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风起,带股悲凉萧瑟之味,沁入骨髓:又是一年赏月时,映入眼帘的,却是铺天盖地的.月饼带着它“华丽”的裙摆。
看着超市内面无表情地推销员与一排排待售的“美丽”的月饼,真是可笑,层层叠叠的月饼包装真的带给我们快乐了么?除了虚无缥缈一撕即破的所谓面子,他又带给了我们什么呢?美味?不知有多少黑心商家拿着过期的馅想从中谋取暴利。问问自己,我们难道是喜欢月饼外的美丽包装么?纵然喜欢,撕开之后我们又将它至于何地呢?
是的,中秋吃月饼,千年以来的传统,但我们真正理解吃月饼的深刻含义了吗?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因为它代表着合家团圆,似乎是呼之即来的呢,但我们何曾真正做到过?中秋一放假,开始玩手机看电视,何曾给予我们最亲近的人一点“宝贵”时间?我们逐渐遗忘抬头望烟尘弥漫之后的那轮明月,八月十五,它最期盼的节日,可淡忘变成习惯,它终究是等不到那一张张望向它的笑脸。
明月弯了又圆,圆了又弯,只有它一个在孤独地唱着离歌,周围是距它遥远的星辰,一个越来越变了味的中秋,给予了我无尽的苦涩与失望。
难道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感受不到吗?越来越麻木的思想,与我们之深恶痛觉的“闭关锁国”又有什么区别?
秋风起,卷起漫漫银杏叶,孤独的走向远方:我的思绪,卷起了却又归于沉寂,滑入那无边的黑暗中去。
冬至是十分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从冬至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从冬至开始,同学们可以写作九九消寒图,在九九八十一里,每天画一笔,直到八十一天之后,消寒图制作完成,是个很好的文字游戏。
在古代,在冬至这一天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明年风调雨顺。明清时期,冬至的“祭天大典”在天坛举行。最后一个到天坛祭天的人是袁士凯,1914年12月23日,当时任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携内阁成员在天坛圜丘举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祭天典礼。袁世凯死后,民国政府停止举行祭天典礼,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三千多年的国家祭祀也就此终止了。
今又清明,当我踏上去公墓的路时,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浮云,感受着拂过小路的微风,我知道,父亲在这里一定很快乐!
父亲是在我8岁时去世的,他的死仿佛让我在一夕之间明白了许多。屋里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他却安详地躺在那张特殊的床上。于是,我莫名其妙地放声大哭,这大概不是因父亲去世而哭,只是想到他再也不会起来陪我一起游玩,教我作业了,我坐在妈妈身边,哭闹了很久,很久……
死亡,总是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又一次春天来临了,油菜花又开了!看到这满田的油菜,我由此想起了我的父亲。因为每年油菜花开时,他总会和我一起放风筝。今年,我独个把风筝放上了天,“风筝啊,风筝啊,希望你能代我去天堂看看父亲。”眼泪情不自禁地从眼里划出,一滴一滴,滴在了心里……
每到清明,当我走在家乡的路上,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浮云,我总觉得父亲就在我身旁静静地坐着,直到永远,永远……
青瓦白墙,天井祠堂,我生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南方家族里。随着父辈们纷纷外出发展,家族所能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唯一不变的是,每年清明全族相聚,共同祭奠已故的爷爷奶奶,一尽儿孙的孝道。
绵绵的细雨笼罩着整片山林,遮蔽了爷爷奶奶的坟墓,却遮不住游子思念亲人的心。一大早,家族里的每个人都从不同的城市赶往乡下老家,大家总能心照不宣地同时到达。伯伯们在祠堂里点上几炷香,让妻子们张罗午饭,再驱车赶去祭奠那已故的双亲。
据大伯的说法,爷爷临走时说:“找一处地方埋了也好,或者把灵魂洒进河里也好。”但是伯伯们商量以后,还是决定在幽静的山林中,给爷爷找一个与花鸟相伴的`地方长眠。长眠地下,本是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的豁达,可是到了子女的心中,却是一份沉甸甸的孝心。从小到大受到的孝道教育告诉他们,要铭记“叶落归根”,更要让父亲体面离去做最后奉献。在父辈的心中,孝是一个家族的颜面,更是刻在心中的传统!
祭奠有一套烦琐的程序,摆盘,倒酒,烧纸,焚香,祷告,但父辈们都能分毫不差地做完。想必,他们之所以能如此连贯,不是后天的刻意学习,而是儿时父辈行为的耳濡目染。这是中国人言传身教。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