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期中你考砸了。你考砸过多次,但这次成绩之差,吓你自己一跳,也吓我一跳。
你电话里满满失望的声音,让我不忍心责怪你,你的难过是必然的,你是一个不很勤奋但也不懒惰的孩子,这次的检验对你不啻是一记闷棍。
就在我掂量如何开导才不至于伤你自信心的时候,你自己恢复过来了。速度之快又吓我一跳。不过两天时间,双休日从学校回来的你,情绪平静地像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
于是我忍不住了:“你读书读到哪里去了。”
你说:“读到太平洋了。”
我说:“怎么这么差。”
你说:“差到飞天了。”
我说:“你内心还真强大。”
你说:“强大到混蛋。”
还能调侃自己。
我无语了。对于你的表现,我一则喜,一则忧。
喜的你的自愈能力如此之强,强到有些没心没肺了,这是一件好事。在这个充满压力和竞争的社会,内心强大者是稀缺物种,抗挫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妈妈不是在讽刺你。
我见到很多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因为不耐挫折,老师的一句批评,家长的一句指责,一次不好的考试,足以让他们哭闹、逃学、离家出手,更甚者是自***,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这个小城市里也出现过几例,还记得XX小区那个高二的孩子吗?因为家长责问,便从二十二楼纵身一跃。让人惊悚。
还有是成人们,他们的抗挫能力并不比孩子更强。
因为人事纠纷,他们神经衰弱;因为工作压力,他们烦恼愁苦;因为仕途不顺,他们整宿失眠。患抑郁症者如春草蔓延,遍布于各行各业、各个文化层次。当我在网上看到名利双收的社会精英张朝阳也陷入精神危机而四处求医时,我更加意识到内心强大的的重要性。
内心强大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相比于所谓的`成功,妈妈更希望你能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之人,这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必备条件。人生所有的努力,都是向着幸福。
你的表现说明你能够正确对待挫折,也具备一定的抗挫能力,这让我欣慰。
可是令我忧虑的是,你的内心并非真正强大,更不要说升到“混蛋”的境界。
“内心强大到混蛋”这句话并非是你所创,是作家王朔说的,你的确有些语言天分,看了一遍就记住了。王朔在给女儿王咪咪的《致女儿书》中说:“我希望你干嘛呀!我什么都不希望给你,我希望你快快乐乐过一生。……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手艺比男人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重要。”
王朔自己就是让人心折的“混蛋”,不到此境界不足以出此言。但是你只是掐下了最后一句,把前面一句话给忽略了:“你必须内心丰富”。
这是内心强大的前置条件。
内心强大有条件的。
强大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信念。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大,也没有无所依凭的强大。
但凡强大,必有依托,必有来源,必有支撑。或学识,或地位,或金钱,或事业,或长相,或兴趣,或内心富有。
范冰冰说:“我就是豪门。”底气十足的她倚仗的是收入、地位和美貌。
凡内心强大者必自信,是高级别的自信。他们内心笃定,处惊不乱,宠辱不惊。能够驾驭人生方向,找准人生定位,不为寻常得失所动摇,不因寻常挫折而气馁,不因寻常名利而迷失。
作家刀尔登,北大高材生。他可以得名,也可以得利,只要他愿意。但他甘愿供职于一份小报,拿着千元钱的月薪,他看书、写作、交友,安之若素,不与世沉浮,过得自在。
内心强大者通常是通达的、愉快的、从容的。
刀尔登有着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我想王咪咪也能了解其父话中的真谛。她有自己的奋斗和凭借,她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学校,如今在《艺术财经》工作。
很难想象一个一无所有、一无所长的人会内心强大。
没有心灵依托的“内心强大”不过是纸老虎,能撑得了一时,撑不住一世,不要说惊涛骇浪,就是风吹草动也不行。看吧,就在昨天,你又电话我了,依旧是沮丧的情绪,你又考砸了,不过是一次小考。
亲爱的女儿,内心强大需要不断修炼砥砺,妈妈希望你多学一些知识,多掌握一项技能,不为名利,只为让自己的人生小船行驶地更平稳。我最近看过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跟你分享下:人生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
他醒得很早,起得也早,洗澡、刮胡子、把牙刷得白白的。喝了一杯浓咖啡,然后将口漱得干干净净的。换新装,还在腋下喷了一点点香水。
出门前,再次照照镜子,再理了理头发。
他今天要去面试。他有水资源专业硕士学位,面试的单位也对口,但他心里依然有些忐忑不安。
面试官倒是慈眉善目的。
面试官说:“请坐。”
他说:“谢谢!”
面试官问:“喝水吗?”
他点点头。
面试官问:“喝多少?”
他心想:好奇怪的问题啊!问声“喝水吗”不就够了?怎么还问“喝多少”呢?
他伸出一个指头,表示喝一杯。
面试官为他倒了一杯水。
他礼貌地说:“谢谢!”
面试开始。
一问一答,很是顺畅到位。
中间,面试官一再提醒他:“请喝水!”
他依然是:“谢谢!”
面试官再说:“别客气,喝!这杯水是专为你倒的。”
盛情难却,他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喝了一小口。
他们又问了几个问题,一切顺利。
最后,面试官又提醒他:“喝水!”
“谢谢!”他又轻轻抿了一口。
面试官说:“好吧!两天后我们会把结果通知你!”
他走了,一脸轻松,自我感觉良好。
两天之后,他收到面试官发来的短信:“对不起!你没能通过面试!”
他问:“为什么?”
面试官说:“因为你没喝完那杯水!”
他不解。
面试官继续解释:“你是专门研究水资源的,怎么不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呢?为什么只喝一小口却要了一大杯水呢?”
刹那间,他脑子里一片空白……
西班牙一家小剧院因为观剧门票税率高达20%导致观众却步无法经营。看到蔬果税不过4%,剧院老板心生妙计,在票房开设了一家胡萝卜专卖店,顾客买一根胡萝卜,可获赠一张戏票。胡萝卜是商品,戏票只是赠品,如此一来,避过重税,剧院得以维持。
30多年前,一个美国小城面临财政危机,市政府大幅削减中小学校经费。校董事会建议冻结图书馆经费,减少音乐、体育等非基础课程,宁愿增加每班学生人数也不增聘教师。然而校长拒不接受校董事会决议,宣布为减少开支决定取消学校足球队、篮球队,并不再参与校际球类活动。在体育狂热的.美国,取消球赛怎么行!一时小城民众群情激愤,罢免校长之声不绝于耳。可校长坚持己见,不让半步。结果,家长、市民无奈之下组织了一个支持球赛委员会,成员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最后不仅球赛不用取消,乐队还换了新制服、新乐器,图书馆经费分文不减,音乐、体育等课程照旧,教师与学生数量也保持着原有比例。
这两件看似孤立的事情印证了同一个道理:人们习惯寻求一套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往往容易走进死胡同,这时换个思路,走走曲线,说不定能更迅速地抵达目的地。
某市副市长郑煜辉,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家中有年迈而慈祥的母亲,有高雅而贤惠的妻子,有当老板的儿子和儿媳,有在国外读完博士归来、正在幸福热恋中的漂亮女儿,还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孙女,他们过着安乐而尊荣的生活。
顷刻间,这个家陷入了一场噩梦:郑煜辉的母亲在失望与悲伤中死去;妻子失魂落魄,终日以泪洗面;儿子和儿媳因为陷入与父亲有关的罪恶而差点为人所害,在经过一番波折之后投案自首,最终面临法律的惩罚;女儿因为家庭的牵连,不能被男友的家人接纳,不得不伤心地远避他乡;连上小学的孙女,也因爷爷的罪恶而使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这个曾经让多少人艳羡的家庭,就这样毁了。这时候的郑煜辉,痛不欲生,悔不当初,可是一切都晚了。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来。
这就是廉政电影《人生不能重来》展示给我们的。
看了由我省青年作家张小莉编剧、著名编导于向远执导的这部影片,我情不自禁地感叹:这是对官员乃至世人的一次真诚而有效的劝诫!
是的,劝诫。
人类的自私基因,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私的。如果自私之心得不到有效控制,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譬如,一旦拥有不受监督的权力,就有可能走向腐败和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的文艺家应该懂得人性的弱点,从人性的角度洞察人的内心,创作出具有劝诫意义的作品来。电影《人生不能重来》,就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十分优秀的劝诫作品。
与司空见惯的以暴露贪腐黑幕为主题的影视剧不同,电影《人生不能重来》没有着意于揭露贪官的丑行,因为这样的`影视剧已经很多,沿着这个路径走下去很难出新;况且,黑幕题材如果把握不好,不但不能给人以警示,反而会使人对我们的社会失去信心,甚而产生诱导犯罪的负面效果。《人生不能重来》这部电影,跳出了一般反腐题材影视剧的窠臼,高人一筹地把主题定在劝诫上。在观看本片的时候,我们仿佛听到一个高人在满怀善意地说:看,这就是贪官的下场--他不但害了自己,还把好端端的一个家害得好惨啊!
这是至柔的劝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领导干部的警示和劝诫:开廉政会,作廉政报告,举办廉政展览,甚至组织他们到监狱去听贪官的忏悔等,为的是让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警醒,远离贪腐。问题是,对于那些贪官来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不是不懂法,也不是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你看那些落马之前的贪官,哪个不是在说起反腐的时候振振有词、头头是道?哪个不是把廉政建设喊得山响?对于这些人,跟他们说信仰没用,讲人生观没用,宣传法律也没用。他们已经“历练”得“油盐”不进,他们的心里已经没有了神圣与禁忌。对这些人讲大道理、讲信仰、讲境界等,他们会从心里嘲笑你:这都是我玩剩下的!那么,什么样的劝诫才是他们有可能听得进去的呢?对了,人总是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找一个理由,他需要拿这个理由说服自己。要劝诫,最好就从这个“理由”出发。
作家张小莉是智慧的,她知道那些贪官--或者有可能成为贪官的人--还是人,他们怜子,他们爱自己的家人,他们贪腐的最大动机往往是:给孩子日后的生活多留点后路,为了家人更长久地安享幸福。这是他们的“真情”,是他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也是他们不惜以身试法的“理由”。正是有了这一切,他们才会心存侥幸,甚至抱着“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的精神,走上贪腐的不归路。
正是洞悉贪官的心理,电影《人生不能重来》的编剧才独具慧眼,取材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讲述了一个贪官因为自己的犯罪,而给家人带来毁灭性伤害的故事。这个故事,足以从根本上打消某些人贪腐的幻想、戳穿他们贪腐的“理由”。这就是这部电影想要告诉观众的:本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人过得更好;结果你因贪腐而犯事了,一家人就那样悲惨地完了,彻底地完了!你这是图个啥?这是一种温柔的劝诫。这样的劝诫,绕过了某些人听不进去的“高调”,用一种最根本、最切实的方式直达人心最柔软的部位,戳到了人的痛处。作者说:“如果领导干部们看到这部电影后能够引起深思,时刻警醒自己不犯错误,我写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是的,这是至痛的劝诫。
这部电影把一个贪官落马之后其家人的巨大痛苦,乃至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表现得惊心动魄、痛入骨髓,其中包含着作家的大悲悯。在现实生活中,哪个父亲不希望子女永享安康?好的家风应该是:家财不为子孙谋,引导子孙后代凭着诚实劳动,获得有意义的人生和幸福生活。可是,这个叫做郑煜辉的贪官,这个糟糕的父亲,错误地认为贪腐得来的财富可以让子孙过上“幸福生活”,结果他把儿子卷入了犯罪的泥潭,甚至险些命丧黄泉。这是当父亲的愿意看到的吗?不是。他的作为让我们深感:贪腐是一宗大罪,这种罪恶是足以祸及子孙、毁灭家族的!这样的人,哪里有资格说“爱”!这样的人,何以面对子孙后代!
这部由中央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福建力达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天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廉政电影,从人性和家族的角度切入,视角独特,主题深刻,触及灵魂,是一部足以对贪腐者进行有效劝诫和“吓阻”的好电影。
它的成功首映,使我们拥有了一部廉政教育的好教材。
我们期待它早日登上全国各大院线,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观看之后,引发关于廉政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