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觉得这部记录片肯定很有价值————介绍卢浮宫和故宫的艺术珍宝的记录片,怎么可能会差?何况这是“卢浮宫首次向中国媒体开放拍摄”,至少也能先“零距离”地对那些艺术杰作膜拜一番吧?
结果......
艺术和巨匠(如:希腊雕塑与中国书法,达芬奇与倪瓒)的类比牵强附会,对艺术作品不是进行详实的介绍而是要么强加上道德伦理涵义(如:埃及书记官的思乡情怀),要么无谓地诗意化(如:米洛的维纳斯和爱琴海中的泡沫)或者,更多的则根本是在滥竽充数(如:蒙娜丽莎背景的“精确透视”)。
中世纪的西方神像和敦煌的佛像的区别是一个“被抽离了人性”一个被“赋予了人性”?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作品旨在“重现自然”而中国的绘画艺术则“追求超越自然的更高境界”?此类充满了低级错误,狭隘得令人瞠目结舌的观点实在令人无法不质疑这些制作人的真实艺术鉴赏水准和他们制作这部“艺术记录片”的真实动机。
剥 去这层假惺惺的“文化碰撞”外衣,这部“大型艺术记录片”只不过是一“中国特色文化话语体系”的产物而已,审美价值无几。几段卢浮宫工作人员对艺术作品朴实详尽的讲解和旁白里朱青生那些厚此薄彼且夜郎自大的“抒情散文”对比极其鲜明,鲜明得让我听得面红耳赤,恨不得挖个地缝钻进去。
我没有看完这套 DVD,因为感到实在不堪忍受。猛然又想起最近一直充斥网络的某人关于“《建党伟业》票房要过八亿”的豪言壮语,我突然又是一阵眩晕。或许,《当卢浮宫遇 见紫禁城》对我来说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好像从未像此时此刻这样,对这个大环境如此绝望过。
如皋初中九(1)班黄清韵
相遇那片净土,相遇那片蓝天,相遇你干净纯真的笑容,我以为是缘分让我撞见这无与伦比的美丽。
母亲说,新疆是一个
危险的地方,我必须要保护自己;新闻说,维吾尔族是一个危险的民族,我们要提高警惕。一路上,我用小心的目光揣测着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座山,每一朵云。我来不及赞叹它们奇异的外表,害怕它们温柔的伪装下有着狰狞的面庞,甚至那小小的石头也有了恶意。我们远远避开每一位行人,仿佛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的恶毒与蛮横。
大巴被一群忽然闯入的山羊拦住。提心吊胆地下车,我静静望着这群“不速之客”——或许它们才是这块土地的主人。山羊默默地望了我们一眼,又安静地埋头吃草,仿佛它们从来就未曾被打扰。阳光平等地洒在我们与它们的身上,它们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在意任何人的存在,自得而满足。当地的司机抱歉地笑:“这里的牛羊是不怕人的`。我们走我们的,它们走它们的,我们得给它们让路呢。”
人和动物,原来是可以这样相处的呢!互不干涉,互不畏惧,或许,生命原本就该是平等和尊重,每一片灵魂都是那么的干净和透明。
有歌声传来,在空阔无人的山谷里,显出嘹亮和豪放,一个牧羊人慢悠悠地走来。这一次,无可躲避,我们与他的目光在一瞬间交汇,他却抢先露出羞涩的笑,立刻熟练干脆地驱赶着羊群,为我们让出整条小路。
许是想不到这样的山谷还有着人家,司机在休息的间隙问起山路的情况,他微微皱着眉:“再往上没人了,路不好走啊。”认真思索了一会儿,他又快活地笑:“跟我走,前面拐弯倒也有路,就是远。”并不熟练的汉语,带着浓浓的口音,却有一种独特的憨厚与质朴。犹豫着,他热情地招揽着我们,眼眸纯净像是天空,又如白云,美好温暖,似乎一点也未曾察觉我们的迟疑。
我们谁都没说话,却都不约而同地跟上。蓝天蓝,青山青,眼前的世界原来如此美丽,仿佛时光就在这座大山间缓缓流淌。有人嫉妒着他所拥有的美丽,却也有人疑惑他与世隔绝的寂寞。他腼腆地挠挠头,露出洁白的牙齿:“我就来自于大山呀!”他笨拙地解释。
是呀,谁不是来源于自然呢?而对于自然最好的回报,就是用一颗清明的心和一片干净的灵魂去亲近,去包容,去陪伴。他,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用着自己最朴素、最善良的灵魂尊重着自然和生命。我为自己的警惕感到了可笑,又为亵渎这个世界的单纯、祥和感到了愧疚。
我庆幸着我所相遇的一切,相遇这片美丽的净土,相遇这片纯净的灵魂。以后的日子,我会告诉所有人,一个尊重生命和自然,保留朴素和善良的民族,会有震撼人心的美丽!
乍一看像是艺术盛宴,但个人感觉本片主要是以艺术品为线索来讲中外历史,并且按照时期对比着讲,并没有多少用艺术思维来分析或解读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整个画面华而不实,内容含金量不高。从叙事上以时间的对比,一会东方,一会西方,这样的结构有点生搬硬套,很多对比也牵强附会。首先在同时代的中西方绘画对比本来就很勉强,再拿倪瓒和达芬奇对比就更加不知所云。达芬奇是西方绘画代表人物,即使中国有可与之相比的画家,也并非倪瓒,也该是顾恺之、吴道子等人。
以上应该是缺点。优点是画面效果很赞,配音和背景音乐都不错,尤其是巴赫的背景音乐和片尾曲。另外这是为数不多以艺术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有就是好的。
借卢浮宫里的展品来梳理整个人类历史还算是说得通,如果把故宫里的那些家当拿出来说世界史就有些勉强了,即便算上台北的故宫,也能看出国人的狭隘和自大。至于把倪赞和达芬奇相比,基本上就“扯着蛋”了,国人有几个知道倪赞的,世界上又有谁不知道达芬奇啊,2012年全世界有一千万人跑到卢浮宫去朝拜蒙娜丽莎!
我对中国画并无敌意,但片中翻来复去地说国画如何写意,如何超越写实,有点儿YY。你不会写实就说你不会,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来就没有画像过身边的真实世界,而西方不是,从古希腊、到罗马再到文艺复兴,都是写实艺术的历史。如果你曾经画像过一个人、一匹马,再去写意、再去抽象,比如毕加索、比如徐悲鸿,那我还折服你的追求,你从来就没有画像过,还说神马超越了具象、追求主观的“直抒胸臆”,就有点儿扯了。
个人认为,西方的素描和油画比中国画的技术含量要高,老干部退休了随便学一两个月就可以画花鸟,、办画展了,你见过有哪个老同志学素描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