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我最爱吃的水果是与榴莲并成“果中皇后”的绿色水果——山竹。
以前,我并不认识山竹。前段时间妈妈买了一箱山竹回来,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它,听说它的老家在东南亚,属于“超热带气候”植物,生活十分挑剔。知道它如此稀有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纸箱,一股浓香扑鼻而来;再仔细一瞧,那些山竹如柿子一般大小,身穿深紫色的外衣,头顶四片绿叶。虽说其貌不扬,但大股浓香早己沁入我心脾。
观察了这么久,我早已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啦。可山竹并不是什么善茬,它那深紫色的外衣犹如一位忠心耿耿的护花使者,固执的保护着中间的果肉,让我对它的味道又多了几分期待。我用手用力的,把它的外壳扳开,可那位“护花使者”太顽强了,我只好拿起我的小刀,才成功制服了这位“小护花使者”。
剥开外衣,这才发现只有1厘米的厚度。七八片雪白的果肉在外衣的保护下毫发无损,紧紧拥抱在一起。认真瞅瞅和剥了皮的大蒜没什么两样。那雪白的果肉可放在嘴里,那味道可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呢!果肉十分柔软,但你如果你细细品尝,你就会有一股甘甜迅速占领你的口腔,仔细品尝,那果肉润滑可口,之前的口渴感已经不复存在了,真不愧是果中的极品,再想想,大蒜实在是无法相提并论!
尝完一个山竹,我意犹未尽,又接二连三的吃又吃,吃了又吃,消灭好几个山竹。结果,妈妈准备存放的山竹,没几天就消灭的无影无踪了。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