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奠基》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观看了中央电视10台11.45分播出的节目《奠基》。这个节目向我们介绍了10位优秀教师代表的感人事迹。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位老师——蓝继红。
蓝继红是从市中心的一所小学调去城郊的一所草堂小学当校长的。在草堂小学读书的孩子们,有的说蓝校长像小兔,有的说蓝校长像天使,有的说蓝校长像水,还有的说蓝校长像森林之王……当一名校长,真的不容易啊!每天晚上,回家后顾不上休息而是拿着笔写好学校报告,教好老师如何教学。回到学校后,对于一些不听话的同学,要采取特别措施……
其实,买一个老师都想蓝校长这样——为了耕耘,默默无私地付出,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的老师也莫过于此。
他就是冯志远老师。他的一生是贫困的,却是光荣的。冯老师从50岁开始就得了夜盲症,以及因为长期的备课使视力减退视觉模糊。55岁就因长期不治疗以致失明,但是他仍坚持当了5年的盲人教师这5年来他凭着自己的记忆,给同学们讲课。直至60岁才正式退休,退休后的他仍住在学校宿舍里,方便给同学们讲故事。过了不久才会到宁夏,后来有回到了老家长春。今年是20xx年现在冯老师已经达到77岁的高龄了。在他辉煌的一生中。他曾获得“宁夏十大杰出人物”“吉林十大杰出人物”等殊荣。
不仅是冯老师,还有制作流动教室的王老师,无私奉献的付老师以及洪水患难中不顾生死的`黄老师等等。
看了一个有一个这样感人的故事,我不禁留下了热泪。他们有的为了学生呕心沥血,有的为了学生连儿女也不顾,有的甚至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老师一个崇高的职业,一个起得早回家晚的职业,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老师谢谢您。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您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老师您辛苦了!”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句感人的话语,以致我对您的敬意,老师谢谢您!
巴甫洛娃那种纤细,娇柔,略显忧伤的神态来表演出的"天鹅"深深地印在了许许多多观众的心里。它并没有过多地渲染"天鹅"对死的不安和绝望,而是着眼于"天鹅"对生的渴望和热爱,以其非凡的表现力,谱写了一曲生的恋歌。
《天鹅之死》,凄雅的意境伴着大提琴演奏出的抑郁的旋律,以及舞蹈演员优美柔软的'肢体动作,向我们诉说着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宁静皎洁的月色下,一只白天鹅忧伤地抖动着翅膀,在湖面上徘徊。白天鹅身负重伤,但她渴望重新振翅飞向天际。她轻轻地抖动翅膀,艰难地立起足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飞离湖面。但由于精疲力竭,白天鹅缓缓屈身倒地,渐渐合上双眼……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震撼于她美丽动人的身影,震撼于她对蓝天渴望的眼神,震撼于她踮起颤动的足尖,最震撼于它与死神的搏斗中抽尽全力抖动的翅膀。
每一次的翅膀的抖动,都寄予它那在空中飞翔的梦;每一次脚尖的踮起,都蕴藏着它对生命的希望。它为了能够重返天际而努力着、坚持着,它忍受着痛苦,与命运在搏斗,与死神在抗争(。在它那一次次抖动翅膀,一次次踮起脚尖后,它还是没有脱离湖面,它那双虽已疲倦的翅膀仍在抖动,为了它心中的梦,哪怕只有一丝生的希望,它要坚持下去,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有那么一种想法曾经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如果它没有那么努力的尝试,是不是就不会死?或者已经知道死亡临近,为何不静待死亡,静静的享受最后的安逸,而要在那之前忍受着痛苦?是求生的力量支持者它,它是与命运在搏斗,与死神在斗争。虽然结局是悲伤的,但至少有尝试过,有努力过。
《天鹅之死》所描绘的濒死的天鹅渴求重新振翅,孤身只影在平静的湖面上艰难挣扎,最终默默死去时的神情,也象征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与死亡,命运进行不懈反抗的搏斗精神。
生命短暂,生活中的我们却时常抱怨生命不够刺激和精彩,抱怨身边的一切都太过平淡,还有很多人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就轻易的放弃生命,以为死亡能逃避一切,然而这只是幼稚的想法,死亡能代表什么呢,或者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生如夏花。
生命存在的过程本身便富有魅力,然而,很多人总是要在失去之后方才深感痛惜,总是要到年迈时才深觉遗憾和悔恨。那些轻视生命,视其为无物的人,可知世上有多少人每时每刻在死亡的边缘与死神搏斗,那种强烈的求生愿望,足以让每个人为之震撼与感动。
我们本该庆幸自己拥有美好的青春年华,庆幸于自己还未有白天鹅那般的飞翔经历,可以毫无顾虑地张开生命赋予我们的羽翼,努力追求生活,热爱生活。即便无法做到毫无遗恨地离开这世界,也应该竭尽全力去奋斗,减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遗憾。放下高傲的姿态,用心去感悟这个本有魅力的世界,学会珍惜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趁着年轻,去拥抱生命。
无论岁月在我们脸上增添了多少痕迹,无论世事在我们胸口划过多少到伤痕,只要我们还有呼吸的权利,就不要放弃生的机会!
我们需要的是坚强的活着,即使再困难再无力,也充满意义;面临死亡,我们要做的不是平淡地过完生命的最后时刻,而是在那之前,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那最后的时刻也能绽放出光彩。只要活着,便生如夏花!
那些伴随和支持着舞蹈剧场,走过无数岁月的忠实观众们,如果这次你们也看了两周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回头想想几年前的新加坡舞蹈剧场,那时的演员阵容与现今相比,谁更强劲、更成熟?古典芭蕾的最大观赏性是在高雅气质上,处理每一个动作要讲究干净极致。现如今的演员们,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单讲芭蕾舞技术,是非常强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主要演员或是几个独舞片断里,演员们在技术技巧上的功底,体现得十分突出。但是,我想这对一个资深的舞蹈艺术团体并不是一个太理想的抉择:演员普遍太年轻,只会导致整出舞剧乃至整个舞台弥漫着一股“学生气”。在台下,观众们要欣赏到的不仅仅只是舞剧本身的故事,更要细致观察的是舞者经由内心透过肢体传达出来的艺术思考和人生历炼。舞者是否拥有自己的故事和观察,他们的肢体诠释是否到位都是观众审视的重点,即使站在台旁,扮演的只是一个宫廷小角色,舞者也必须有表演的成熟度。
可惜,几乎每一个演员的脸上只挂着一句话:“太累了!”我十分能与同情他们,因为自己也曾是其中一员,一部整整两小时45分钟的大型舞剧,要从头到尾六场跳下来,星期六、星期日还是午场连晚场,身体早已疲惫不堪,这点我都能理解。但是,这是我们的职业,每一场演出的观众都不一样,如何在舞台上把握住控制住自己的状态,这是自身的专业态度问题。归根究底,这也是指导老师、艺术总监的责任:如何带领他们,指引他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舞团现今的伯乐,如何发掘、培养、引领一匹匹能传承舞蹈事业的新“良驹”,值得省思。
若谈到舞美效果和舞台设计,新加坡舞蹈剧场投入的资金并没有白费,每一幕每一个场景,无论是服装还是布景效果,都让人眼前一亮。稍稍可惜的是,部分剧情的交代似乎有点含糊,而且这些布景效果并没有在一些重点情节渲染出应有的色彩。譬如说,第三幕里当魔王罗斯巴特(Rothbart)带着她的女儿奥吉莉娅(Odile即黑天鹅)出现在众人眼前时,没有特别的追光或是电闪雷鸣效果,来突显出那份隆重;当奥吉莉娅在魔王指引下诱惑王子,魔王要王子对奥吉莉娅发誓,王子被骗,誓言被打破,这时窗外的白天鹅奥杰塔公主(Odette)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王子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愚弄,魔王与奥吉莉娅大笑着扬长而去?这一系列冗长的剧情,没有任何灯光设计,没有一点激情可言——整个三幕里最精华的部分,也是亮点所在,结果没有呈现出让人深受震动的感觉。
我不否认当一个舞团内部发生变化,人员更替,会让整体表现产生起伏。但要如何把握住平衡,使这个集体继续保持实力,就要看这个集体的主管如何掌控了。舞蹈剧场已风风雨雨走过了24个年头,相信依靠整体的力量,终究是能走出短暂低沉的。我时刻关心着舞蹈剧场的发展,关注着芭蕾艺术在本地前进的道路。盼望舞蹈剧场能坚韧地突破一切,也期待它在下一个10年、20年里,创造更多的奇迹。
“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不求回报,一心想着山里那些贫穷的孩子;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就像一把伞,撑起了孩子们的梦想;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就像一缕阳光,温暖了孩子们的世界;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深情地介绍着。他是一位重庆市彭水县圣泉村的代课教师,,也就是我们今天看电影《守望一生》的主人公张云山老师。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受感动,很多场景历历在目。
有一次,他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跋山涉水请来放电影的同志在学校放电影。张老师让同学们在操场上摆好自己的.凳子,我和同学们看见都惊呆了,原来他们坐的凳子竟然是石凳子。张老师知道他的学生邓七斤肠胃不好,就准备把他的鹅卵石凳子换成木板凳,可邓七斤就是不让换,张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七斤,你站着,后面的人怎么看得见呢?”听话的七斤同意坐在了木板凳上。电影精彩时分,偷偷爬上屋顶的两个农民激动地拍手叫好,突然,简陋的教室瞬间倒塌,此时张老师看见邓七斤就要被房子压着,连忙扑过去救了七斤,而自己的头部受了伤。为了孩子们能继续上学,张老师找政府、找乡长、发动群众捐款,筹集资金重建校园,没过多久,崭新的学校矗立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也重新回到了教室上课。
十年后,张老师和香兰的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这时候的张老师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他还是常常用家里的东西补贴学生,特别是张老师背着香兰偷偷割家里腊肉的那一幕更让我记忆犹新。
生活总是那么捉弄人,张老师的大儿子张海不幸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因没有及时医治经检查是晚期。医生告诉张老师,张海的日子不多了,接下来的日子,张老师并没有留下来陪儿子,而是选择回到教室给孩子们上课。张海病逝后,张老师的妻子因悲伤过度也发疯去逝。接连失去两个亲人的他面对重重打击,悲痛欲绝。我的眼眶湿润了,当看到张老师为了学生回到学校继续上课时,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此时,教室里静悄悄的,除了电影的声音,只有老师和同学们发出的低沉的哭声……
电影结束了,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张老师为什么没有在儿子生命的最后一刻陪他?”刘老师解释道:“张老师是一位尽责的老师,他为了多数孩子的未来,在儿子和学生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学生!张老师的品德是多么崇高!”一下子我明白了。
张老师,我想对你说:“你永远是我心中可亲可敬、巍峨屹立的老师。”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