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这个颁奖辞真真切切地道出了顾方舟爷爷的医者仁心。
你有没有听说过小儿麻痹症?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染病。建国初期,小儿麻痹症在全国大规模地爆发。成千上万的幼童被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就是我们说的小儿麻痹症。一个个健康活泼的幼童倒下了,有的肌肉萎缩了,有的瘫痪了,有的残疾了,甚至有了的付出了生命。而这些病童的背后是一个个受巨大打击的家庭。
当时,顾方舟爷爷刚刚从苏联留学回国,看到这么多受苦的幼童,他马不停蹄地投身到一场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战争中。经过日夜奋战,他在我国首次分离出“脊灰”病毒,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顾爷爷知道研究者们是和病毒在赛跑,早一天研究出疫苗,就能早一天让孩子们摆脱病毒的侵害。为了加快进度,他举家搬到云南大山深处的科研所。
大山里条件艰苦,有时正常的用电都不能保证。但顾爷爷毫不在意,还想方设法地鼓励所里的年轻人,让大家始终保持住对工作的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顾爷爷终于研究出了第一批疫苗的试验品。
在经过动物试验后,顾爷爷又以身试药,但最终能不能给孩子们用呢?还需要试验。该找谁呢?顾爷爷想到了自己年仅一岁的儿子。为了尽快确定安全性,顾爷爷竟然瞒着家里人,夜里偷偷给自己儿子喂了药……
经过煎熬的考察期,顾爷爷的`“糖丸”正式诞生了。从此,中国的幼童摆脱了小儿麻痹症的魔咒。
看完短片,我不禁联想到当下爆发的疫情。医务工作者们也是医者仁心,他们不断奋斗在第一线,一方面积极救治着病人,一方面仔细记录着临床数据,不断输送给科研人员,期待早日研发出对抗病毒的疫苗。
我真庆幸自己成长在中国,在这里有为祖国付出一生的顾爷爷,更有千千万万个顾爷爷般的医务工作者,为我们建造起一座座方舟,渡过病毒的劫难。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对圣经故事进行艺术性解读的新作《诺亚方舟》,是一部非常混乱的电影。整部电影充满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和视觉上的创新,使我们期待它是一部类似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梦之安魂曲》或是《黑天鹅》那样的成功之作。但是影片的剧本破坏了这些期待。
这原本应该是一部视觉效果的交响乐,混杂着许多大胆奇怪的想法,但当它应用到具体角色身上时,整部电影变得有些老套和拖沓。
以大约三页的圣经,要创作出这部大约130分钟的故事,华纳兄弟在剧本的塑造上和《霍比特人》相似,如同挤牛奶一般。可以想象这个创作过程是十分痛苦的。当年的《冒牌天神2》,同样描绘这个故事,但依靠史蒂夫卡雷尔的喜剧才能,影片时长才勉强撑到一个半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在诺亚的家庭中,包括了詹妮弗·康纳利扮演的妻子和三个儿子,以及收养的女儿。诺亚得知神的意志是让他和家人去拯救无辜的动物们,然后他必须悄悄地、平静地死去。而神明确说,他的妻儿会在方舟上。诺亚的自***使命并不是表现他英雄主义的时刻,而真正表现他英雄时刻的是他拒绝按照神的旨意***害伊拉肚子里的孩子。我相信未来电影界的学术论文会谈到这个变化,从为了伟大的崇高事业而舍生忘死,到凭借聪明把一己私利扩大到拯救全人类的改变。这是一部价值一亿五千万的极端自然主义电影。对于诺亚来说,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要带着崇高的精神和其它人类同归于尽,让动物们可以在纯粹自然的世界继续生活下去。但是他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最自然的情感,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
在影片中,阿伦诺夫斯基运用大量的备用视觉素材,重复而快速地进行剪辑以展示诺亚讲述的创世纪的故事。导演非常巧妙地把猴子到人的演化过程删除了,使影片可以避免陷入神创论和进化论的争端之中。但这一处理手法使电影看上去像一个无聊的自然科学老师在快进纪录片。
今天,我看见了一幅漫画,他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所画的讽刺画。
这幅画是写在一个候车亭里,有一块牌子,写的是“母子上车处”五个清晰的大字,而有几个大哥哥叔叔当没看见似的,把一对母子挤在了一边,这对母子本该享受待遇,而被别人占了便宜。
难道那些所谓“假文盲”的人的确是文盲吗?你们看,站在最前面的胖子,一看就知道是个有钱、有才、有权的人,他穿着一件羽绒大衣,啤酒肚,怎么看也不像个文盲啊。
再看看他身后这位,带着口罩,知道带着口罩的人,就是个知识分子啊。另外几位也是有头有脸的人,都是中产阶级分子和知识分子啊。然而他们这些人却看见了需要帮助的人,不但没有身出援手,而视而不见,这种行为实在可耻,令我感到愤怒。
华君武先生先生所画的这幅画,充分的批评了那些遇见了需要帮助的人,不但不帮助,却装做若无其事的人。我们以后可不能像画中的那些人一样,遇见待援者而袖手旁观,我们以后遇见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要及时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做一个良好的世界公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