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风和日丽,艳阳高照,我来到了美丽的中心公园。
一下车,我像一只出笼的小鸟一样,第一个冲到中心边,我把住栏杆,望着小河,小河早已脱掉厚厚的棉被,河面上泛着银波,像一片片银色的鱼鳞。小燕子在水面上掠过,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草坪上已经有了一点绿意,有的小草不顾羞涩,把黄褐色的棉衣脱掉了,露出了嫩绿的身子、有的小草似乎害羞,只露出了可爱的小脑袋、有的小草还怕冷,躲在棉衣里不肯出来。
往天空望去,天空早已成了风筝的乐园,空中的风筝真让人眼花缭乱,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有又细又长的大蛇、有飘着长长尾巴的蝙蝠、有象征奥运标志的福娃,最耀眼的要数威武的老鹰了,燕子见了吓得一溜烟儿飞跑了。还有......真是应接不暇啊!
走在山坡的长廊上,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这时,任何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无影无踪。长廊两边的凉亭里,有三五成群的老人在悠闲地聊天,凉亭外有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还有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在玩耍、嬉戏......
我爱美丽的中心公园!
今天是大年初六,一直阴冷的天气放晴了,太阳也终于露出头来了,所以我们一家决定去中心公园逛逛。路过莲花山公园的时候,发现这里人潮涌动,人多车多,看来在家里憋了几天的人们都跑出来晒太阳了。
中心公园离莲花山不远,紧挨着花卉世界。但是这里却并没有太多人,在春节高峰期,这样人少的地方实在难得,所以我们决定先去公园游玩,再去花卉世界买花。
中心公园贯通着一条福田河,这条河河面不大水却很清。我们沿着河边一边走一边欣赏公园的景致。公园里,绿树成荫,有几个池塘也是水平如镜,远远地还可看到笔架山峰,我们还看到几根“笔”,架在一个“木块”上,笔架山大概是这么得名的吧。
走着走着,姥爷把摄影机给我,让我拍摄,我的先跑到前面,然后等大家都接近的时候我就得按“拍摄”键。真别说,我还拍了一些比较好的片段呢。
走累了,我们去买了一些甘蔗汁,每人一杯,喝起来真解渴。我们一喝完又去了花卉世界买花盆,那里有许多大花盆,都是我妈想要的,但最后什么也没买,这是我妈的习惯。
今天真是好天气,我们一家都很开心。
我家对面有一座中心,它是瑞安人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最近,中心山脚下的中心公园建成了,我很想去看看。于是,我和妈妈在周日的下午去中心公园散步。
中心公园紧挨着中心山脚,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公园的中间是一片人工池塘,池塘上面还有两座小桥,一座是拱桥,一座的曲桥。两桥之间有一座小亭子,拱桥的左边是一片草地,草地上矗立着许多挺拔的细竹。桥下的池塘里有许许多多的小鱼,红的、橙色的、黑色的、红白相间的......。微风吹来,水面荡漾着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池塘里还有喷泉,到晚上的时候会喷出五颜六色的喷泉,可好看了!公园的地下室是一个空阔的停车场,更有趣的是有一棵树,它贯穿了停车场和地面公园,就像一个巨人,一脚踩空了地板。
走过写有“中心公园”五个大字的牌坊,只见一条像巨龙一样的石阶直达中心山顶。石阶两旁树木茂盛,时不时传来一阵阵鸟鸣声,半山腰还有甘甜的凉茶,山顶还有一座电视塔,它就像一把利剑从泥土中钻出来。
我喜欢中心,也喜欢中心公园!
《首钢大搬迁》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自主创新钢铁强国之梦”为主旨,贯穿于全片。在谈到《首钢大搬迁》创作初衷时导演肖童回味道:“08年,广东一位朋友找到我,问我能否以工业为主题拍摄一部纪录片,当时我没敢答应。原因是工业题材难拍,你总不能把纪录片拍成宣传片吧!” 肖童敢于接手《首钢大搬迁》正是因为这次谈话。从2008年开始,肖童无时无刻都在思忖着工业题材,当《首钢大搬迁》制片人将历年的素材交给他过目时,肖童欣然接受了这次挑战。 “经过这几年的思考,我觉得有些想法趋向于成熟。当我接触“首钢大搬迁”之后,故事架构很快便在脑海中构建起来。”
肖童在内容架构上没有再去挖掘“首钢搬迁”深层次原因,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塑造新时期“钢铁英雄”层面上。按照肖童的`说法:首钢搬迁的原因早已度过了社会舆情阶段,况且新世纪初围绕“首钢是否搬迁”的媒体舆论大战世人皆知,再去陈述已毫无意义,倒不如把镜头对准大搬迁历程中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上。” 肖童的叙事手法往往习惯于将故事架构在一个宏大的主题上,然后再在宏大中见细节,《首钢大搬迁》亦是如此。在肖童眼中,这里所说的“细节”绝不是镜头意义上的特写,而是大事件进程中的个体命运,哪怕个体单元中一个微小片段,都可能构成整个主题的关键故事。 “工业题材难,就难在叙事上。除人物生活工作场景之外,很可能大部分镜头都是工厂里的设备。比如说首钢的炼铁高炉,要采取什么样的视线和角度来讲述它们的故事?工友们与高炉朝夕相处,很多人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伙伴,那么我在第一集《英雄无泪》中就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为了使《首钢大搬迁》画面语言,不再是生硬的“概念解释”,肖童在撰稿时采用最平实的语言来陈述,并对炼铁高炉等静态景物以“人性化”手法来拉近镜头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影片更具亲和力。正因此,《首钢大搬迁》得到了观众的追捧。 “这个‘人性化’要把握一个度,太过则文学化,太少则无法渲染氛围,解说就会变成名词堆积。之所以使用最质朴的语言来解说,就是因为词藻华丽会失去这部片子的纪录风格,就会使画面与解说之间增加隔离感。”肖童如是说。
中心公园,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公园,也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公园,这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
那一望无际的草坪上,长满了碧绿色的小草,仔细看,那一棵棵刚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小草,细得简直就像一根针。这些数不清的小草给大地妈妈铺上了一层“绿毯”,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那一棵棵挺拔的大树上,长着翠绿色的叶子。微风吹来了,它拂过柳树,柳树姑娘的头发就飘了起来,忽上忽下,左右翻飞;风飞过玉兰树,玉兰树就摇了摇它的手臂;风擦过大树,大树就把几只枯叶蝶献给了微风。大树的姿态可真美啊!
那一条条曲折的小路上,布满了形状各异的鹅卵石,有六边形的、三角形的、长方形的……在鹅卵石之间的缝隙里长出了一些青色的杂草。小路两旁的灌木丛中藏着五颜六色的花朵:红得胜火、白得如雪、粉得似霞……把小路打扮得更加绚丽。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花,在路边和其他花朵玩捉迷藏。
我爱中心公园,我爱长在草坪上的一草一木,我爱那春日照耀在我心中。
怎样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准确归纳中心意思的前提条件是通读全文(全段,熟悉内容,对文章中记述的材料作出分析,理清文章(或文段记叙了哪些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写这些材料的意义何在。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文章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中心。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透过它,不难探寻其中心思想;有的题目巧妙地暗示中心,如《驿路梨花》,分析其喻意,便可归纳出中心;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如《生命意义》、《同志的信任》等等;至于那些题目仅仅表明记叙的对象、范围或线索的,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
2.研究文章的开头结尾。“开篇点题”与“卒章显志”是写文章常用的手法。前者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挖荠菜》的开头就点明或暗示了全文的中心,多半是采用议论抒情为主的表达方法,抓住这些带有概括性的关键语句,有助于分析归纳中心。后者如《这不是一颗流星》、《枣核》、《春》、《挺进报》等等,分析这类文章结尾处具有深刻含意的句子,是归纳中心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一般地说,记叙文中插入议论抒情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抓住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句,可以很顺利地找到全文的中心。例如《荔枝蜜》中:①“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②“他们(农民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如果我们找出文中全部的议论抒情句,也就理清了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明白地显示出来了,特别是上引的两句已经很清楚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分析文章层次与人物事件。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隐合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进行综合归纳,才能准确把握中心。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要分析归纳文章两大部分的内容与中心,再联系起来思考,从两部分的鲜明对比中,掌握作者对自由学习生活的向往,对令人窒息的封建教育方式的无比厌恶这一中心。
5.分析文章中的详写点,研究作者处理详略的意图,探寻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详略安排总是服从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的。一般地说。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作者是要用笔墨详加叙写的。所以,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分析作者详写的部分发现并归纳文章的中心。但是,还有一种情况,详写仅仅是作者为表达中心而用的侧笔,而作者对真正要表现的中心却用墨甚少,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作者详写此人此事的意图,发现了这一意图也就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例如《夜走灵官峡》详写繁忙的工地场景,详写我与小成渝的相遇、对话等等,浓墨重彩正面描写小成渝,侧面烘托成渝的爸爸妈妈(成渝的好品质,正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由此可归纳出本文“表现并歌颂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畏艰险、坚守岗位、忘我劳动、一心为公的革命精神”的中心思想
6.分析文章的背景材料。分析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有时还须了解、分析有关的时代背景,了解文中的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例如《七根火柴》,必须联系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七根火柴的巨大作用和用生命保存火柴的重大意义,才能准确概括出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尚的革命品格这一中心思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