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不用上学,不用学习,那么天天都会变成假期,你可能会说:“那多好呀!天天可以看电视、玩电脑、看电影等,丰富多彩啊!”可如果你不上学,就没有知识,孩子们就会在没有知识的环境中生长,等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也会生儿育女,新的一代也会没有知识,一代接一代,一代接一代,最终,人类会愚蠢到连1+1都不知道等于几。
假如不用上班,人们就会度着长假领工资,你可能会说:“那太棒了,不劳动,有收获,我爱天上掉馅饼!”可如果不工作拿工资,公司就无法挣钱,你怎么拿工资?如果农民不上班,那就不会有新鲜的蔬菜,积攒的蔬菜越来越少,最终,人们会被饿死;如果警察、消防员不上班,那么犯罪分子就可以为所欲为,一座楼着了火,整个城市都有可能着火!
这一切的`一切是多么可怕!这一切的一切是多么恐怖!愚蠢、贫穷、饿死、被***、烧死,如果我们真的不劳动,这些厄运将会被我们撞到。
我们要为自己努力!要对自己负责!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尽责!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可不能小看了它!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文章的中心如此重要,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叙事有中心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篇文章思想要健康正确,主题要明确集中,立意要深刻、鲜明、新颖。在叙事时,我们要善于从事件的表面揭示其蕴含的科学性、哲理性或事件的社会意义。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平凡、不显眼的事件中揭示其不寻常的`思想意义。其次,我们还要明确,我们所写的记叙不是为记而记,而是有感而发,有悟所写。所感所悟就是叙事的中心,写作时要注意把它贯穿于全文之中。最后,在阐明我们的观点时不要生搬硬套、削足适履,而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般来说,点明中心在文章的结尾较多,因为这样从记叙事情到引出意义,比较自然,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中心在文章开头,也就是在记事之前先点明意义,让读者有一个心理准备。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但不管怎样,点明中心都要自然和谐,不能为套中心而强发议论,大呼口号。文章的中心就像人的灵魂,在叙事时,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要以中心意义为线索贯穿全文。
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就深深地被吸引了,不仅仅因为“常青藤”,“哈佛”的光环,更是因为“20年经典读物”,因为时间才能真正的检验真理。
本书不同于其他写作书籍:除了20条写作干货以外,在书末,每条原则都有对应练习和参考答案。写作本就是一项技能,练习>理论,所以才说这本书不失为一本写作经典好书。
这本书非常适合用作写作入门书籍或工具用书。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以通篇学习,之后当写作时遇到门槛或问题了,可随时翻阅查看。本书脉络非常清晰,作者的理论部分分别从结构、风格、可读性这三个基本层面阐述了,写作应该遵循的20条基本原则。
首先是结构,结构是关乎文章组织以及表述观点的顺序,有了正确的结构,文章就会给人很清晰的感受。
例如,总——分,分——总还是总——分——总。最重要的观点,次重要的观点,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放置,这些都必须根据不同文体而定。
作者在第一部分,提到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运用“自上而下”的原则,在写说明文,议论文,论文,商业文章时都可以应用这种原则——先写总结,开门见山。然后再把表达的观点拆分成功2到4个观点,以最重要,次重要,次重要,最不重要的顺序去排列。这是因为人们在看文章时,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少,所以这种方式能够让大家最高效的接受作者想表达的内容。
其实,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写作,更可以运用到平时的速度当中。“先找文章开头的总结句——再找分解的观点,然后从上至下阅读”,便可提高阅读效率。
其次是风格,风格是写作方式,包括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支撑所写的内容,
有了风格,文章就会显得充实,丰满,让人非常容易理解。举个例子,
1.雪下的特别大。
2.下雪了,一片片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一会儿,山头白了,房子白了,窗外的\'一切都白了。
这两句话,同样是描写雪大,但是后面这句添上风格,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最后是可读性,这一点教我们如何对文章进行正确的排版。
让读者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并愿意继续读下去。例如作者所说的尽量增大周围边框和黑体字就可以让阅读视感更佳轻松。
本文只是给大家展示了书中两三个原则,其余的原则还等着大家自己去联系和掌握。总之,本书内容非常丰富,不仅适合写作入门级爱好者,也适合于广大的高中初中的同学作为写作的提高资料。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只要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 (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要对象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实地”、“学会 放手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