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在一个举世闻名、美丽富饶而既有历史文化名城之称的古城——建水。这里有历史悠久的朝阳楼、文庙……。
文庙位于建水县的西方,里面住有闻名的建水第一中学;里面有许多花草树木树木,还有形态各异的雕像,和几道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门。他是为了纪念我国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而建造的。每年孔子文化节,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到了这时,这里人山人海:有工人、有医生、有学生……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跪在地下向孔子朝拜,嘴里还不停地祷告,好像在说你好,请你保佑我们的孩子好好学习,将来长大成才。
孔子的雕像前面摆着一个大香炉,走进文庙,一股清香就会扑鼻而来,原来这是孔子前面的香炉里散发出来的。每到这里的游客都要来朝拜孔子,为他烧香。
一道川田这里就百花盛开,绿树成荫。早晨,天刚亮,就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仿佛在告诉我们新的一天来了。
我爱文庙,更爱我的家乡。
从市区到大场口,再从大场口来到武都,然后就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窦团山 ,一窦团山路上,车子上座无虚席,像沙丁鱼罐头,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了进去,一路上,人们谈笑风生,都期待能早点看见窦团山壮丽的景观和磅礴的气势。
我们顺差那长而又弯曲的盘山公路,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而我们便在长龙的背上奔驰,不知不觉地来到了窦团山山脚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它的下半身,上半身则插入云霄,高耸云天,可能因为雾的'缘故,我们并没有看到它的险峻以及其他特点,买完票之后,我们带着迫切而激动的心情,顺着台阶和山路走着,终于走到了山腰间,只见那儿人山人海,在一个平坦的广场上,看到了窦团山有名的景点之一——“天下第一桩”。在它的中间,嵌着一张八卦图,旁边则是梅花桩,有高有矮,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下第一桩”!果真名不虚传!之后,我们来到了窦团山最有名的景点铁索峰,远远望去,就看得清清楚楚,几道铁索横跨于两峰之间,下面便是所说的万丈深渊,它们与蓝天山涧融为一体,就算站在远远的山腰上,它也会给我们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它的险要使我们不得不拍手称赞,但大煞风景的是,人们正为它维修着,不能体验站在高峰之上的感觉,随后,我们又去参观了著名的庙宇——云岩寺,里面珍藏着镇山之宝——“飞天藏”,它浑身上下没有一颗铁钉,参观了景点之后,我们便来欣赏它的景色,隔着铁栏,我们就看到了它的险峻以及雄伟。
下面便是雾的海洋,如果再近一点的话,就可以看见地面,地上点缀着房屋以及农田,我们站在这高高的山腰之上,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看见它那雄伟的全景,可能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下午,夕阳西下,人影渐渐减少,我们也要回家了,对难免有些依依不舍,啊!窦团山,你并没有因灾难而屈服,相信你会变得越来越好!
上窦团山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乘坐缆车,另一种办法是步行,爸爸妈妈知道我从没坐过缆车,便选择了乘坐缆车。车子缓缓向上移,快到山顶时,我向后一望,啊,真是“一览众山小”呀!
我们踏着蜿蜒的小路向上走,一路上,风景优美,秋色怡人,阳光从云缝间透出来,成群的麻雀在灌木丛中唧唧喳喳地欢跳。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啊——”“哇——”的声音此起彼伏,发生了什么事?我奔向人群,哈,人们正在滑草呢!只见一辆辆小车载着人们冲下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底,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我也按捺不住了,催着妈妈买了票,随手拉来一辆小车就坐在上面。面对着长长的滑道,我还是很胆怯,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腿一蹬,车子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会儿冲向左边,一会儿拐向右边,吓得我心怦怦直跳,赶紧跳下车子,将车子拉回坡顶,总结了经验,重新又来了一次,车子又快又稳地驶向坡底,我的笑声在草坡上回荡……
成荫的树木,怒放的菊花,映衬着人们欢乐的笑脸。国庆节即将结束,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游窦团山了!
在我的家乡建水的街头小吃店内总会飘来一阵阵香味,沿着香味寻去,原来是建水有名特色小吃——烧豆腐。
建水临安城里的烧豆腐早已名声大振,遍及滇南城乡,建水城街巷、菜市、夜市、风景旅游景点烧豆腐摊,人来熙往,成为古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烧豆腐从1883年光绪九年就开始做,其选料认真,加工精细,专用大而圆的白皮黄豆,要经过脱壳、浸泡、磨过煮浆、点浆、成型、划块、发酵等十道工序。烧的时候用火盆装上点燃的木炭,架上用铁条焊成的炕,铁条上涂上香油,放上豆腐烘烤,等豆腐膨胀起来就可以吃了。
臭豆腐是特别受人们欢迎的。相传,在明朝,有一位小伙子被朝廷选中去征兵,他的妈妈做了一些豆腐让他带上路。当他拿出来吃的时候,豆腐都已经发霉了,,但他又觉得扔了可惜。干脆他就把这些发霉豆腐烧熟,放一个在嘴里,一咬下去,液汁四溅,闻着臭,吃着香。臭豆腐就是这么来的,它身上长的毛是对人类身体有益的细菌。
烧豆腐也可以拌着凉米线、勺粉一起吃。吃烧豆腐当然少不了作料,你可以在做料里放咸、甜酱油、辣椒、酸醋、花生酱、葱泥等调料。
这样美味的臭豆腐和这么诱人的作料,真是人间佳肴,怎能不让人垂涎三尺呢?
我的家乡在建水,它位于云南省滇东南地区,从元代开始建立府郡称临安府,我的家乡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四季如青,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
我们这里有座雄伟的小天安门,叫做朝阳楼,金色的瓦檐、红色的窗格、雕龙画凤的椽子门窗、粗大的柱子,更是显得气势非凡,风儿吹来,城四角风铃叮当作响,春天的时候,小燕子们都飞到这里来安家,早晚的时候,满天空都是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在朝阳楼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从东至西,长长的一条石板路从东门一直通向西门,两旁的明清式建筑包含了祖先们千百年的文化。早晨,两行的商铺早早的营业,不一会就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叫买声,嘻笑声,讲价声,热闹非凡。走到西门城楼上,就看见拉西门水的大伯,只听他拉开嗓子大喊:“西门水——来买,西门水——来买”!好一派和谐安详的气氛境界啊!
家乡还有一个全国第二个的.大孔庙,建水人民崇尚文化教育,每年都举行祭孔活动,举办孔子文化节,每年的这一天孔庙分外热闹,与气派雄伟的孔庙建筑显得动静相宜。
朱家花园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式建筑群,它仿造了红楼梦的建筑进行建盖,亭台楼阁,池塘假山,天井、厢房错落有致,每年有近20万的游客来这里参观游玩,可谓车水马龙,其乐融融。
我的家乡的名胜古迹多不胜数,素有“三箭之地一寺,五箭之隔一庙,七里之遥一桥,八里之远一塔”之说。仅城里就有七寺、八庙。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小吃,如:烧豆腐就是很美味的一种,把豆腐捂臭、晾干,放在火炕上,用微火炭哄至自然泡起(好像要滚动的样子),用手拿起蘸一点事先配好的作料,美味可口。当然,作料也很讲究,如果喜欢吃***,配料是干辣椒面、麻椒、盐、味精等,潮的是酱油、麻椒,花生酱等,还可以吃蒜油的,总之,可以根据各人口味调料,那美味不言而喻。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特产,如:筛子糕、燕窝酥、草芽、酸甜石榴、过桥米线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食品,最重要的是紫陶,那茶壶泡出的茶味道独特,香飘四溢,那汽锅炖出来的鸡更是鲜嫩香甜,别具一格,那味道啊才叫真正的“爽”!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建水。
壶关太行大峡谷集雄、奇、峻、美于一体,位列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是壶关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由青龙峡,红豆峡,黑龙潭等组成。这里的水景、山景、石景、树景、林景和名胜古迹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紫团山,位于壶关县东南六十公里的树掌镇,因山腰有一形成于三十万年前的溶洞,每天日出日落时,从洞口升起团团紫气,所以宋代御旨改其名为紫团山。紫团山又名翠微山、抱犊山,有“南武夷,北抱犊”之说。紫团山峰峦纵横,挺拔峻峭;漫山碧翠,珍禽和鸣;涧水潺潺,长年不息;朝阳夕日,霞光万千;山路蜿曲,直达峰巅。
早上八点,我与妻子搭乘从平遥至长治的汽车,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到了长治。在长治,我们匆匆地解决了饥饱问题,就直奔长途汽车站。下午一点钟正好有一趟去壶关太行大峡谷旅游服务中心的客车,我们就搭此车前往太行大峡谷。长治到大峡谷游客服务中心大约有四十公里的路程,山道崎岖,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七扭八拐,近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服务中心。
到了服务中心,时间已近两点,游客甚少。一买票,游车司机就招呼我们上车。待我们刚坐稳,车就开动了。车子悠悠地行进在山谷里,道路两侧都是悬崖石壁,峭壁下的陡坡上是连绵不断、茂密的林子,就连峭壁上的石缝里也长着树,树叶像被雨水刚刚冲洗过似的,青翠欲滴。车子好像被夹在石缝之间,缓缓地前行着。
当车子行进到一个“丁”字路口,路标上写着:“紫团山”、“黑龙潭”由此右拐,我们和另外一位独行者就此下车,转道紫团山和黑龙潭。
跨过通往西山口的小石桥,我们踏上了去“紫团山”和“黑龙潭”方向的柏油路。迎着似火骄阳,忍受着油路地热的炙烤,徒步大约半小时,我们来到一处断崖绝壁前。石壁如刀劈斧削似的,齐刷刷的,几乎是垂直的,高约数十丈。石壁与道路对面的悬崖之间的山口非常狭窄,仅有十来米宽,可是不见通往山内的路。山口下又是一垂直的个弧形石崖,高约三四十米,石崖的上端凹槽之下约一两米的位置有一处直径大约四五十公分的圆形石洞。一条白练从洞中飞出,直泄而下,跌入底部的深深的水潭里,泛起团团白沫。爬上峭壁下的陡坡,我们才看到迎面的峭壁脚下有一个人工凿成的石洞,这是农业学大寨的成果,是通往山里的惟一通道,恰如《桃花源记》中描述的进入桃花源的入口似的。穿过人工通道,里面是一番别样的景象,一潭湖水清澈碧秀,潭水右侧的岸上有一排垂柳,倒映在水中。水潭另一侧的山坡上是密密的林子,树林的绿色映在潭水里,更加重了潭水的绿意。通过湖水上空的小桥,我们来到了紫团山的山门前。
紫团山的山门很像欧洲童话世界里城堡的大门。大门右边是由五层巨石堆摞起来的,左边是用巨石筑成的一所小房子,是山门值班室,窗户歪歪扭扭的,其外表是用水泥浆涂刷过的,看上去更像童话里的城堡了。
通过山门,迎面是两侧绝壁峭立、狭窄如门的入山口。从山门到山口的石台阶坡度极大,一直通往山谷的深处。缘石阶而上,穿过山口,便进入两边峭壁间的夹缝里,低头可见那紧靠石壁的小道下清洌的流水径直冲出山口;仰望两侧山体、石缝、陡坡,完全被绿色遮盖,使得峡谷显得更加狭窄,这就是一线天。一线天为一道天然石缝,两侧石壁高约百米,人行其间,如入清凉世界,凉风习习,仰观天幕,如神笔勾开一条线。再往里走,山道变成了台阶。台阶随着山势曲折而上,周围都是浓密、茂盛的森林,林间花香浓郁,鸟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当我们拖着沉重的脚步,冒着淋漓的汗水,来到紫团山云梯下时,我们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全身的力气几乎消耗殆尽了。
要到紫团洞,必登云梯。云梯夹于一道石缝间,有近千级的台阶,约三四百米长,坡度极大,近乎直立。石缝下面最宽处也不过四五米,越往上越窄,最窄处仅有一米多。有些游客来到梯下一看,就被吓的退却了,赶紧原路返回。我们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向上攀登。右边的石壁上顺梯装了一条与云梯同长的铁链,供游人攀扶,每隔一段,有一处比较宽敞的供游人休息的平台。我们拽着铁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爬。到了第一个平台,回头俯视,谷底被森林塞得满满的.,面前的悬崖石壁被西边的阳光照射让人睁不开眼。仰视天空,头顶上仅有一条很细的蓝色线条,显得是那么的遥远。回过身来,仰望云梯的上端,还是那么的远,我们又开始继续上行。且行切歇,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了云梯。巅峰之上有一简易的茅草亭,亭下有一老农正在销售从山里挖来野生药材。我们来到亭子里坐下来休息,置身于一线天之巅,顿觉碧霄空荡,心清气爽,困乏全消,而且真有一种“山高我为天”的感觉。
要到紫团洞,还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我们启程循着登山台阶继续向上行进,登山道两侧松柏成林,郁郁葱葱,曲径通幽,峰回路转,人行林间,鸟鸣树巅,我们终于来到了紫团洞前。
紫团洞,位于白云寺下的紫团山半山腰处,坐东面西,洞口狭小,仅容一人爬行而入。现已在洞口旁另辟新门,供游人出入。逐渐西沉的太阳直射着紫团洞口,虽然时间已经不早,紫团洞口的游人还在出出进进,一直没有间断。我们也随着人流缓缓入洞,但见溶洞曲折迂回,四通八达,深不可测,传说它与河南清华相通。很早以前清华一牧羊人来此山牧羊,不慎将数十只羊掉入洞内,无法寻找。他心情沮丧地返回家乡,可到家后却意外地发现羊群已回到圈中。洞内最高处达五十米,最低处一二米,最宽处三十米,洞深二点五公里,已开发出的游程近千米。洞穴狭阔不一,高低错落。最阔处可容千人,最窄处一人难于侧行。内有下行的陡坡,也有难以攀爬而上的台阶。夏日的洞内清凉舒爽,泉水丁咚,妙趣横生。紫团洞属显明显得溶岩地貌,景点繁多,景观奇特。入得洞来,迎面是一只张着大口,形象逼真的老虎,守护着洞口。沿台阶而下,游道两侧一边是豆山,一边是米山。这豆山与米山还有一段济世救贫的美丽传说。在一巨石檐下,有两条石鱼头。石鱼两头相对,这便是二鱼对吻。每条鱼五米多长,据考证它们为地壳变动时留下的一对原始鱼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玉女盆上有天然石盖,盖上有仅容一手而入的小口,把手伸进去,可以摸到永不干涸的泉水。顺游道侧足而下,现一石亭,厅壁有穴,穴穴相通,其状如龙,亭上两洞,恰似龙眼。攀壁而上,出龙眼,洞渐阔,乳石如虎、如狮、如仙,千姿百态,不可名状。顺道前行,遇一石岭,其状如蛙。花果山上的“仙桃对石榴”是一平台之上,凹下两个草帽大小的圆坑,深三寸许,底部浑圆如盆,盈满清水,一个歪嘴仙桃,一个双耳石榴置于盆中。及至南天门,两柱擎天。入南天门,洞势急下,洞底石纹,宛如祥云。黑龙王宫,乳峰嶙峋。一柱独立,恰似托塔天王。七音钟,是一个高两米多的钟乳石柱,以石击之,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过了通天河,及至水帘洞,细水由天而降,形成一道水帘。步入龙宫,宫顶祥云悬空,五龙腾飞在祥云里。五龙聚首,龙头形象逼真,有鼻有眼有角,活灵活现。每龙各守一方,降福人间。
紫团洞里景致众多,各有千秋,但最妙处莫过于五龙聚首,让人一看便叫绝。真是天造地设,鬼斧神工。
紫团洞的确是一个不寻常的洞。它简直是一座艺术宝库,人世间有哪位天才的艺术家能创作出如此神奇的艺术作品呢?
出了紫团洞,继续沿游道上行,我们来到白云寺。
白云寺置于紫团山巅,寺院坐北向南,正殿在北,东西两翼为偏殿,分前、后两进院落。该寺始建于北魏,明、清、民国时屡有续建。寺院占地大约近千平米,所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寺内的过亭保存了大量的清代木雕、砖刻艺术精品,值得仔细观赏。
置身于紫团山顶,俯视四周,紫团山峰峦叠嶂,奇峰险峻,涧水悠长,山青林秀,洞幽景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传说、历史事件,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地。
登紫团山,我感触良多:意欲临高,必积跬步;欲观美景,必在于恒;意欲悦心,必劳其身;意欲豁达,必以清心。这就是我登紫团山的收获。
清晨,我们的车披着朝阳,迎着春风,载着欢笑出发了。汽车在岖的山路上蹒跚了四个多小时,中午时分到达了位于门头沟区的古老村庄--爨底下村。
刚进村口,一个刻在大石头上的爨字映入我的眼帘。这个奇怪又复杂的字念什么呢?它又有怎样的古老悠久的历史故事呢?一连窜的.好奇、疑问充满了我的脑海。我们迫不及待地找了个农家院,安顿好行李,开始了对这座古村的深入探访。
这是一个距今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站在村庄对面的山头上俯瞰,整个村庄依山而建,形似元宝。在走进村庄的深巷之中,一座座青砖素瓦的房屋错落有致、井然有序,一个个宁静幽深的小四合院方方正正、格调清雅。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余辉似火,映红了半个天。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像披上了金黄色的纱衣。此时,炊烟袅袅升起,古老的村庄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400多年前,为抵挡敌人的侵略,清政府派兵在这个渺无人烟的战略重地上驻守。官兵们为表示誓死扞卫关口的决心,将家人带到此处安家,并自创了爨字为这个村的村名。这是一个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字。它代表了村民们渴望和平,盼望人丁兴旺的意愿,更寓意着全体官兵对祖国的深情祝愿:祝愿祖国繁荣强盛!
对古村的探访结束了,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这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古老村庄。再见了,我的爨底下村,你还有多少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没有向我们倾诉?你还有多少令人回味无穷的美景没有向我们展现?再见了,我的爨底下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