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份来看,北宋昌乐人张行婆是社会低层最普通不过的一位妇女,只是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然而其道德水平、修行境界却少有人能及,是历史天空中熠熠闪耀的明星,从而感得大文豪司马光为她作传,名垂青史。她的事迹具有深刻的启示,生命是什么?不是身份地位,而是心灵的境界。生命的质量,全由修养的境界所决定。
张行婆身世曲折,数历人生苦难。幼年失去亲生母亲,实为人生不幸;七岁又被继母卖掉,远离家园与亲生父亲的怀抱,此为不幸中的不幸。中年又不幸失去丈夫,自己一人把三个年幼的儿女抚养成人,这不幸中又经历了多少人生的艰难与辛苦。然而在不幸之中,她又幸而听闻到了佛法,于是这一切不幸与苦难化成生命的助缘,滋养了心灵,深深的污泥中盛开了微妙清洁的大白莲华。
张行婆如何修行我们不得而知,但她修行的境界却极为高超。她心地柔软,慈悲对待一切众生。以德报怨一般人很难做到,但是她做到了。她被继母卖掉,二十一年后才与父亲相认,父亲要把继母赶出家门,她却替继母求情,“儿非母不得入贵人家,母乃有德于儿,又何怨焉?今赖天之力,得复见父,若儿归而母逐,儿何安焉?”不但毫无怨恨,而且作感恩想。父亲去世后,张氏奉养继母,尽心孝敬,继母年老不能行走,就背着她走路。把后娘当成亲娘孝敬,不论她对我如何,我只管诚心诚意尽我孝敬的本份。敬人便是敬己,她的孝道圆满了自己的德行。她对素不相识的人也同样充满慈悲,对富人家的女仆“专诲以忠勤”,当有人不愿听而辱骂她时,她绝不与人计较。对待猴、犬一类动物,也是慈悲爱护,及时喂养,以至当她离开时,这些动物“数日悲鸣不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至诚心爱护动物,便能与它们感通。
或许有的人会说,张行婆固然慈悲,但是对自己的子女也太无情了,显得没有人情味。然而,这正是其境界高于常人之处,是她的智慧的体现。一切众生之所轮回,皆因贪爱,“爱不重不生娑婆”。一切贪爱之中,对子女的贪爱最重。世间人对子女的爱,常常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贪爱,是我执表现。若出轮回,必需斩断这种自私的贪爱,代之以无我无私的大爱,这是一种无分别的平等之爱。视众生如子女,视子女如众生。显然,张行婆已经修行到这种境界,她说得很明白:“凡学佛者,先应断爱,彼虽吾子,久已舍之,不复思也。”她把自私的偏爱舍弃了、放下了,但是无私的大爱却修成了,她对年幼女仆“视之如己女”,如母亲般照顾她们的生活。这种境界的人,难道会没有人情味吗?难道对自己的亲生儿女没有爱吗?一切众生皆是儿女,平等爱护一切众生,“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这是如佛一样的大爱,是真正的人情味,是大仁大义。这种大爱超越族群、国界,遍于整个法界,一切正直的人莫不为之肃然起敬,甚至感动了反对佛教的司马光为她作传。
张行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千年,想必她早已修成正果、重返娑婆度众生了吧!当今时代物质主义横行,个人主义甚嚣尘上,众生的贪爱、自私更加炽盛。但是,张行婆的道路却永远不会过,因为她的修行之道是超越时空、亘古不变的。
最近很怀旧,看这部电影也是为了这个名字去的,可能因为我是一个老师的缘故吧。想看看这个电影会写关于老师的什么事情,这是一部八十年代的电影,片中很多场景和物品似乎都能勾起自己小时候的回忆。北冰洋、雪糕、搪瓷杯、二八杠自行车......简单的片名道出了一个平凡中学老师教书育人的故事,从看得开怀大笑到后来的泪流满面,作为曾经的学生,感谢生命中遇到的好老师,教我们懂得知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作为教师的本身,我为自己是教师感到骄傲,希望自己能像片中的苗老师一样,坚守良知,热爱学生......
故事大概: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老师推自行车昂首走在校园,接受着人们艳羡的目光和纷至沓来的恭维。桀傲不驯的洛小乙、温婉可人的安静、新潮前卫的关婷婷、大智若愚的脑袋、舞痴兄弟文明、建设、八婆海燕、奸商耗子……三班是一个永远也不缺故事的集体。苗宛秋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即将走进的这个三班将会成为他以及他身边这辆自行车的噩梦。三班的同学也没有想到,这位新来的老师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我为苗老师的命运感到惋惜,明明考上了北大中文系,因为家庭身份取消了入学资格,他的老师让他去当个老师,当个好老师。在那个年代,教学荣誉对一个老师老说,是多么多么光荣的`事情。他把自己的奖杯擦了又擦,每每上课都带着那个涂着大大的“奖”字的搪瓷茶杯。
我为那个年代入团是那样郑重其事感到敬畏,那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讲究认真的年代,那也是一个相对不够开放和包容的年代。安静帮洛小乙补习功课被嫉妒生恨的关婷婷诬陷,虽然最后的结局是洛小乙又回到了学校,虽然苗老师一开始看起来那么不近人情,但在他一直没放弃洛小乙到处寻找他的时候,那一刻我作为教师感受到了他的那份对学生的爱。
那个年代的感情纯纯的,多看一眼就被定格,即便是桀骜不驯的洛小乙,对安静也是心里存着那份纯真的爱恋。
我为安静的命运感到叹息,这么优秀的一个学生,因为一场意外,和高校失之交臂,下半身残疾导致一生的命运发生了转变。安静看起来那么柔弱,那么胆小,但是苗老师被误会停职的时候,她能义无反顾地冲到县人民政府去找县长反映情况,为老师打抱不平。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从幼稚、不懂事到渐渐成熟,一如高三(三)班的学生,他们开始理解为什么耗子总是倒卖各种东西,因为他得了脑瘤需要用钱,文明和建设那样喜欢跳舞,把攒钱买的录音机卖了换得的50元钱全部募捐给了耗子,苗老师也默默地捐了整个月的工资......
正如影片最后说:“人生就是一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因为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我能理解毕业典礼苗老师的不辞而别,愧疚、遗憾、后悔、不舍。都让他无法面对这一群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有那么一点多多少少的沉重感。其实,彷徨主要源自于责任、期盼和压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的方式了。我们不可能也决不能无任何负载地来往与世,做为人,必须有所承受,承受我们需要承受的东西。在这现实与理想的王国里,我们承受着亲人与故人对自己寄予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路途上,我们承受着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和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承受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
当我们觉得自己快要承受不起时,就会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锢在坛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种想把这坛子打破的冲动。
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很简单,人们从懂事的那一天起,总在努力学习适应环境,努力做到与别人和谐相处。但恰恰忽略了一点:忘记了学会与自己快乐相处。而正是在这一点,才导致了我们种种的烦恼与痛苦。
这个时代比以往更看重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奋斗的精神,每个人面前都隐伏着万千机遇,而最大的机遇却是洋溢于你生命中的乐观和欢喜。“纵然是漂流四方,也要边走边唱。”自觉地享受着实在的生活,又被高远的希翼所牵引,那该是如鸟在林的快乐啊——所有的树木清风都适合你。
我们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经常地鼓励与抚慰,长长自我激励,自我表扬,会使自己的心灵快乐无比。
一个人只有时刻保持幸福快乐的感觉,才会使自己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只有快乐、愉悦的心情,才是创造力和人生动力的源泉。只有不断给自己创造快乐,与自己快乐相处的人,才能远离痛苦与烦恼,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这几天,我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里的故事很感人,篇篇催人泪下。最让我感动的是《告别》。这是作者在小学升级后和同学、老师告别时忧伤的感受。作者在校园里有过挫折,有过欢乐,也有过苦恼;作者回想起和同学老师相处的一年,非常伤感;他真诚地祝福她的同学和老师。
还有《雪球事件》和《访问伤员》,我也很喜欢。说的是作者的朋友卡罗菲和别人打雪仗时,一个雪球砸伤了一位老人的眼睛,老人趴在地上非常痛苦地***、叫喊。卡罗菲有害怕,不敢承认。但最后在卡隆的劝说下,卡罗菲还是扑到老人的怀里,用断断续续的话语给老人赔礼道歉,还把最珍贵的邮册送给了老人。读了这两篇文章后,我已经喜欢上卡罗菲那诚实勇敢、心地善良、大方的好性格。我更欣赏卡隆不仅自己光明磊落,而且帮助同学勇敢承认错误,做同学的坚强后盾。还有这位受伤的\'老人,虽然自己眼睛受到伤害,但在卡罗菲承认了错误后,非但没有责备他,而且还安慰他。
读完了这本《爱的教育》,我深受感动,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人间真正的爱和人间真正的友情、真情。
今天早上我读了一本读者的读后感,里面非常好看,其中有1篇我叫“改变世界的6种饮料,那6种饮料分别是烈性酒,咖啡,茶,葡萄酒,可口可乐和啤酒,烈性酒。
15世纪至18世纪初,是一个海上探险的时代,欧洲强国控制了大海,他们的船只在海上游来游去。长长的海上旅行寂寞难耐,水手们哭度,郁闷,幸亏有烈性酒,尤其是白兰地和朗姆酒,安抚了他们痛苦的灵魂。咖啡-----咖啡促进了商业繁荣,与商业意识也有着密切联系。想不到吧,赫赫有名的伦敦劳矮德保险社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原来都是一个咖啡店。葡萄酒-------葡萄酒总是带着浓厚的贵族气息,那种色泽,那种醇香,那种喝起来这样那样的讲究,由不得你不肃然起敬------欧洲皇室们喝葡萄酒的做派,是不是令你艳羡不已?葡萄酒的历史丝毫不输给啤酒,也许还要更古老些。
还有很多很多,这几中饮料都推动新的时代,读者中的每个故事都生动,很优美,非常利于我们写作文,所以我也非常喜欢看读者!
看《读者》,是我的一种习惯,每次晚饭后随手翻阅、细读,总会有无数个灵光一现的瞬间。于是,对于亲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在那一个个瞬间,都会有种种新的理解。它没有说教,只有体验。它像长者,指引年轻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学家,在侃侃而谈中给人以启示,让人从中得到人生感悟。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它像一弘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它让你引发对大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让你懂得去关注亲情,享受爱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给你鼓励,看一些漫画或幽默故事,让你开心,启迪你的`心灵,给人爱心、正义、睿智、纯真的引导和熏陶,使我们充满了一颗感恩的心。
记得有一篇文章叫《信任》。文章记叙了想为爷爷买助听器而少带400元的我正为难时,店主主动提出:下次给吧,就当我借你的!我知道原因是不想扫了兴冲冲的老人家的兴致。老人家脸上洋溢着的快乐让人感动,店主想帮他把快乐延长。“他将信任给了我,并带给了一个不相识的老人一份快乐,多么善良的人啊!”当作者做出如此感叹之时,我的心中也产生同样的共鸣。作者很快把所欠的钱还了,而在作者和我心底激起的,却是做个善良诚信的人的涟漪。其实,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信任带来的愉悦了。如果人人都生活在充满诚信的社会里,没有担心受骗的惶恐,没有被骗的气愤,人与人之间没有戒备,那该多好啊!
另一篇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我有103个孩子》,这篇文章写了一名山区教师在山里教书教了13年,即使他连粮食也没有,即使他和妻子吵架吵得要离婚,即使他每天要背着50斤泉水上山,即使他没有工资,他也不曾改变过他的想法——教孩子们念书。多么伟大的一名教师,最终他获得了“贵州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
就这样,在无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每一瞬间,那真,那善,那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读者》它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只有与《读者》交往久了、深了,才会发现:它会让你懂得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深刻道理。《读者》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杂志,也是一本能给人深刻教训的杂志,我喜欢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