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明文基本知识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a.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
b.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 1.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答案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例:《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例:《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说明方法:
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
列图表、引用说明。
b、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B、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在文章开头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4、说明顺序
a.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b.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c.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这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5、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6、“这样”的指代义: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7、段落语句顺序: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向沙漠进军》5、6段照应上文游击战、阵地战顺序。 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看云识天气》 8、说明语言:
——准确(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趣味性):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在原句中表示什么意思。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
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a.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b.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c.并列式。
10、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
概括。
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11、近几年,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方面考查:(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
(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
(1)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 (2)是阅读材料后,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
总之。这类试题不光是在训练理解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在答题的同时有助于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扩大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余地。
三、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
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四、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照应开头。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一论点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无论写什么文章都必须立论。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举例:1、如针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商谈香港回归问题,有人提出香港可以暂时不驻军,***则掷地有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商量的问题!
2、“五四青年节”,各地都在举行庆祝活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主要领导悉数参加会议,足见领导对青年的重视。有媒体用这样观点做题目:关注青年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
(二论据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通俗说,就是文章中“摆事实、讲道理”,所以,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事例(名人故事等,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主要是指文中使用的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等。
论据使用注意事项:
1、论据必须为论点服务,即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能证明论点。
2、论据要典型,不能用诸如“我同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同时论据更要丰富(多积累、勤积累才能做到
3、论据要新颖。新颖方能吸引人。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记住:写作文时,如果你能一下子想到的事例,别人也会一下子想到,所以就注定你的论据不够新颖了。
4、论据丰富时,事例排列的顺序应当这样:古今中外。
(三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中学阶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引用(引言论证、事例(名人、时代人物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以及比喻论证。
记叙文作文题目精选(120个)
作文题目
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⒉《——,我永远的天空》
⒊《都是——惹的祸》
⒋《笑傲——》
⒌《生活需要——》
⒍《何以解忧,惟有——》
⒎《假如我是——》
⒏《告诉你,我很——》
⒐《我眼中的——》
⒑《生活需要——》
⒒《——在我的身边》
⒓《——也是一种美》
⒔《——是最美的行囊》
⒕《与——同行》
⒖《——伴我成长》
⒗《——三步曲》
⒘《——和我有个约会》
⒙《我发现——》
⒚《真想做个——》
⒛《世上只有——》
21.《我——故我在》
22.《永远的——》
23.《——,我恨你》
24.《——,做我自己》
25.《——的风波》
26.《我和——的距离》
27.《——着并快乐着》
28.《给自己找个——》
29.《永远说——》
30.《那一次,我——》
31.《——不同情眼泪》
32.《带上——上路》
33.《我与——面对面》
34.《——是一盏明灯》
35.《那段——的日子》
36.《一个——的心灵独白》
37.《——,让我欢喜让我忧》
38.《爱上——》
39.《欣赏——》
40.《
我眼里的——》
41.《那—那—那—》
42.《想起——》
43.《———的遐想》
44.《第一次——》
45.《给心情涂上——》
46.《人生路上——多》
47.《——,我的最爱》
48.《——的故事》
49.《——是一种养分》
50.《那年,我——》
51.《和——赛跑》
52.《我——,我——》
53.《有——才有远方》
54.《——在,梦就在》
55.《还有多少——可以重来》
56.《明天,我——》
57.《我的——我做主》
58.《——,是这样炼成的》
59.《不想——》
60.《将——进行到底》
61.《人生没有——》
62.《——是一瞬间的事》
63.《有一种——叫成功》
64.《——伴我少年行》
65.《带上——上路》
66.《——是一首歌》
67.《——是一种美丽的痛》
68.《——的回忆》
69.《有——陪伴的日子》
70.《——,没有什么不可以》
71.《与——一起走过》
72.《——,让我欢喜让我忧》
73.《拒绝——》
74.《让——为——着色》
75.《我——故我在》
76.《——,妙不可言》
77.《读懂——》
78.《我总是——》
79.《——一族的幸福生活》
80.《——拍卖会》
81.《——永不下岗》
82.《那次,我与——擦肩而过》
83.《——在我胸》
84.《——是一种牵挂》
85.《
——带给我的快乐》
86.《——也是一种享受》
87.《——让我如此美丽》
88.《——,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89.《最近比较——》
90.《将——进行到底》
91.《——,我的最爱》
92.《下辈子我做——》
93.《谁都可以——》
94.《——是金》
95.《拿什么拯救你,我的——》
96.《怎一个“—”字了得》
97.《——拍卖会》
98.《留些诚信给自己取暖》、
99.《敬畏——》
100.《——不需要理由》101.我难忘的_____
102.假如我能_____
103.我想对_____说
104.我的梦想
105.生活需要_____
106.教养是一种____
107.生活教给你____
108.我劝_____
109.我家的喜事
110._____就是这么简单111、初中,一首难忘的歌112、与你在一起
113、课间花絮
114、我的心事我知道115、打开窗子好心情116、“猪头”班标趣事
117、写给xx的信
118、期待秋天
119、故事发生在我们小组120、我与伙伴
121、青春作伴好飞翔
一个人坐在空空的教室里,此时陪伴我的只是那台似转非转的电扇和一盏迷离的灯。今晨激烈的争吵言犹在耳,窗外肆虐的雨水倾盆而下,实不知回家的路该如何出发。
父亲会来接我吗?怕是不会了吧?今天早上我还将他批评得一无是处,极尽言辞之恶毒。应该是不会来了……
我出神地望着窗外那迷离的烟雨发呆。江南的雨的确如此多娇,似烟,似雾,更似情……回首早晨发生的事,回想以前的种种往事,我的脾气确实暴躁了些,总是叫父母亲不要管我的事,动辄怒火冲天,颇有些九头牛都拉不回的架势。可其实我最害怕的,就是他们真不管我了。也许按可笑的星座书上所说,双子座的人是有点双重性格吧……雨雾突然润湿了我的眼睛。
街旁的路灯似明似灭,远处的楼房若隐若现。这雨,还会停吗?父亲,还会来吗?
记得我三岁时体弱多病,时常突发支气管炎,有时还转化为肺炎。有一天深夜,也是这样迷离的烟雨、缥缈的\'凉风、润眼的薄雾。可宁静的夜中总有不宁静的人,我又因患肺炎住院了。躺在病床上,我用似醒非醒、半睁半闭的眼睛看着在病床前坐立不安的父亲,心里感到很踏实很欣慰。而当我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时,发现父亲已伏在病床上睡着了,只有床头的灯还发着微亮的光。
“砰!”教室门突然被推开了,我的思绪被戛然打断。父亲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纵然不高,此刻,我却觉得很高大。
“今天的雨这么大,我来接你回家。走吧。”
透过弥漫着雨雾的镜片,清晰中有点模糊,模糊中又是那么清晰。这声音是如此的沙哑,或许因为刚才一路小跑爬楼的原因,说话声中还夹杂着些许喘息声。那额间,隐约藏着几丝银发,眼角的鱼尾纹越发明显。
父亲老了,我也长大了……车,行在烟雨中。学校,在暮色深处隐去。尽管我的眼睛又一次被雨雾润湿,却仍能看清家中的灯光闪烁。
雨,仍在下着,如同一幅写意的山水画,在这个江南烟雨之城。
叙事具体教学目的:
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的写记叙文叙事具体。教学重点:
记叙文讲练结合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积累展示
2、点评。
二、导入新课
2、明确:无话可说,或者说得过于简单
3、让学生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事说出来。
三、明确示标
如何把事情写得具体?
四、写法讲练
(1)案例:
姚明带着球,飞速冲向对方篮板下,跳起来将球扣入篮中。(26字)
(2)师生点评:太笼统,不具体。
(3)学生尝试分解过程:
接到传来的球——在地上拍了几下——对手拦截——将球传给前方的伙伴——飞速向前冲,绕过对手——又接过球——晃过对手拦截到篮板下——纵身跃起——扣篮进球
(4)让学生再想想每个动作的具体场景,把这一连串的动作连起来,写一段具体的话:姚明在后场扬起右手熟练地勾住了同伴传过来的球,习惯地在地上轻轻地拍了几下,猛地将球从拦截过来的对手头顶砸向在前方招手的同伴,同时迈开双脚,闪电般地越过对手。刚刚接到球的那位同伴见姚明已冲过了中场,就把球又传给了姚明。姚明跳起,接过了球,便运着球,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一连晃过两名后卫的阻击飞速冲到篮板下,纵身一跃,同时右手持球扣篮,对方还没有反应过来,球已经从篮网里撞到了地上。(188字)
(5)明确:分解法,就是把一个场面分解成几个部分,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个动作,然后对每部分、每个动作都作一些描写,最后把这各个部分、各个动作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
(1)案例:
我们常常看到同学们写出这样不具体的文章:
“有一次,我在教室里做作业。做着,做着,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做不下去了,这时我的同学就耐心地帮助我。最后,我把那道题给做了出来。”(64字)
(2)师生点评:太笼统,不具体,缺少过程,没有让人如闻如见之感。
(3)学生尝试多问几个“怎样”:
碰到的是一道怎样的难题?——我是怎样对待这道题目的?——难题做不出,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同桌是怎样帮助我的?——他对我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耐心指导我的?
——我是怎样开窍的?等等。
(4)通过一系列的自问,可以唤起作者对当时生活情景的回忆,从而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把这情节给写下来,然后交流。
参考例文:
当我做到第三道应用题时,我想了好久,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我把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发苦想了,可不知怎地,脑子里就像打了死结似的,一点也想不出来。
眼看天色一点点暗了下来,我心里急得火烧火燎的,这么晚回去,妈妈一定又要追根问底了。唉!
这时,同学王明见我正对着作业体子发愣,就走了过来,轻轻地问:“你哪道题不会做?”我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就用手指着那道令人讨厌的难题,无可奈何地说:“喏!”他仔细地看了那道题目,默默地想了一会儿,然后又轻轻地问我:“这道题要我们求什么?”我望着他的脸,摇了摇头。他指着题目最后一行字提醒我说:“你再看看这句话什么意思?”我看着他手指的地方仔细地想了想,忽然明白过来,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要我们求这个街道每户储蓄多少元。”“对啊!”他的语气也兴奋起来,“那么要求平均数,只要……”“拿总数除以户数。”我不等他说完就抢上去说。他笑着点点头:“对,对,那你看这道题怎么做呢?”经他这样一启发,我完全明白了,高兴地拿起笔,刷刷刷地做了起来……(440字)
(1)案例:
上文的事情写得很清楚,但我们发现字数还是不足,而且总觉得缺少氛围感。怎么办?
(2)让学生试图在文中某些处添一两句环境描写的语句。
(3五、揭示文题
文题:那件事,让我难忘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叙事具体。
六、审题立意
1、引导学生交流对题目意思的理解。
明确:
(1)文体:记叙文;
(2)视角:“我”(主人公可以不是“我”);
(3)数量:一件事;
(4)重点:渲染“难”字。
2、引导学生进行立意交流。
明确:
(1)文章意义:陶冶或教育性质的;
(2)创作情感:怀念或警戒
七、列纲起草
1、学生列提纲。
2、师生交流提纲。
明确:
(1)事情来龙去脉要交待清楚;
(2)详写难忘的那个场面或镜头;
(3)要有必要的抒情议论。
3、学生修改提纲。
4、学生起草。
八、修改誊写
1、修改草稿。
2、誊写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