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也好,《朗读者》也罢,都在——读,这种读,是有声音的读,是有情感的读,也是有选择的读,选择语速、选择重音、选择声调,等等。这是节目的亮点,可能也是和正常读书最大的不同。
比如,电视节目节奏的推进是线性的,而读书则是可以跳跃的,甚至是可以停驻的、反复的、回旋的。比如读信,我不知道怎样的声音可以读出“意映卿卿如晤”,怎样的心情才能读出“少卿足下”,我不知道“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应该怎么表达,“我的良心就是你”应该怎么寻找重音。可是我知道,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每个人的体验可能都不一样。
如果把电视和读书比作两个人,那么,电视读书节目就是电视在亲吻读书。只是,如钱钟书先生所说: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所以,像一些乐观者预计得那样,指望一两个电视节目来激发起国民的阅读风潮,改变目前的阅读现状,拯救日渐稀薄的读书,实在是一种天真的乐观。阅读的几乎带有宿命的衰落,远非一时一事所能改变。
再者,读书被现代媒介裹挟的固然是走在时代潮流中的尴尬,但媒介的弊端却不是影响国民阅读水平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谈到中国令人尴尬的国民阅读现状,有一组被经常引用的数据:中国年人均读书4.58本,和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相比,相距甚远。
这些国家,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都属于发达国家了,其国内的媒体不可谓不发达,其市场化、娱乐化的倾向,相比于国内来,不说高到哪里去,至少也不会低。实际上,国内的许多娱乐性综艺节目正是借鉴自这些发达国家的文娱市场。
但是,为何他们在一种高度发达的大众传媒生态中,仍然能保持高水平的国民阅读状态。
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中国古语说仓廪实知礼节,同时,从现代人类世界的国民阅读看来,也可以说一个,仓廪实而知诗书。良好的国民阅读习惯固然跟文化心理、公共文化服务有关,但另一个更具决定性的因素却是人。
阅读是需要时间和闲暇的,若一国民众还处在一种大范围的疲于奔命状态,为基本的物质条件和保障殚精竭虑,要求他们多花些时间读书,终究显得强人所难。反过来,那些表现出很高国民阅读水平的国家,无不是经济条件较好、财富分配较佳的地方。人的生存境况与国民阅读之间,虽说不上严格的充分必要关系,但至少也是非常强的因果关系。
电视读书节目于国民阅读习惯的塑造固然有益,但根本之策仍是在电视之外,在宣教之外。欲解读书之愁,需解人民之困。
今年的2月11日是我们期盼已久的除夕之夜。在这一天,会有我们百姓期待已久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在这一天里期待已久的春节晚会节目已经开始播放了,我们晚上早早的吃完年夜饭后,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视机,跟家人们围着电视看春晚节目在倒计时,内心无比的激动和开心,期待着今年的春晚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节目开始播放后,还是原来那熟悉的背景,每当跟家人们看着春晚表演节目的时候,心情是无比的流畅开心,也正因为有春节晚会这个节目,让我们找回了过年时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年味气氛。伴随着节目开始播放时,我们一家人看的目不转睛,每一个节目都是无与伦比的精彩,可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勤劳苦练,给全国观众展现一个全新完美无瑕的春晚晚会。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春晚也迎来了尾声,但我还是沉浸在节目里,因为今年的节目非常的精彩让我流连忘返。也给我们带来了欢乐的笑声,让这个平凡的春节添加了几分的色彩,感谢春晚。
其实,每一年的春晚节目背后所呈现的是联欢,团园,每个节目的意义都是为了展望新得一年,同时也是对过去辛勤工作一年的总结。春晚的每一位工作者都为了这一天不知道准备了多少天,能够顺利表演给观众看,也是他们内心的愿望。春晚是全国人民分享共同记忆必不可少的“年夜饭”,也是凝聚全国人民情感的最重要的“媒介仪式”。当然,作为观众的我们,观看春晚也很轻松。
每年的春晚节目都是无比的精彩,也让我们渐渐找回年味的感觉,期待往后的春晚在道路上会越来越好。最后在新的一年里祝福大家虎年新春快乐,辛福美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