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整个片子中给我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角色。作为母亲,在回答检察官“是否会亲自帮助儿子结束自己生命”的尖锐问题时,本以为她会有很长的停顿然后含糊地给出肯定回答。影片中她却出人意料地,直接明确而清晰地回答:是的。她早已想好有一天她要做出选择,而她知道她的选择无论是对法官还是自己儿子的选择都是决定性的。
儿子瘫痪那么多年来,从不让母亲和自己住在一起。儿子用心良苦为了不让母亲受罪是好事,但很少有母亲能如此体贴地毫无怨言地理解听从儿子的话。而在法庭上,看着一边痛苦的儿子,她流出了坚决的眼泪——我完全支持我的儿子。我想,ethan能如此心胸开阔,母亲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 No one can deny the fact that ...
2 The idea is hardly supported by facts.
3 Unfortunately, none of the available data shows ...
正如电影所说,他绝对是一个斗士。从魔术界巅峰的宝座上,被别人用如此卑劣的方式扭打到痛苦地无尽深渊。十多年间,用无法用语言或画面表现的毅力与意志,出书,创办电台节目,用自己残缺的生命体验他人生命的痛苦,拯救别人于心理崩溃而轻生的悬崖边缘。但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要思考,他要愤怒,他要发泄。他经历太多地痛苦他实在需要疯狂。当然这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地,即使是日日陪在身边的Sofia也不能。
他明白死亡在传统意义上是不道德的,也竭力避免了十多年,但活火山总有爆发的那一天,痛苦地积累让他实在无法忍受,无怨无悔地“自寻死路”。然而在他痛苦的时候,他仍充满生活的情趣,幽默而有点“坏”。不停地“挑逗”(当然是开玩笑)Sofia,甚至在法庭上仍镇定幽默不减。他知道Sofia对他的爱恋,却聪明地选择“装傻”,因为他明白,对有夫之妇Sofia而言,原本的关系要比公开恋人好得多(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
这几年东南亚的电影开始有了热度,以前泰国只有一个泰拳拳王拍功夫片,现在走同性暧昧小清新风格,一年总有一到两部让人心好感的片子出现。印度也是。这几天顺着看了好几部片子,其中《请求》这部堪称综合水准水平最高。高到什么程度呢?高到简直不像是宝莱坞的片子。
首先,这个片子虽然有歌舞,但是完全没有群舞,最多就是双人舞。然后歌唱部分很克制,几乎都是独唱。宝莱坞最重要的歌舞特征被大大削弱。它没有像一般的宝莱坞片子演着演着突然唱起来挑起来,歌舞部分几乎都给了梦中与回忆。而回忆里,主角作为伟大的魔术师,用舞蹈语言来表达魔术的梦幻与神奇,简直堪称最完美匹配。而且扮相极尽华美之能事,简直各种开外挂,还开得理直气壮。
现实部分的歌舞则有很实际的切入点,最美丽一段舞蹈是女主角为了宽慰男主角在歌厅里和女歌手一起跳的那一段,活泼富丽,明艳动人。而最感人的,当然是为了烘托母子情而设置的母子之歌。这种设置让写实的更写实,写虚的更写虚,这种设置本身就非常的高于“宝莱坞”。
其次,演员选择上,两位主角绝对是典型的最高种姓的人种,几乎看不出一般我们认知里印度人的长相特征。高鼻深目,棕褐色头发,颜色极淡的眼睛,还有白皙的皮肤。典型的白种人长相。
在片子开头,男主角在晨曦中醒来,女主角为他收拾屋子,换洗衣服。阳光照亮屋子,落在男主角那宛如希腊雕像一样的脸上,还有女主角那曳地的长裙,以及棕褐的长发,我真以为我在看一部意大利片子。直到那惨不忍听的英印混杂的印地语出来,我才发现我看的是部印度片。这让我忍不住在男主角妈妈出来以后吐槽:你长得这么印度化,儿子长这样,还真变异。
再次,电影手法和表现上,非常非常的好莱坞。不管是镜头语言、场景切换还是叙事方式,包括故事的推进,都非常非常的西式化。有着缓慢悠长又情绪生动的魅力。
故事推进很缓慢,有大量的枝节和情绪的铺垫,在表现冲突的时候又非常不吝惜狗血,节奏非常快。我很喜欢故事里男主角和女主角一起去法庭开庭坐在车上的那一段,主观镜头、客观镜头以及镜头背后的指示,都非常清晰明了,却又藏在一个很缓慢的情绪和节奏里。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内核完完全全的是西式化的。
这个也是被很多人所指责的一点。这个故事所涉及的,是几乎完全和现代印度国家脱离的情况。一个全瘫痪病人,还是一个富有的,有毅力的,英俊美貌的病人……这样的病人全印度找得到多少?
抛开这个设定,就说意指的生存与死亡的自由,宗教与法律的悖论。据我看过的不多的资料都说,虽然印度的确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大大改善,但是文盲率、识字率、甚至最最罪恶的种姓阶级制度都没有废除。
其实片子里男女主角的长相就暗指了他们是最高种姓的人,而这种人本身就是金字塔尖,完全的和印度金字塔地下的人民没什么关系。所以片子的内核完全是西式的,而非“印度片”里暗含的印度式的。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这片子甚至比不过有“猎奇”嫌疑的,西方人视角下拍的《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但是考虑到像导演这种行业本身也不太可能由低种姓的人来干,所以什么样的阶层决定什么样的社会属性,这片子的属性大概就是“高级印度人”属性。
本来想套用人家给我说的一个梗“美则美矣,全无灵魂”来做最终的评论。但是仔细想想,这片子并非全无灵魂。苛责导演不够关心印度本国人民,这种强迫别人做普照社会的圣父显然不行,就是甘地都到不了那个思想境界,何况一个商业片导演。
但是对国外的观众,如我,来说,又会觉得这样的导演不够真诚,不够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不够犀利睿智,反应社会真相。至少让我觉得它的忧愁太过局限,太过狭窄,太过好莱坞。这个国家这块土地上的特性除了宗教与法律的冲突以外,特质展现的太少。而换句话说,宗教和法律的冲突,又并非只有印度一个国家才有。这也是一个西方早就写烂和写滥了的主题。
这部片子整整两个多小时,也是少有我没有快进没有勉强也能看完的片子。的确是一部非常美的片子,在艺术上在思想上技术上,它都尽量在它的格局内做到完善,甚至有些地方堪称完美。可看完的遗憾就是,这么美的美人,却没有长了一颗合我胃口的心。
“我在他睡着的时候死去。两种睡眠可以为邻。”看到Ethan的母亲死去的时候,脑海中闪出《悲惨世界》中的这句话。
在雨果眼中,死,只是永恒的睡眠。
我们很喜欢对别人说:不开心?去睡一觉就好啦……
Ethan追求的其实也是睡眠。只是,他追求永恒的睡眠。但,人们对死远远不像,也不可能像对安稳的睡眠那样宽容。在一浪又一浪的反对声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生命近乎偏执的执着。法官最后的判决显然是现代社会对安乐死的观点:absolutely NOT.
至于本人,当然也实在无法下定论。人类制造了许多规则:道德伦理,最后却一条条否定,让后建立新的观念。我们大多数人也只是随大流者。时间会给出人类的裁决,虽然这是个可变性很大的裁决。
但就现在而言,可以算是反对吧。
第一次看到如此有深度的印度片,片中男主和女主也是我最喜欢的两位印度男星和女星。以前以为印度片只有歌舞片出色、唯美,没想到描写人生人性也那么有深度。虽然安乐死早已是一个写烂和写滥了的主题,但此片的表现手法却让人更有感触。
看到此片真是“惊艳”,片中男主因表演魔术意外四肢瘫痪,只有脖子以上有感觉,即使这样,他依然拥有万千宠爱,同时也激励了许多同样(精神肉体上)身残志坚的人,但在这样活了14年以后,他却选择要离开这个世界,为什么?因为,他累了。
同时,也正是为了世上千千万万爱他的人。片中所有不支持男主安乐死的人都只是站在社会或者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但是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站在男主的角度为他考虑一下呢?!选择死亡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懦夫,有时候选择死亡同样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在一个偌大的城堡里,四周是一片草原,这里富裕却清静,有美丽的索菲亚,一切真是美好啊,简直就是天堂。可是城堡的主人却是一个瘫痪的魔术师,他已在这里度过整整14年,他不能赶走一只停在自己鼻子上的苍蝇,他还因为避不开屋顶上漏下来的雨滴,被雨水打了整整一夜后发了高烧。不仅如此他的身体还在每况日下,他要不停的做肾透析,他还可能要靠呼吸机才能呼吸,于是他请求能安乐死。
但是痛苦还不止这些,母亲又先他而去,索菲亚被前夫找上门,在他面前受到欺辱 ,与此同时魔术师的安乐死请求也被法院驳回。再悲惨的事情都得到解决,在痛苦的事情也有结束的时候,索菲亚回来了,决定帮魔术师实现愿望,帮助他无痛的去死。即使她会去坐牢,她说和他现在的状况比起来无期徒刑又算得了什么,正在这时魔术师说他也要实现索菲亚的愿望要娶她为妻,索菲亚哭着答应了。
在魔术师最后的死亡PARTY上,魔术师欢笑着和爱他的人们告别,他说:“为什么我现在看起来这么快乐还要离开这个世界呢呢,我快乐是因为昨天是我最后一天受难日” 最后他大笑着离开了。
魔术师在她母亲的葬礼上唱的歌:I see trees of green,red roses too.I see them bloom for mr and you.And I think to myself,what a wonderful world.I see skies of blue and clouds of white.The bright blessed day,the dark sacred night.And I think to myself,what a wonderful world...。
还有一幕是索菲亚被前夫找上门,我看到魔术师眼睁睁的看着他心爱的在他面前任由她的丈夫欺侮,他却动弹不得,只能祈求他的丈夫放过她,但是索菲亚还是被她的丈夫拖走了。我看着自己的双手,感到我可以用我的双手保护我的家人,这是一件多么让人鼓舞的事。而且想到印度妇女在她们国家的地位,是可以任由男人宰割是的,在我们国家过的不好还可以离婚,离婚虽然很痛苦,但是女人的权利至少是可以保障的。
世界多么美好,人生苦短,但是你全心全意的去活,时间其实够长了,少一点抱怨,少一点遗憾多一点幽默,多一点愉快,多一点微笑。
不要向一个绝望的人单向输送积极鼓励的话,这可能更多的是出于你的需要,希望他作为一个精神象征站起来,可他已经浑身湿透。
今天看了一部片子《雨中的请求》,主人公Ethan曾经是全国最负盛名的魔术师,但十四年前的一次意外使他脊椎受损而全身瘫痪,十几年来他出书、开电台、演讲,用他的幽默和积极鼓励别人,很多人从他身上得到力量积极地生活。在外人看来是精神领袖的他,却突然决定向法院申请安乐死,这毫无疑问地失败了,因为印度宪法规定不允许安乐死。主人公的律师朋友坚持为他上诉,想利用舆论引起法院关注。
可是,全国都是反对的声音,新闻主播讽刺他是“虚伪的懦夫”;残疾人希望他不要逃避,作为他们俱乐部的主席带领他们战斗;高中生们希望他继续带来鼓舞和感动;牧师反对他丢弃神恩赐的生命……他难道是一个对生命不负责任的人吗?他只是想保留生而为人最后的尊严。
莱昂纳德·科恩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悲观主义者总是在等待下雨,而我已经浑身湿透。”
Ethan早已是一个浑身湿透的人,但他愿意积极努力地去尝试新生活,可是身体的残废和麻木并不是靠精神就可以打败的,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大小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护士帮他清理干净了。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无数的小水珠从漏雨的房顶拍打他的额头,他甚至不能自动一寸一毫,任凭水珠滴了一宿,浸湿大半张床。他热爱生命,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热爱自然辽阔生机的风景,热爱明艳动人的.弗朗明哥舞,热爱一直在身边照顾他的护士,所以他选择死亡。
电影的最后他也没能胜诉,幸运的是,他有愿意帮他得到幸福的人,即使心里不舍,也鼓起勇气成全的可爱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