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邮票,我更赞美邮票。你可千万别看它那么的小,他是那么的不起眼。可是它的作用确实那么大,邮票就像那房间里面的小窗口,如果你打开那小窗口,那么你就会看到大世界。那么今天我就给你介绍一下我的一枚邮票吧!
记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下午,我搬进了新家,当我和爸爸妈妈整理房间的时候,我意外发现发现了一本邮册。这时我就跑去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这时他小时候保存的。于是我就翻开看了。啊!翻开那本邮册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非常壮观!突然一枚印着中国结的邮票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看!那张邮票上的中国结是由一根红绸绳编织而成,不管这根绳子如何曲折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起点。它有着丝绸的质感,典雅的造型,鲜红,美丽。中国结意欲着华夏儿女的中国心,饱含着那份浓浓的中国情!
这就是我所喜欢的一枚邮票,听了我的介绍,你也喜欢吗?小小的一枚邮票既能增长我们的科学知识,开阔视野,还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湖水是你的眼神,梦想满天星辰
心情是一个传说,亘古不变地等候
成长是一扇书页的门,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
春天是一段路程,沧海桑田的拥有
那些我爱的人,那些离逝的风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那些爱我的人,那些沉淀的泪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我们都曾有过一张天真而忧伤的脸
手握阳光我们望着遥远
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
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长大间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
手握《青春之歌》,我的心却不由的飞向我的“青春”,回忆起我的“青春”来,嘴角间也不由哼起这首越哼越让我感叹我逝水年华的“青春之歌”。 青春叫人无限的追忆又叫人痛苦的无奈,青春应该倍加珍视却又被我们无情的挥霍,我们不自知的就已写下一行行所有的青春诗句,却在再次读到时潸然泪下。我们不自觉间肆意挥洒着自己的青春,是那么的“潇洒”、那么的“大度”。我们还有多少个青春、还有多少个年华去让我们“潇洒”、让我们“大度”?我不由痛苦的去思考问题,思考这个明了而又故意去糊涂的答案。暮然回首,青春只留给我们一串串伸向我们不能退却的脚印。此时的我们,站在这青春最后的尾巴上茫然四顾,是否更应该好好的活,更应有意义的过?只为这可爱又可惜的青春画一个完美的句点,让我们坚定前行。
林道静,我以一个大男子的角度去思考,她就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弱小到放到只有她一个人的广场上,你也无法去想象她有什么特别之处。恰恰相反,林道静,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年轻的声音唱响的是一曲铿锵嘹亮的青春之歌,冲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怀着坚强不屈的灵魂迎接初升的太阳。是那么的美,是那么的感人,那种青年特有的热情力量,那种为实现真理而不顾一切的勇气,那种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精神,无不展现她特有的美感。就是这种力量、勇气和不屈的精神,锻铸了一个使人景仰的“女战士”。我们的女主角的人生又是波澜壮阔、历尽沧桑的,壮阔到让很多男子汉萌生再世为人的念头,沧桑到让世界都改变了颜色。如果说她代表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书中的青年们,如同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中国大地上谱出一曲动人、激昂的青春乐曲,在20世纪上半世纪青春躁动的中国,他们将自己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新中国的未来而奋斗。他们为他们那可爱又可惜的青春画了一个完美的句点。他们为他们无怨无悔的青春而坚定前行。
我们青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书中那个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可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却与我们相隔的太远。也许现在,尤其改革开放后,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理想丧失的年代,也许有个人理想,但更多的是从身边耳濡目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我们失去了社会理想,只剩下生存的需要、金钱的追求、权利的追逐,我们不为此而感到悲哀么?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我们不去苛求能像林道静一样的伟大,但也让我们的精神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精神”。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勤俭、少一点浪费,多一点美好、少一点丑恶。古语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
对于我们现在已参加工作的青年来说,在学校,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今作为煤矿人——新集煤矿的一份子,践行新集精神,把我们的矿上建设的更加美好,除了为理想而奋斗外,我们肩负着更多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不应该将目光拘于狭小的个人天地,这样的生活是苍白没有意义的,只有紧紧靠拢于企业的组织领导下,做好本职工作,鼓足干劲,为国家,为企业,为人民奉献个人的绵薄之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我们激情的青春。让我们青春担当得起“青春无悔”这四个字,当我们回首我们的青春,我们能够自豪而又骄傲的说“青春无悔”。
我们青年人是需要一点信仰的。林道静的成长与一年多的监狱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想上更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用书中的话说是:“反动派把我们抓来不是让我们蹲监狱,而是让我们上了马克思主义大学”。信仰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阴暗的牢房,更照亮了前方曲折坎坷的道路。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富了,但是人们也发现社会变了,社会矛盾激化,价值观裂变,出现了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错位。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我们要树立起我们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把个人的追求与整体的核心价值统一起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如是观,作如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前进步伐。那青春之歌和着义勇军进行曲显得更加浑厚动听,那青春的热血映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更显耀眼夺目。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公平,一生只给予我们一次机会。转瞬即逝、弥足而珍贵。但是每个人却将这仅有的一次“青春”的机会演绎各不相同。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嘹亮的歌,高声唱出青春的梦想。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豪迈的歌,尽情唱出青春的斗志。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深情的歌,娓娓唱出青春的火热。
我最初看“老人与海”之后,只感叹了一句,人最终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征服了什么; 但是,我现在再看的时候,却有另外的感受。老人与海的挑战,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征服,但是你是不是想过,人是不是在不屈不饶的制造问题,然后再去解决他,到底这世界最后谁征服谁,征服了之后做什么,为什么要征服而不是……
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在与亲和力,而不是征服的力量,海明威参加过美国人的英雄思维,就是强调征服的力量,但是失明后的他,开始思考征服的意义,所以才有老人和海;美国在越战里的结果,海明威是越战里的老人,人类的生存意识是海,如果盲目的强调一个生命对另个生命的征服和占有,即使进行着不屈不饶的过程,结果只有海明威所写的,老人空着手回航:“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永远不会打败他”, 人如此,其他的生命呢?
很多东西,在名着里都是留下很多东西的,思考思索是所有作家的天性和责任,我爱作家和文人,爱一切在生存的压力下不放弃思考的人们。
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平凡的老人,一条普通的大马林鱼,在茫茫大海上发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也许没有大海,就没有鱼;没有鱼,也就没有渔夫,同样也就没有折断不平凡的经历了。正因为有了大海,才让渔夫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却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把鱼***死,但又遭到了鲨鱼的袭击,贼后的结局可想而知,这条大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一切的肉体都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任人摆布,但是谁又愿意去操控它呢?它只不过是一堆毫无利用价值的骨架。
然而,一个悲剧性的故事里,却折射出一个“英雄人物”——老人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作为渔夫,捕不到鱼,还能算是真正的渔夫吗?而可贵的还是他却能在第八十五天决心驶向远方的大海去钓鱼,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难道不令我们佩服吗?不论是鱼叉,小刀,短棍。一次次被鲨鱼带走,但他始终用尽一切手段进行反击,什么也无法摧残它英勇的意志。一句“我跟你奉陪到死”,夹杂在大海的咆哮声中,回响在我耳旁。一个人把生命都压了上去,与敌人做殊死的博斗,能不算英勇吗?我想鲨鱼正是宇宙间一切破坏性力量的化身,而老人正是正义的使者。
在人的一生中随时随地都存在这股破坏力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环着的,喜剧的落幕,不就是悲剧的上演;悲剧的落幕,也就意味着喜剧的再度登场。老人将大马林鱼***死看似是完美的结果,但同时他还在“酝酿”这自己的悲剧。鲨鱼的袭击,就是应得的报应。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总是有所追求的,无论追求的东西是好,是坏,追求的手段是正义,还是卑劣;也许能够得到就是最好的结果吧。在充满悲剧色彩的全文中仍有一丝亮点,那就是孩子。孩子带回了老人失去的青春,使他找回了自我。如果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分童心,一分天真,那么世界不再总是灰色,就算当时你享有的是最后的晚餐,也不会忘记在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了。
回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不正道出了本文的主题吗?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动物,为何有勇气面对死亡,却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呢?难道失败真的如此可怕吗?冷冷的海风里夹杂着一股血腥,也许人真正害怕的可能是这些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