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历来是宽容的,中国人的大度,是世界上无人可比的。 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及文明道德的象征。如果说宽容是一种文化,那麽我们的这种文化,由来已久,已经历经数千年。甚至成为成语,教育下一代。比如:“卧薪尝胆”、“小不忍则乱大谋”、“宰相肚里能撑船”等等。这些里面,都蕴藏着一个忍字,也就是说,宽容以为吃亏,不计较眼前利益,着眼于未来,具有大人物气度、大国风范。眼前吃了亏,他会说:“吃亏是福”;受到了他人加害,他会说“人害人增福“;如果出了意外,他会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果损失了钱财,他会说“破财免灾”。真是“忍字头上一把刀”啊!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君子”们的一种精神:大度和宽容。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的背叛者。君子的背后还有小人。不知什麽时候,小人文化也悄悄兴起。小人文化就是沾便宜捞实惠,得不该得之财,争不该得之名,这些,影响了社会的文明。比如:“有权不使过期作废”、“ 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等等,处心积虑的捞好处。小人里面,有大人物,有小人物。他们钻空捞好处,而这些往往口头禅永远是他的座右铭。所有这些,也体现了中国人“小人”们的一种精神:狭隘和卑鄙。
做小人易做君子难。君子往往有小人的一面,小人也往往有君子的一面。两者随时都可以转化,这就看你的道行造化了,君子与小人的斗争始终进行着,人们谈论时,大多是以君子自居,以小人自居者寥寥无几,从表面上看不出两者别于何处,看来人们还是向往做君子,这才是人们心灵的真正追求。所谓小人,思想深处只不过被一些坏文化所腐蚀,***重了,迷失了做人的方向,沉迷于享乐,越发变的自私起来,可谓***无止境,作出了损人利己的事情,自己给自己完整的画出了一幅小人相。任何事物都是有小变大,小人的产生也是一步步滋生。一开始就一点损人利己,随着***的增长,坏事越干越多,小人形象越发完美。君子也是一样,一开始就一点助人为乐的事,久而久之,君子形象便树立起来。总而言之,宽阔胸怀才是中国人的美德。小人也好,君子也好,胸怀宽阔一点才配是一个中国人。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风过,叶落。翩翩黄叶飘然而下,化作泥土,以期滋养大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古落叶归根,滋养大地,生命的终结便在于此,为绿树提供养料……这便是落叶的使命,亦是叶一生的结点。
叶过无痕,我亦不曾对那随处可见但翠绿盎然的叶施以关注。直至那日,忽忆花边叶,难得注意起叶来……
满树的绿叶,春意盎然,那翠绿如青春的色彩,为绿树祖国装点光彩,每片叶皆各有千秋,形态各异。独一无二的它们在树枝间伸展、招摇,迎接春天,欢迎它们生命的巅峰。
风过,满树翠绿随风摆动,清脆的声音与诱人的青翠成了我的世界中唯一的色彩与声音……直至,叶落……几片枯黄的叶子飘然而下,姿态优美地去拥抱大地,却无从掩盖其之苍老,它们便用尽生命去大地长眠……土地上不知何时飘落的黄叶正静静腐烂着,经脉间隐约可见它们身前的英姿……它们正用生命的最后一丝力量去回报大树,去滋养那些年轻美丽的新一代……
那一瞬间,我受到了深深地触动——落叶归根,滋养大树,哺育新一代,我们的老一代人亦何偿不是如此呢?随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的成长,那些老一代的人亦在逐渐老去。他们又何偿不如枯叶一般,用最后一点微小的生命之火去装点我们的祖国,去哺育我们这些小一辈呢?
生命无常,自古谁能无死?区别不过是你对社会的贡献不同罢了。我们的生命源于何处,自当结于何处,必当用那最后的,微小亦是巨大的生命之火,去点亮祖国,去装点祖国的万里江山!
正当青春的我们,还未到那用尽生命去回报社会、祖国的时候,却亦需努力成长,用着年轻的生命为祖国增添光彩与活力,为祖国发展出一份力,让祖国变得更加美好!
落叶翩翩,飘然而下;滋养绿树,哺育绿叶……落叶有落叶的使命,我们亦有我们的使命,我们定当不负老一辈的期望,为祖国的发展、为祖国建设用尽全力!
落叶,翩翩……
古语有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可是秋天还没到,秋叶却一片一片的飘落,我止不住内心的情感,思绪也开始随着秋叶一起飘,此刻,惟有用这寥寥数字,方可让自己心里得到些许安慰。
秋天是个伤感的季节!秋叶纷飞,四处飘落,最终化作泥土,秋叶的生命是大地给的,所以它最终的归宿还是大地!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落叶归根吧!
在去年那个伤感的秋季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那敬爱的爷爷也和秋叶一起长睡于土。我一直以为爷爷是可以挺过那个秋季的,因为我一直都很相信他,我相信他是很坚强的,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人,一旦脆弱起来比任何东西都要脆弱,生命亦然,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你根本无法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眼泪是无法表达的,痛苦也是形容不了的,我不得不怨恨残忍的天心,为什么连最后一面都不让我们相见,难道我的这个要求很过分吗?难道你就真的这么的吝啬吗?
大树没有了秋叶,它的冬天一定很寒冷。是的,爷爷的逝世也给我们一家人的冬天增添了几分霜寒。爷爷走了,留给我们的只有思念。他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耕耘了几十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做出了无限的事业,我不想用过多的笔墨来大肆的赞扬他,因为我知道,没有了生命,后人再怎么去评价也是枉然。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类历史的发展不会因为某个人的逝世而停止不前的。不错,爷爷的逝世固然阻止不了历史的发展,但是,爷爷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必将影响一代又一带的人,我可以告诉自己:爷爷还活着,永远活在我心中,永远在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无情的岁月只能带走生命,却带不走这份人间挚情。
一方土孕育着一方人,这方人也在反哺着这方土。这片土地养育了爷爷,同样,爷爷也在用自己的一生反哺这片土地,最终把自己的生命交还给了这片土地,这也算是落也归根吧!
秋天去了,明年还会来,秋叶落了,明年还会长,可是,我的爷爷呢?我的爷爷却一去——不复返!
落叶归根,落叶归根啊!
赏析人:胡家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
高考评卷在内容方面以“切题”为第一考察点,本文围绕“常识”这一主题词作文,对“常识”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作者从“易有三训”开始,导引出“常识”的三种境界。然后从如何应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分别论述对于“常识”,要知之,要行之,要思之,层层深入。相对于众多考生对于“常识”的平面理解,该考生的理解深刻程度是要高人一筹的。
在表达方面,本文论证技巧运用娴熟,把丰富的材料信手拈来,运用到文章中去,论据的使用精而恰当。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浑然一体。文章语言流畅,且略带古典气息。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实为不过。
当然,本文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运用古语时,记得不够准确。例如:“老子曰:‘大象若希’”应为“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还有“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原文来自《大学》,应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考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致记得古籍的意思,尽管引用还不够准确,但瑕不掩瑜,作者的阅读视野、文化底蕴还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气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小店。循着“叮叮”声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