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宵节,我尝到了亲手做汤圆的乐趣。大约下午四点半,我们就开始做元宵了。妈妈先拿了一盆面粉,放到桌子上。接着又拿来了一些开水倒进脸盆里,然后就用力地揉起来了。不一会儿,面粉就摇身一变——被妈妈揉成了一团白白的面团了,妈妈用同样的方法又做了一个。我忍不住也要来试一试,挽起袖子,双手插进面粉堆里,只见我的小面团也渐渐壮大起来,我用力用力再用力,终于做好了一团,这让我兴奋不已!
现在,大功告成,就等做汤圆了。妈妈在做汤圆之前问我:“会不会做啊?”“妈妈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我当然不会呀!”“那我教你!”妈妈朝我笑了笑。她从面团上扯下一小团面放在手中,用手搓成了一个圆柱形。然后,在中间挖了一个小孔,边挖边转,那个小孔就变得越来越大。接着,妈妈用勺子舀了适量的豆沙放进去。最后,她用手在汤圆的口子上捏了几下,一个小巧玲珑的汤圆就完工啦!妈妈把汤圆放进了筐子里,活像一个胖嘟嘟的小娃娃。我跃跃欲试,学着妈妈的样子也做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抓下一团就开始做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居然做出了一个“小包子”!我向它投去目光,哇,它在朝我笑呢!于是,我趁热打铁,一口气做了好几个。妈妈夸我做得越来越好了,我心里美滋滋的,就像吃了蜜一样的甜!
趁妈妈煮汤圆的时候,我偷偷地溜了出去。哇!今晚的月亮出奇的美!看,那带着一圈金光的月亮终于出来了。它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朵朵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越升越高,就在那一刹那,月亮的颜色变浅了,变白了,变成黄里透银的了。但是它依然散发着皎洁的\'月光,轻轻柔柔地笼罩着大地。大树、小草、花儿、河流、房屋都披上了一层轻纱。大地沉浸在柔和的月色里,我的周围都照得雪亮,世界笼罩在圣洁的气氛中……
清凉的晚风似一柄美丽的绢扇拂过,那样轻,那样柔。冰盘般的月亮恬静地倚在那深邃的苍穹中,倾泻着它那淡淡的光芒。那样朦胧,那样迷人。我喜欢着诱人的月夜,更喜欢这令人难忘的元宵节!
在这本书里,刘墉用自己教育儿女的方式通过实例来讲解家庭教育这个现在的热点问题。从这本书我能瞥见一个父亲在教育儿女的不同对待,事实上这样是,养儿子不同于养女儿。
我们都是为人子女多年,在处理与家人的关系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和父母的矛盾会激化,或许在青春期,或者在小时候我们的淘气等等,亲子关系一直是一个非常让家长头疼的话题。
该不该,和对不对的讨论,其实已经很久了。有时候真的没有一个定论是对或者不对。但是我至少知道,绝大多数父母绝对是爱自己的`儿女的!
在书中,作者用爸爸的口吻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来告诉一个个大道理。世界上成功的人不见得是最聪明的,也不见得是学历最高的,而是最能面对问题、锲而不舍的人。
小孩子可能不喜欢听大道理,这个是肯定的。对于去年开始热播的《爸爸去哪儿》里面涉及的亲子问题,我想如果结合来看的话也是一样的道理吧,天天爸爸换位思考让孩子接受要好好听别人说话的观点,想想看这样的方式才是获赞的根本吧。
道理是每个人都能讲的,但是能不能讲到听讲的人的心坎里去?这就要看爸爸妈妈的功力了。另外还有一个不错的话题:关于追明星。
刘墉爸爸鼓励女儿去喜欢一个人,但是又不和其他家长相同。他重在一种正能量的引导,引导的是一种冠军精神,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拿冠军而已。从小冠军关颖珊的身上学到了一种不服输的向上精神。
关于爱,关于生死离别。小时候的我们可能不理解生死是什么东西,不知道明天看不看得到家中的老人,我们究竟该怎么让小孩子理解这其中的道理?这是个问题。还有面对伤痛,面对挫折,面对不同的环境。
启发比较大的应该算是关于学习的那段文字吧,当女儿因为练琴被亲友打扰而不能专心的时候,爸爸的教育就及时到位纠正。并且能做到用自己亲生的经历来说服人,从某种意义上告诉女儿爸爸小时候很行,然后还告诉女儿要加油,要克服困难。
的确,当你遭遇困难的时候,你可能会以为全世界都是为什么不幸的事情就发生在我身上。或者你会认为你遇到了全世界最难处理的问题等等,其实这只是你自己没有走出去而已,世界上的不幸太多了,我们有时无法选择是否面对,只能选择是用怎样的一种态度去面对,或乐观、坚强,或消极、懈怠。
更多的教育新观点还是需要大家自己亲身体会,一本好书的价值就在这里吧,值得推荐!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人们有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舞狮等传统民俗,海府地区最有特色的还数府城的换花节,可热闹了!
今年的元宵节我非常难忘,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花灯。晚饭后,妈妈带上我,我带上亲爱的“小猴子”一行三人去府城看花灯。一到府城忠介路,只见灯火辉煌,人山人海。有换花的,有赏灯的,有小商小贩,还有看热闹的,熙熙攘攘的人流像一条长龙在古老的长街上缓缓流动。
我和妈妈观看了绣衣坊、马鞍街和达士巷的花灯,真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喜庆的花灯挂满街头,有红色、黄色、圆形、椭圆形等各式各样的花灯,表面装饰着许多美丽的花纹和图案,看了这个,还想看那个,把我眼睛都看花了。
妈妈还给我讲了这几条巷子的历史和典故,原来这些貌不惊人的巷子里隐藏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在绣衣坊的一面墙上,我看到了一首宋代诗人辛弃疾描绘元宵节的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时读起来十分有韵味和应景。
看完花灯后,妈妈带我和“小猴子”品尝了忠介路上的传统小吃糖水汤圆,用姜糖水煮的汤圆味道温暖又独特,汤圆里的芝麻馅细滑醇香,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汤圆!最后,我还带着“小猴子”在我向往的海南中学大门口留了影。
回来的路上我恋恋不舍,虽然府城花灯的样式都很传统,但我感受到了千年老城的传统节日氛围,也了解了府城的一些历史文化。我很喜欢妈妈在朋友圈里的这句话:“愿一碗温暖的汤圆,一夜灿烂的灯火给予我们来年前进的力量!”我也借此来勉励自己,朝着我向往的学校继续努力!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校园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美丽的莲花灯,可爱的兔子灯,红红火火的福灯、红包灯,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给美丽的校园增添了别样的风趣。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观赏着花灯,好不热闹。
下午,张老师带我们庆祝元宵节,主题活动是“搓汤圆”。
吃过午饭,我和奶奶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进入班级后,我和几个同学布置教室,把窗花贴在窗户上,把花灯高高地挂起,不一会儿,教室就被我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充满了节日的氛围。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终于开始搓汤圆啦!大家手舞足蹈,兴奋得不得了!只见奶奶把糯米粉倒进大盆里,再把西瓜汁倒进去,搅拌均匀后,粉红色的面团就出现了。我们学着大人的样子,有模有样,先是摘下一小块儿面团,压平,然后在面团的中间放上豆沙,最后将它包起来搓圆,一个汤圆就完成啦!我们搓了红的、粉的、绿的、紫的……家长们也不闲着,她们把做好的汤圆倒进水中开始煮,没过多久就看到五颜六色的汤圆漂浮在水面上,一个挨着一个,看得大家直流口水。同学们有的坐在位置上等待着家长分发汤圆,有的迫不及待地围在锅旁边,有的已经狼吞虎咽起来……可能是自己第一次动手做的汤圆,味道尝起来好极了!
锅里还“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班级里的欢声笑语传得很远很远。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每到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如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等。我们班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那一天带我们去学校食堂体验做汤圆的乐趣。
那天下午下着倾盆大雨,却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打着雨伞,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往食堂走去。
到了食堂,几个被邀请来的家长已经在揉面团了。她们先把准备好的面粉倒进干干净净的盆里,再在里面加入开水,用手使劲地搓呀揉呀,不一会儿,面团就揉好了。面团揉好后,我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过老师担心我们不会做,给每大组都安排了一个家长当指导老师。有了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小块面团,加入了包汤圆的行列。
我先把面团揉成圆形,再在中间捏个洞,接着把馅料放进洞里,最后把面团揉回圆形。可我认为很简单的包汤圆其实没这么顺利——不是包得露出了馅儿,就是忘记放馅儿了。但正所谓熟能生巧,后来我们越做越顺手,真是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我们就包出了许多五颜六色的汤圆。虽然这些汤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但我们觉得自己包的汤圆好看,丝毫不比买来的差。
当我们在食堂里吃着亲手做的汤圆时,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元宵节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