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童年时代,每天都靠父母赐给我的天生“11号”车去2公里外的幼儿园学习,父母除第一次送我去熟悉地方后,几乎很少接送过我。上小学时,虽然离家近了,但离学校仍有1.5公里路程,每天上下午来回都是靠天生的“11号”车。
在我少年时代,上初中时离家有15公里路程,只好寄宿在学校。但每逢周六放假、周日返校时都是徒步而行。虽然那时有班次很少的公共汽车,且价格很便宜,只要几分钱,但几乎很少享受这种奢侈的待遇,也很少搭乘到便车——自行车。虽然那时家里没有一辆自行车,但在学校初一时就学会了骑车。从那时起,买一辆自行车就成了我的梦想。
在我青年时代,记得刚结婚时,由于家庭条件很差,当时的“三大件”都没有,外出靠步行,偶尔借邻居家的自行车去走亲戚。婚后第三年,靠省吃检用,托人找关系,去崇明堡镇买回了属于我的第一辆“车”。这是一辆28寸的凤凰牌自行车,当时的高兴劲儿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觉得风光极了。第二天就被邻居借去当婚车用。从此,我们出门走亲戚,上集镇就方便多了。
九十年代, 一次去为舅父六十大寿祝寿时, 亲戚朋友基本上都骑了二轮摩托车, 当时唯独我们俩骑自行车, 突然觉得太寒碜了, 甚至感到有点无地自容, 回家后我们夫妻俩商量决定, 积极筹资购车。半个月后在亲友的帮助下, 去县城购了八千多元一辆二轮幸福125摩托车。从此, 我们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机动车。
进入二十一世纪初, 我家购了第一辆柳州五菱四轮面包车, 作为家庭自备用车。现在我家拥有了一辆奥迪的“小弟”——奥拓小轿车, 作为我上下班的座骑, 每天听着音乐与歌曲, 开着小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 只觉得无限的幸福与满足。我儿子也有了一辆崭新的北京现代“伊兰特” 轿车,女儿家也打算购一辆丰田轿车。 现在, 我们夫妻俩、儿子与媳妇、 女儿与女婿六人中除我妻外, 都拥有c照以上驾驶证。只要有车谁都可以开, 太方便了, 到县城近三十公里的路程只需二十多分钟, 省内旅游岀行靠自备车,真是方便快捷了。
现在乡村条条大道宽广平坦, 一辆辆汽车风弛电掣。车,把乡村与城镇,城镇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缩短了,人们岀行便捷了,幸福的指数増加了。老百姓生活富裕了,买辆小车不稀奇,有车族的队伍不断壮大了。
“车’’ 是人们岀行的必备交通工具, 而我家‘‘车’’ 的演变从侧面反映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私家车的岀现是老百姓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是人民生活步入小康社会的一个缩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儿就有一座“城市”了,几块巨石重重叠叠的,像蛇,像蚂蟥,说不清是什么,几棵水草恰到好处地从几处住宅中延伸出来,这是鱼儿们的游乐园,每个细节都透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先来说说小鱼儿的顽皮吧,看,下课铃声一响,它发挥出赛过刘翔的.跑步潜质,飞也似地冲向龙门,一个鱼跃,旋转540度。10分﹗我情不自禁地亮出了分数。其它鱼儿像是受到感染,一个接一个地跳跃着,直看得眼花瞭乱,最终没了力气,一个个“一”字排开,肚皮朝上,待我凑上去时,它们一翻身,鱼尾一扭,溅了我一脸,待我举拳,它们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水面上突然出现一个鬼脸,则另一边露出一小条尾巴,似乎在嘲笑的无能。
透过清澈的水面,一个小家伙一边望着我,一边缓缓向后退去,一不小心,撞上了一条比它身材大的老鱼,那老鱼不停地冲它说着话。约摸过了三分钟,它还是不停,这让想起了电影里居委会大妈的光辉形象,它们俩一个仰头,一个低头,一个表情严肃,一个面带诚恳之意,很是好笑。
好不容易训完了话,待那位大妈缓缓向前游去后,小鱼儿朝背影做了个呲牙咧嘴的鬼脸,冲她甩甩尾巴,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仍是我行素的风驰电掣,它灵巧地在岩石的空洞中穿梭,还稍带着一些超高难度的动作,这边碰碎一盆珊瑚,那边压折一棵水草,在海藻丛林中三百六十度旋转并前进,等“旋风”出去时,身上缠满许多条海藻,身上痒痒的,自己却异常快活,旋即,身后传出一阵阵断断续续的叫骂声,肇事者飞快地东窜西窜,直到月亮替换太阳站岗…
其实,鱼儿们的生活不是没有一点感情色彩,它们与人类并无两样,只是一类生活在陆地上,一类生活在水中,说对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