全新的角度就是别人现在都没有想到的角度。我们可以想想草船借箭的故事,其实也是一种创新。

联系和组合是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到一起的方法,因为我们学习的时候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分开学的,而运用知识指导工作的时候需要你将所学知识灵活的综合到一起。大部分人缺乏的就是这一步。

所以,不管你现在看了多少书,将这些书与书进行联系,将书与自已的经验进行联系,将书和你的工作生活相联系,才能让你的学习进入深度学习的境界接下来再看一个小视频。

这一次我想说,如果再配合看的见的多米诺,多米诺的能量和魅力将会瞬间打开你的思维。如果你再和病毒式传播或者病毒式营销联系到一起的话,你就能容易理解为什么我们都想运用病毒式传播这个商业模式了。因为它的能量太强大了。

在我看来,从零到一的这种创新方式,是从天而降的特种兵或者说天外来客,也可以说是雨后春笋,不知道会从那个地方冒出来。而从一到万呢,就是病毒式的传播。

最后说一句,让我们对各种进行创造性的联系吧!这样我们才会创造出来新的从0到1

从贫弱到富强作文【三】

“垄断”一词,在人们的意识中,除了强大之外,更多的还是贬义的味道,然而,在商业世界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若想成功,还必须建立“垄断”,正如作者在《从0到1》中所说的“为企业建立垄断,竞争留给失败者”。其实,细思之下,人身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为自己建立“垄断”优势呢?

“诚”是做人的第一要义,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诚”要求我们对别人要坦诚相待、诚实守信。一个人如果没有“诚”,终将一事无成,不要以为你能骗了所有人,其实到头来不过是所有人骗了你而已。从小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所以才有了“狼来了”的故事。现在,国家也在大力倡导诚信体系建设,失信黑名单、限制高消费、发布“老赖”信息等措施,从根本上说都是希望全社会能做到一个“诚”字。芝麻信用分、银行征信系统、个人诚信档案等也都是通过制度建设促使人们能珍惜自身的信誉,以诚为本。晚清著名中兴名臣李鸿章,非常喜欢睡懒觉,他在给曾国藩做幕僚时的一天早上,为了多睡会觉,就谎称说受了风寒,曾国藩当然没批准李鸿章的“病假”请求,但也只对李鸿章说了一句话——少荃,你既在我处,就要守一个“诚”字。出人意料的是,就这么平淡无奇的一句话,却改变了李鸿章的一生,从此,李鸿章再没睡过一天懒觉,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成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从李鸿章的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诚”不仅是对待他人时的要求,更是我们对待自己时的要求。我们在欺骗他人时,不仅是在骗别人,更是在骗自己,所以我们才要不忘初心,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诚待人、以诚待己。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若要成功,无不“诚”字当先,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专”要求我们在认定目标后,务必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要有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唐僧之所以能西天取经成功,除了有四个徒弟保护外,最重要的就是他有坚定的信念和为取真经愿意付出一切的执着。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要不忘初心,始终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更为不易,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干扰,若想实现目标,就需要我们有更为决绝的心态。佛家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先“舍”后有“得”,所以,我们若想有所“得”,务必要先学会“舍”,怎么“舍”,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学会做“减法”,跟实现自身目标无关的事都不要去做。马云、马化腾、丁磊、蔡崇信等商界名流,无不是放弃了当时人们认为的大好前程,为了实现自己的人身目标,投身到

“新”就是要创新,就是要从0到1,从无到有。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创新都不可或缺。但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创新都从未像今天这样被重视、被提倡、被鼓励。“中兴事件”给我们每一个

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一切成功都有因——诚、专、新,也可以说,一切成功都是这些“因”产生的“果”。从0到1,从无到有,从“诚、专、新”开始,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成功自来。

从贫弱到富强作文【四】

??从0到1》读书笔记

最近两周把这本书看了两遍了,第一遍是逐字逐句地读,第二遍是重点看了我第一遍标识的内容,其它内容就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书里面的内容很多,可是看了两遍之后合起来,我感觉大脑里面还是一片空白,记不起来什么内容,我还是翻一下我标注手笔记,否则写不出来。我就写一写重点,权当给这本书的阅读画上一个句号吧。

《从0到1》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彼得·蒂尔和布莱克·马斯特斯,两位都是创业者和投资者,其中彼得·蒂尔在创业界的名声似乎要大一些,他1998年创立了Paypal公司,后来于2005年又成为Facebook的首位外部投资者,属于Facebook较为早期的投资人。

全书从各个方面说了企业如何拥有核心竞争力,如何获取垄断利润。我个人觉得重点还是在讲如何实际从0至1的颠覆式创新,美国的《财富》杂志将这本书视为当今美国最顶尖的作品,所以,我觉得我只看了两遍还是不够的,也许还要多读几遍才能到其中的奥妙。

作者将人类的进步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找一个词代替就是全球化,即把一个地方的经验、技术等有用之物推广到世界各地,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就是全球化的范例,我们在前面二三十年不断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加入WTO,不断地把自己融入到全球化发展地浪潮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第二种进步叫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就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即是从0到1的进步。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物种,是因为人类有创造奇迹的能力,我们称这些奇迹为科技。垂直进步找一个词代替就是科技。接着上面所述的中国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联系到最近几年我们政府用语所体现出来的变化,我们不断在高呼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调整,要不断加强供给侧改革,这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在经历了前面二三十年的简单复制之后,仅仅靠投资驱动,只是简单地复制国外的经验,只是搞水平进步已经不行了,需要向更高层级的垂直进步去迈进。

而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利用小团队高效协作的优势,依赖垂直进步,即依赖于新科技的诞生而在市场上立足是创业成功的捷径。因为对于大组织来说,管理者行动比较迟缓,既得利益者也不愿意去冒险,往往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去放弃原先的产品和体系而进行创新,这就给初创型企业留下了一定的创业空间。如何才能够不断创新呢?就是要不断质疑现有的观念,从零开始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相信这个世界一定有神秘的事物没有被发现,时刻保留一颗探索秘密的心。

经济学家用两个模型解释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完全竞争,另一种是垄断。

完全竞争是一种理想的、默认状态,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这些公司没有市场支配能力,其产品价格必须由市场决定,当有钱可赚,就会有新公司加入,这样供求关系变化,价格就会下落,之前的利润就会失去。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从长远来看,没有公司会获得经济利益。垄断则与完全竞争相反,垄断公司没有了竞争,可以自由决定供给量和价格,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在创业的道路上,如果你想获得持久的价值和利润,就不能去做一些没有特色的业务,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的企业,在对外表述自己的企业时,也有两个不同的倾向,那些垄断的企业总是把自己定义为一家多元化公司,把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归属的分类放大,因为这样他们在这个行业里面的占的份额就小,他们就可以强调自己要面对多么激烈的竞争,从而掩盖自己在某个细分市场已经处于垄断的'地位,从而避免被政府检查和审核。而正好相反的是,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他们总是把自己归属到一个很细分地市场中,然后强调自己已经与同行结成了联盟,说自己是多么的独特,尽量弱化市场竞争,以突出自己的实力。比如我们所在的行业,手机维修服务行业,如果你只是一家开门店做手机维修的,那么现在全国有数以十万或百万家的手机维修店,你根本展示不出来你的优势,并且将面对激烈的竞争,如果你说你能做上门服务,那这个能做的公司就不多,如果你有上门服务,还在全国开了几十家城市,那么不仅超越了同行,已经有投资人愿意为你投资,共同期待未来的发展了,创造不一样的业务模式或者管理方式,本身就是创新,它也是科技的一种形式。所以,越是强大越是不愿表现出来,越是弱小却越是要表明自己有多么地强大,这好像与人们为人处世的德性也很像。

作者在书中对于垄断企业还是比较推崇的,他认为垄断企业促进了社会进步,因为他认为垄断利润是垄断企业的创新动机,我觉得他说的这种垄断应该是要加上定语的,即非行业性的垄断。如果企业是依赖于自己的创新和成长,解决了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了垄断地位,成为了垄断企业并获得了垄断利润,它为了能够保持自己的垄断地位,他会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但是对于行业性的垄断,我觉得企业是没有创新的动机的,比如中国的能源企业、电信运营商等由政府垄断的企业。这种行业垄断并不能带来创新的动机。

如何才能成长为垄断企业呢?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品牌优势。专利技术和品牌优势都比较好理解。网络效应就是指一项产品用的人越多就变得更加有用,比如微信、Facebook,当使用者越来越多的时候,它就会呈现指数级增长并且越来越垄断,再如百度搜索,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去查询,它的搜索功能就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有用。规模经济是指产品的销量足够大时,边际成本就趋近于零,比如软件提供商。

关于竞争,作者的观点是很多时候竞争带来的是两败俱伤。他认为竞争会使人出现幻觉,徒劳去抓一些并不存在的“机会”,并且竞争还会让人分心。我简单理解一下,就是当我们投入一件事情,与竞争对手厮***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去思考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值得做,如果这件事情本身不值得做,那么即使你做成了,击败了竞争对手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有点像在一些大公司,内部做了很多事情,花了很多资源,员工们也努力得热火朝天,把自己都感动了,但是实际上到最终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可能公司的客户或用户并没有感受到。

对于一个初创企业,完美的目标市场应该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要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与你竞争。而不应该是某个巨大市场的一小部分,因为想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大市场中去做到1%的占有率也是很难的。之前听傅盛说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些初创型企业在做BP时,喜欢讲自己所在的市场描述得很大,然后以表示自己的企业很有前景,VC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假如BAT做这个行业了,你怎么办?很多初创型的企业就会回答:我们比他们勤奋……我们比他们努力……。但是实际上,这个说法都是不成立的,他举例说微信团队前面几年的某个春节,为了修复一个Bug,团队里面几十个人大年三十都没有回家,在公司加班修改。这种员工的努力程度,以及公司的资源投入,都是小公司没有办法去比拟的,所以在大的范围内你没有办法去跟那些巨头竞争。所以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还是要切入非常细分的市场,然后利用自己的创新和高效,迅速在行业内建立壁垒,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竞争力躲开那些巨头的截***,然后再以现有市场为基础,再扩展到稍大一些的相关市场,不断成长。

强调设置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达尔文说,生命就算没有准备,也会自己“演化”。没有计划的进步就叫演化。在商业世界里,只有目标是明确的,认为自己的未来是清晰的,提前了解和预测未来,并努力打造和实现未来才是有意义的。这个理论,我觉得就与“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术的懒惰”这句话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经营一家企业首先要把未来想清楚,瞄准“残局”,到底要建立一家有什么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怎样才能通过核心竞争力获得垄断利润。如果没有想清楚这些,盲目的努力只会感动自己,却不会感动市场和客户。很多公司在没有想清楚这些的时候,就只会去做“多种组合”的事情,而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往往会选择一件最该做的事,并专心去做好这件事情。

关于马太效应和幂次法则。这两个名词很多人都很熟悉了,为了加深一下我自己的印象,我再写一遍,马太效应即: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幂次法则,也称帕累托法则,或80-20法则,这个不用解释了。在商业世界里,行业的20%的企业可能会拿走行业80%的利润。而在投资领域,风险投资的回报并不是遵循正太分布,也是遵循幂次法则,即往往是一家头部公司为VC所创造的利润要等于他从其它所有公司所取得的利润总和,所以投资者都要想方设法去找到那些可以从0到1,在行业里面可以成为领袖,并获得可达整个投资基金总值的有潜力的公司。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是最重要的。

关于秘密,优秀的企业一定是建立在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企业家一定要坚信世界上存在无数未知的秘密。怎么去发现秘密呢?就是要设立目标,目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稍作努力就可以达成的目标,第二类是经过不懈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第三类是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成的目标。第二类目标是最有意义的。

关于公司的基础,主要是讲述了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控制权的关系。初创型企业要提倡用股权留住人才,而不提倡高薪,因为高薪会限制管理层员工改变现状的动力,低薪的CEO会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员工或管理层希望拥有公司的股权而不现金,表明员工愿意为公司长期效力,股票是创始人使公司保持长期团结的最好方法。

关于公司的创始人的悖论。极端的创业者形象在世界上早就出现且比比皆是,很多公司的成功是因为有一个极其优秀或特别的创始人,但是往往导致公司走向衰落也是因为对于创始人过度依赖。

从好的方面看,企业的创始人多是具备一些特殊素质或者有坚强意志的人,他能够团结一批创始团队,激发员工的斗志,并且做出权威和关键性的决策,使企业在初创时期能够尽快突围成功。创始人之所以能够创办一个企业,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一定是因为他曾经做出了很多正确的决策。作者也说,对于公司,最大的危险是不再相信创始人的神话,错把不信神话当作一种智慧。

很多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带有创始人留下来的烙印,并且是因为有了英明的创始人才使企业迅速走向成功,比如联想之与柳传志,海尔之与张瑞敏,小米之于雷军,京东之于刘强东。就此,我也有深刻的体会,十几年前我在BenQ工作的时候,总经理Michael对于BenQ来说也是灵魂人物,或者可以说是神一样的人物,公司从上到下都传承了他的管理和做事风格,没有人去质疑他的决定。这在BenQ在大陆发展的初期,确实起到了统一思想和战略的作用,大家都用整齐划一的风格去做事,团体很有战斗力,效率很高。

但是,对于创始人过度依赖也有其弊端。由于大家不敢去质疑创始人决策,所以,如果创始人做了错误的决策,就可能对公司造成损失,并且由于创始人在团队中的长年累月的被追捧,他就会相信自己具有不依赖他人的神圣能力,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人,而这么认为并代表个体的强大,而是表明他把人们的崇拜或嘲弄错认为事实,BenQ后来走了下坡路除了IT行业的整体衰落之外,也不能说与大家对创始人的过度崇拜没有关系。

所以,我觉得初创期要依赖于创始人,而走出初创期后,还是要靠制度才能够保持公司决策的长久稳定。

从贫弱到富强作文【五】

爱因斯坦宣称福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大多数人将其遗忘或选择性的忽略。作者提到幂次法则是为了另外一个反主流的观点,投资中应考虑幂次原理,而不是华尔街经理们最擅长的组合投资。但人生总,总不能加入几十家公司,也不能从事几十种多元的职业。学校的教育中,我们只学到了线性增长,而错过了幂次原理。

一家成功公司的收益,可能超过它之后长尾公司的总和。想成为一家成功的公司,有许多必要条件。作者用一个章节介绍了恪守常规与用于发现秘密公司的巨大区别,积极去发现一些尚未解决的需求。

从贫弱到富强作文【六】

最近两周把这本书看了两遍了,第一遍是逐字逐句地读,第二遍是重点看了我第一遍标识的内容,其它内容就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书里面的内容很多,可是看了两遍之后合起来,我感觉大脑里面还是一片空白,记不起来什么内容,我还是翻一下我标注手笔记,否则写不出来。我就写一写重点,权当给这本书的阅读画上一个句号吧。

《从0到1》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彼得·蒂尔和布莱克·马斯特斯,两位都是创业者和投资者,其中彼得·蒂尔在创业界的名声似乎要大一些,他1998年创立了Paypal公司,后来于20xx年又成为Facebook的首位外部投资者,属于Facebook较为早期的投资人。

全书从各个方面说了企业如何拥有核心竞争力,如何获取垄断利润。我个人觉得重点还是在讲如何实际从0至1的颠覆式创新,美国的《财富》杂志将这本书视为当今美国最顶尖的作品,所以,我觉得我只看了两遍还是不够的,也许还要多读几遍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作者将人类的进步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找一个词代替就是全球化,即把一个地方的经验、技术等有用之物推广到世界各地,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就是全球化的范例,我们在前面二三十年不断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加入WTO,不断地把自己融入到全球化发展地浪潮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第二种进步叫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就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即是从0到1的进步。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物种,是因为人类有创造奇迹的能力,我们称这些奇迹为科技。垂直进步找一个词代替就是科技。接着上面所述的中国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联系到最近几年我们政府用语所体现出来的变化,我们不断在高呼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调整,要不断加强供给侧改革,这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在经历了前面二三十年的简单复制之后,仅仅靠投资驱动,只是简单地复制国外的经验,只是搞水平进步已经不行了,需要向更高层级的垂直进步去迈进。

而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利用小团队高效协作的优势,依赖垂直进步,即依赖于新科技的诞生而在市场上立足是创业成功的捷径。因为对于大组织来说,管理者行动比较迟缓,既得利益者也不愿意去冒险,往往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去放弃原先的产品和体系而进行创新,这就给初创型企业留下了一定的创业空间。如何才能够不断创新呢?就是要不断质疑现有的观念,从零开始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相信这个世界一定有神秘的事物没有被发现,时刻保留一颗探索秘密的心。

经济学家用两个模型解释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完全竞争,另一种是垄断。

完全竞争是一种理想的、默认状态,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这些公司没有市场支配能力,其产品价格必须由市场决定,当有钱可赚,就会有新公司加入,这样供求关系变化,价格就会下落,之前的利润就会失去。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从长远来看,没有公司会获得经济利益。垄断则与完全竞争相反,垄断公司没有了竞争,可以自由决定供给量和价格,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在创业的道路上,如果你想获得持久的价值和利润,就不能去做一些没有特色的业务,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的企业,在对外表述自己的企业时,也有两个不同的倾向,那些垄断的企业总是把自己定义为一家多元化公司,把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归属的分类放大,因为这样他们在这个行业里面的占的份额就小,他们就可以强调自己要面对多么激烈的竞争,从而掩盖自己在某个细分市场已经处于垄断的地位,从而避免被政府检查和审核。而正好相反的是,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他们总是把自己归属到一个很细分地市场中,然后强调自己已经与同行结成了联盟,说自己是多么的独特,尽量弱化市场竞争,以突出自己的实力。比如我们所在的行业,手机维修服务行业,如果你只是一家开门店做手机维修的,那么现在全国有数以十万或百万家的手机维修店,你根本展示不出来你的优势,并且将面对激烈的竞争,如果你说你能做上门服务,那这个能做的公司就不多,如果你有上门服务,还在全国开了几十家城市,那么不仅超越了同行,已经有投资人愿意为你投资,共同期待未来的发展了,创造不一样的业务模式或者管理方式,本身就是创新,它也是科技的一种形式。所以,越是强大越是不愿表现出来,越是弱小却越是要表明自己有多么地强大,这好像与人们为人处世的德性也很像。

作者在书中对于垄断企业还是比较推崇的,他认为垄断企业促进了社会进步,因为他认为垄断利润是垄断企业的创新动机,我觉得他说的这种垄断应该是要加上定语的,即非行业性的垄断。如果企业是依赖于自己的创新和成长,解决了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了垄断地位,成为了垄断企业并获得了垄断利润,它为了能够保持自己的垄断地位,他会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但是对于行业性的垄断,我觉得企业是没有创新的动机的,比如中国的能源企业、电信运营商等由政府垄断的企业。这种行业垄断并不能带来创新的动机。

如何才能成长为垄断企业呢?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品牌优势。专利技术和品牌优势都比较好理解。网络效应就是指一项产品用的人越多就变得更加有用,比如微信、Facebook,当使用者越来越多的时候,它就会呈现指数级增长并且越来越垄断,再如百度搜索,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去查询,它的搜索功能就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有用。规模经济是指产品的销量足够大时,边际成本就趋近于零,比如软件提供商。

关于竞争,作者的观点是很多时候竞争带来的是两败俱伤。他认为竞争会使人出现幻觉,徒劳去抓一些并不存在的“机会”,并且竞争还会让人分心。我简单理解一下,就是当我们投入一件事情,与竞争对手厮***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去思考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值得做,如果这件事情本身不值得做,那么即使你做成了,击败了竞争对手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有点像在一些大公司,内部做了很多事情,花了很多资源,员工们也努力得热火朝天,把自己都感动了,但是实际上到最终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可能公司的客户或用户并没有感受到。

对于一个初创企业,完美的目标市场应该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要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与你竞争。而不应该是某个巨大市场的一小部分,因为想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大市场中去做到1%的占有率也是很难的。之前听傅盛说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些初创型企业在做BP时,喜欢讲自己所在的市场描述得很大,然后以表示自己的企业很有前景,VC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假如BAT做这个行业了,你怎么办?很多初创型的企业就会回答:我们比他们勤奋……我们比他们努力……。但是实际上,这个说法都是不成立的,他举例说微信团队前面几年的某个春节,为了修复一个Bug,团队里面几十个人大年三十都没有回家,在公司加班修改。这种员工的努力程度,以及公司的资源投入,都是小公司没有办法去比拟的,所以在大的范围内你没有办法去跟那些巨头竞争。所以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还是要切入非常细分的市场,然后利用自己的创新和高效,迅速在行业内建立壁垒,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竞争力躲开那些巨头的截***,然后再以现有市场为基础,再扩展到稍大一些的相关市场,不断成长。

强调设置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达尔文说,生命就算没有准备,也会自己“演化”。没有计划的进步就叫演化。在商业世界里,只有目标是明确的,认为自己的未来是清晰的,提前了解和预测未来,并努力打造和实现未来才是有意义的。这个理论,我觉得就与“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术的懒惰”这句话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经营一家企业首先要把未来想清楚,瞄准“残局”,到底要建立一家有什么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怎样才能通过核心竞争力获得垄断利润。如果没有想清楚这些,盲目的努力只会感动自己,却不会感动市场和客户。很多公司在没有想清楚这些的时候,就只会去做“多种组合”的事情,而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往往会选择一件最该做的事,并专心去做好这件事情。

关于马太效应和幂次法则。这两个名词很多人都很熟悉了,为了加深一下我自己的印象,我再写一遍,马太效应即: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幂次法则,也称帕累托法则,或80-20法则,这个不用解释了。在商业世界里,行业的20%的企业可能会拿走行业80%的利润。而在投资领域,风险投资的回报并不是遵循正太分布,也是遵循幂次法则,即往往是一家头部公司为VC所创造的利润要等于他从其它所有公司所取得的利润总和,所以投资者都要想方设法去找到那些可以从0到1,在行业里面可以成为领袖,并获得可达整个投资基金总值的有潜力的公司。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是最重要的。

关于秘密,优秀的企业一定是建立在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企业家一定要坚信世界上存在无数未知的秘密。怎么去发现秘密呢?就是要设立目标,目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稍作努力就可以达成的目标,第二类是经过不懈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第三类是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成的目标。第二类目标是最有意义的。

关于公司的基础,主要是讲述了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控制权的关系。初创型企业要提倡用股权留住人才,而不提倡高薪,因为高薪会限制管理层员工改变现状的动力,低薪的CEO会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员工或管理层希望拥有公司的股权而不现金,表明员工愿意为公司长期效力,股票是创始人使公司保持长期团结的最好方法。

关于公司的创始人的悖论。极端的创业者形象在世界上早就出现且比比皆是,很多公司的成功是因为有一个极其优秀或特别的创始人,但是往往导致公司走向衰落也是因为对于创始人过度依赖。

从好的方面看,企业的创始人多是具备一些特殊素质或者有坚强意志的人,他能够团结一批创始团队,激发员工的斗志,并且做出权威和关键性的决策,使企业在初创时期能够尽快突围成功。创始人之所以能够创办一个企业,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一定是因为他曾经做出了很多正确的决策。作者也说,对于公司,最大的危险是不再相信创始人的神话,错把不信神话当作一种智慧。

很多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带有创始人留下来的烙印,并且是因为有了英明的创始人才使企业迅速走向成功,比如联想之与柳传志,海尔之与张瑞敏,小米之于雷军,京东之于刘强东。就此,我也有深刻的体会,十几年前我在BenQ工作的时候,总经理Michael对于BenQ来说也是灵魂人物,或者可以说是神一样的人物,公司从上到下都传承了他的管理和做事风格,没有人去质疑他的决定。这在BenQ在大陆发展的初期,确实起到了统一思想和战略的作用,大家都用整齐划一的风格去做事,团体很有战斗力,效率很高。

但是,对于创始人过度依赖也有其弊端。由于大家不敢去质疑创始人决策,所以,如果创始人做了错误的决策,就可能对公司造成损失,并且由于创始人在团队中的长年累月的被追捧,他就会相信自己具有不依赖他人的神圣能力,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人,而这么认为并代表个体的强大,而是表明他把人们的崇拜或嘲弄错认为事实,BenQ后来走了下坡路除了IT行业的整体衰落之外,也不能说与大家对创始人的过度崇拜没有关系。

所以,我觉得初创期要依赖于创始人,而走出初创期后,还是要靠制度才能够保持公司决策的长久稳定。

从贫弱到富强作文【七】

有四点经验,我们看了好像都挑不出什么毛病,直到今天仍然在主导商业思想:

1.循序渐进。这是安全的保障,不能沉浸在宏大的愿景中,否则会使泡沫膨胀。

2.保持精简和灵活性。实现规划死板又不现实,相反应该反复实践,把创业当成未知实验。

3.在改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市场。以现成的客户作为出发点更有保障。

4.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如果你的产品需要营销说明产品还不够好。

这些经验教训在创业领域成了信条,但是创业教父彼得蒂尔却有理有据的在本书中讲了四点与之相反的结论。

1.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2.坏计划好过没有计划

3.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4.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创新最大的敌人就是线性思维。

经验=路径依赖=存量思维=损失厌恶。

集体主义=统一思想=排除异己=集体无意识。

从贫弱到富强作文【八】

昨天看了马斯克发射的重型猎鹰,想起一本书,也是他曾经的合伙人写的,《从0到1》,这本书是讲如何创建新公司的,作者彼得蒂尔是硅谷的创投教父,也是paypal的创始人。

他在1998年创办了paypal,20xx年将paypal以15亿美金出售给ebay,马斯克的第二桶金2亿多美金,就是从出售这个企业中获得的。

这本书的起源是因为彼得蒂尔在斯坦福大学教授一门创业的`课程,一位学生将他的笔记整理出来,在校内外广为流传,然后彼得蒂尔和他一起修改笔记,让更多的读者可以读到这本书。

创新不是从1到n,这句话的理解不是生产出来一个苹果手机,然后不停的复制生产。这个不是创新,而是从无到有,你创造出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在以前传统的思维里,可能是从1到n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但在互联网时代,从0到1才是创造市场的过程,也能成就一个成功的企业。

里面谈到如何打造垄断企业,知秋觉得有点意思,1、先占领小市场,在一个小市场占主导地位比在大市场要容易得多,当paypal把目光锁定在ebay数千个超级买家时候,就找对了路子。2、扩大规模,一旦主导了一个成功的市场,就要逐步打入稍大的市场。3、破坏性创新。破坏是指一家公司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低端产品,然后逐步改进升级。

还有四点跟现在硅谷企业家学到的经验对着***内容:1、大胆尝试胜过于平庸保守;2、坏计划也好过于没有计划;3、竞争性市场很难赚到钱;4、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读书真的是非常奇妙的事情,也许没有机会和这样的商业大脑面对面交流,可是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得到他关于商业思考的精华,去了解他的思维模式是怎么样的。也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阅读更多书籍,如果你也想要分享自己所读的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