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学生必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若在教学中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及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的抑制原理时,可以先讲古代日本渔民打鱼趣闻,他们用生长在海边的一种藤条状的植物在水中浸泡,鱼就会自然死亡,后来研究发现鱼的死亡是由于呼吸链被抑制,细胞缺氧而死亡,就把这种抑制剂称为鱼藤酮。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知识点。又如,在讲解三羧酸循环时,把循环过程比喻为操场,草酰乙酸比喻为运动员,乙酰辅酶A比喻为矿泉水,运动员沿着操场跑步,每跑一圈喝一瓶矿泉水,然后总结三羧酸循环的特点,每循环一圈,消耗一分子乙酰辅酶A,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些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化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启发学生,引导探究,层层深入,直至学生能主动地领会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
近几天,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书名是《改变人类生活的学问——化学》。这本书从简单的化学知识入手,直白而又有趣地讲述了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由来、用途、种类等等。
这本书每一章都很有趣,有一章说拿破仑三世用的是铝王冠而不是金王冠。因为那时候法国的冶炼技术差,很难炼出铝,所以那时候的铝比黄金还珍贵,铝刚提炼出来,人们把它当珠宝对待。直到1886年,铝提炼容易了,价格才大大的下降。
随着现代冶炼技术的发展,现在铝制品被广泛应用,因为铝可制成铝合金如硬铝、不锈铝、铸铝等。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工业的制作。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通过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发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物质,但是在发现的过程中,人们还要经历风雨,但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磨难是不会看到成功的。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认真态度和刻苦精神。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为方便。
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章节采取集体备课,在备课时要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开展以他们为主讲人的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前主讲人要广泛收集教学素材,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成功的集体备课能让所有生化老师群体受益,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互相促进,从而保持教学多元化。
我今天看了一本关于化学的课外书,书的名字有点怪,叫做《最酸甜可口的化学书》,是韩国的一位叫崔美华的教师编的。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生活物品背后的秘密。
书中讲了很多生活中的道理,比如米饭为什么变凉就会不好吃了呢?原来米的主要成份是淀粉,加热后的淀粉结构松散,称为α淀粉,淀粉与淀粉之间有规律地黏合在一起,称为β淀粉,β淀粉加热后就是α淀粉,烧好的米饭又香又软,所以好吃,而等α淀粉冷却之后,失去了水分变成了β淀粉,所以口感就差多了。因此如果不想失去米饭的美味,就要盛在温热而密封的容器里,这也是我们保温饭锅的原理。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运动员在比赛时常喜欢嚼口香糖,我也在书上找到了答案。原来吃口香糖可以让大脑变得活跃,还可以消除紧张情绪,提高注意力,所以棒球选手等在比赛时常常嚼着口香糖。嚼着香糖还可以防止得痴呆症,不过口香糖有一个坏处,就是会经常放屁。
这本《最酸甜可口的化学书》里还讲到了酸、甜、脆、辣并重的韩国泡菜制作的原理,看得我口水直流。哈哈,这本书图文并茂是我看到过的科学书中最有趣的一本之一,你也想看看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