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可恶的闹钟还是把我叫醒了,正当我准备探出头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时,寒冷爷爷向我走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又钻进了暖和的被窝里。“真舒服啊!”我喃喃自语到,好时光总是过的很快,只见爸爸向我走来,说:“都6点多了,怎么还没起来,都快迟到了。”我没有办法,只好缩着脖子,卷着身子,好不容易钻出被窝,飞快的穿上毛衣,外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活像一个大粽子。
正要出门时,我打开门,一股冷风迎面向我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我坐在校车上,看着那早已光秃秃的小树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人们都穿得严严实实的,寒冷夜夜在到处横行霸道。
到了学校以后,同学们都穿的比前段时间厚的多。尽管是这样,有的同学还是把脖子缩到领口里,把手缩进袖子里,恨不得把自己全套在衣服里。
放学后,我又要从站点走回去了,虽然只有200米,但我的脸还是被冻成“红苹果”,手还是变成了“胡萝卜”。
寒冷爷爷寒冷爷爷您晚点来吧,我快经受不住了。
太阳是个贪玩的孩子。
深更半夜,他睡不着,突然想到外面走走。
拨开一片又一片白云,太阳从山的后面出来啦。
天空一下子被照得亮堂堂的。
睡在稻草堆上的大公鸡被刺眼的阳光照醒了。他一看,哟,天亮了。
大公鸡很不好意思,他今天睡得太迟了,都忘记要叫大家起床了呢。
好在还不晚。大公鸡扯起嗓子,嘹亮地喊起来:“喔喔喔——”
老奶奶听见了,她摇醒老公公。
妈妈听见了,她推推爸爸。
小朋友们听见了,连忙从暖被窝里爬出来。
大家一边打哈欠,一边迎接新的一天。
他们差不多是同时发现一个问题:钟表坏了。
天都这么亮了,太阳都爬得这么高了,怎么还显示着半夜的时间呢?
钟表店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
更多的人没有空修钟表,他们得赶着去上班、上学……
今天大家的精神都不太好。
爸爸上班打瞌睡,被老板批评了。但是老板在爸爸看不到的地方也悄悄打瞌睡。
小朋友上课打瞌睡,被老师批评了。老师也想打瞌睡,但好多双眼睛盯着呢。
妈妈一边打瞌睡,一边炒鸡蛋,把鸡蛋都给炒糊啦。
大家都觉得,我们是不是生病了?平常可不会这样啊。但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知道的,只有我们贪玩的太阳。
他本来只想玩一会儿就回去睡觉的,没想到玩着玩着,大地上就这么热闹了……他只好提前上班了。
太阳也很困很困,很想睡觉。太阳看到大地上那么多人都很困很困的样子,他很不好意思。
太阳决定提前下班。
他早早地回到自己山后的家,太阳是红着脸跑回家的,所以天边都被染红了。
大家松了一口气:太阳下山啦。天黑了,睡觉也不会被说成是懒虫了。
太阳对自己说:“以后绝对不能半夜爬起来玩了,看,带给大家多大的麻烦呀……”
不过,太阳带来的麻烦还没结束呢。因为等明天,他按照正常时间爬起来上班时,大家就又要觉得:钟表怎么又坏啦?
新年清晨,一只大恐龙来到了城里。城里正下着雪,地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城里真好,我早该来看看了。”恐龙一边慢吞吞地走着,一边参观街道两旁的建筑。
“阿嚏!阿嚏!”走到剧场附近时,恐龙打了两个大喷嚏。他嘟囔着:“看来,我有点伤风了。该到哪儿去暖和一下呢?”
一个小姑娘发现了恐龙。地推开窗户喊道:“我家有暖气,进屋来暖和一会吧!”小姑娘的家在六楼,恐龙伸长脖子,把脑袋探进屋里。可是脑袋进去了,身子却露在外面。
“不行。这样一来,我觉得好像更冷了!”恐龙说,“谢谢!我得赶紧走了。”
“阿嚏!阿嚏!阿嚏……”志到邮局门口时,恐龙都快冻僵了,他不停打着喷嚏。一位老爷爷问恐龙:“天这么冷,你要到哪里去呀?”恐龙说:“你要到哪里去呀?”一位老奶奶摸看恐龙冰冷的下巴,说:“可怜的孩子,你怎么不穿衣服呀?”恐龙说……
有位医生提醒大家:“恐龙冻糊涂了,再不赶紧想办法,他会冻死的。”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脱下自己的棉大衣,盖住了恐龙的脚指头。于是,人们纷纷拿来棉衣、棉被披在恐龙的背上。
恐龙的背上不冷了,可是肚子下面还冷。清洁工想出了好办法,他们在恐龙肚子附近点了一堆篝火,木柴“噼里啪啦”地响着,火苗“呼呼”地翻腾。
恐龙的肚子不冷了,可是他觉得身体里还冷。
哇,身体里面冷,这该怎么办?
“我倒有个主意。”一位工人拿来一瓶白酒,对恐龙说,“来,喝一瓶,马上就热乎。”可惜恐龙不会喝酒,刚喝了一口,就呛得连声咳嗽,还辣出了眼泪。
真没办法,城里人都发愁了。 这时,正巧幼儿园的老师领青小朋友从这儿经过,小朋友们看见恐龙冻得直打哆嗦,就说:“大恐龙别怕冷!天越冷越得活动。咱们来玩跳绳吧!”
跳绳真好玩儿!恐龙丢掉了棉衣、棉被,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起来。
“咚咚”,大恐龙蹦得高,落得重,震得附近的楼房摇摇晃晃,就像发生了地震一样。
现在,恐龙一点儿也不冷了。瞧,他的.脑门上都冒汗了。
感悟生命,书写华章
——黄骅市二中八年级作文竞赛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文学爱好者有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八年级语文组于五月二十三日下午第四节课组织本年组进行了作文竞赛。参赛选手由本班选拔推荐,每班两名同学。竞赛地点设置在实验楼多媒体教室。
作文题目是以“第二次——”为题写一篇文章,参赛的18歌班级的36名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他们态度严谨认真,热情积极。
评委老师从36篇作品中筛选出了18篇优秀作品。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优秀作文在校园内展出。具体名单如下:
一等奖:岳云霄(1班)胡晴(5班)王新雅(14班)二等奖:王景民(4班)王宁(10班)冯飞(13班)曹婧(9班)王珍珍(14班)刘玲(15班)
三等奖:刘新月(1班)张依(13班)郭晨晨(3班)王怡炜(5班)张宇晨(17班)周小函(8班)冯香云(10班)李晴(7班)张晓琪(12班)
黄骅市二中八年级语文组20XX、5、25
叙事具体教学目的:
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的写记叙文叙事具体。教学重点:
记叙文讲练结合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积累展示
2、点评。
二、导入新课
2、明确:无话可说,或者说得过于简单
3、让学生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事说出来。
三、明确示标
如何把事情写得具体?
四、写法讲练
(1)案例:
姚明带着球,飞速冲向对方篮板下,跳起来将球扣入篮中。(26字)
(2)师生点评:太笼统,不具体。
(3)学生尝试分解过程:
接到传来的球——在地上拍了几下——对手拦截——将球传给前方的伙伴——飞速向前冲,绕过对手——又接过球——晃过对手拦截到篮板下——纵身跃起——扣篮进球
(4)让学生再想想每个动作的具体场景,把这一连串的动作连起来,写一段具体的话:姚明在后场扬起右手熟练地勾住了同伴传过来的球,习惯地在地上轻轻地拍了几下,猛地将球从拦截过来的对手头顶砸向在前方招手的同伴,同时迈开双脚,闪电般地越过对手。刚刚接到球的那位同伴见姚明已冲过了中场,就把球又传给了姚明。姚明跳起,接过了球,便运着球,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一连晃过两名后卫的阻击飞速冲到篮板下,纵身一跃,同时右手持球扣篮,对方还没有反应过来,球已经从篮网里撞到了地上。(188字)
(5)明确:分解法,就是把一个场面分解成几个部分,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个动作,然后对每部分、每个动作都作一些描写,最后把这各个部分、各个动作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
(1)案例:
我们常常看到同学们写出这样不具体的文章: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做作业。做着,做着,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做不下去了,这时我的同学就耐心地帮助我。最后,我把那道题给做了出来。”(64字)
(2)师生点评:太笼统,不具体,缺少过程,没有让人如闻如见之感。
(3)学生尝试多问几个“怎样”:
碰到的是一道怎样的难题?——我是怎样对待这道题目的?——难题做不出,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同桌是怎样帮助我的?——他对我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耐心指导我的?
——我是怎样开窍的?等等。
(4)通过一系列的自问,可以唤起作者对当时生活情景的回忆,从而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把这情节给写下来,然后交流。
参考例文:
当我做到第三道应用题时,我想了好久,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我把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发苦想了,可不知怎地,脑子里就像打了死结似的,一点也想不出来。
眼看天色一点点暗了下来,我心里急得火烧火燎的,这么晚回去,妈妈一定又要追根问底了。唉!
这时,同学王明见我正对着作业体子发愣,就走了过来,轻轻地问:“你哪道题不会做?”我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就用手指着那道令人讨厌的难题,无可奈何地说:“喏!”他仔细地看了那道题目,默默地想了一会儿,然后又轻轻地问我:“这道题要我们求什么?”我望着他的脸,摇了摇头。他指着题目最后一行字提醒我说:“你再看看这句话什么意思?”我看着他手指的地方仔细地想了想,忽然明白过来,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要我们求这个街道每户储蓄多少元。”“对啊!”他的语气也兴奋起来,“那么要求平均数,只要……”“拿总数除以户数。”我不等他说完就抢上去说。他笑着点点头:“对,对,那你看这道题怎么做呢?”经他这样一启发,我完全明白了,高兴地拿起笔,刷刷刷地做了起来……(440字)
(1)案例:
上文的事情写得很清楚,但我们发现字数还是不足,而且总觉得缺少氛围感。怎么办?
(2)让学生试图在文中某些处添一两句环境描写的语句。
(3五、揭示文题
文题:那件事,让我难忘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叙事具体。
六、审题立意
1、引导学生交流对题目意思的理解。
明确:
(1)文体:记叙文;
(2)视角:“我”(主人公可以不是“我”);
(3)数量:一件事;
(4)重点:渲染“难”字。
2、引导学生进行立意交流。
明确:
(1)文章意义:陶冶或教育性质的;
(2)创作情感:怀念或警戒
七、列纲起草
1、学生列提纲。
2、师生交流提纲。
明确:
(1)事情来龙去脉要交待清楚;
(2)详写难忘的那个场面或镜头;
(3)要有必要的抒情议论。
3、学生修改提纲。
4、学生起草。
八、修改誊写
1、修改草稿。
2、誊写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