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出版的《教育学》大约不下200部。但有新意的却不多,都没有摆脱旧的体系和模式。虽然有的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但体系仍然是旧的,还是因循原来的四大块,感到与热火朝天的教育现实不相称。最近读到袁振国教授主编的《当代教育学》,顿感面目一新。新在什么地方?我认为主要在立意新、体系新、内容新这三个方面。
首先引起我思考的是,作为一本教科书的《教育学》,想给学生些什么?我想,教科书有两类:一类是知识性的,主要教给学生知识,让他们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例如许多自然科学的课本;另一类是观念性的,主要教给学生该专业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例如社会科学如哲学、经济学等的许多课本。当然,知识和观点是不能分开的,没有知识的观点是空洞的,没有观点的知识是盲目的。但从教学任务来讲总有一个侧重点。那么《教育学》教科书想教给学生什么呢?过去的《教育学》总想集多种任务于一身:既想给师范生尽多的教育方面的知识,又想给学生建立一种教育观念,还想教给学生各种教育方法。结果内容庞杂,学生抓不住要领,观念既建立不起来,方法也没有学到。《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因此,我认为《教育学》教科书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正确的教育观念也不是通过说教和灌输而获得的,而是要在对各种教育问题的探讨中建立起来。教育是很复杂的社会活动,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讲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是有许多方法的,但需因事因人,因不同的情境而异,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教育规律是不变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正确的教育观念是相对稳定的。建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就能创造出许多新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教育观念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而不断更新,这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
《当代教育学》的新,首先体现在这本书的立意新。该书作者在第一页的“教学建议”中写道:“本书编写的一个基本追求是,不仅告诉学生是什么,怎样做,更希望启发学生为什么和怎样想。我们相信,没有一种教育观点、教育原则或教育方法是惟一的或最好的,对任何一种教育现象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想,从而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不同的教育风格。所以本书的编写力图通过不同教育思想、不同教育流派、不同模式的介绍分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及自我选择的能力和习惯。”这就是说,不是把现存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把教育问题的一些理论、思想、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讨论,掌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包括教育观念和方法。这也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思想。
其次体现在体系新。该书打破了旧的四大块理论体系,力图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全书分上、下篇,上篇是讨论教育内部的问题,包括教育的各种要素:理论要素、人员要素、信息要素(课程内容)、管理要素。下篇是讨论教育外部的.关系问题,包括教育的两大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由此而引发的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科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我不能说这个体系是最好的,但可以说它是新颖的、有新意的。旧的教育学体系是先讲教育的外部问题,后面讲的都是学校具体工作。越讲越具体,越讲越没有理论,学生越学越没兴趣。1980年我在编中等师范学校用的《教育学》时就发现这个问题,第一版我就把它颠倒过来,先讲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再讲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最后再讲教育的外部问题以及国际教育的新动向。谁知,中师教育学的老师说,这样的体系不习惯。第二版又只好改过来。可见习惯势力之顽强。这次《当代教育学》打破四大块的体系,把内容分成两大块。第一块把教育诸要素统一起来,从教育目的到教育评估和管理,形成一个整体。第二块作为提高部分,再讲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颇有新意。
最后体现在内容新。正是因为编写的立意新,所以这本书的内容很新。对于每一个问题,不是列出现存的概念和结论,而且介绍当代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新观点、新认识、新理论。内容新表现在以下方面。
注意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创新,不是抛开历史,而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例如在讲“教育学的发展”时,不仅讲到教育学的思想来源,从古代到近代,从中国到西方,而且系统地介绍了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这是影响中国教育最深的三本教育学著作,然后讲到当代教育学的多元化。又如讲当代中国教育,不是像一般《教育学》教科书那样只讲中国的教育方针和学制,而是简要地介绍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再讲到今天的教育目的、结构。
重视吸收世界教育发展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前瞻性。要达到这一点,就要面向世界,了解世界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当代教育学》专门辟一章“当代世界教育”,介绍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概况和各种教育思潮,其他各章中也都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这对于教师开阔视野,放眼世界,把握未来是很有帮助的。
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本书不仅介绍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而且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重视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书中有许多案例提供学生思考。特别是道德教育部分,讲到道德判断、两难问题时举了一些案例,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启发。书中还专门介绍了上海市青浦县的教改实验,这是我国本土最成功的实验,用它来说明,我们完全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经验和理论。
书中还有许多新的内容,或者是老问题的新解释。在这篇短文中,不可能一一列举。可以说,该书从标题到内容都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述,用现代时髦的说法,作者是企图建立新的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当然,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建立新的教育学绝不是容易的事。书中也还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例如,第一章教育发展的分期,在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之间,隔了一段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似乎在历史分期逻辑上不顺;又如,把“教学”说成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行为”,值得商榷。可以这样说,教学工作是教师的行为,但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应该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也应该是双方的行为。其他有些章节在逻辑安排上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932年,吉鸿昌回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后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分析:“我是中国人”,一声惊天霹雳,一身铮铮铁骨,吓退了多少人,惊醒了多少人。不以国弱而耻辱,不因国破而逃亡,这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维护了个人的尊严。
话题:“做一个中国人”“中国,我爱你”“骨气”
独立策展人已经成为艺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策展人不仅要遴选、收集与主题相符的艺术作品,更要在深入挖掘艺术作品背后意义的基础上研究相关的艺术问题,提高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文化品位,有效解决艺术家与艺术市场之间的需求关系,实现中国当代艺术更为有效的策展传播,推动艺术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在国际性大展中,成功的策展不仅能够充分彰显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而且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传播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弥高。
话题:“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
近日,我看了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学》一书,里面的某些章节对我颇受启发,特别是上篇第11章中“教师管理”这一部分的论述:“合理安排使用教师的工作,是教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合理安排使用,首先必须做到知人善任,就是学校领导者要能够识别人才并善于使用人才。了解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和专长,了解教师性格爱好和健康状况,从而量才使用,用其所长,人尽其才。要充分发挥教师聪明才智,看到每位教师的潜力所在,并积极设法为其创造发展潜力的条件,把老年教师看作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把中年教师看作是学校承前启后的纽带,把青年教师看作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
这里充分反映出教师在学校管理中起重要作用,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要依靠力量。特别是青年教师,虽然缺少经验,但他们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这使我联想到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是一所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学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情况成为影响我校各项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青年教师的管理是我校管理中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如何使青年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呢?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下面谈谈对青年教师管理的几点做法。
1.建立健全的青年教师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学校要制定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培养计划,教师个人也要制定出个人的发展计划。按计划实施,定期检讨计划是否可行,及时修改。
2.加强对青年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抓,特别是青年教师。
(1)抓好青年教师的职业观念,解决事业心问题。教师的职业观念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一个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们要主动工作、用心工作。
(2)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一个人道德低下,不可能为人师表,也难以从教。青年教师往往好胜,对学生的教育缺乏耐心,可能会出现打骂等体罚学生的现象。所以必须抓好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青年教师不能凭想当然去工作,也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凭经验去工作,必须让他们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
3.业务上传、帮、带,促进其能力的发展。“以老带新,师徒共进”是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在包思想、包业务、包质量的基础上,让新老教师结对成为帮教对子,制定出提高目标,认真扎实地开展传、帮、带活动。组织教师开展研究性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以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和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要为青年教师创造能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要信任和大胆使用他们。如让他们上公开课、单独组织安排活动、让他们挑重担,给他们表现自己、锻练自己的机会。并允许他们有缺点,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进步。
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无比的潜力,只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培养,一定能培养出师德高尚、素质高、有创造精神的优秀的青年教师,从而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我认为,中国队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国的购买力影响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人逐渐远离那个需要粮票购买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也随之提高。中国游客出国真相购物的新闻经常报道。在法国,中国游客争相在某著名的百货公司购物,在韩国,中国游客争相在护肤品店里购买护肤品,在日本,中国游客争相购买电器……如此报道屡见不鲜,几乎每一个国家都能看见中国人的身影。中国的'购买力不断提升,以此拉动世界经济总水平发展。因此,中国的购买力不断影响世界。
除了中国人的购买力影响世界外,中国的文化也在影响世界。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的文化不断走出国门,影响世界。近几年来,汉字热,诗词热席卷多个国家,孔子的仁礼思想传到海外,国内小学生朗诵的人之初性本善,在国外也被大力推行,为国外学生所朗诵,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五岁的独生女,也用中文申请并茂的朗诵三字经。并且,中国的茶文化,功夫文化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海外人民所喜爱。此可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不断影响世界,影响海外人民的思想观念,乃至生活方式。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时时刻刻并且深刻的影响着其余世界的文化。
中国除了在经济文化领域影响世界外,在各个方面领域也在影响世界。如何巩固和发展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大到国家层面,找到个人都应该参与到影响力保卫战中来。
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应当实施积极的对外政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国家还可以利用新传播方式来传播文化。以个人的层面看,个人出国旅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国家形象,如央视广告言:你是什么样子,中国便是什么样子。所以,个人要注意行为举止,用正确的方法传播中国的文化,发挥购买力。这样才不会让其他人对我们有小瞧的情绪。
让我们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看中国如何影响世界。
策展的工作内容非常繁杂,从确立展览主题、立项申报、遴选作品,到设计展览形式、制订布展方案、确保展览安全;从设计展览宣传册、作品简介,到展览宣传、推广发布;从展览预算论证、资金分配,到材料费发放、作品包装、仓储、运输……这些都是策展工作,都是由策展人负责的事务。
独立策展人无疑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广泛传播,对于这样一个独特的职业身份,一些艺术家、媒体人、投资商人、评论家、教师等,都在尝试以策展人的身份进行展览策划。在他们看来,独立策展是一种能够创造效益的行为,而他们往往对于展览的文化品位、学术意义、教育意义以及社会效益不甚明了。由此带来专业水平较低、主题阐释不够、无法引发观者共鸣等问题,这些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传播所面临的困境,我们必须加强对其的关注。
目前,独立策展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不同行业的工作者所组成的非专业群体,他们在策展方面没有太多,属于业余人士,文化意识不强,学术研究能力较弱,无法充分体现展览的主题思想。虽然这些人中不乏对艺术充满兴趣的、具有较强文化意识和学术钻研能力的策展爱好者,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创意与展览主题相结合,能够赋予艺术作品一定的内涵与价值,但总体来看,这样的人比较少。另一类则是专门从事策展工作的职业策展人,他们具有丰富的策展经验,具有较强的文化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在全面阐释展览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能够营造强烈的展览氛围,他们是当代艺术风向的引领者。所以,加强对独立策展人的培养,提高策展人的.策展水平和学术品位,构建完善的策展人制度,充分发挥他们在当代艺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是走出当前困境的解决途径。非专业的策展人最好回归自己的本职工作,以避免因过多参与策展,造成本职工作的延误。否则,不仅无法起到推动当代艺术的策展传播作用,反而会因为理论研究的落后而影响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只有将当代艺术策展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才能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