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在火车站或飞机场,这个名字是家的声音,安全又熟悉,在新闻中它是危险和不确定,在史料中它被叫做迪化(启迪和教化。时值今日,看此部电影追忆怀念乌鲁木齐过去的民族关系,欣赏本片山寨致命ID的海报,琢磨那些被强调的或被省略的,真有种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
场景
电影中熟悉的街景画面让很多乌鲁木齐人感到兴奋,但是全片下来几乎总是美美百货,海德酒店等地,而且片中人物总是如同穿梭如意门一般来回这两个地点,连怪老头刘沛遛弯的地方也是美美,一个在艺术学院生活工作的老头不开车跨越N站来到美美散步真是很不合常理,最荒谬的是茹仙古丽开着车只说了一句话的功夫,又跨越N站从海德到了美美,似乎乌市只有这两地能看了,其他地儿都太不够档次,土得掉渣。发展的力量真是庞大到足以扭曲和统一美学思想,即只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是美的,好的,凸显着现代化的坚挺和刚硬。
到底是谁?——
电影中甜水巷的几户人家友好和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状态的确是让人羡慕和神往,唯一的争论和矛盾只有后来刘沛一生的疑问——到底是谁把他送进了劳改营?一个政治运动的年代,一个小女孩无心的错误,导向性地告诉观众,这件事没有谁对谁错,时代造就了一些悲剧,那就让它去吧。刘沛不过失去了右手,那些失去生命和尊严的,不在本片讨论内容之列。刘沛的疑问到片尾也没有得到解答,就像这个国度许许多多的其他问题一样泥牛入海。电影最后的晚宴里,众人再度表达了大家一起美好和谐生活的愿望“好好过日子”(live a better life,刘沛也似乎回心转意,和老伴和好如初,与昔日的各族邻居们共同登上红山,发出老年康乐的和谐笑声,whatever啦。
语言
以我对很多当年扎根建设新疆的老人们的认识,他们一般通晓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有些人甚至说得比我要好。电影所描绘的六十年代,融洽和睦如一家人的甜水巷邻里们,族际共通语是100%纯正的汉语,无口音,无语码转换,无借词。生活在乌鲁木齐一辈子的如云,见到老邻居不过仅仅说了一句yahximisiz(维语“你好”,今天很多人就是不生活在英语国家你也不只会说一句hello吧?
刻板印象
这个院子真的很诡异,刚刚好有新疆5个人口比重较大的族,汉、蒙、维、哈、回(五个代表?,各自戴着自己民族那些刻板印象符号,蒙古族憨厚实诚靠得住,维族做馕又大男子,哈族善良好客又放牧,有个安静到只有一句台词的妻子,回族就是做生意,全场搞笑的任务就交给了他们,以小丑化的地方方言填充着电影的边边角角,那么汉族呢?汉族为什么没有这些符号了呢?
在文化冲突中,打一架比办点好事难。
在游牧民族眼里,(白菜么!草么!羊吃一口怎么了?
在农业民族和那个时代北方城市文明那里,这是冬季主要食物。
在建立了情感认知后,就不止是可以帮着薅社会主义羊毛,
还可以让羊为了社会主义革命牺牲一下。
故事主线有点做作,男主在大新疆喝了那么多伊犁特吃了那么多羊还纠结那些是在嘲讽内地人或者搞艺术的太敏感?
但是国内少有片子能审视各民族文化的碰撞,现代和传统文明的冲突,以及同时表现特殊政治氛围下对人性的考验。
今日,我有幸和同事们再次一起观看了献礼建党90周年的“本土”电影——《乌鲁木齐的.天空》。
该片以现实与回忆相互穿插的艺术手法,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汉、维、哈、回、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住进乌鲁木齐甜水巷1号大院后共同生活,团结友爱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半个世纪中乌鲁木齐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和民族关系的融洽,描绘了一幅新疆民族大团结的和谐画卷。从某种意义上说,《乌鲁木齐的天空》是新疆民族大团结的缩影,是体现新疆社会和谐的经典力作。
我认为《乌鲁木齐的天空》这部影片有很多看点。
一、语言特色突出。此片对话以汉、维语言为主,又夹杂着回、哈、蒙古等语言特点,平实中透着华美,朴素中蕴含风趣。如“羊烈士”的故事,“不下奶”的述说,“裸体画”的评论等等,让人忍俊不禁。影片全程采用字幕(中、英的方式,也给观众听懂对白,理解剧情提供了保障。
二、民族特色分明。剧中除了语言之外,还在服装、饮食、文化、建筑、信仰、人物性格等方面体现了民族特色,如维吾尔族男子的小胡子,回族男子的小白帽,哈萨克族男子的小毡帽均显示出各个民族的特点;维族人爱吃馕,穆斯林吃活羊,蒙古人爱喝酒等饮食文化在片中得到了展现,还有剧中的清真寺等建筑风格也体现了穆斯林文化。
三、本土文化明显。据了解,影片中除了两位领衔主演之外,其余演员都是新疆本土演员,导演和编剧均是新疆人。剧中的取景也主要是在乌鲁木齐。因此,剧中的人物刻画和剧情的演绎始终弥漫着新疆的本土气息,让人看了感到真实、自然、纯朴、有趣。
四、故事感人。这是最大的看点,剧中如“刘沛勇救落井儿童”,“画家卖表为母婴买营养品”,“茹仙古丽寒冬打奶子摔倒在地”,“哈萨克人吾奴别克命令小羊跳崖自尽”,“蒙古人巴图尔通过人情买古巴糖”,“贾如云先结婚后恋爱”等几个小故事把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氛围演绎得淋漓尽致。
1,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民族关系只是人跟人之间关系的一种,不是全部。
2,各民族之间应该更强调共性,而不是差异。
3,邻里关系大于民族关系。
4,民族最后都会消亡。
5,我国缺乏对老百姓强调其公民性的意识。公民性大于民族性。
6,“我在中央民族学院上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同学们是什么民族的,几十年后大家再见面,还是不知道大家什么民族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