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都会勇敢地冲出重围,抱着试一试的决心,走向成功之路。而有着勇敢和探险的民族的国家,理所当然的以弱小之力,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这是我观看《大国崛起》后的深深体会。
在古代,葡萄牙人民率先统一全国,成为第一个拥有统一政权的国家,但由于葡萄牙人势单力薄,经济得不到快速发展,这时国王的一位王子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拓海上之路。在当时,人们只能模糊的认识海洋,所以,航海之路常被称为“死亡之路”。但王子的胆略和勇气震撼着人们,相继涌现了许多勇敢者,迅速组成船队,使葡萄牙越来越富强。这使邻国西班牙大为吃惊,勇士哥伦布求见国王,终使西班牙也踏上航海之路。从此,两个航海大国登上世界舞台,称雄一时……
勇敢,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那些不敢冒险害怕牺牲的人,一生必定碌碌无为。只有勇敢,才会支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有这样一个故事:把一只青蛙放进滚烫的水盆里,它会用尽全身力气跳出来,得以逃生;而把这只青蛙放在温水盆里,然后慢慢加热,青蛙开始很舒服,不会用力跳动,当它意识到危险想跳出时,却再也无力起跳了,最终被活活烫死。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有时,平凡而安宁的生活看起来美好,但却是十分危险的,而勇敢地进取才会不断地成功。不要甘于做平庸的人,要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才会创出一片七彩的天空。
《大国崛起》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是这里产生的。对于众多国人来说,这部纪录片无疑称得上是一次“历史教学片”,是对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9个主要大国发展史的一次集体学习。 用电视画面展现曾经的大国兴衰,显然没有浩瀚的历史典籍来得深刻。但是,电视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转变形象地将历史上曾经的辉煌、荣誉、血战前行和繁华散尽形象地在大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将历史反思从精英的书斋挪移到草根大众思考的有益尝试。央视将9个大国的500年兴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浓缩,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读历史的镜鉴和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民族独立的强大国家力量和海洋优势,通过香料贸易和殖民掠夺,而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荷兰,是在四百多年前,依靠海洋贸易和商业制度上的创新而夺得世界霸权。它们的大国之路,对中国的参考价值已经不大了。 而以英美法德日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国发展之路,以及苏俄的强大之路,对正处在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比较它们的经济制度。
由荷兰首先开创的一些现代商业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银行,在英国的手里发扬光大。英国通过海战夺取了海上霸权,但真正使其获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却是由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及其建立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美国,则在二十世纪早期,代替英国,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国开创的自由经济模式,在经历了几个世纪之后,带来了重重矛盾,而美国,受苏联模式的启发,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新确保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法国则大多是借鉴英美的经济体制,没什么特别可言。
苏俄的大国之路,则充满了跌宕起伏。沙皇时期的农庄经济模式,决定了它决不可能在与已经实现工业化了的欧洲大国之间的较量中胜出。但伴随着十月革命而来的苏联,采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而且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理论支持,使其经过一个五年计划即迈入了工业化大门,工业生产能力巨增。尽管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却使其拥有了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苏俄的大国之位。
与上面两种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德国和日本,它们都采用的是英美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但是,却是由国家来推动、引导经济的发展,从而克服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业化的末班车,成为世界性的大国。
其次,比较这些大国的政治制度。
尽管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都是向着更公平、民主的方向发展。但是,它们的政治体制依然差别巨大。如最后一集《大道行思》中,被采访者,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席伊夫?盖纳所言:“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中国的政治道路,只能从自己的历史中去反思。从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所有的盛世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军事强大。一个散乱的国家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而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复杂的地域、民族关系,注定了唯有中央集权,统治阶层具有强大的控制力量,才能够保证国家的统一;更进一步的,才可以有能力去干预经济的运行。这也正是当今的中国,要确保台湾不独立,坚决打击东突等分裂势力的原因。
军事力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自从近几年中国海军的新型核潜艇成功试射8000公里射程的潜射洲际导弹之后,美国的航母舰队已经不敢轻易到台海游荡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强大的军事威慑,特别是核威慑,不仅可以保证我们自己不受侵犯,还让我们具有了在国际政治上发言的话语权。
同样,西方执意推销的多党制,对于中国来说,也看不到任何的好处。专*制固然有其弊病,但是,比较起来,“乱”则是更让国家内耗的情形。而且,一党的内部,也可以形成多种力量制衡,同样可以保证党的健康发展。况且,七千多万党员中,毕竟大部分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只有具备这么强大群众基础的共*产*党,才有能力领导中国的大国之路。
最后,比较这些大国的文化。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发展进步的保证。无论是英美法德还是苏俄,在它们国力崛起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背后推动这种上升的力量——文化。无论是科技上的发明创造,经济上的探索发展,还是管理上的开拓创新,都包含着思想、文化的底蕴。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
我们看到作为国家主流新闻媒体对于当今500年内世界风云变换的国际舞台的评价,其中不乏过去我们一直回避的尖锐问题,确实叫人领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和激情。
不过,对于一直关注近代历史的读者和观众而言,其实,系列片中的许多观点已经不算新鲜,比如,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在不同的大国崛起历程中的特殊作用,比如对于自由经济和政府干预在近代经济学和国家治理领域的争论和实践,还有就是后发国家的赶超战略对于新兴国家的借鉴价值。但是,对于深入思考的观众,这个系列片是否正在回答了片子开始提出的问题:大国崛起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呢?
从最后一集,我们是否得到一个答案,就是最先找到适合于本民族发展道路且最符合其所在时代核心竞争力要求的国家,最有机会在强国竞争之林取得成功、乃至最终的优胜。
可我们回顾系列片提及的几个国家,一方面对于促成其成功的部分原因可是理解,但是我们其实未必真正看到其被新的大国赶超乃至取代的“衰落”的原因,也就是帮助新兴大国崛起的另一部分外因。
比如,介绍荷兰的崛起之后,仅仅是提到他们在经历其颠峰的全球贸易扩张之后突然中止了扩张的步法,随着荷兰威廉三世入住英国,荷兰的大国之运似乎也随之被转移到大英帝国之手。为什么荷兰的崛起到了一定颠峰就停滞了?记录片没有给予回答。
实际上我们知道,对于既成大国而言,任何新兴大国的潜在崛起都是一种重大威胁,这意味着资源的再分配乃是自身优势地位的削弱。所以,只要可能,既成大国都会千方百计阻挠新兴大国挑战其霸主地位。这一直都是新兴大国的一项重大战略难题:如何处理好同既成大国的关系。
就像中国俗话所言,“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新兴大国的崛起之路上充满了这类既成大国的刁难和阻挠,其发展的经历一定波折而坎坷;万一压力过大,甚至会被扼***在崛起的摇篮之中。
那么,是什么因素帮助那些新兴大国最终成功崛起呢?往往正是那些既成大国的衰落,使得他们既丧失了以前的国际视野又失去了掌握全局的能力,导致新兴大国乘隙悄然崛起、一鸣惊人,一举将自我陶醉的.旧霸权推下神坛。
而这样的历史机遇,历史上又有几回呢?记录片没有进行深入的讨论。
我注意到,片子一再提及“核心竞争力”,同时对于当代的文明发展归纳为,在科技领域掌握核心竞争力就是成为当代大国的秘诀。我不得不困惑,凭什么在当代激烈竞争的国际舞台上,某个后发国家能够取得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既成大国们优越的“核心竞争力”呢?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我们知道这是最重视积累的领域,没有厚积哪来博发?恰恰在这个方面最不能保证新兴国家取得核心科技竞争力。
另外,如果回顾世界历史,是不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就当然地可以崛起为大国?哪怕仅仅看中国的历史就知道未必如此,因为没有人否认大宋的科技不仅仅在中国,哪怕在但是的世界领域都是傲视群雄的,可惜呀,偏偏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击败。即使是世界历史上看,很多国家或民族都曾经在科技上耀眼无比,例如中世纪时期的阿拉伯世界,可谓积累了当时西欧和中东文明的精华,偏偏那里没有孕育出世界性的近代大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记录片经常引用保罗&S226;肯尼迪的论述。他也在片子最后一集里提出,对于大国崛起的秘诀,可能文化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惜,记录片的编导们对此也一带而过,未能详细分析。
文化是什么?荷兰的商业文化,英国的殖民文化,美国的自由主义和独立精神,还是俄罗斯民族坚忍不拔和高度集权的混合体,都是文化么?
那么,我们不由得要问,我们当代中国的文化又是什么呢?
所以,对于这个记录片的反思,我想又不得不回到清末民初的讨论:器物优越导致国家强大,还是制度先进保证国家兴盛,或者应该是文化优势促成了大国崛起?
如果从这个视角来看,记录片编导的模棱两可实际上把整个记录片的立义给贬低了!
开始还推崇了荷兰的商业文化,慢慢地变成欣赏英国和美国的制度,可到最后竟然高呼“技术万岁”,堕落到器物层面的低级崇拜。
遗憾地把整个记录片自我贬低到物质-技术崇拜的层次,极大的辜负了人们的关注,小看了观众的认识能力。
由此可见,这个记录片纯粹是一个未完成的作品,是一个半拉子的文化工程。如果仅仅是这些东西,未必对于中国的发展有太多的借鉴价值。至于没有播出的部分或者是“此处删节×××字”的作品,也不知道何时才可以看到。期望应该是在不远的将来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