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续写既要注意原有故事情节,合理想象;又要敢于创新,写出新意。
1、什么是续写
让我们先来弄清什么是续写。续写就是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将内容继续延伸,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续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给资料作文”,是把不完整的故事继续补充写完整的写作。它有助于培养我们合理想象能力,发明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续写的形式
从续写练习的形式来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给出故事的开头,然后要求续写故事的情节和结尾。在中年级语文考试的试题中出现的续写大多都是这种方式。另一种是根据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接着写下去,这是一种读写结合的续写方式,往往要求写出一篇有所发展,情节不同的新故事来。如,阅读了《龟兔赛跑》后,续写《龟兔第二次赛跑》。新故事与原来的故事情节有一定联系,但是故事的中心变了,这次兔子接受教训,顺利获得胜利。这类续写,既要理解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展开想象,注意与原文坚持一定的连续性一致性,还要有新意。
3、续写常用方法
(1)展开想象,合理推测原文内容。
展开想象,就是对原文故事没有写出的情节展开合理的推想,打开思路,多角度地去想象,想象出几种情况,几种结果,然后从中加以选择。譬如,小学四年级有篇课文《雨中》,写的是在黄昏的雨中,一位姑娘将满载的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姑娘万分焦急。课文仅仅对黄昏雨中路上的情景,以和姑娘翻倒箩筐的情景进行了描写。许多同学写出了不同的文章。有的续写出人们伸出援助之手的故事,赞颂了社会的文明之风。有的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写出了路人的冷漠,呵斥了这种做法。还有的写出了姑娘为了不堵塞交通,忍痛放弃捡拾苹果的故事。这几种故事的结局都是合理的,这样续写的文章就会内容丰富而有新意。
(2)前后照应,防止自相矛盾。
续写要注意前后照应,防止自相矛盾。特别是给开头的续写,必需要与上文紧密联系,使上下文融为一体。譬如,文章《难忘的一件事》,文章给出的资料是这样的:
每当我看到下雨,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位叔叔的身影,而那件事也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那是夏季的一天,放学时下起了滂沱大雨,我和一个小姑娘站在学校门口等人接。天色越来越晚,我们两个都焦急不安。这时,远处隐隐约约一个身影向学校奔来……
同学们的续写各种各样,大局部同学读懂了资料的内容,写出了叔叔是小姑娘的爸爸。经过合理推想写出这位叔叔看到我的焦急,就主动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打出租车、或将自身的雨伞借给我等情节,吻合了前面的资料。但是有的同学写出了叔叔是一个坏人,我机智勇敢地与他进行了斗争,胜利脱险的事情。仅看所续写的内容好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结合文章已经给出的资料就会发现,续写的内容与题目和开头有些矛盾。这种与坏人斗争的事应该是惊心动魄或者是心有余悸的,而不大可能是久久难以忘怀的,你们说对吗?
上学、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读书,读书是我们一辈子都需要面对的事情,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去阅读一本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希望大家喜欢!
干货挺多,非常全面的去说明了什么是阅读,以及如何去更好的阅读。
对于更好的阅读,作者以四个层次去作了阐明。本书阅读周期挺长,大概按自己的理解总结下四个层次的阅读,可能与原文有所出入。
1、基础阅读:任何一个识字的人,都已在识字读句阶段已掌握的阅读,是最基本的阅读,不涉及读书技巧。
2、检视阅读:快速阅读或者粗读的另一种说法。这种阅读方式要求你在阅读的时候,要快速简略的读完。不要纠结于生僻字/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不能回溯读已经读过的内容。通过这样的阅读,使得你能在读完后,可以回答1)这是一本什么书2)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3)还想在读一遍吗?/这本书有趣吗?这个速度可以使用指画法/眼睛扫视法......
3、分析阅读:精读的另一种说法。通常一本书,在快速阅读完之后,如果值得再读,才会使用分析阅读。这个阶段就是通过分析阅读,把主要的主旨以及各个分论点都找出来,最后把全书的骨架架构出来,以笔记的形式呈现。
4、主题阅读:就一个话题而言的多种书籍的同时阅读。这样的阅读,一般用在研究某一个话题的时候才用到。这种阅读的第一步是拟一个书单,然后利用检视阅读去筛选合适的书单和重新整理话题。然后找出这些书籍的异同点,提取自己的论点。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范多伦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博览群书、才气过人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年轻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伦改编《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也是我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
读得快、读得多就是读得好吗?读得慢、读得仔细就是读得好吗?
这是这本书解答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囫囵吞食,还有少数的书则当细嚼慢咽。”不管是速读还是仔细读,读者要有自己的选择。作者认为可以仔细读的书不过一千本。另外读得多也不见得就是读得好,读得越多,却没收获的这种情况叫可怜。作者认为只有读者从书中获得了营养才算读得好。
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阅读分成四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基础阅读就相当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检视阅读是速读的能力,分析阅读是指读者能从书籍分类、书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并能从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思路。
主题阅读是指读者能用带着共性的话题感强的问题从一本书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个读者要带自己的主动性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书。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提出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技巧。实用型、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书、科学、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读得多就不一定是读得好。有些书必须要精读,即使读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点来坚持下去愉快阅读。
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说有想法就要写下来,不然就是纸上谈兵。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这的最后一段给他致谢。谢谢你哦!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一本教授阅读方法的书籍,被许多读者奉为阅读圣经。
本书的开篇指出了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因此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常常没读多久就开始出现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这种精神不济的状态根本无法将阅读进行下去。作者认为,人们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阅读缺乏主动性。
完全被动的阅读只会越读越疲惫,越读越乏味,直至放弃阅读。所以,预备开始阅读的人首先要认识到的是: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情,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既然阅读是一种活动,那么也必有活动的目的。阅读的目的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为获得资讯而读,第二种是为求得理解而读。
阅读与自身知识水平相当的书,那么阅读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获得这本书所载录的信息而已。阅读高于自身知识水平的书,并试图读懂读透它,向自己现有的理解力发起挑战,则是阅读的另一种目的——提升理解力。
这本书所针对的读者就是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的情况下,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认知自我破茧而出。
好的阅读者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以及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阅读的人都拥有这些阅读能力,但好在这些能力和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答案和秘诀就藏在这本阅读圣经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