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她喜欢着一身淡黄色的连衣裙,一个可爱的草莓发夹点缀着一头卷卷的长发,总是抱着一摞教材,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就是我们的“百科书老师”——杨老师。
上语文课时,杨老师如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解决着我们的奇思幻想与各种古怪的问题。原本是一个不明白的深奥问题,杨老师总能化难为易,风趣地解答。有时我们刨根问底问到与课本无关的内容时,杨老师就会风趣地一笑,说“你们这些淘气包,再问我就成亚里士多德了。”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学习的疲倦立刻一扫而光。
考前复习时,杨老师仿佛一本《孙子兵法》,认真细致地为我们讲解阅读的思路与写作文时的小技巧,并夜以继日地为大家搜集范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作文的主题,打开我们的思路,让大家无惧任何考试。杨老师的学习办法总是那么好,令人佩服不已。
午饭后的点心时间,杨老师又好像《美食大全》,津津有味地说着各地的特色美食,把我们馋得垂诞三尺。当我们取得进步的时候,老师总会给我们带点从未吃过的零食,鼓励我们。美食的滋味可真是让大家回味无穷,同时也让大家更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给我们讲起革命烈士们时,杨老师立刻如同一部《史书》,双手紧握成拳头,充满正义地讲述南京大屠***的残忍与江姐的坚韧不屈与浦志高的凛然正气……杨老师的讲述好似把我们也带到了那个战火纷纷的年代,让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澎湃,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强大。
杨老师实在是一本书,一本风趣、有内涵、令人回味的书!我爱我的“百科书”杨老师!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