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让我敬佩的人。无论是爱我的爸爸、妈妈,还是辛勤的老师、警察叔叔和环卫工人们,都让我很敬佩。但是,上个周末在我家楼下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对邻居家的一位小朋友也感到非常敬佩。
上个星期六的中午,我站在旁边垂涎三尺的看着外婆在厨房里烧香喷喷的红烧排骨。突然,外婆说:“哎呀,酱油用完了,这可怎么办?”我自告奋勇的对外婆说:“我去买吧!”我接过外婆拿给我的钱飞快地坐着电梯下楼,穿过马路来到小区对面的联华小超市,选好酱油等着付钱。在我前面排队的顾客是一位看上去二十多岁的买烟青年,他脖子上戴着一个粗粗的金链子,手臂上还有纹身,我看着不禁有些害怕。
等我付完钱走出超市,那位年轻人正在抽烟,并且把一个空的香烟壳随手扔在人行横道上。我不禁又皱起了眉头,因为害怕所以正在犹豫要不要提醒他不要乱扔垃圾。正在这时,住在我家楼下的邻居小朋友蒋逸澄一个人从隔壁的北斗星琴行走出来。他在大关小学读三年级,人瘦瘦小小的,比我还小一岁。蒋逸澄同学看到那位年轻人乱扔香烟盒后,竟然走上前去说:“叔叔,请你把烟盒放到垃圾箱里,垃圾不好乱扔的”。那位年轻人果然像我担心的那样,瞪了小蒋同学一眼,大声说:“你管那么多干什么!”这是,小蒋同学身体先是保持不动,脸也慢慢的涨红了,好像是和自己在做心理斗争,然后他竟然向前又走出一步,对着年轻人说:“叔叔,乱扔香烟盒就是不对的!”这是,一位老奶奶从旁边路过,她对那位年轻人说:“小伙子,这是你的不对。这个小伢儿说的对,垃圾不好乱扔的,你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不如一个小伢儿。”那位青年听了很不好意思,弯下身捡起香烟盒并扔进了垃圾桶,快步离开了。
我在人行横道上呆呆地站立了很久,蒋逸澄同学虽然比我小,可是他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只要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即使在困难、对手再强大也要坚持下去不放弃。谢谢你,小蒋同学,你也是我敬佩的人!
在生活中,总是有许许多多的人值得我们敬佩。有玉洁冰清的护士,有救死扶伤的医生,有不怕困难的解放军,还有辛勤的园丁……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他就是——林浩。
大家一定还记得在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吧!在那一场无情的地震中,夺去8万多名同胞的生命,但与此同时,又有许多同胞幸存了下来,林浩就是其中之一。
那年,林浩才8岁,正在上小学二年级。事发当天,他正在教室里读书,突然“轰隆隆,轰隆隆”,整个教学楼全部都坍塌了下来,前前后后才只有短短7秒钟时间,学校就变成了一片废墟。林浩很快就逃了出来,但他逃出来后的举止令人震惊。他跑出来后,他并没有独自去找警察叔叔和爸爸妈妈,而是又爬进废墟中,去找其他的同学。他在废墟中发现了一位腿受伤的男同学,林浩搀扶着他走了出来。林浩把男同学送到医生那里,不听他人劝告,又冲进了废墟中。人们都在外面焦急的等待,过了一会儿,只见林浩又把一位昏迷的女孩给抱了出来。当精疲力竭的林浩还想去救其他同学时,余震发生了,将小林浩压在了废墟之下。老师发现后,好不容易才把他给救了出来,送去了医院。
后来记者去采访他,问:“林浩,你不怕冲劲废墟后不但没有救出同学,反而自己牺牲了吗?”林浩说:“我是一班之长,我不怕牺牲,如果用我一个人换来更多人的安全,值了!”当时,在场的人都被林浩的这番话所感动了。
直到现在,虽然已时隔多年,但我仍忘不了林浩那“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质。虽然他随时都有可能牺牲,可是他并不害怕。一个八岁的孩子能有这种精神,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考查方式,在保留“选择、填空、简答、辨析”等传统题型的基础上,呈现出“多角度、有创意”的特点。主要有:
想象补写题。即通过想象,或再现情景,或推断故事发展,或揣摩人物语言等方式来考查阅读理解。它不仅要求考生能读懂原文,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再现融合的能力。
理解评析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阅读感受或评价的能力。它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在能力层级上有所提升,不仅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
体验感悟题。这类考题主要考查的是阅读体验,即人们所说的用“心”读书,读出“个性”。这是阅读的较高要求。一般说来,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情感、想法等融进文本,才能从文本中获得自己所独有的启迪。
自主赏析题。这类考题是传统“赏析”类试题的进步,它是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考题中的具体体现。它往往在题干中只规定赏析的范围,至于具体的赏析对象则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这样有利于张扬同学们的阅读个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景设置题。这类考题往往借助选文中的某些情景,运用“换位”的方式来设问。它既是对考生选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是对考生生活素养的考查。
比较阅读题。这类考题在阅读试题中穿插阅读材料,一般用链接的方式,从两文的某一角度切入,设置一两个比较点,以考查考生对选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能力。
读书方法题。这类考题是为了检验“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而出现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它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从整体阅读入手设题,如根据相关要求作“读书笔记”;可以从局部赏析设题,如要求对文中传神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作批注”;也可以就阅读积累设题,如按照要求制作“读书卡片”等。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佩服的人,我最敬佩的是我们班的班长——潘帅锋。
他是个胖子,脸胖胖的,像个冬瓜,中间镶嵌着两颗铜铃般的眼睛。手也胖胖的,手指像一根根香肠。肚子也胖胖的,要是你用“铁头功”撞上去,舒服着呢!脚也胖胖的,常常找不到合适的鞋子穿。他虽然胖,却给我留下了不少印象。
印象一:认真负责。记得有一天早上,我们在早读,这一天轮到副班长管。几个同学阴阳怪气的,谁也奈何不了他们。这时,我们的“救星”来了,班长威风凛凛地走上讲台,拿起教鞭在桌子上一敲,大喊一声:“不准吵!”这声音震耳欲聋,那几个同学立刻安静下来,乖乖地捧起书本,连眼睛都不敢斜一下。
印象二:关心同学。记得一次运动会上,骄阳似火,不管躲在哪里,一会儿就会满头大汗,整个操场就像一个大蒸笼。跑完了1500米的时候,许多人都因为中暑而难受不已。我们班潘昊昊跑完后不舒服。我们班长二话不说把潘昊昊背回教室休息。从操场到教室是多么远的一段路程啊!更何况是背着一个人了!他每走一步都那么沉重,密密麻麻的汗珠,打湿了他的衣襟,但他一声也不吭,眼睛里充满了焦急,他肯定想尽快把他送到教室里。看着这一幕,我真想大喊:“班长,好样的!”
如果以后有人问我,我最敬佩的人是谁,我会不假思索地说:“是好班长——潘帅锋!”
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六、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七、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八、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伍兰心,大伙都知道的,是我们的班长兼英语课代表,同学们大多称呼她为兰心,
有一种敬仰与亲切的感觉,而我平时都尊称她为“姐姐”,只有在她和我发生矛盾时,就叫她的全名。
虽然背地里说别人坏话不是件好事,但说真的,我不大佩服她,她不经常与我们说话,而且老是沉默寡言,加上男生女生思想不同的原因,我不怎么看好她。
我记得有一次,刘老师一早就郑重的把作业交到她手上,并嘱咐道:“兰心,作业早些发,不然有些同学速度慢做不完。”由于她一贯人品极好,也便没放在心中了,笑笑,写语文作业去了。可事情硬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开始,中午大伙有的不来,也有的在午休了,不发作业可以理解。可到了下午两节自习课,大伙的语文作业也写得差不多了,我便屁颠屁颠的去找她:“姐,什么时候发英语作业呀?”我想我当时的恭敬样可能太好笑了,她竟大笑说:“”快了,快了!”无奈,我只得返回。但一直到了最后一节课,那万恶的“English”试卷才发下来,我们抢饭的热情瞬间被无情的浇灭。那张试卷如恶魔一般吞没了我脆弱的心灵,因为晚上是语文晚自习,只准阅读不能写作业。于是我只得乖乖的坐在教室里,欣赏着同学们精彩的“抢饭图”,一边在那试卷上留下漆黑的印记。
然而即使你再厌恶她,她的学习能力却是让你无法否认的,这也使我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