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的变换,总会在人们的心里留下痕迹。大自然的变化,又给人意味深长的启迪。谁能以本真之心关注着自然物候的变迁,谁能像关怀亲人那样关注着大自然的风雨阴晴、草木虫鱼?这样的人不是地理学家,不是物候专家,而是一位以自己的心灵触摸自然万物的写作者——普里什文。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作家,被称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能的学者,还被誉为“伟大的牧神”“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他一生都在旅行,深入古老的俄罗斯北方和神秘的中西部亚洲,远足大地,把融入自然作为开启文学的钥匙。
1953年,《大自然的日历》一书出版。它由若干短小章节的体和格言式的文体构成,加上从容舒缓的节奏和亲切善良的语调,对自然充满诗意的描摹和富于哲理的沉思,使人感动,给人启迪。可以说,这是一部纯原生态的作品。作者在序言中说“我开始尝试新的旅行,但这新的旅行与其说是朝向远方,不如说是朝向深处。我试图更深入地理解身边那些让我感到亲近的东西。”
我觉得,《大自然的日历》是一本适合春天读的书。春天里,人们的心中总有什么东西在呼号,是希望,是憧憬。在作者笔下,春天,是从向阳屋檐落下的第一滴水开始的。雪的冬天过去,光与水的春天来临。接着大青鸟纵情歌唱,家雀筑巢,啄木鸟发出击鼓般的声音,人人放眼大地心情激动。翻阅春天的章节,你会感受到土地的湿润,晨雾的绵远,白桦林的宁静,欣赏到仙鹤、红隼和天鹅的自由舞姿,聆听苍头燕雀、杜鹃和黄鹂的欢乐歌声。
《大自然的日历》的第一部分是《春天》,宛如一份“物候学笔记”;而《夏天》《秋天》《冬天》则大体上可称为“狩猎故事”,体现作者对自然和动物的挚爱和亲情。作者具备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熟悉自然界的一切,并且对大自然一往情深,在作品中充分印证了那种“亲人般的关注”。
何谓“亲人般的关注”?它不是人类居高临下的呵护,不是具有使命感的赐予,而是以平等的`态度看待自然,并对自然满怀深情。作者细心每一个清晨,观察每一片新叶,注视一只蚂蚁的变化,和他们反映出的自然律动。在作者看来,自然的一切都是崭新而不可重复的,世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也找不到两个相似的瞬间。生死不过是自然的转化。一棵树倒下,去滋养了另一棵树;一棵草枯萎,那是为了另一株草的勃勃生机。生,就在死亡中诞生,这就是万物相连的规律。
在大自然中,沼泽按自己的方式思考,小鸟若有所思的黑眼睛含有山林回忆的永恒。他能读懂一朵花的语言,能理解海边一块心形礁石的忧郁。正是这种对人、自然和万物的爱与善,才化为《日历》中洋洋洒洒的诗意和哲理文字。
“我站立,我生长——我是植物;我站立,我生长,我行走,——我是动物;我站立,我生长,我行走,我思考,我是人。”这是鸟儿、大地和星星之间真正的歌手。
感动于普里什文那种善待自然,将人生艺术化的行为方式,在今天,这种方式更加凸显它的价值。阅读《大自然的日历》,使你匆碌的脚步变缓,使你由衷地感到对自然的需要。因为那里,不仅有久违的纯净阳光、水流和蓬勃生长的树木,更有着越来越难以触摸到的,人类生存的根脉与汩汩清泉。
青春是一首单曲循环的诗,不忍留恋下一首的芬芳;青春是一盏月下独酌的酒,酒荡回肠,回味无穷;青春是一首激昂愤慨的歌,一路向北,策马飞扬;青春是一种莫名的愁,蓦然回首,几曲离思。
时间的转盘不停地旋转,岁月的日历飞速地后翻,抓住的抓不住的都渐渐地从指缝间溜走,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流逝的过往,无可奈何,伸出双手寻觅,才发现青春的涌进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是溜走在指缝间的回忆和经历之后更加成熟的我们。
少年,是一个完美的圈,不停地转动着,不知转动了多久,不知经历了几圈,凸显着的是画面中飞舞的四季变换。少年被放置在春天浅绿色铺衬的翠草之中;被渲染在夏日的声声蝉鸣之中;被搁浅在秋日飘飘落叶之中;也曾被沉淀在冬天的皑皑白雪之中。是青春年少那淡淡的悲愁,和着冬日的沉稳矫健。
我们的青春才刚刚起航,未来还有很多很长的路要走,过去的喜怒哀乐,就像是青春时刻的一本,永远记录着我们的过往,无声无息的深沉着,似在低声诉说着—岁月,让我们成长。
细细品味着走过的过去,那是一路为想要到达的未来奋斗的过程。和着摇滚的步伐,抛去那柔弱的哀伤,用坚强的外表去支撑那柔弱的内心。不再去感伤那逝去的岁月,不再去挽留那走过的曾经,只不断地勇敢地选择一路向前。过去的一切,美好的就留在心间,悲伤的就让它随风消逝。
属于我们的青春,时而明媚阳光,时而悲伤难过,这就是我们最青涩的记忆。开心不开心都只是展露在外表,不懂得如何去掩饰,似乎也是不愿去掩饰,就是那么地放荡不羁。我们的青春是一首没有尽头婉转悠扬的动听乐曲。
我们一直都在考虑,回忆是什么,我想说回忆或许就是存放在相册里的相片,那点点滴滴的变化,验证着我们的成长,在这样的岁月里,那悠悠的时光,跳跃在爱和追逐上面的想象,顿时间这些个慢慢追忆化作成为一片片飞舞的彩蝶,在那样一个充满着阳光的日子里,尤其是在午后闲暇时光,随着风慢慢飞扬。那段日子,是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我们只好在现在的时间里,一点点去思考回忆。
我们是否还记得,往日,躲在年华的角落里,我们整整齐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脑海里充满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曾在某个角落里,说着不着边的话语,满满的都是对于老师的抱怨。我们那时疯狂过,闯过祸,但都得到了关怀和原谅,但在那个时候却从未发现,我们在那时做过的事,以及不经意间的抱怨,才是最初的那份纯真,但又匆匆告别了人生中最为温暖的岁月。我们知道现在,这一份份言语,一直在脑海里萦绕,从未消失过。
多么荒唐的青春啊,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坐在同一个地方,过着兵荒马乱的晚自习,做着堆积如山的练习题,一次又一次地在考卷上拼***过,在喜欢和放弃间抉择,在老师严厉的目光下存活,还有在喜欢的人面前留下的羞涩,那段时光,我们听着时光将我们撕碎的声音,却又在笔记本上记了又记。时间过去了,就会丢失那一份纯真,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这场青春,回忆着曾经的种种,即便再怎样尝试努力,可是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扎进泥潭,曾经经历过的实在是太多,其中最为多的还是迷茫和困惑,仿佛间感觉自己的那些经历最后却是那样的物是人非,我该怎样去寻找,我都很明白,青春是我们必经之路,都要走过,但我们是否要选择去回忆和守护?再这样的一场旅行里,遇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到最后,离开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留在心里的那些个琐碎,就像是变幻莫测暴风雨一样,肆意的游走,但是还是希望能够在青春的最后看到最好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改变,努力的向前奔跑,学会在前行道路上积累,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就像是一片铁片,直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将它铸成坚硬无比的盔甲,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盔甲,才能让自己在以后日子里,再也不会被打倒。每一个繁星的'天空,那些个闪烁的繁星,其中也会有暗灭滑落的一刻,倘若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美妙的繁星,那么青春就会是天空中滑落的流星。
我们没有抱怨自己的青春是多么的荒唐,有一本书里这么说过:青春就像是赌博,反正是白手起家,到最后赢了那就赚了,哪怕一开始就输了,那就从头再来。我们应该学会去把握青春,在这场青春的旅行上越走越远,大步走向未来。到最后你一定会为自己荒唐的青春而感到自豪和快乐。
骄阳似火,热热烈烈,开怀释放它沉积已久的热情。所有的光和热笼罩着大地,或许是上帝的小孩无意滑动了手中的火柴棒点燃了这个季节所有的激情,天空被炽热的烈焰燃烧的蔚蓝纯净。
葱翠的林荫葱翠的绿修饰着夏的娇羞。
蔚蓝的海面金黄的沙滩,顽童带着小小的红肚兜兜,光着脚丫,光着小屁屁手握着塑料小桶小铲,舀水挖沙尽情游戏,海面上人头颤颤,大家伙忘我地感受着海水的清凉。
这个季节花朵娇艳美丽,半羞遮面的荷;纯净清香的茉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紫薇,……简单、清香、纯情、浪漫,几多***情的人儿不知为谁在便笺上写下几行娇滴滴的小诗。
轰隆隆的雷声滚动,铜钱大小的雨滴,天空像泄洪的口子愤怒地宣泄着自己的一腔怨气,一道道闪电,劈魔斩妖,划破长空,急促的雨声浇灭了叫嚣跋扈的烈焰后随着雷声渐渐远去,推开窗,满庭泥土清香,一地芳草嫩绿芬芳,阳光漾着草尖的雨水珠子,晶莹透彻分外耀眼。
知了的鸣声,蛐蛐的叫声,让夏夜宁静自然,轻轻的晚风透过窗有说不出的舒坦凉爽,甜蜜的恋人在街灯下漫步,在花坛旁私语。操场边垂柳下,静悄悄,清清凉,一汪池水,在月光下泛着清凉的粼纹白光。
七月是一团熊熊烈火,七月是一首浪漫的情歌,七月有许些洒脱,七月有无数的快乐,七月有太多的记忆,承载着小时候那些天真的碎梦,那些年总幻想着啥时可以饱饱的吃顿西瓜。这些年总挺着滚圆的啤酒肚,吃着烧烤,将一杯杯扎啤疯狂地灌进胃里,然后响响地打个饱嗝,接着喝下一杯……
今夜晚风细碎,今夜不醉不归。
静静的躺在山间林荫下,听着山泉哗啦啦的流水声,看着牛儿悠闲地在山间嚼着嫩草,手捧本代数课本,看无聊了吹会笛子,这是初中时代的暑期岁月,那时候总想着长大后一定要走出大山去城里生活,现在总怀念着林荫下的岁月辗转。
挥汗如雨的豪迈拼搏,永不停歇的攀登追求,让所有青春激情与汗水在这个季节尽情释放,这个时节属于年轻的一代,就像被猛烈摇晃过后打开瓶盖的瓶装雪碧。通透的汗水又说不出的舒坦,胜过那憋闷着,黏黏糊糊似出非出的感觉,汗水过后尽情享受那迷人的海水沙滩,辛劳拼搏收获该有的所得才叫生活,透心凉心飞扬,是意境,是追求,不是安然自乐。
硕大的沙壤西瓜,酸甜可口的葡萄,烈焰般的瓜瓤,却清凉解渴,外形并不美观的葡萄,却酸甜生津。
或许,西瓜就适合这个季节,温棚里的西瓜学名再好听,吃起来总不是这个味。
喜欢七月的奔放,喜欢七月毫无保留的坦诚,更喜欢七月哪最炽热的纯净。
七月,是所有故事的相约……
《大自然的日历》是俄国作家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的随笔散文,“是在春天的口授下完成的笔记”,作者严格按照大自然四季转换的时间顺序来写,从春天的第一滴水写起,一直写到第二个春天的萌动。读完这本书,正值早春时节。书中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比比皆是。从植物到动物,从森林到溪水,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在作者的笔下生花。他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恰当的描述让我钦佩。他独特的创作风格更让他赢得了“伟大的牧神”称号。
书中对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写作方法有多处着墨,每一处都使我受益匪浅。比如:“对生命力的强烈渴望,常常使我们忘记我们正在冒险,而这,就是创造的力量。”“出色的猎手寻找的不是鸟儿,而且鸟儿生活的典型环境。”“对待一切东西,我总是先诉诸于听觉,然后才是内涵,悟性在曲折中上升。”等等等等,这样的话语,几乎贯穿在整本书中,在读作品的同时了解作者的创作方法,是整本书给我的最深印象。
关于创作的问题,作者讲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公羊的奶》,他说,塔拉索芙娜,这个羊妈妈,还在用她的叶列茨语言,用她丰富的民间智慧,讲着这个故事,这就是关于她的羊奶的故事。但是,若不是我的话,这个故事就不会发表:讲故事是一回事,而写下来又是另一回事。他说,请问:这种智慧是怎么获得的?用既定的形式,可以把人们吸引到必然充满冒险的创作道路上来,但是,在揭示自己的创作技巧的同时,想要教会这一点则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询问一个作家的`创作秘诀,就等于要从公山羊身上挤出奶来。公山羊的本职是爱上母山羊,而母山羊的本职就是贡献羊奶。因此,关于创作的问题应该问问生活,必须自己去感受生活,而不是问热爱生活的艺术家:“我怎样也能爱上生活呢?”由此可见,写作,就是把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故事用心写下来。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去聆听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因为,“如果能有一双慧眼观察生活,并且对于任何生物都抱同情态度的话,那么这儿就等于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人的身上有大自然的全部因素,只要人有意,便可以和他身在所存在的一切互相呼应。”“天赋即便不很高,也能成为艺术大师的。为此须得善于在创作中寻觅不朽的东西。须得根据那些得手的不朽的东西来创造新的作品,在新的作品中寻觅那得手的东西。如此日积月累,让自己的作品能饱含‘不朽的’东西,而且孜孜不倦地精益求精。”“为了描写树木,山崖,河流,花上的小蝴蝶,或在树根下生活的动物,需要有人的生活。倒不是为了比较树木、岩石或者动物,并赋予人性,才需要有人的生活,而因为人的生活是运动的内在力量,是汽车的发动机。一个作者,应该在自己的才能上达到使这一切极为遥远的东西变得亲近起来,为人所能理解。”他是“鸟儿、大地和星星的歌唱者。”他享受着文学带给他真正的幸福,在生活和写作过程中感受愉悦和满足。
全书内容给我的感觉如沐春风,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领略俄罗斯北部的自然风情,他的创作与大自然之间有着超乎寻常的紧密相连。书中的内容,我有很多还不是很懂,这源于我自身知识的匮乏,书中涉及到的动物、植物,很多我都毫无所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诠释的,它需要真正的去涉足大自然,用眼去观看,用心去,用灵去感悟。
“叮铃铃”,早晨的一声电话铃将我从睡梦中吵醒,挂上电话的刹那,我愣住了。感觉世界就在瞬间将我淹没——奶奶出车祸了。当我火速赶去医院时,她已经躺在了重症监护中心。泪水一刹那涌出。我带着爷爷的`叮嘱,回老家拿换洗的衣服。
还是那幢老屋,载满了我童年的味道和记忆。踌躇着走上了阁楼。走进卧室,记忆里的味道一涌而出,是她的味道。一瞥眼,我看见书桌上有好几本大大的日历,被凌乱的撕成一张一张。走过去一瞧,日历的正面普普通通,有着普普通通的日期,而反面的字把我愣住了:“20XX年2月,囡囡今天和父母回家。”“20XX年5月,囡囡今天打电话来让我多穿点衣服。”“20XX年7月,囡囡今天升学考。”“20XX年2月,我今天看囡囡的照片了。”“20XX年3月,囡囡已经三个月没回来了。”“20XX年2月,囡囡已经很久没打电话给我了。”我发了疯似地翻动着所有撕下来的日历。上面是详细的日子和我与她之间发生的事,时间到时、分。我有些不敢相信,却又心痛地想起,在昏黄的灯光前,她是怎样带着老花镜在桌前写下这一点一滴的。自己多久没回来了,自己多久没打电话了,是学业的繁忙,还是成长的疏远与冷漠?而她,又怎样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张张日历上,期待着我重新做回小时候那个撒着娇的囡囡?
我收拾好这一张张的日历,这一张张载满了她希望的日历回到了医院。望着病床前那个头包白纱仍在昏睡的她,眼泪又一次决堤而出。我紧紧握住她的手,默默恳求老天不要将她从我身边带走。
床上的那张脸仍是小时候疼着我、爱着我的脸,亮闪闪的银丝,眉眼间的沉静。我悄悄将那张饱含我心愿的最后一张日历纸,塞进了她的手里,喃喃道:“奶奶,你快醒醒,囡囡来看你了,囡囡不会再让你数日历了,快醒醒……
踏着晨雾的缭绕,我双手插腰,看着这如梦似幻的轻雾包裹世界,树木是蒙纱的,冬水是蒙纱的,自然人也变成蒙纱的了。
在这样的暮冬时节游逛,千万不用去人多的地方,像广场啊,娱乐场所,农贸市场,超市等等,若去,也要尽快撤离,毕竟,受雾霾影响,各种染病的传播,会如瘟疫一般泛滥,年老体弱者,肯定将被传染,甚或造成严重伤害,那就非常不好。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处所,才是天然的防霾呢?笔者不敢暗自揣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我而言,室内比户外好,河畔公园,露天院落,反正人少去之处所,当为上上之品,雅然而观瞻焉。
我就最喜沿河而走,虽说河畔有人工打造痕迹,但行走之人,还是相当少些,自己可以静静地看,静静地思,静静地围绕自己的心田,随着广袤的天空,大地的一切,驰骋飞翔,浩淼不绝。
好的,我已站在了一株株银杏面前,受秋冬的濡染,它们的叶早变金黄,薄薄的,柔柔的,摘下一叶,尚有雾的水渍,微粘略腻,簇簇拥拥,把株株银杏,装扮一新,简直成了金箔包裹的罕物,任停观伫脚的,眼眸尽显喜色,为这煞是好看的冬景,怡然增添无限乐趣。
然树下掉落的叶片,也如同天女散花,撒得非常规律,浓密处叶叶相叠,若相依相偎的伊人;疏淡处散如翠玉,俯仰之间,尽显优雅。任撒下的叶片,黃澄澄地点缀于翠碧的冬草之上,凑成别样风情,悠闲地让繁忙人,亦须停下驻脚,浏连一番。
但我观之河畔,多数树叶已显澄黑,有些叶片已掉许多,掉落者,如同裸体的粗皮,皱纹杂糅,不忍观瞻。然也有少许之树,尚未散去秋的墨染,将红红的、蓝蓝的、浅黄的、淡绿的`五颜六色,在整个河畔的树中,兀自张扬,漾出别样世界。
我走遍河畔,真正能让冬之可赏的,还是当属梅花。毕竟,梅、兰、松、竹,当是仁人志士,达观之人,天生之宠赏,何人不喜不自胜,欣喜万分。
瞧吧,那满眼的梅蕊,雪白的,与雪争辉,“白里腻藏碧玉心,奉此美仑尽赏之;蕊中淡绿若丝发,尽显舒媛娇媚身。”红浸的,或粉或浓,珠串相缀,枝枝皆有异趣,“红漾冷艳在暮冬,枝枝丫丫相簇拥;染得雾霾蒙羞色,太阳一出尽泯没。红粉佳人碧玉白,梅蕊尽显娇滴滴;惹却梅子吐芳华,春光藏腋呼欲溢。”
看着想着,我思想起了苏轼巜西江月·梅花》诗来: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是的,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和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凝心收性,苏轼的诗让我进一步陶醉。扪心自问,能真正与梅交心,与梅遐思,与梅互赏,真真少之人也,但梅蕊绽放,它的一切,不正寓意寻找的春,将会剔去暮冬,很快莅临么!
窥了银杏,赏了梅蕊,可让我眼眸欣喜的,尚有一位七十多岁老者,天天依河垂钓,那种专注神情,微倾的姿势,垂钓的手法,眼珠转动之间,紧紧盯着浮动钓坠,仿佛一个风景线,或者一张图画,默默独立于河畔之上。问之则曰:少小喜鱼垂钓丛,至今已达六十秋;如今拆迁没事干,更将钓鱼当饭钱。别人常喜棋麻牌,我从钓中悟真言;逍逍遥遥垂纶乐,不是神仙赛神仙。
听了老者之言,我心再次沉默,中国人民,尤其是吃过苦,受过累,遭过罪的人们,他们的境界真是高啊!让我真心地对他们祝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太阳出来,雾霾渐渐消散,我也应该回归,去做自己的事情。然,从河畔之中,享乐之余,我心真的敞亮,没有一丝负担,只有从中悟出,直面暮冬,战胜雾霾,阳光明媚的春天,将会与我们倏然见面。
聆听,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的巜梅花》诗,它已悄然出现,为暮冬驻脚,为春光眨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