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那么得美,是那么得凉爽,是那么得美丽!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正在散步,看见一望无垠的田野,就像看到一片金黄色的海洋。田野里的稻谷都压弯了腰,颗粒饱满的稻谷压得稻杆直不起来,好像在感谢大地的养育之恩般的。也好像在说:“快,快,我们已经成熟了,快快来把我们接回家吧!”还看到被秋风吹动了的枫树摇呀摇呀的,脱落的枫叶飘呀飘,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里开放的花有玉兰花、夜来香、菊花、还有紫荆花,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鲜花各都散发着不同的香味。小花瓣上布满了小小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五色的珠宝,有的金黄、有的雪白、有的浅紫,还有的.粉红……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大雁匆匆地从北方飞来,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正成群结队地向南方飞去呢! 忽然,耳边传来了鸟声,我一看,原来是一群小燕子,正在田野上空盘旋着,好像舍不得这个美丽的秋天风景似的。 秋天带给农民伯伯丰收的好日子,带给小朋友的是欢乐的日子。
秋天的田野真是美不胜收啊!秋天真美,我爱秋天!
夏天那种一声声知了吵闹的叫声,已经从树上消失了;那一颗颗又高大又翠绿的树木,也换上了金色的衣服;那呼呼的西风也匆匆忙忙地赶来;这样的景色告诉我们,秋天到来了。
每年当秋天急急忙忙地赶来时,那湖边、马路旁的枫树上那火红火红的枫叶,风一吹,一张张金黄色的叶子往下落,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蓝天上一排排大雁正飞向暖和的南方过冬呢!一片片金色的田野,就像一片片金色的海洋。勤劳的农民伯伯不停地收着稻谷,好为自己的粮食做好充足的准备。到了深夜,明亮的月光伴随着我,每当过中秋佳节,我的脑海里总是想着秋天的景色,吃着又香又甜的月饼。啊!这美好的秋天,真是个凉爽的季节,也是个读书的好季节,我要赞美它,利用它。
在《提纲》的第一条中,马克思直言不讳的指出了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就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缺乏实践的和主体性的观点。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不彻底的。
在《提纲》的第二条中,马克思阐述了实践是检验思维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思维是否是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这一检验的标准不能在人的主观范围内寻找,用人的主观的东西去检验人的思维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的。马克思指出只有在人的主观范围之外的实践能够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这是由实践的特性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诸客观的活动,它能够把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起来加以比较,如果人的认识思维与客观实际相符合,那么人的思维就具有真理性,反之,则否。
在《提纲》的第三条中,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只看到环境对人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对环境起影响作用,也就是说,人不是被动和消极的被环境所影响。旧唯物主义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然而这种所谓“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又是由什么来改变的呢?他们没有指出来,看来在这方面,他们只能寻求上帝的帮助了,这样旧唯物主义者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在《提纲》的第四条中,马克思承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积极方面,因为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从神学世界观中剥离出来,把它归结为产生它的世俗基础。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刚走到这一步,就止步了,对宗教的批判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批判,而没有付诸实践来改变宗教世界。
在《提纲》的第五条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认识论的错误根源——人的感性知识单纯的直观,马克思指出人的感性应该来源以人的实践。
在《提纲》的第六条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批判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
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普遍性”。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人的本质必然是历史的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的本质不同的,是变化的。因为,社会关系是历史的和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必然不是固定的,那些所谓的人性自私论是必然错误的。同时,要指出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所指的人的本质是就人类区别与动物来说的,而不是单指具体每个的本质。弄清楚这个问题,就不会陷入所谓“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是否可以说只要弄清楚一切社会关系,就能弄清楚人的本质呢?”的疑惑了。
在《提纲》的第七条中,马克思接着第六条继续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只有从社会性的角度上,才能真正把握人所以为人的本质。
在《提纲》的第八条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是从事实践的人,只有实践才能揭开挡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切神秘面纱。
在《提纲》的第九条中,马克思指出,旧的唯物主义只能做到把感性理解为“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然而它不能理解市民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它不能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
在《提纲》的第十条中,马克思鲜明的指出了自己新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和立场,旧唯物主义是“市民”社会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是为实现人类解放的唯物主义。
在《提纲》的第十一条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明的点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说明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纵然,马克思在向人说明了自己哲学的特征在于改变世界,但是他并没有说,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相比谁更重要。在马克思看来,这两者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改造世界必须以解释世界为前提,从排除科学实验之外的人类实践活动来讲,如果缺乏解释世界的前提,那么这种实践活动也就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必然是盲目的,就算取得了成功,那也是机会主义性质的。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解释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而改造世界反过来又能够促进解释世界。
总的来说,在《提纲》中,马克思主要突出自己的唯物主义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因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被后人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不仅
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性。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陷入了困境,有的人把根本原因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根本特性。这些人的基本观点是,学而不能用即等于无用。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去变革世界,改造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问题。然而,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并不能很好提供这种能够让我们去变革的条件,就目前来讲,我们很多人都是在适应这种社会现实,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在他们眼里,能够适应社会现实已经是一种不易的成功了,至于变革社会现实不亚于痴人说梦。因此,他们认为对很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社会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缺乏运用的现实基础,是没有用的,既然没有用,也就没有学习的必要。然后大家就都不愿意学,那自然而然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就陷入了困境。
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不能把它归结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的根本原因。因为,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它片面性在于他们把“改造世界”片面化的理解了,认为改造世界就只是过去的变革不合理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现象的活动,而没有看到,技术的革新也是在改造世界。从这一点上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已经什么有用了。至于,如何解决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这种困境,如何有效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还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一阵大风吹过,树叶纷纷的落下。树叶落到小河里,小鱼看见了,迫不及待的游过去,开心的说:“好棒的一柄雨伞,这样下雨时我就能玩游戏了。”树叶飘到天空,小鸟看见了,以为是秋姑娘送给他的信。树叶落到了地上,蚂蚁看见了,以为是大树爷爷送给他的床呢。
田野可真热闹呀!大豆哗啦啦的响,农民伯伯正在忙着收大豆呢!大豆般的汗珠从他们的脸上滑落,农民伯伯一边擦着汗水,一边灿烂的微笑着,因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果园里成熟了,瞧,她那红红的脸蛋像是在对我们微笑,看那小灯笼似的桔子,多么可爱啊。高个子的甘蔗像一排排士兵在保护着我们的果园。
秋天的.景色真美啊!
秋天已经到了,我走出门去散步,走着走着,秋姑娘突然出现在面前微笑着说:“我带你去看一下秋天的美景吧!“我立刻答应回答:“好呀!”
第一站,秋姑娘卷起我来到一望无际的天空。秋天的天空洁白的很,像刚洗过一样,使人心旷神怡,令人向往。雪白的云朵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飘来飘去,把辽阔的天空当作自己的摇篮,大地妈妈也留不住它,只好让它在天空尽情的玩耍。我多么想像白云一样在这辽阔的空中自由的飞翔!这时,一群鸟儿飞过,秋姑娘对着所有的鸟儿,亲切的说:“冬天快要来了,赶快去南方寻找自己温暖、舒适的家吧!“
第二站,秋姑娘拉着我来到五颜六色的果园,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真让人眼花缭乱。果园里有金黄的橘子,两个成一串,五个成一群,有些橘子躲在树叶后面,遮住半张脸,好像在玩捉迷藏的游戏;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挂满树梢;还有黄澄澄的大鸭梨呢,瞧,它们大肚子一挺骄傲的说:“我们来比比谁的肚子大,怎么样?“
我和秋姑娘吃着又香又甜的大鸭梨来到第三站——丰收的田野。田野里有火红的高粱,它们像一根根燃烧的火把。稻田里的稻谷,颗粒饱满,秋姑娘经过,翻起了层层金波。玉米田里的玉米长出了长长的头发,裂开嘴,露出一排排整齐的牙齿。
最后,秋姑娘带着我去了醉人芳香的花园,那里开满五颜六色的菊花;去了树叶飞舞的树林,还去了活力四色的校园······
我禁不住感叹道:“秋姑娘,谢谢你带给世界的美,并让我看到如此迷人的景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