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把原文重要的语句、数据、公式、定理、精彩段落、精辟的论述、佳句、警句或重要的史实、资料等摘录下来甚至全抄原文以便日后查检。关于词句、个别论点、个别事物的摘录则宜用卡片或活页纸的形式以便于分类保存查检;长篇文章的详细抄写宜用笔记本的形式可多备几个笔记本按需要分门类分别抄写。更为省事的就是将这些文字(或图画)剪下来帖在笔记本或不用的杂志上。如果书刊不是自己的则可以先复印后剪贴。
亡羊补牢,顾名思义,就是丢失一只羊后,再把羊圈修补好。而在故事中,羊圈是早已经围好的,只是中间破了一个洞,羊从洞里跑出来就丢失了。联系学习,我们也会有这样的现象。比如某同学犯了错误,认识到错误就得立刻分析错误的原因,从根源上改正错误。考试题有的不会做,得认真思考,或请教老师,不然一题不会,最后题题都不会。如果考试考砸了,也要找出原因并改正,关键是让自己变得乐观、积极地面对学习,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的成绩。在学习中,亡就好比考试考砸,牢就是对待学习的态度,补就是分析自己的原因。所以,在学习中经常会有亡羊补牢的现象。
工作方面就更多了。产品出现问题,公司要及时对它进行补救,集合员工开会,或对产品进行召回,或对顾客进行赔偿,或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等。如果对出现的问题不加理睬,那公司的市场信誉就会丢失,长期以往公司就会***。比如医院也经常会发生医疗事故的应急处理。这也是亡羊补牢的现象。亡羊补牢,改正的是错误,补救的是人心,是信誉,是诚信。学习上亡羊补牢,能让自己一直处于进步的状态中。工作上的亡羊补牢,能赢得更好的社会声誉,将来发展的更好……敢于亡羊补牢,而不是讳疾忌医,就一定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最后能未雨绸缪,将错误消灭在摇篮中,成为各方面的赢家。
积累资料是学习、工作和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人的头脑要记的东西太多即使是记忆力很强的人也会有一定的限度到时候遗忘的。所以做学问的.人几乎都要利用笔记来积累资料、帮助记忆。笔记能弥补记忆的不足。做读书笔记就好像是建立资料的“储存库”。一量需要有关资料就可以很方便地到“储存库”中去寻找。当然记笔记、做卡片还要强调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地见什么就记什么。作为中学生积累资料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来做笔记以促进自己的学习;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某些方面的学习专长来搜集资料积累知识。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专长同时也为今后的进一步深造或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5.
首先,学生素材积累有限。当代中学生年龄相近,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大同小异,接触的教育思想、文艺作品和新闻传媒也大致相同,这些因素造成了中学生几乎趋同的知识结构和素材积累。面对一般话题,学生很快便能确立观点,但支撑观点的材料从哪里来,这是学生时常感到困惑的问题。面对观点的多样性和学生掌握素材的单一性,学生只能选择一材多用,从不同角度解读素材,为己所用。观点是灵魂,是学生思想的火花,鼓励学生创新并成就学生作文,就必须学会解读素材,解决论证难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作文素材的缺失而让学生选择放弃观点。其次,学生解读能力受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文理书,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多门学科的上课和练习,很少有时间去看一些“闲书”,平时积累的作文素材非常少,没有好的诱因打开他们的智慧之门,引导他们作更好的分析与解读,教师就有必要关注并指导学生进行解读。
首先,学生写记叙文普遍存在着“粗枝大叶”的毛病。一切事都用概括,只注重事情的完整叙述,而缺少生动逼真的细节,缺少细节,就无法传神。“于细微处见精神”,好的作品一定具有独特的细节,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细节、老舍《小麻雀》中麻雀的神态描写、鲁迅《药》中华老栓买药的心理,等等,都是以细节取胜的经典之作。
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细”呢?一是平常多观察、多积累、多记笔记;二是平时练习把“短”文章写长,这样可以锻炼想象能力;三是临场时要闭目沉思,脑中会“过电影”,力求再现人和事物的形象,让“情景”在脑子中活起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象思维。学生坚持这样训练,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会有很大的增强。
学生写记叙文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缺少真情实感。许多学生写作都是人云亦云,都是空话、套话、想当然的.话,而没有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学生一写到老师,不是深夜批改作业,就是送学生上医院,没有一点新意和动人之处,高考辅导《解读记叙文写作的要点》。有一位学生写出老师的另一面,写老师喝醉了酒上课,并写出了其的酒后神态言行,同学们对其的议论,等等,笔者至今对这篇文文章记忆犹新,认为这样的文章才有活力,才能使人眼前一亮。
学生写不出好文章,有两个原因:一是思维定势。人和事都模式化了,打不开思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二是缺少足够的勇气。学生顾虑“实话实说”会惹怒他人,老师、家长会训他们,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等等。著名作家张炜曾经在某报上评点过一个中学生关于早恋的习作,这篇习作看起来文笔很好,但张炜批评它“矫情”,没敢写出真正心灵上的东西,坠入了社会上普遍的思维。所以,学生在文章中应大胆打开思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三,学生写记叙文还存在着形式单一的问题。文章四平八稳,平铺直叙,缺少变化。事实上,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写,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形式上出新,记叙文最具优势,从顺序上来说,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多种顺序;从表现方式上来说,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手段,只要巧妙加以运用,文章就会丰富多彩。如有一篇文章写换灯管,作者把灯管拟人化,写灯管如何喜欢这个班级的同学,如何得了感冒不亮,换它时如何把它弄疼了,它又如何故意把灰尘落入换灯管者的眼睛里……同样的事,不同的角度来写,效果大不相同。有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叫《生命之床》内容是写一个母亲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把婴儿生下来。作者选取母亲向婴儿倾诉心声的角度来写,看后让人为之动容,带给人很大冲击力。如果作者选取纯客观的角度来写,情感冲击力就会降低许多。另外,记叙文的范围十分广泛,小说、童话、神话、寓言、散文、传记等等都在它的范畴之内,写作时有十分广阔的选择空间。
掌握以上要点,相信写好记叙文不是难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个英国作家出版了一本轰动一时的小册子把希特勒的军队部署包括168名军官姓名全部披露了。希特勒大怒命令他的特务头子亲自审理此案。该作家被骗到柏林纳粹问他怎样得到情报时出人意料竟“都是来自德国的报纸……”。德国的报纸在长期的新闻报道中不断地零零星星地透露了一些军队情况该作家用小本子今天记一条明天摘一点最后凑出了整个结构。可见做笔记有助于我们获取情报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所用。
4.
这篇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牧羊人发现自己的羊被狼吃掉以后的事情。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它每天都会割一些很青很嫩的草,拿去羊圈里,给它的羊吃。一日三餐,从不间断。所以,它的羊很多都长得膘肥体壮,整合狼的口味儿。羊圈的围栏不高,狼可以一跃就过。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拿着很青很嫩的草,去给他的羊吃。可正当他进去羊圈儿以后,惊奇的发现,他的羊少了几只。起初,他以为是自己的羊跑出去了,对这件事情不以为然。还是回去,放心的睡起了大觉,并关上了自己的房门。
直到第二天,他割完草拿去给他的羊吃的时候,他发现,他的羊又少了许多,他才开始警觉起来。他为了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生了一计。他把他的羊赶到了另外的一个地方,并日夜看守。他的羊圈里,羊圈里只留下了一只老弱病残的羊。
终于,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个捕食者终于出现了。只见它两眼发这绿光,看起来很恶毒的样子。原来,它是一只凶狠狠的恶狼。它全身长者黑白相间的羽毛,在狼族里,应该算是一只非常漂亮的狼了。这只狼已经饿了一天,这会儿终于有了吃的。虽然,这只羊是一只老弱病残的羊,并没有多少肉,更何况口感也不是很好,可还是令它垂涎三尺。
于是,它凶猛的撞开了那扇门,像那只年老多病的羊扑了过去,那只羊奋力的挣扎,想从饿狼的身体下逃脱出来。可无论它怎么奋力抵抗,都于事无补。最后,它还是被那只恶狠狠的狼吃掉了。
这悲惨的一夜,就这样过去了。到了第三天,哪个牧羊人按照计划中的那样,去羊圈里探看实情。结果他惊讶的发现,原来是羊圈里的门,做的不够坚实。于是,他便去自己的屋里,拿了一些材料和工具,做了一道铁门。心想:这下好了,门变得结实了,也不用担心羊被偷吃了。这时的他,正好肚子饿了,于是,便回家吃起了香喷喷的饭菜,并放心大胆的休息了。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终于又到了晚上。那只恶狼,有如期而至的出现了。也许是那只狼发现门变得结实了。所以,它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破门而入。而纵身一跃,从围栏的周围跳进了羊圈了,又吃了牧羊人的的一两只羊。
到了第四天,当牧羊人再次喂羊时。惊奇的发现,他的羊又少了。他还是以为门不够结实,于是又给羊圈里的门加固。可不管他在怎么加固,他的羊还是越来越少。知道最后,终于他的羊圈里只剩下了三只羊。
这时,愚笨的他,才考虑到是不是围栏不够高、不够坚固的问题。于是,他便把围栏加高加固。这样,才保下了剩余的三只羊。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面,不能只考虑问题的某一部分。否则,就会像这个牧羊人一样,不管怎么采取措施,最后,却还是得不偿失。有时候,一果只有一因。但有些时候,一果却能有多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