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游览江滨公园冰雕展。
刚进检票处,就感觉一阵阵凉气吹来,我和爸爸换好羽绒服。爸爸问工作人员::“里面有几度”?那个叔叔回答道:“——4度”。我一听吓了一跳,零下4度,这么冷。
叔叔拉开封闭门,一阵阵冷气扑鼻而来,我情不自禁地用手夹紧羽绒服,但感觉还是有一些瑟瑟发抖。
进去之后,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幢祁何坊的五颜六色的建筑。我小心翼翼地踩上台阶,摸着那圆圆的墙壁,感觉手上仿佛拿着一个触电的东西,手一下就缩了回去。突然我看见一个牌子上写着雪地滑车。我一看便软磨硬泡缠着爸爸让我去坐一次。爸爸给我付了钱,于是我独自一人跟着工作人员走上台阶,我坐着一辆车上,双手紧紧握着扶手,脚往前登到底。工作人员把车往下一推,刚开始车子还开得平稳,可是好景不长,我的前面猛地出现了一个90度的转弯下坡。我更加抓紧扶手,过转弯了,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向右倾斜,而且稍不抓紧似乎就会飞出去。我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心里像踹了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好不容易过了这个大转弯,接着又是一个40几度的下坡,我紧紧地闭上眼睛,不敢看前面。过了几秒,车就安稳地停在终点站。我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接着,我又去玩冰雪滑滑梯。我坐在滑滑梯的起点,坐好,往下一用力。“嗖”地一下到达了终点。
我又去观看了我们中国在传统十二生肖。它们的颜色各异,形态万千。我还去看了中国馆,丹麦美人鱼……
这次游览冰雕既让我懂得了我们中国传统的知识,又让我看到了美丽的冰雕。
在学完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之后,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江南水乡其乐融融的场面,感受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和向往之情,我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先想象一下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把《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行吗?”他的建议立刻被其他同学所采纳。“对,我们四年级语文上册曾学过一篇课文叫《但愿人长久》,就是根据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写的。”“三年级也有,像《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少年王勃》。”经过讨论,师生很快达成一致:一起来改写词作《清平乐村居》。十几分钟后,学生的本上都有了一段或长或短的话。
有学生写道:“南宋有一位爱国词人,名叫辛弃疾。他被朝廷罢官后,在农村隐居了二十年。在乡间,他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日子。一个夏日的午后,辛弃疾一人在小溪边散步。忽然,他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离小溪不远处的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悠闲自得地聊着天,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和幸福啊。辛弃疾不忍打断他们,便停下脚步观赏着这周围的美景。在这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水面上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绿色的小莲蓬。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老人的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心灵手巧,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编织鸡笼子。天真、活泼、顽皮的三儿子呢,正翘着脚丫子,躺卧在溪边剥着莲蓬,津津有味地吃着莲子。看着这一家其乐融融的场面以及这乡村朴素清新的环境,辛弃疾心中那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他提起笔写下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著名词作: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学生对古诗的解读方式是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化的。一首短短的精练的古诗要改写成几百字的记叙文,需要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中达到沟通与默契,在与作者进行智与智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内心感受,从而产生写作上的冲动,最后将古诗词艺术再创造为一篇篇现代白话文。
又有同学写道:“
一天傍晚,辛弃疾来到长满碧绿青草的小溪边散步。溪水很清,水面上举着许多像大伞一样的荷叶,在这些荷叶中间点缀着美丽的荷花,微风吹过,送来一阵阵清香。紧挨着小溪的是一所低矮的茅屋,一对白发老夫妻正坐在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用吴地方言亲热地聊着天。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
爷望了望老奶奶,带着几分醉意指着正在小溪东边豆地里锄草的大儿子说:‘咱们的大儿子多勤快,地里的农活都快被他全包了。’
老奶奶说:‘二儿子也不错,他心灵手巧,做事麻利。你看,他编出的鸡笼子都可以拿到市上去卖了。’
老爷爷说:‘是呀,就是咱们的三儿子太小了,还不懂事。’
老奶奶说:‘不要急,他早晚会长大的。快瞧,这孩子正趴在溪边的草地上剥莲蓬吃呢。真是太顽皮了。’
‘哈哈哈??’老爷爷和老奶奶不约而同地笑了。他们的笑声也深深地感染了辛弃疾。是啊,生活中的挫折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会有多美。”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是改写古诗词的关键。以上两篇改写《清平乐村居》的习作,就是学生在理解古诗意思、理解背景,吟诵古诗中走进作者,产生心灵共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领悟、体验和表达的结果。如果说学生没有真正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没有深切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是不会写出这么优美感人的文章的。
通过改写古诗词,既加深了学生感悟古诗词美的意境,启迪想象,在眼前展开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说,“改写”以古诗词作为一个起点,让学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真正走到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此后,学生就对课文中的古诗词格外关注起来。只要是自己有话可说的古诗词,学生就会忍不住地写下一些话,或叙述,或抒情。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在每学完一首古诗词之后增设了十几分钟的“我来改写古诗词”的活动,在这期间,学生可以大声朗诵自己改写的内容,然后由全班同学来评价,这成了一次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越来越爱改写古诗词了,同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古诗词内容也比以前理解得更深刻了。
下面是学生改写其他古诗词的部分内容:
《游子吟》
孟郊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有一位可敬的母亲。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很深了,母亲还在微弱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着。也许是年纪大了,眼睛花了,也许是她缝了很久,太累了,瞧,她不时地放下针线,揉揉眼睛,再用拳头捶捶自己的后背。可尽管这样,母亲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在想:这次郊儿外出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要把衣服缝结实些??。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儿子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出门在外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还有,要早点回家!”孟郊牵着母亲长满老茧的手,看着母亲饱经风霜的脸,感激的泪水不住地流淌。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孟郊抚摸着昨夜母亲为他缝制的衣服,注视看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年纪大了却还在为我操劳,她的恩情我这一辈子恐怕也报答不了啊!怀着对母亲的感恩,孟郊在50岁那年写下了一曲动人心弦的母爱颂歌《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他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身处异乡京城的大诗人王维看着家家户
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王维都要与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可如今自己离开了家乡,孤身一人在长安谋取功名,就连过节也不能回去与亲人团聚,又是多么让人难过啊!??此时此刻,家乡的亲人们正在登高团聚,欢度重阳节,他们在“遍插茱萸”的时候一定会想起我这个异乡游子的。想到这里,王维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就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古诗词改写,津津有味地修改着我们古典文学的精华之作时,我也曾经担忧:这种方式是否会使学生把古诗词独特的文体特点给抛掉、变掉呢?但实践的过程证明了这种担忧并不存在。首先,每次改写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原作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像;其次,改写之后,我很注重新作与原作的比较,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独特魅力;最后,诗词改写变的只是原作的外壳,而不是其精神内蕴。它是理解原作、触摸作者内心世界的拐杖,它也是与文本对话后的自我创新、自我展示。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感悟、体验积累的过程。这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让学生大声吟诵古诗词的同时,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感悟和表达的机会,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欢快地写,才能真正丰富学生情感,涵养学生性情,完善学生人格,展现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生命价值。
去年寒假的一天,妈妈带我区展览馆参观了冰雕展,那里的冰雕让我永生难忘。
虽然我们来的很早,但展览馆门口已经加满了人,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想看展览。我们等了好久,好不容易挤进了展览馆。刚跨进大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我放眼一看,这里面是一片雪白的世界,一切都是雪白的世界,一切都是用冰制成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用冰制成的大大的.“福”字,祝着大家福星高照,旁边有两行小字,分别是“往事如意、百年好合”这些字刻画的是那样清晰细致,每一笔都是那么有气势,仿佛诞生于以为大书法家笔下。一片鲜花围绕着巨大的中国节,这些话也是用冰雕的,但一点儿也不亚于真正的花的美丽。这些话挺拔的站着,显示出他的勃勃生机,外面的则弯着腰,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一枝枝花都是那样婀娜多姿,美丽动人。
继续往前走,一只巨大的雄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他伸展着翅膀,好想要展翅飞翔,他的双眼是那样炯炯有神,锐利的目光使每个有幸看到它的人都感到胆颤。他的双眼紧盯着一个方向,好像发现了什么新猎物,嘴张的大大的,好像一口就要吞下猎物。
雄鹰旁是一头凶猛的雄狮,它站在悬崖口,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仰天巨吼。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们亲爱祖国,我们的祖国不正像这头雄狮吗?从前,我们的祖国受进耻辱。如今,这头东方雄狮已经睡醒,令世界震惊。展览虽然已经结束了,可这些冰雕在我的脑海里流下了深刻的映像。
一到那里,我就被眼前的展品吸引住了。那里的展品分为五类,有:生命科学、电学、力学、光学和数学。一共有30种展品,我最感兴趣的是光学类的“光学转盘”了。
我心里想:光学转盘?怎么个光学法呢?我抬头一看,啊,原来有说明呀,害得我一头雾水。我仔细看了一下转盘,转盘里有3种颜色,黄色、蓝色和红色,就像一个万花筒。我按照说明去做,按下了第一个转盘的启动按钮,接着那个转盘就转起来了。转着转着,本来是由蓝色、黄色和红色组成的转盘就慢慢变成棕色了。我想:这可真好玩,但为什么三种颜色会变成一种颜色呢?我又按了旁边的一个按钮,本来由青、黄两种颜色组成的转盘,转眼间就变成翠绿色了。我终于明白了光学转盘的原理:原来图像已经消失了,但图像在大脑中并没有消失,这种现象叫做“视觉暂留”。
再往前走,我见到了三面镜子,有一面是普通的\'镜子,另外两面稍微有点不同,一面镜子里面有一个小猫玩具,另一面镜子里面有一个小猪玩具。我心里十分纳闷:科普展上要三面镜子有什么用呀?正纳闷着,我突然眼前一亮,在镜子的旁边有一个按钮,我因为抵挡不住好奇心的诱惑,就用手按了下去。没想到,竟然出现了一条彩灯长廊,就像一条长长的公路,旁边有五颜六色的彩灯一样。如果关掉按钮,彩灯长廊就消失了。我感到十分奇怪:为什么镜子里面会出现一条彩灯长廊呢?又为什么镜子里面的景象会那么长?原来镜子能够在它们反射面之间把光线来回反射时,就会产生一个比这个影像更远的影像。
参观完了光学科普展,我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还有那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挖掘。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发明出更多有意义的东西!
在和爸爸交谈的过程中,我知道了温泉公园那在举办动漫展。于是,在我的劝说下,爸爸答应2号带我去动漫展。
我怀着好奇心,牵着爸爸的手,踏步走向动漫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鲜红的大气球。上面用大字“2011福州温泉公园动漫消费电子展”,这一排的气球,为这次的动漫展增添了几分热闹。
走进动漫展的大厅,我不由的四处张望,我的左侧是高科技物品的展览,右侧是创意生活商店。而我的正前方是一面巨大的\'LED灯,只要我们在新浪微博上发出动漫展的相关信息,就会显示在这个LED灯上。我不禁感叹道:现在科技真是发达呀。接着,我向左边的方向走去。突然,一台液晶电视前的小标签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上面写着:3D电视。3D?就是那个能让人身临其境的3D吗?我兴冲冲地跑过去,戴上了服务员给我的3D眼镜。哇!真的是身临其境的效果,我仿佛就是置身于那个情境之中。然后,我又来到了创意生活馆。这里的商品是琳琅满目。有可爱的动物手提包,包包上的动物生动、形象;有用油料手绘图案的帽子,这些帽子整齐的摆放在架子上,充满了风情;还有各式各样的纸动漫人物,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最后,我与一些扮成动漫人物的哥哥姐姐一起拍了照,现在,每当看到照片,我都感到非常喜悦。这次的动漫展,使我开了眼界,现在的科技实在是发达啊。
我们一路走到了会场,因为今天不是假日,所以没有很多人前来参观,整个展场没有了拥挤,倒有份愉悦的轻松感受。展场内有许多栩栩如生的恐龙,我们一开始先到始祖鸟剧场,欣赏逗趣的表演节目,主持人及表演者的肢体活动十分精采,大家看得目不转睛,就连雨停了都不知道,一直到了看完剧场表演,大家都还撑着伞。
离开了剧场,接下来就是自由活动的时刻,但却又在此时开始下起了大雨,让这一项活动受到了影响。在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先到纸风车大恐龙的肚子里参观,里面伸手不见五指,根本不知道眼前谁是谁,出来后,我们就在园区一边逛,一边欣赏纸恐龙。我看到了许多的恐龙模型,而且都比真人还要高大,有长颈龙、南十字龙、镰刀龙、偷蛋龙、暴龙、三角龙、慈母龙、副栉龙、冠龙、厚头龙、异平齿龙,还有驰龙等。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到了集合的.时间,我们陆陆续续到了老师指定的地方集合,因为老师要在回学校的路程中带我们去买饮料。
这一次虽然全部六年级只有我们班去参观恐龙展,但是我们也可以把这次看到的展览资讯和其他班同学一起分享,因此我们非常谢谢老师,给我们这一次机会,可以探索好几亿年前的生物,让我们对于恐龙的世界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