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总而言之,提高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因素是善于积累生活的素材,并将社会实践巧妙地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与此同时,老师还要转变教学思路,采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家的写作兴趣,消除同学们对议论文的抵触心理,让大家将写作当做一件高兴的事情,进而提高同学的写作水平和质量。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前辈的之谈在语文教学中理应受到重视。一篇好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仅靠老师“讲”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师生对作品的品读,从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阅读包括朗读和墨读两种方式,朗读与墨读相比,对于语言的反复揣摩和玩味,不是弱化,而是增强了,朗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个人的言语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语文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的赏析教学,边读边理解边欣赏,获得一种审美感受,品味作者写作的匠心,领略作品的立意、构思、文法和风格的精妙,两种阅读方式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精品,一直是语文教材中的典范。这样的优美散文,如果由老师作笼而统之或条分缕析的程式分析,都必将冲淡学生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师先可让学生默读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境走出静谧的荷塘的?在这静谧的夜晚作者的情感活动有什么变化?第六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最后作者又怎么会联想起江南采莲的旧俗?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一方面能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体味作者笔下的美景和那淡淡的哀愁和惆怅的情绪,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获得一种总体的感受。默读之后再让学生放声朗读,逐一体味月色笼罩下的荷塘美景和荷塘中的朦胧月色给人的美感体验。
课文中描写的荷中之景美妙绝伦,“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还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一段描写共计187字,不但比喻新颖、别致,通感精妙传神,仅轻声音节出现就达45次之多;如果不仔细品读揣摩作者所勾画的艺术美景,就很难体会出轻重有致的节奏,更难获得广泛的艺术享受。
再如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作者一开始就用比喻句来描绘山和小屋:“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这一比喻反复吟诵和体会后就会发觉作者用词的精妙,它即刻画了山的形态、色彩,又把小屋对山的点缀和生气描摹得形象逼真,不仅增加了眼前美景的形象性,而且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染。文中一方面有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又有对台湾黑暗现实的不满。这两种感情是通过品读全文后再品读文题而得来的。“空中楼阁”可以说是一种缺憾的美,一种深思的美。作者的匠心和文章内蕴,只有通过阅读品味才能感悟得到。
朱自清在《了解与欣赏》中说:“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不过在吟诵时,要能分辨语气的轻重,要使声调有缓急,合于原文意发展的节奏。”萧蕴也说:“读、吟、诵乃至唱,是学习语言、体味意境不可缺少的过程。”两位大家都极其关注读甚至吟诵,他们的独到见解不无道理。同样一句话,由于重音位置不同,人物情感和性格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以通过朗读吟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品味文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力求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达到言有尽而意无尽,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这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