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
他们应该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上学;他们应该放学后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应该是花一般的孩子。可是,这些父母眼中的小宝贝,稚嫩的肩膀却要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他们或许有梦,可是已经被砂砾深埋。
三下乡,我来到茂名市电白沙琅。这里经济繁荣,但是教育并不发达。这里有文化中心,有遍地开花的文艺协会,有盛大的“三月三”文化喜庆节,却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这里的养殖业非常繁荣,许多农民文化程度低,但是依靠养龟、种植沉香,发家致富。一夜暴富的人,大多不把教育当回事,妄想着子女向他们一样靠种植业发家。
这里的贫富差距很大,在那些富贵人家下,有许多贫困的家庭,他们供不起子女读书,因此逼迫子女辍学打工挣钱。生活重压之下,许多孩子的求学梦就此破碎。
在这里,我曾对很多孩子提起大学。但他们大多茫然地摇头,表示不知道大学为何物。一次随同支教组成员夜访在校女学生时,一位女孩对我说:“老师,我好想读大学”。听到那句话,我顿时哽咽了,她的两个堂姐、堂哥都是初二就辍学打工。我看着她,她澄澈的眼睛透露出求知的渴望,对大学的憧憬。我只能竭力为这些孩子描绘大学美景,告诉他们,大学是天堂,是美好的所在;是博沧海,启前程的所在;是放飞美丽,展示自我的所在。
大学是多少学子的梦啊!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努力化为乌有,你会甘心?可是家徒四壁,弟妹嗷嗷待哺,难道自己能狠心抛弃他们吗?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放下书包,背上行囊,踏上远行的列车,奔向陌生的城市。就这样,埋头苦干一份工作,与自己梦想渐行渐远。
就这样放弃你的梦想?不,不要!有梦就要追,即使越过高峰再现另一峰,也要继续攀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风光在险峰。待到雨过天晴时,捷报化彩虹。我一直相信,梦想实现的地方是伊甸园,那里莺歌燕舞,草长莺飞四季飘香,硕果累累。
看着他们,我不禁想起当年的自己。我一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因此从小就立誓一定要上大学。2014年高考,我因8分之差与国本无缘,家里贫穷,父母咬着牙也只能供我念完高中。那个暑假,我拼命打工,用3800元工资和两份奖学金交了第一学期的学费,还买了电脑。当我迎着秋风走进大学门口时,潸然泪下,尽管这一路走来很辛苦,跌跌撞撞,摸打滚爬,但最终还是实现我的梦想。
他们不懂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美好人生。但如果你的心中曾有梦,赶紧拾起来,不要让它被尘封,不要忘记你的梦,即使一路荆棘,也不要停下追梦的脚步。
拿破仑.希尔说:“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题记
杜鹃是春天的梦,凉风是夏天的梦,硕果是秋天的梦,雪花是冬天的梦。而成为科学家、文学家、工程师、律师……是我们的梦。梦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等待着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和追寻。
追梦不能停下脚步。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意义,著名的表演指导李.斯腾总是告诫他的学生说:“从此一时刻到下一时刻,银幕和舞台上的每一秒钟,都是十分宝贵的,不要因思虑着下一幕会发生什么,而浪费眼前的一瞬间。”当我们陶醉于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卡斯精致的装饰品时,你将发现,这些艺术品是由成千上万个细小的、闪光的小片构成。这些小片本身无足轻重,但它们集合起来,便成了激动人心的创作。实现梦想的过程也是如此。生活的每一刻本身是平凡的,但你的梦想正是由这些时刻构成,因此,追求梦想不能废弃你生命中任何一个闪光的小碎片,要学会根据自己的抱负一点一点接近目标。
追梦不能失去信心。人们常说:“这个世界是由信心创造出来的。”没有人不渴望拥有自信,但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失去自信,甚至悲观失望,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自信、创造自信。齐格菲尔德总能将毫不起眼的普通女演员变成百老汇耀眼的明星,使她们人生的梦想都如愿以偿。究竟是什么使这些演员与众不同呢?原来,齐格菲尔德付给女演员5倍于时的报酬,给她们穿最考究的服装,甚至连服装里的衬衫,也要用上等丝绸。每次演出结束后,演员都会收到一封贺电,或一束“美国美人”红玫瑰、他认为要使演员美丽,就必须使她们“觉得”自己美丽。我们要从齐格菲尔德创造自信的故事中得到启发,为自己鼓掌加油,善于挖掘自己,从而赢得成功。
追梦必须注重细节。一个普通的女孩,得知母亲得病后,想在假期挣点钱补贴家用,一家韩国公司经理在看了她的履历后,面无表情的拒绝了,当女孩用手撑着椅子站起来时,手被椅子上露出一点点的钉子扎出了血珠。于是她用桌子上的石镇纸将钉子敲平,然后转身离去。几分钟后,韩国经理让人将她追回来,并且聘用了她。女孩没想到自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圆了人生的一个梦想。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的伟大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小事永远是大事的根,每一棵生命之树的衰荣都可以从他的根上找到答案。
此外追梦还必须有恒心毅力。爱迪生做实验失败了一千次,但坚持不懈终于发明了电灯;达芬奇每天画相同的鸡蛋以获得画画造诣的提升;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记》。只要怀抱着勇攀高山的雄心,怀着西西弗里推石的恒心,即使荆棘巨浪也击垮不了成功的翅膀,恒心和毅力会让你登上成功的宝殿。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上到人间,也不是天涯到海角,而是从头到脚的长度。头是用来梦想,脚是用来实现,因此我们只有珍惜时间、充满自信、注重细节、持之以恒,才能实现头脚之间的零距离,创造人生的美丽和辉煌。
大概在这一年龄段之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了吧。也更有许多人早已开始追逐自己梦想,并且为之奋斗了。当然,还仍有不少人仍然浑然不觉。我自然是已经有梦想了,但是,我这种梦想,似乎有别于他人所想的梦想吧。
在喧闹嘈杂的社会中,人们都拥有各自的梦想。有远大或渺小,有浅陋或宏伟,有高尚或庸俗。我想如今许多人的梦想更是偏向于能找一个好工作,赚大钱之类的。而我的梦想,只是希望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安稳生活,每天活得充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能够随时从容不迫,不被任何事情所束缚,以我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活在当下,在当今世界活的安然,淡定。
我想肯定有许多人想这种梦想不实际,也没什么好追求的,亦或是认为我正值青葱岁月之时,已经失去了我本该有的活力。但是我不这么认为,现如今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四处奔波,却不知为何奔波:他们拼命奋斗,却终日不知为何奋斗。整天忙忙碌碌,疲惫不堪。更有一群人,他们追名逐利,未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滥用他人的信任,不择手段,任凭污秽沾染自己的双手,他们不顾他人感受,不懂得将心比心,整日为所欲为。而我认为,一直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远比这类人好得多。我跟愿意以我自己的一种方式,放慢自己的脚步,按照着我的这种梦想,安然追梦。
诚然,尽管是以我的方式活下去,也不免被世间的事物所影响。也不得不承认,在这残酷的社会中,一味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是不现实的。在这个大环境下,是社会推着你走,而非你推着社会走。我想肯定有很多人,朝气蓬勃,都曾在心中默许,想要改变着这世界。但是,可能在你改变这个世界之前,可能这个世界早已改变了你。因而,我不会被世间外物的那种诱惑所影响。我会秉持着最初的梦想,一颗从容的心,以一种坚毅的态度,毅然追梦。
当然,不论是实现什么梦想,最基本的也还是要先学习知识。但我认为学习未必非要得第一,只要保持中上即可。那些人,整天在外补课,熬夜学习,用痛苦掩盖了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旅程,可能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前,早已失去了精力,也失去了那些追逐梦想的精力。人活着,不要背着太多的包袱,尽力而为足矣。如果要说学习的目的,我更愿意把学习看作是未来人生路上的一段磨练,亦或是热身。想必许多人都心知肚明,现在学习的知识将来未必都能用得上,但是在这段过程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比能使自己性格坚毅,这也更有助于以后追梦。
我想我这个梦想,平凡却难以达成,可能以后也未必可以如愿。但是,我会永葆这一份悠然从容的心境,坚韧毅然的态度,不断向梦想靠近。也许会有一天,上天会眷顾你;也许有一天,蓦然回首,你已超越万人,在人之巅。
我会将此铭记在心。保持这种心态,追梦。
人生要敢于追梦才能更好的活下去。大部分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走到生命尽头时,蓦然回首,才发现你从未真正活过。
每个人都会害怕小偷晚上偷你的东西,但是你们知道吗,我们心中也有一个小偷,专偷我们的梦想,他就是——“怀疑”。他是世界通缉犯,***死过上万人的梦想,他带着各种面具,还有他的朋友——“有点”。但是不要紧,只要你敢于追梦,便可以战胜他们了。
追梦,是为了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从没想过要拍电影,自从得到了12岁的生日礼物后,开始了电影创作,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在考电影学院时,曾三次被电影学院拒收,三次!他都没有放弃他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个大导演。
追梦,是为了活出当下的精彩。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曾被电视公司开除,说她不适合电视圈,但她没有放弃,她一直追求着她的梦想。现在,他已经站上了电视的舞台,展现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
追梦,是为了展望未来。天后碧昂斯,被乐评人说她不会唱歌,她还曾患了忧郁症,但她没有放弃,一直追求与她的梦想。如今,她成为了天后,继续唱着自己的歌,让以后活得更好。
他们为什么要如此的坚持呢?因为这是他们的梦想,他们不能放弃梦想,如果放弃了梦想,他们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无法继续创作。
煎熬与批评,都是成就非凡的先决条件,这就是这个世界运行的法则,谁都不能例外。所以我们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展望未来。
我们,是怀着梦的少年,我们骨子里淌着永不服输的倔强。在大人们的眼中,我们是朝阳,是希望,在老师眼中,我们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是朵朵鲜花。
然而,迷茫的是我们,我们正处于人生一个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刻。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们还带着孩子的稚气,我们对未来一无所知,只是靠着骨子里的倔强,一味的向前冲。跌倒了再爬起来,受伤了再微笑,这便是追梦吧,向着未来那一无所知的梦前进。
因为我们的代词是倔强,所以即使受伤,我们也毫不畏惧,因为我们的血液叫倔强,所以即使再苦再累,我们也会坚持,我想初三也是的吧,带着最初的梦想向更远的地方奔去,洒下的汗水,为了实现更远大的梦,我们在追梦途中即使有困难,我们也会笑着接受,然后用微笑来代替受过的伤痛。
初三,我们的迷途,我们的梦旅,我们在这里开启我们的追梦之旅,我们在这里接受成长的洗礼。在追梦旅途里,我们会被孤立,会受到嘲讽,不过那只会成为我们坚强的`理由,成功的借口。
我们带着我们的梦想,踏上追梦的旅途。我们终将实现我们的梦想,为我们的追梦旅图画上句号,当然,前提是我们得努力、坚强,永不退缩的坚持走完这条追梦之旅,那时我们将会诠释一个最美好、最成功的人生。追梦,前方就是努力,不要胆怯、不要懦弱,你就是你自己先要成为的。
——后记
或许,许多人会感动于小说第一页的一句话——"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
听上去,这是多么忠诚的爱。
然而,当我读到这句话时,却痛苦起来,我讨厌这个句子,以及这个句子中对哈桑这种情感的赞誉。
因为,这让我想起最近常在我脑海盘旋的一个词汇——爱的炮灰。有时,我们会甘愿做一个人的炮灰,觉得那样才有爱一个人的感觉;有时,我们会要求别人做自己的炮灰,以此来证明这个人的确爱自己。
当阿米尔,抑或作者在怀念"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时,其实就是在渴望哈桑做自己的炮灰。
阿米尔少年时的确有这样的渴望,他和哈桑有过以下一段对话:
"我(哈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
"真的吗?你会那样做?"
"做什么?"
"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
"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不过我怀疑,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
哈桑的反问令阿米尔尴尬,他宁愿自己没有质疑哈桑的忠诚。然而,哈桑不久后还是做了炮灰。
那是阿米尔12岁哈桑11岁时,他们参加喀布尔的风筝大赛,这个大赛比的不是谁的风筝飞得更高更漂亮,而是比谁的风筝能摧毁别人的风筝,最后的唯一幸存者便是胜利者,但这不是最大的荣耀,最大的荣耀是要追到最后一个被割断的风筝。
这一次,阿米尔的风筝是最后的幸存者,而哈桑也追到了最后一个被割断的蓝风筝。阿米尔无比渴望得到这个风筝,因为他最大的愿望是得到父亲的爱,他认为这个蓝风筝是他打开父亲心扉的一把钥匙。
哈桑知道阿米尔的愿望,为了捍卫这个蓝风筝,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也想得到这个蓝风筝的坏小子阿塞夫和他的党羽侮辱,这是阿富汗男人最大的羞辱。这时,阿米尔就躲在旁边观看,孱弱的他没胆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愿跳出来让哈桑把那个蓝风筝让给阿塞夫。
于是,哈桑就沦为了阿米尔的炮灰,他付出了鲜血、创伤和荣誉,而换取的只是阿米尔与爸爸亲近的愿望得以实现。
阿米尔明白自己的心理,他知道胆量是一个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他的确在想: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
哈桑知道,阿米尔看到了他被凌辱而未伸出援手,但他还是选择一如既往对阿米尔奉献他自己。
所以,当阿米尔栽赃哈桑,造成哈桑偷了他的财物的假象时,他捍卫了阿米尔的荣誉,对阿米尔的爸爸说,这是他***。
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在做阿米尔的炮灰。当时,他被拉辛汗叫回来一起照料阿米尔的豪宅,但塔利班官员看中了这栋豪宅,并要哈桑搬出去,哈桑极力反对,结果他和妻子被塔利班枪***。
做阿米尔的炮灰,这主要还是哈桑自己的选择。
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爱一个人,多是爱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如果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越多,我们对这个人就越在乎,最终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我甘愿为他去死".
或许,喜爱《追风筝的人》的一些读者会对我这种分析感到愤怒,觉得我并不理解这样一种伟大的情感,但通过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的言语,我们会看到,导致这种奉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深深的恐惧。
哈桑为什么甘愿去做炮灰?
当知道了哈桑是自己的弟弟后,阿米尔去了喀布尔,从已成为塔利班官员的阿塞夫的手中将索拉博带回了巴基斯坦,而代价是险些被阿塞夫打死,如若不是索拉博用弹弓将阿塞夫打成独眼龙的话。
在巴基斯坦,阿米尔求索拉博跟他一起去美国。索拉博一开始没答应,并说出了他的担忧:"要是你厌倦我怎么办?要是你妻子不喜欢我怎么办?"除了阿米尔,幼小的索拉博已没有其他亲人,这时,他作为一个孩子产生这样的担忧不难理解。
不过,在我看来,这更像是索拉博在替父亲说出他的心声。原来,哈桑之所以做炮灰,为了阿米尔的一个蓝风筝而被凌辱,为了阿米尔的豪宅而和妻子一起被枪***,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担心阿米尔会厌倦自己,会不喜欢自己。
这就很像一些家庭,那些最不受宠的孩子,反而常是最"孝顺"的孩子,他们在成年后为了得到父母的欢心会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以至于严重忽略自己的配偶和孩子的幸福。
绝大多数孩子学会说的第一个词汇是"妈妈",而哈桑说出的第一个词汇却是"阿米尔".这个细节的直观理解是,哈桑将阿米尔视为最亲近的人,象征性的理解则是,阿米尔是哈桑的"心理妈妈".
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获得"心理妈妈"的爱,为了达到这一点,他们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哈桑不例外,阿米尔也不例外。阿米尔说出的第一个词汇是"爸爸",那么爸爸就是他的"心理妈妈",为了获得他的爱,阿米尔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并最终不惜将哈桑牺牲。
阿米尔渴望哈桑做他的炮灰,哈桑则主动愿意做阿米尔的炮灰。
然而,任何一个人都不值得另一个人做炮灰。
因为,奉献者的生命重量会压得接受奉献者喘不过气来,后者会发现,除非他给以同等分量或更多的回报,否则他心中总会有歉疚。
或许,亏欠感是我们最不愿意有的一种心理,而如何处理亏欠感便成了左右我们人生道路的一个关键。
哈桑是阿米尔的爸爸和仆人阿里——其实她和阿米尔的爸爸也是自幼一起长大,也是情同手足的妻子偷情而来的私生子,他无法公开承认哈桑是自己的儿子,这令他心怀歉疚。为了弥补这种歉疚,他的办法是用他的财富和力量慷慨补偿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对此,拉辛汗形容说:"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这是少数人处理歉疚的办法,尽管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但这仍然称得上是勇者的道路,而更多人的办法是阿米尔的道路——贬低或逃避自己亏欠的人。
当躲着看哈桑被阿塞夫凌辱时,阿米尔一时成了"种族主义者",他先是觉得为了用蓝风筝赢取父亲的爱,牺牲哈桑是必须的,接下来,当心中出现一刹那的犹豫时,他对自己说"他只是个哈扎拉人(阿米尔是普什图族人,很多普什图族人对哈扎拉族人有歧视)",这就是贬低。通过贬低奉献者的生命价值,接受奉献者的愧疚感降低了。
这种贬低心理是很常见的,我们既可以在文艺作品中,也可以在自己生活中发现这样的故事——那些只付出不索取的人,他们很少会得到接受他们帮助的人的尊敬,甚至一些人对恩人的仇恨胜于对其他所有人的仇恨。
有些人的愧疚感会彻底丧失,于是一切人均被他们贬低为炮灰。阿塞夫便是这样的人,他没有底线地凌辱一切弱者,因为他的世界中只有他一个人是人,其他人都不存在。
阿米尔知道,自己身上有阿塞夫的影子,所以他梦见阿塞夫对他说:你和哈桑吃一个人的奶长大,但你和我是兄弟。
不过,阿米尔毕竟不是阿塞夫,他无法逃脱愧疚感的折磨,这种愧疚感显示他仍然是一个有良心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