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山东潍坊。提到山东,你第一个想到的美食肯定就是煎饼卷大葱了。
这一名吃也不知起自何朝何代,反正它跟中国饮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并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大葱,在世人眼里,几乎成了山东人的代名词。
煎饼卷大葱深受山东人喜爱。不论是颜色,还是味道,都让人觉得香甜可口。
每当我回老家时,第一件事就是去那熙熙攘攘、座无虚席的煎饼店买个热乎乎的煎饼。山东的煎饼是用面粉加水,调和成稀面糊,用鏊子烙成薄薄的煎饼,然后卷上山东特产的大葱,蘸上甜面酱或辣椒酱,这样就做好了。当我看到那呈金黄颜色的煎饼,闻着香喷喷的味道,就忍不住想咬一大口。
煎饼吃起来又香又韧、口感筋道、风味十足,味道简直美极了!吃完后,人会满口葱香,觉得全身都很舒服。不管是男女老少,还是不怎么爱吃葱的人,吃完了都会赞不绝口。就是现在,那鲜香爽口的煎饼味道,还在我脑子里回荡呢!
我们家乡还有很多美食,像朝天锅、杠子头、马宋饼等等,但还是煎饼那清爽的味道让我记忆最深刻。每当假期结束回到北京,看到街上卖的煎饼,不禁让我想起家乡的山东煎饼。但北京的煎饼怎么也吃不出那种家乡的味道,也没有了山东大葱的香甜。山东煎饼卷大葱那甜美的味道,承载着我心中家乡的味道。
我想念家乡的味道,也很想念家乡!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苍山县。“山东”,即使你没去过,你也应该听说过。因为山东的景点数不胜数。如:青岛的大海、烟台的大海、泰安的泰山……山东也有许多美食小吃,如:煎饼、萝卜豆子、臭豆腐……因为今年我回家乡过年,还带了一些家乡特产,所以就让我向你介绍一下吧。
“萝卜豆子”,一听名字,你也应该知道了制作的`材料了吧!其实原料很简单,只要萝卜和豆子。如果你用新鲜的红萝卜那就更好了,因为制作出的萝卜豆子更脆,更好吃!首先将萝卜切成薄薄的,方块豆腐状,然后再将煮熟的黄豆一起放进去,再将炒的香喷喷的辣椒面一起和萝卜豆子搅一下,最后再根据萝卜豆子的量放入食盐,再搁几天,等到盐到萝卜块里时,萝卜的水都流出来了就可以吃了。
你可以在吃稀饭时放入碗中一些,当下饭菜吃,萝卜豆子就是要吃它的咸味、辣味。如果你放入的食盐太多,不用担心,你可以再适当地放入萝卜块。萝卜豆子如果食用完,可以不用将底料倒掉,因为底料可以留着,萝卜豆子的底料就如火锅底料一样可以循环使用。萝卜豆子如果量太多,还来不及吃完时,个别萝卜块会发霉,但不要担心,有人吃萝卜豆子还特意吃萝卜豆子发霉的滋味。
萝卜豆子,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去做一下。
今天虽然是礼拜天,但我还是早早就起床了,因为昨晚老师发短信要我们今早8;04观看河南电视台政法频道播出的我省优秀经典诵读节目集中展现,我吃过早饭后,就静静地坐在电视前等待着节目的上演,生怕错过精彩的瞬间。
原以为经典诵读就是手拿一本书站在台上朗读,没成想它可以通过这么多的形式向我们展现。小朋友们排成不同形状的队形,穿上各种各样的古装,用舞蹈、歌唱、朗诵等给观众呈现着一场丰盛的经典诵读盛宴。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诵读,让我仿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看到了学堂里端坐的学子们在抑扬顿挫地诵读着经典词句的模样,他们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和天真烂漫的精彩表演,让我身临其境。
我专注于每一个节目的表演,我深深地被这一段段国学经典所吸引。唐诗、宋词、弟子规、论语、百家姓······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国学经典,让我们领略了诗人、作者的一腔热情,也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之情。看着小朋友们一个个神采飞扬的诵读,伴随着美妙的音乐,不知不觉我也跟着诵读起来。
通过观看,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仿佛在这次诵读中悠然再现。在琅琅的诵读声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体味了人生,丰富了文化知识,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主要的是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祖国的传统文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美德少年。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完了这一期的《国学小名士》,选手们有的紧张,有的放松,有的焦虑,有的无忧。在“我爱记诗词”、“名家对对碰”、“美德大考验”这三关中,我认为“美德大考验”是最难的\'。考验选手是否能传承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道德与品质。在选手们的身上,他们拼搏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如,在一次“名家对对碰”中,大家毫不相让,纷纷选择分值最高的“李白”。
有一些选手反应比较慢一些,却能在关键的五秒钟倒计时的时候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当然了,在这种高手云集的地方也不缺囧人囧事。
有一位大哥哥,口才很好,话也很多,见解更是独特。据他的同学说有一次老师说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得准备一份ppt(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时候每一个同学都得展示,结果他因为有事没有做完ppt,上课的时候就很紧张;等到该他展示的时候,他站起来,并没有说:“老师,我没做完。”而是说:“在我之前展示的那位同学,我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那位同学的回答是:“当然可以。”于是“一个、两个、三个......一连问了三十多个,还没等他问完,就已经下课了,嘻嘻......
国学小名士告诉我要多积累传统文化,并且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彭夫人说:“传统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卒成丰富的内在。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喝酒,畅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情感丰富来源于文化的底蕴。正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就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美。亦或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黄鹿,从不想痛苦的事,从不发怒,从不伤心。”眸子里显现着山水的灵性。这种无法否认又不抗拒的文化的力量,会让异域之人赛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养育她的中国,带着一种文化的忧伤。
文化是一个人的魂魄,无论是信天游还是沂蒙小调或是闵音,都在生命里唱响。《雅舍谈吃》中,梁先生大谈令他魂牵梦绕的正阳楼的烤肉,薄如纸的.烧饼和一鸭三吃的北平烤鸭。老北京的文化符号连同胡同与冰糖葫芦刻到了他的脑海里,在内心中未然成杯。
抑或是叶子说她发了疯地想念南京,想念路边摊的虾皮小混沌,想念夜晚柏油马路上油沆气混着半酸半甜的果皮的味道。嗔怪南京人将车站修在周围绿得不像话的群山。这是石头城的美,南京人的品性。文化地域的美及魅力让生活丰富且安详。所以说,鸿蒙之初接受教育文化自然而然得了地域的灵气。
传统教育中《颜氏家书》更是以“令熟读经史子集”为教育目标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我们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或者说文化成为自我的内在。而这种巨大的影响,是夏怀骂虫,玩物成痴的壬世襄的率性人生,是沈从文念念不忘的凤凰古镇,是莫言传奇魔幻的山东高密乡。今生今世,定时和骨子里的文化白首相依,不离不弃。而罗素感概“参差百态而幸福本源。”那就和鲜活的文化一起,幸福到老,行囊永恒。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