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去参观刘氏三兄弟的故居。刘氏故居位于江阴市西横街49号,坐西朝东,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是一座普通的清末江南民居。
走进大门,院两侧的天竺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天竺是刘氏三兄弟的父亲刘宝珊亲手栽种的,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珊瑚珠似的小红豆点缀在绿叶丛中,为这儿添了几分高洁、幽雅。从它细弱而又倔强生存的枝干上,我似乎看到了刘氏三兄弟的影子。
迈过一道门槛,我进入了第一进序厅。正中墙上高挂一块匾额,上书“刘氏三杰,江阴之光”,仔细一看,还是冰心奶奶的亲笔题词呢!匾下是刘氏三兄弟的巨幅头像,他们都微微含笑,默默地注视着人们。这就是刘氏三兄弟:文学家刘半农,二胡演奏家刘天华,音乐家刘北茂。左右两侧的墙面上贴着他们的生平事迹概述,仔细一看,让人不由得啧啧赞叹。起初还以为刘氏故居土得掉渣的'我,一下子被三兄弟的杰出成就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折服,故居在我眼中也高大了许多。
正堂右侧是刘氏兄弟的父母刘宝珊夫妇的卧室,一张老式木床,几个已经掉漆的衣柜,一切都显得那么简陋。左侧便是刘家私塾,正面挂着孔子的画像,靠墙整齐地摆放着四张长条桌子,那是孩子的课桌。当年三兄弟和周围的孩子在他父亲的指导下,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刻苦地学习着。虽然他们家境贫寒、父母早逝,但他们没有因此自卑、痛苦,而是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真让人深深敬佩。
穿过中间的天井,我们踏着幽幽的青石路,走进故居的第二进,中间是思夏堂,是刘氏兄弟为了纪念他们的祖母——夏氏而题此名。思夏堂两侧分别是刘半农和刘天华的卧室,卧室不足十平方米,摆上几件简单的家具就显得很拥挤了。刘天华的卧室里还摆放着二胡、琵琶这些他时时演奏的乐器,是他把“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和琵琶,从民间推向了世界,《光明行》《良宵》等不朽名曲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
顺着青石路继续向前走,穿过“老井”“晒酱台”“厨房间”,我来到了刘氏三兄弟小时候嬉戏玩耍的小院儿——竹园中。那几枝细细的翠竹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显得小巧朴素,可这小园留下了刘氏兄弟多少童年快乐的记忆。难怪,刘半农用他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千古传唱的诗作为世人讲述了这深深故乡情!
走出故居,回首遥望,《光明行》高亢激越的旋律仿佛在我胸中升腾,刘氏兄弟执着奋斗追求光明的精神再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
今天,我们到徐霞客故居去参观了。
我们先来到了故居门前的广场上,听讲解员介绍:徐霞客20岁出去旅行,到55岁回家,这30多年里,他走遍了19个省、市、自治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还是著名的探险家、旅行家、地理学家。
接着,我们来到了仰圣园,仰圣园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碑廊,碑廊里有许多书法家的作品,有楷书、隶书、行书、草书……我看了很羡慕,希望有一天我的作品也能放到这里。
参观完了仰圣园,我们又来到了徐霞客故居。呀,好大的一棵罗汉松!听老师说,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抬头一看,它高耸入云,都超过屋顶了;罗汉松真粗啊,要4、5个同学才能合抱过来。据说,这棵罗汉松还是徐霞客爷爷亲手栽种的呢!
当老师带我们走的时候,我们留恋往返。
在和煦阳光照耀下,户外绿树成荫的景象,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春意,还带给了孩子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里无法比拟的绿草地、大森林,那些手指无法捕捉的负氧离子和随风而动的拂柳声、随意而发的鸟鸣声,能让我们肆意享受充足阳光和清新空气。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说过:“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宝藏,只要肯挖掘,沿着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丝优点的暗示,也会挖出令自己惊讶不已的宝藏。”
那么,和我们一起去追寻莫言的脚步,挖掘自身蕴藏的宝藏吧!探访莫言故居+参观影视基地+情景剧表演+民俗表演+制作泥老虎+学习手工面塑+神秘美食+欣赏油画艺术+拜访小动物+疯狂游乐场,这个春天里,户外学习小课堂一定是最好的出游选择。
10月26日,我们几个艺术班的全体同学前往我校的德育基地―――阿炳故居参观学习。
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说。虽然路很长,脚走得发酸,但想到阿炳一生中那么多的千难万苦都走过了,如果我连这么一点小的“困难”都克服不了的话,那我还算一个三好学生吗?想到这儿,我就鼓足勇气,迈开步子,奋力向前去。
到了阿炳故居,我既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我终于来到了我神往已久的阿炳老先生的故居,失望的是阿炳故居的班驳落离:虽说是2002年重修的,但感觉还是那样破旧。
走进展厅,第一个印入眼帘的就是挂在墙上的著名的《二泉映月》的曲谱。这张曲谱的纸已经非常破烂,看得出有一些年头了。随后,我又仔细地参观了阿炳当年使用过的帽子、琵琶和有关的文字资料。从中,我了解到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还有一段资料让我深受感动。阿炳的父亲精通各样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年时就表现出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十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求他迎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
走出展厅,我们又观看了阿炳的卧室、厨房和花园,这些景物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阿炳的花园没有薛福成故居那样雕梁画栋,也没有寄畅园那样精致小巧,只有看似不起眼的几株枫树、桂花、腊梅,然而正是这些最普通不过的花木,见证了一位贫苦百姓坎坷辛劳的一生。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阿炳正是尝尽了人间的苦难,有着非凡的吃苦精神,才能成为一位著名的民间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一眨眼,我们要回校了,《二泉映月》哀婉凄美的旋律在我耳畔响起,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我们和“阿炳”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勤学苦练,把拉二胡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得起现在这么好的条件。
莫言旧居是1912年建成的,1966年翻修过一次,1955年到1976年,莫言从出生到从军离开,在这里生活了约22年,后来在当兵期间,回乡探亲,也断断续续地住过。图为10月15日,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莫言旧居内破损严重,在莫言出生的房屋内堆满了纸盒。
1988年,莫言在高密县(现在的高密市买了房,和妻子杜勤兰及独生女儿管笑笑从旧屋迁出。1990年,莫言的父母也从这里搬到管谟欣(莫言的二哥的家里,这座老宅,自此闲置。图为10月14日,莫言出生的地方平安庄,到处张贴着横幅。
现在的旧宅是5间共约60多平米的土墙平房,门朝南,屋内仍摆放着莫言几十年前使用过的一些旧物件。东西向有一米多高的土墙,门前有一庭院,面积大约百余平米,种着黄豆和胡萝卜,平时由莫言90岁高龄的父亲管贻范料理。图为10月15日,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莫言旧居前,一男子向管谟欣(莫言的二哥赠送一面窗帘。这些天,常有些做企业的和自称搞文化产业的人找管家谈一些合作事项,管谟欣都没有应允。
以前老宅子还有两间厢房,后来随着管谟欣和莫言的大哥,还有姐姐的搬出,破得不成样子的东西厢房也就推倒,腾出来做菜园子了。图为10月14日,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莫言旧居,因为平时大门是上锁的.,有些零散的慕名者就通过一面没有围墙的栅栏通过,由于进出人多,就形成了一条通道,这是一个老者站在通道上对着旧居拍照。
我的家乡在江阴,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有旅行家徐霞客,有教育家顾明远,有前新华社社长朱穆之……但我最敬仰的还是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今天,我们就怀着一股敬仰之情参观了他们的故居。
迈步走进故居的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两丛百年天竺,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据说,它们是刘氏三杰的父亲,刘宝珊先生亲手栽种的,每到秋天还会结出累累红果。看着看着,我禁想起了刘氏兄弟,他们多么像天竺呀!经过自己的奋力拼搏,获得巨大的成就。
看过了天竺,我踏进序厅,一下子就被墙上那八个大字“刘氏三杰,江阴之光”给吸引了过去,它们金光闪闪,刚劲有力,听老师说,那是冰心奶奶亲手题的呢!
我由序厅向左一转,便来到了当年刘氏兄弟读书的私塾。墙上的孔子像下整齐地排列四张课桌,桌上摆放着八只砚台。看着空空荡荡的桌椅,我仿佛回到了从前,我仿佛看到了学生们正在刘宝珊先生的带领下咿咿呀呀地读书,我又仿佛看到了学生们正在专心致志地练字,先生在讲台前讲解着运笔的要领……
接着,我从两棵桂花树下穿过,来到了刘天华的卧室,除了一般的陈设以外,里面还摆放着一顶蚊帐,关于这顶蚊帐,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有一次一个客人到了他家,却怎么也找不到他,这时,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那位客人这才发现,刘天华先生坐在蚊帐里,不顾早已满头大汗,正刻苦练琴呢!刘天华练琴如此认真,也难怪他能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大音乐家!而顺着刘天华的卧室继续走,便是后院了,我们的参观也即将结束了。
群山环绕,一路上的美景尽收眼底,游览的作文。那蓝的天,绿的山,清的水真让人怀疑这里是否住着神仙。忽然,一个巨大的`瀑布展现在我的眼前,水流一泻而下,那气势使我想起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哇!瀑布下面的湖边有个牌子,上面写着:“孙中山游泳处”。原来孙爷爷也来过这里呀!游完鼎湖山,我们又来到了七星岩,这里到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我们坐船进入了七星岩洞,洞可真长啊!里面有“银蛇出洞”、“海龟祝寿”、“河马戏水”等景观。坐着小船,听着船夫讲着古老的传说,仿佛把我带入了神奇的童话世界。渐渐的,太阳下山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肇庆。鼎湖山,再见!肇庆,再见! 点评:这是一篇游记,小作者用流畅的文笔有序地写下了游览的过程,抓住了景物特点。文章内容主次清楚,详略得当。由所见、所闻到所感、所想都透出作者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心。
难忘的七星岩之行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秀丽的山色湖光,那奇异的岩洞钟乳,至今回想起来,如画如梦,如在眼前。
那是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到广东省肇庆旅游。肇庆,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而七星岩,又是肇庆最有名的风景区。
七星岩,因有七座姿态各异的山峰座落在星湖中而得其名。它不以山高石奇为美,而以挺拔峻峭为娇。
我们的游览从山开始。这里的山虽不算高,却很陡峭,由山脚下向山顶望去,几乎是直上直下,真叫人望而生畏。然而,山上美景的魅力,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呼唤我们去攀登。妈妈提议:“我们比一比,看谁先到山。”“好!”我们齐声赞同,于是,沿着盘山梯,争先恐后地向山顶奔去。我好胜心强,终于第一个登上山顶。我向山下望去,顿时,被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中学生作文《游览的作文》。近处,星湖岸边垂柳拂水,花儿吐艳,三三两两的游船像片片柳叶在宽阔的湖面上飘荡,灿烂的阳光照在水波潋滟的湖面上,反射出粼粼的金光;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荫,又有花儿相映衬,把整座山峰打扮得分外娇娆。山顶上翘檐的亭子掩映在浓荫之中,透过树梢,隐约可见。我站在山顶上,静听山溪叮咚,鸟雀鸣叫,感到心旷神怡,简直要陶醉在这似画非画的“仙境”中了。
下了山,我们又去观赏岩洞内的奇景。洞内水很深,是条暗河。我们乘船进洞,借助手电筒的光可以看见洞高约一米五六,洞内有许多奇异的钟乳、石笋,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在一块突起的岩石上,有一个石鼓,和真的差不多。鼓的侧面,好像盘着一条蛇,在钻来钻去;鼓的下面仿佛游着一条龙,回旋盘绕,如真的一般,再往里走,只见洞顶上挂着一串“葡萄”,这“葡萄”白里透绿,莹晶可爱,叫人看了垂涎欲滴。爸爸兴奋地说:“大自然不愧是位出色的工匠,它的每一样作品都巧夺天工。”洞的深入也有许多钟乳和石笋,它们有的像冰柱,有的如利剑,用手敲击,哈哈!铿锵作响,就像美妙的乐曲。
出了岩洞,我们休息片刻,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七星岩。
美丽的七星岩留下了的足迹,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说到七星岩,大概你就会想:那应该是由七座山岩组成的吧? 肇庆的七星岩却不是那么简单,还别有一番情趣呢!
今年元旦放假期间,我们全家去了肇庆七星岩游览,虽然是冬天,但天气和暖,阳光普照。我们从西门进去,顿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画卷一般。突然,一股芳香扑鼻而来,原来是旁边的桂花在飘香呢!几只小鸟在笔直的杉树上叽叽喳喳地叫唤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七星岩的景点很多,有直插云霄的天柱岩,有聚集各路神仙的百仙洞,有碧波荡漾的星湖等。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登天柱岩。来到岩脚下,抬头一看,山岩仿佛延伸至天上,这样陡峭的岩峰能登上去吗?我简直有点怀疑。这时候我看见山脚下立了一块牌子,上面介绍说:只要登上天柱岩上的摘星亭,就可使学业进步,看来我还是要登了。我们沿着梯级,扶着栏杆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刚开始,我还能很轻松地往上登,可登到半山腰,就开始有点吃不消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外冒,气喘吁吁地,真想往回走。可是又想: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不可半途而废,只有经过一番努力,才会有收获。于是,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往上攀登。登岩中,我有时往上望,那山岩可真陡啊,简直就是天梯,又险又峻;再往下一看,像是万丈深渊一般,看得我有点眩晕。有趣的是,当你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一转弯,原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爬上顶峰的摘星亭了,虽然我们都汗如雨下,但个个都顾不得擦汗,迫不及待地站在山顶上向远处眺望,啊!整个景区都在我们的视野之下,那些车辆好像是玩具车呢!欣赏着如此迷人的风景,我不由想起了李白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从天柱岩下来,我们还游览了百仙洞,欣赏了星湖堤岸风貌;走了摇来晃去的铁索桥,骑了刺激好玩的水上单车……你说,在如此和煦的暖日里,享受着七星岩美丽的风光,呼吸着充满负离子的新鲜空气,那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吗?
早晨,大约9:00整我们登上了去往霞客故居的客车。车行在宽敞舒适的霞客大道,路两边是一排一排的树木,路口是一扇高大的石门,上面刻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霞客大道”。这门优雅简朴,又高贵豪华,柏油路平整光滑。大道分为主道和辅道,客车开在路上很稳,一点也不颠簸。
和同学们谈笑间,我们已经来到了霞客博物馆。门外是一尊霞客雕像,他一手紧握利剑,肩膀上背着包袱,头上戴着斗笠帽,下摆的衣裙褶皱着迎风扬起。走进博物馆,右侧是蜡像,制作得栩栩如生。我们随着导游在博物馆里游览了一番:里面珍藏着徐霞客后人编写的《徐霞客游记》的'不同版本。还有异国他乡的各种罗列在电板上的习俗风情,有埃及,印度等等,这虽然不是徐霞客的旅游经历,但也和他有着一定的关系,他是中国旅游界的权威呀!这里有一些挂在墙上的书法字,白纸黑字,粗细不一,却显得很匀称美观。
今天最主要的景点是霞客故居。跨入门槛,我们就不由得感叹,这真是一个书香门第,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前正方,两张大红木椅,旁边各是一排椅子,我想,他们就是这样开家庭会议的,多么严明的一个家,怪不得能培养出像徐霞客这样的才子。故居对面是后来造的苑子,里面有曲曲折折的碑廊,里面刻的字,有楷书,行书,草书,每个字,每个笔画都是高水平。碑廊的尽头是一个小湖,湖上泛着碧波,几只白鹅在水面上嬉戏,这时我不禁吟诵起洛宾王写的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回来的路上,我感慨万千,连***都想学习霞客精神,何况我们呢?他敢于求索的精神,不值得我们赞扬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