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十分柔和,照在我回家的小路上,脸上时不时地挤出一种不自然的表情,手里捏着一张皱皱巴巴的英语卷子,那鲜红的八十三分仿佛是用鲜血写的,在洁白无瑕的月光下显得格外鲜艳、醒目,而我却不敢再看它一眼。
我慢慢地挪移到小区门口,停下了脚步,掏出那张惨不忍睹的英语试卷,我再次鼓起勇气看了看分数,又抬头看了看我家,思绪万千,不知该如何交代。家里亮着灯,妈妈在等我。每当想起妈妈对我会像唐僧给孙悟空念紧箍咒时,不禁打了个冷战,说就说去吧,反正又“念”不死!于是,我鼓起勇气,冒着风险回到了家。
“回来啦!赶紧洗手吃饭。”妈妈边说边帮我卸下书包,我径直走向了饭桌,低头不语,只是往嘴里扒饭。妈妈也坐下了,笑着问我:“听说英语考试了,这次考了多少分?”“八……八……八十三。”我从牙缝里吱吱唔唔地挤出来这几个字。心想,“要***要剐”,随它去吧。我本以为妈妈要念“咒语”时,没想到她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没事,孩子,这次考砸妈妈不怪你,把错题重新做一下,学会就可以了,下次努力就行了。”说完妈妈摸了摸我的头,娴熟地往我碗里夹了一些菜。我使劲儿捏着手中的筷子,更沉默了。
这时,我终于忍不住了。我放下手中的筷子,捏起试卷爬上了天台,眼泪从眼睛里断断续续地流了下来,仿佛那断了线的珠子。我望着月亮,那洁白无瑕的月光,那是属于我的月光,月亮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凝望着我,我也凝望着它,凝望着……凝望着……
内心如果平静,外在就不会有风波。
——题记
一个月夜。
我终于拿下了德彪西的《月光》,心中不胜欢喜,竟觉得那晚的月亮比中秋还圆。可到了老师那儿,却被说:只是把音弹了出来,框架是有了,却没有情感。
又一个月夜。
我烦躁地坐在琴前。我以为只要技巧熟练,可以掩饰情感上的不足,可事实证明我错了。三个小时的练习没有带来一点的进展,急功近利使我的曲子显得更加干巴苍白。我不禁怀疑,我是个没有情感的人吗?
无奈之下,我停下来,打开唱片机,坐到窗前。唱片机,恰好放到了德彪西的《月光》,我闭上眼,静静聆听。乐曲一开始在行板上呈现出乐思温和而幽静。一组组上行的琶音仿佛是短而小的笔触,在画布上一点点铺叠、延伸,月光好像碎掉的白金一般洒满整个画布。渐渐地,一串和弦的晃动下,月光开始在混合的月夜中颤动。乐曲的尾声,宁静的曲调和分解和弦,把月光下缥缈如梦的意境描绘的淋漓精致。我想德彪西此时应是怎样的心境呢……
窗外,一轮圆月静静地挂在空中,慷慨地向湖面铺撒着她平淡却静人的清光,穿过稀疏的树冠,照上小径,到处都有她的身影,却无声。我的内心渐渐平静,觉得这月光似是照到了我心里,如水般洗去了平日养成的浮躁,让我静下心来。我带着这种感觉来到琴前,不再是一口气炫技似的弹完一整首曲子,而是每一句每一段细细地去用心体会和弹奏,如月光缓缓流淌,洒满每一个角落。一遍下来,我竟觉得和录音像了一二分。
无数个月夜。
我坐到琴前,努力抽身于一天之烦躁,沉下心来,努力让德彪西心中的月光照进我心。每一晚的练习让我愈发觉得,静心,是必不可少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所学之中,浮躁只能让你浮于表面,浅尝辄止。与我而言,这份情感,正携着内心的平静,信步而来。
下一个月夜。
我将再次坐到琴前,微微翕动鼻翼奏起《月光》。让着琴中的月光与天上的月亮融合,一起流向窎远的天边。
一缕清澈的月光照到我的窗前,抬头仰望,一轮明月高高的挂在空中,闪耀着光芒,它,是那么的清幽,顿然间心头浮现出李白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遐想。
家乡,是人们魂牵梦萦的“念”;亲人,是人们日夜牵挂的“愁”。
古时代,苏轼在中秋之夜,思念亲人,写下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壮志诗句,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是的,许多为了维持生计而出外打工的人,在这一中秋之夜,他们的心情也必是如同苏轼一般。
他们只身一人,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独自拼搏,独自奋斗,为的是能够是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当他们在中秋之夜时,抬头仰望,看到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空中时,月亮是多么的“圆满”,可是,自己与家人却没有“圆满”,这时,也许会停下脚步,心中充满着惆怅,或是悲伤,或是孤寂,或是多么地无奈和无助,这一切,他们无法表达,只能抑郁在心底,或是“藏'在酒中……
月亮愈发愈发愈亮,远处的街道抹上了一层淡黄色的阴影,与两旁的路灯相映,分辨不出是是月光的”柔和“,还是那路灯的“高亮”。
渐渐的,一股沉郁之情涌上心头,心情仿佛与他们达成相似,此刻的遐想已经中断,可是那绵绵的惆怅永不中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