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翱翔于风雨之间,不变自己的目标;骆驼前行于沙暴之间,不变自己的方向;礁石屹立于海浪之间,不变自己的信念。世上便有这么一群人无论前途多么艰辛,始终不改变自己的目标,方向,信念。
这些人的命运曲折,屡经挫折,但他们用乐观坚定的态度去面对,去迎战。苏轼自从入朝以来,始终没有背弃自己的原则,没有背弃自己的誓言。面对黑暗朝廷的狂风骤雨,他傲然地屹立于其中,无论是乌苏台冤案,还是被人陷害一贬再贬。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不随波逐流,不赶浪头。司马迁也是如此,面对昏庸腐败的朝廷直谏自己的观点,无论是皇上龙颜大怒,还是罢官免职,甚至遭受酷刑他都无怨无悔,带着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何谓不变?在暴风雨中屹立就是不变;何谓不变?在风雨中迎难而上就是不变;何谓不变?不管生活得多么艰辛也不变自己的信仰就是不变。或许,以不变应万变者不如随波逐流者享尽荣华富贵,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变者远比变者长久。
还有些人却与这些高尚的坚定者背道而驰。他们同墙头草一般,由着风向改变自己,像《金银岛》里的高个儿西尔弗那样顺风使舵:当海盗猖狂之时,他放弃了原本安逸的生活,倒向海盗一边,而当海盗近乎被全歼时他又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为自己开脱。蔡瑁、张允也是同类之人,他们的城,他们的乡,甚至他们自己都未被占领就倒向曹操一边,去充当可耻的卖国贼。
但在今日社会中,向他们这样的人仍有不少,但他们最终定同一株墙头的草,一尾随波的鱼,一片顺风的叶遭人鄙弃。
不变,风雨之中不变自己的目标、方向、信念者,方能名垂青史。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春风桃李,落叶梧桐。万物灵长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自己音容相貌。好像自然的事物没有是什么亘古不变的。但是不变与变化应该是互相依附的存在。
执子黑白的人生,落在经纬交错的方格中,步步为营,如履薄冰。他以宏观万变,应对棋局的沧桑巨变。吴清源先生的人生就是这样,他与他的棋子落在那个格局混乱的民国时代。棋局上的他,以诡异简洁的手法,变幻莫测的棋局,让对手“繁华殆尽”棋局之外的他,同样是一个随世事漂泊的,一个只心系围棋的独行者。而无论是在对弈中还是生活中,吴清源先生都是以万变之化,应对万变之事。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语,重向高山愧旧琴”这,就是文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一生的精神写照。
当初曹雪芹耗尽毕生心血,历经十年沧桑,在“红楼”的笔耕中走到了他自己生命的尽头。而文学大师周汝昌,在研究“红学”长达六十年的旅途上,同样奔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可谁知,在这条生命的长跑中,他所度过的心酸苦楚。年少的周先生,治学书画,丝竹粉墨,无一不精。他虽生于书香门第,但是他的年少时光却是在那个哀鸿遍野的社会里听着军阀混战的炮声度过的。而引领他走上红学之路的是与胡适先生的一次偶然相遇。从此,这位红学大师真正的旅途便开始了。无论是长达八年抗战,还是对文学家地狱般的文革,都没有丝毫击退这位大师前进的步伐,当周先生完成他当初对胡适先生的提议时,已经度过五十六个春秋,于是百感交集的\'周先生赋诗道:“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他用他那一生未变的宏愿,勇敢的应对中国百年的沧桑巨变,当真是“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是万变的吴先生还是不变的周先生都已经远离了我们,而在生活中迂腐的人永不改变,趋炎附势的人变得过火。大抵都是因为他们对生活与未来充满迷茫与恐惧,以至于迷失了自己,而历史在永恒的变化中,终将会模糊这些人的印记。不被世人所追忆。
吴清源先生和周汝昌先生的身上都存在着“不变”与“变化”至于原因,在我看来,两位先生甚至是许多伟人,都有着一个永恒不变的信念,来抗击世事的沧桑巨变。
所以不变的信念就好像未经雕刻的胚玉,在历史的如刀般的变化中,坚持本心,终将会刻出令人敬仰的雕塑。
水可成冰,叶可再生。在这广袤的天地中,没有任何人可以保持永久,我们可能会更好,可能会变差,但是,要往上,还是往下,全凭自己决定。
我们总要接受变化,数十载光阴,不会有永远的高高在上,也不会有永远的平平无奇。我们终将衰老,接受不可改变的东西。但在这个过程中,你拼过,斗过,努力过,那么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可以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遗憾。
有人无视蝉的啼鸣,与无穷的宇宙相比,它似乎比一粒微尘还要微不足道,但是只要他想,他就会在未央的盛夏,生出羽翼,歌唱一整个夏天。哪怕岁月短暂,如同烟云。
没有永远成冰的河。在寒冷彻骨的冬天,也许没有人在乎过它的沉默,但只要有阳光的润泽,那万里长江,滔滔江河,便可一泻千里,滋润万物铺写春的旋律
我们可以是贩夫走卒,也可以是商旅豪门,我们可以拥有高官厚禄,也可能一贫如洗,我们的出生,我们的过去,曾经,都已然成为了定局。但过去无法挽回,未来遥遥可期。
墙角的一株小草可能是参天大树,树上的一只鸟雏,可能是翱翔的雄鹰,我们只有活在当下,把握好自己的内心,向着目标迈进,胜不骄,败不馁,无关他人是与非。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出身卑贱而自卑,也不能因为自己家境显赫而骄傲。
若贵,我们应该深入底层生活,亲身感受人间烟火,自利利他。若贱,我们应该树立目标,向着高远的方向不断迈进,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风采。
要相信,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光芒,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是最重要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不要因为外界而否定,也不要因为任何人而违背自己的初心。一些荣辱都从自身里而产生
无论无论是生于长风还是长于烈日,无论是交错纵横还是直达彼岸,是功成名就还是一落千丈,都有自己决定
我们要做的只有树立方向,而后了然前行。
斗转星移,世界万物的盛衰荣枯,沧海桑田的变化,花开花谢的轮回……一切无时不刻不在变,也不知是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生活的改变,还是二者相反。总之,生活也在无时不刻地变化。
水 木年华在《一生有你》中写道:“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岁月流逝,悄然无息改变了一个人。岁月使人变老,使人变成 熟,变稳重……不经意间蓦然回首,原来过去与现在已是天壤之别了。也许有人真的无法去承受周围环境的变迁也随着慢慢的蜕变,这就是可怕的变质吧!变圆滑, 变狡诈,变无情……失去了原本的潜在,令人发指!就像契诃夫的《变色龙》,瞬息万变,很现实!
也许该讲讲《红楼梦》中荣、宁国荣盛至衰的重大转 变。花巨资建造大观园,每逢节日,喜事、丧事,都讲究排场,然而在金钱名利享受的熏陶下,渐渐地变化了一些人,他们变得骄奢淫逸,豪门世家也渐渐走向衰 败。其实无论有多少座无虚席的辉煌,都应该有个心理准备——总有一天曲终人散,将面对的\'是空空的席位,或多或少。
可是我仍然相信天地间会 有亘古不变的东西,有一句话叫“情比志坚”,没错,就是“情”,亲情、友情、爱情……这些生命中最真挚的感情。人生短暂,“不够时间好好来爱你,”是的, 一个和睦相爱的家庭,一对恩爱的夫妻,一对形影不离的生死至交,他们希望用一辈子的时间,守护着家人、爱人、朋友,或许他们的生命跟漫长的年代相比,只算 是瞬间,然而他们付出的感情,却是瞬间的永恒。
有些人也许会感叹生活中的千变万化,会抱怨生命中悲惨变数,也有人厌倦生活方式的一层不变。不满足于现状,有这样的一句话“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也许这样,就不会有太多的遗憾了。
在繁华的世界中,想不变也有点难,只希望能够守住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迷失自己。
变与不变,变的是心,不变的也是心。
思辨性差,不仅提炼的观点就没有深度,而且还会抓不准。所谓抓不准,就是指议论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对于提供的材料,究竟说明了什么,不能吃准,材料、命题、话题本身说明的问题,有着客观的规定性,是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当你的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时,这个准字,才有可能保证。譬如有个成语叫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绳怎样才能把木锯断,水怎样才能把石滴穿呢?如果说:要坚持,持之以恒,对不对?对,但只对了一半。在这里,除了坚持以外,还应当专一;要一门心思在一个地方滴。这样,断与穿才有可能。如果只抓住一面,就说明你没有认识事物的全体和本质。要去论述,当然也就很难抓准了。要想抓准,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性。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辨证地分析问题。
“任务驱动型”作为当前高考应试写作热点,也是教育部中心力推的一种样式,要生完成对材料事件“你怎么看?”“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等任务指令。这种类型的作文特点,材料一般具有争议性,要求学生能够在争议的焦点处辨析关键概念,通过多角度比较论证来说理,强调思辨性。
一直以来,思辨型议论文教与学普遍存在太多的无奈和困惑。主要表现在,教师方面:一是议论文教学思路不明析,随意性大;二是课堂引导不当,缺乏思维训练针对性和指导性,教学成效不明显。学生方面:一是思辨能力差,缺乏逻辑思维,观点武断,非黑即白;二是知识面窄,缺少积累,论据单一趋同,陈旧乏味;三是写作兴致索然,说理乏力,缺乏针对性。
因此,针对目前高中思辨型议论文教学现状,把课堂辩论适当引入思辨型议论文教学中,尤其针对低年级初学入门的学生,不失为一种好思路。
一、思辨型议论文教学引进课堂辩论的意义
何谓“辩论”?辩论就是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而“写作课堂辩论教学”,是指在高中语文思辨型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之间在一定的情境下,围绕预设的辩论题目,展开辩论,逻辑思维思辨能力的得到锻炼拓展,从而实现素材的积累共享,丰富写作思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认知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写作教学给材料题目,简单分析提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文的尴尬局面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已经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需要我们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而课堂辩论方式,通过对其感兴趣的论题的争辩,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辩手们有取胜的***,课堂气氛活跃,点燃了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体验到自豪成功的喜悦。如此,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转而从事议论文写作,岂不乐乎?
2.积累写作素材和论据
熟语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苦于搜肠刮肚也难写出鲜活贴切的论据,即使有论据也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而课堂辩论,体现了“合作探究,资源共享”教学理论,将课前预先精心收集准备的论据素材,在课堂上通过同学们的辩论,阐述的理由呈现出来,有效地弥补了学生由于阅读面不足,事例论据缺少积累的缺陷,积累的素材多了,自然胸有成竹,论据还不是信手拈来?
3.培养写作思辨能力
学生议论文写作,议论平面化,缺乏深刻性,关键原因在于写作思维受限。而课堂辩论,辩的是语言表达,论的却是思维智慧。围绕辩题,自然呈现出正反两个方面观点,辩手必须通过顺向类比、逆向求异、多向发散思维,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深入思考,才能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各抒己见,逻辑思维,思辨能力得到了训练拓展。落实到具体的写作时,就能够懂得如何取舍论据,深入辩证分析,自然“下笔如有神”。
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写作课堂辩论,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是展示学生思想,挖掘潜能的平台。辩论的结果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辩论观点的\'冲突碰撞,提高认知能力,促进高中生在今后写作中,可以用更加辩证理性成熟的思想来看待事物,提炼观点,所以说写作课堂辩论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思辨型议论文教学引进课堂辩论的方法
1.选择适合的写作辩论题
是否拟定合适的辩论题,是关系到展开议论文写作课堂辩论是否成功的第一要义。那么,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拟定辩论题?一般说来,高中三年作文题的拟定,要依据高中语文大纲要求,利用好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结合高一到高三年段写作教学目标和阶段性学习需要来拟定,辩论题选择拟定要遵循四个原则。
(1)辩题具有可辨性
具有矛盾性、争议性并且贴近学生生活,能让学生有不同见解表达。如16 年全国卷漫画作文《掌印与唇印》,取材都来自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考查学生思辨说理能力。比如,随着科技发展,手机的普及影响生活,既让我们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有时又会让我们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手机使用利大还是弊大?》这样的辩题就具有可辨性,学生就能够结合自己感受,畅所欲言。
(2)辩题具有趣味性
是指辩题有吸引性、能够引起广大学生关切兴趣和共鸣,如此才会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辩论,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动力。如《旧教学楼要不要拆除?》从旧教学楼走出去一批优秀人才,如今,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是保留还是拆除?引发了多方争议。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这样的辩题设计紧扣当前新闻,关注度高并且是最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
(3)辩题具有知识性
根据所学教材课程内容,通过结合教材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辩题,如学习《鸿门宴》分析项羽人物性格时,可以设计辩题《项羽是妇人之人还是君子之度?》这样的辩题让学生感到既陌生又熟悉,学生只要着手对课内外材料进行收集积累归纳,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拥有辩论的论据,既巩固课内知识又得到知识迁移。这样的辩题适合以课后思考题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课堂辩论课后,写成片段小作文。
(4)辩题具有效益性
辩题要围绕高中三年各个不同阶段的写作教学目标来拟定,并且设置审题难度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如高一初学议论文入门写作,可以选择以顺向和逆向思维一组对立辩题来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改变观念,更辩证看待问题,如辩题《班门弄斧》和《弄斧应到班门》;高二适合选择具有多方观点的辩论题,让学生在多思善想中,能够从不同侧面角度思考;高三适合模仿利用高考作文题,选择不同类型具有一定审题难度的辩论题。
2.组织引导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教师角色发生转换,在课堂辩论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师生共同合作完成辩论。教师需组织引导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才能为写作课堂辩论保驾护航。
(1)提早布置辩题,避免冷场
教师拟定的辩论题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要完成的写作题,为避免学生因没有做好准备而冷场,必须提前布置,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来引导学生思考辩题,对辩题的内涵和外延做剖析界定引导分析,收集整理论据素材,学生正反辨方分组,这样才能做好辩论前的准备工作,为课堂辩论顺利进行提供前提保证。
(2)调控辩论方向,避免跑题
辩论要求双方在开头旗帜鲜明亮出各自的看法和观点,然后紧扣观点,运用论据,摆事实讲道理,以此来否定对方观点,论证自身观点。但是在辩论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争强好胜,只抓住对方论据材料中某个词来反驳,阐述理由,结果就出现跑题现象。比如,“班门弄斧”和“弄斧就要到班门”辩题,学生辩论到后面,变成围绕“学术权威受欺辱,可悲可叹”的观点去纠缠不清。这种辩论中跑题与学生具体写作过程中,存在论证没有扣住论点来分析,导致论据和观点脱节的问题如出一辙。通过课堂辩论中老师的及时调控,也让学生明白议论文分析说理过程必须明确论证目标,围绕论点来展开的写作要点。
(3)引导科学论证,避免空洞
在论辩过程中,学生应用论据材料来证明自己观点时,往往局限于简单地对现象的表层原因的分析说理上,没有很好地深挖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也缺乏条理性或逻辑性和思维,这样的课堂,学生思维火花没有被点燃,只能说是一堂空洞干瘪的论据材料的展示课。如,“老夫妇每天为子女代占公用车位事件,你怎么看?”辩题,持反对老人做法的同学,只会围绕“老人太溺爱子女;自私不懂谦让;公用车位太少”等表层理由来说理,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公用”辨析,指出老人行为折射出中国社会,父母习惯于对子女包办的教育观念,其行为实质上是损害公共利益,是社会意识缺失。这样,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原因归纳揭示,使论证说理更具有深刻性和实效性。如此思维的引导,学生就懂得在实际写作论证过程中,学会运用这种多维度多层面由浅入深,透过现象分析挖掘深层内涵的思维。
(4)鼓励创新思辨,避免教条
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矛盾的两面性,有合理的一面,也必然有不合理的一面,一个人身上一定是优缺点并存,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认识都是不对的。所以,对于事物看法不能武断,非黑即白,要训练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思辨思维。如《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别人?》辩题,当辩论双方各自理由陈述完毕后,可以让他们树立反方意识,预设反方立场,学生就会发现:不管是正反“相信自己”还是反方“相信别人”这两个观点,各自都有自己的矛盾性。如果这时候老师提出思考问题:“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二者能否并举?综合二者优缺点,学生自然得出“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新观点,这时候,再让学生陈述这个新观点道理,学生的思辨性就体现出来了。
(5)点评总结鼓励,梳理成文
在辩论结束时,教师以评委身份,除了对同学的态度和发言肯定鼓励和指出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辩论中的思维闪光点做点评,对正反双方的陈述的理由论据材料做出梳理筛选归纳,为接下来的学生写作论据的提炼和使用提供帮助,为议论文写作拓展思路,学生就能比较迅速拟写出思路提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教有法而无定法。高中语文思辨型议论文写作教学适当引进课堂辩论,是一种很好的写作综合训练的形式,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值得尝试。
作者单位:福州闽清高级中学。
周国平在《童心》中写道: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以我之见,达到这样状态的过程称为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变,审时度势,学会更好生存;同时也学会了不变,坚守理想与信仰,保持童心。
变通意味着学会妥协,与自己与外界妥协。正像张艺谋说的:谁都要妥协,每天都会有妥协,必须在妥协中求生存。妥协,不仅是一种姿态,还是一种处事的方式。
只有在经历一次次猛打猛冲,一次次失败教训后后,人们才会发现有些事自己力不能及,开始寻求与自己妥协,明白妥协不等于失败,不再持守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是信条,对输赢也不再苛求。《楚辞》中曾言: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此言得之,当人发现生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全世界并非以自己为中心时,才会不再固执己见,与外界妥协,学会了不同场合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开始去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世界。
变通意味着学会隐藏自己。隐藏自己的情绪,懂得不再随意发泄;;隐藏自身的脆弱,在困境面前一如既往地前行;隐藏自身的锋芒,使其变得耀眼而非刺眼。
在掌握了变的智慧后,更重要的是保持心中的不变,在涉及自我原则问题上不让步。即心中的信仰与梦想。正如尼采所言: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是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有的人妥协过度,隐藏过深,以致成为托马斯·艾略特笔下的失去信仰与理想,被焦虑与空虚填满的空心人。在迎合他人中迷失自我,抛弃了初识世界的好奇,日复一日地匆匆忙忙,留下一身的焦灼与疲惫。
然而人若没有自我的追求与坚守,一直处在随波逐流的状态下,会逐渐麻木而失去自己。纵观伟人,都是有所坚守。敦煌壁画修复者李云鹤,不愿看到传统在岁月中消亡,在众人的讥讽中把自己埋进大漠孤烟,十年心血让风化的历史暗香浮动;画家陈丹青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不能培养学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毅然从清华美院辞职,而这使得他的创作得以摆脱束缚;耶鲁村官秦玥飞看到贫困地区人民的困苦,他在殿堂与田垄之间选择后者,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在变与不变的交织中,学会变以更好地生存,坚守不变让我们找到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强大自己,更好地前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