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作者魏坤琳,人称Dr。魏、“叨叨魏”,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运动控制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人脑的工作方式。关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人都知道,他是连续四季的科学判官,经典台词是“科学是我判断的唯一标准”,因此被大众称为“科学男神”。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科学男神怎么会跳转成科学奶爸呢?
据说,这主要缘起于7年前他大女儿的.出生。像我等父母一样,宝宝的到来,让魏教授开始密切关注各种。结果他发现,很多在科学界已被批判多年的概念理论,仍打着“脑科学”的旗号在市面上大行其道,比如“右脑开发”“大脑只开发了10%”等错误观点。还有些商家出于商业目的,对科学理论进行了曲解、篡改或恶意夸大。
作为一个脑科学工作者,魏教授对这种现状很无奈,也很痛心。在他看来,伪科学育儿观点的流行不但让家长白花冤枉钱,更是浪费了孩子的成长时间和机遇。于是,两年前,他跟多位从事儿童脑科学、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家好友们共同发起了早教平台爱贝睿,通过写文章、公开课、开专栏等形式,给家长普及靠谱的科学养育知识,旨在让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宝宝。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就是这些努力的结晶,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全书不发鸡汤,也没有纯粹基于个人经验的方法,而是立足脑认知科学和儿童心理学,提供可靠的科学。这本书不仅能给家长们带来了最新脑科学研究的理念和工具,还提供具体的育儿方法,扫除了很多伪科学误区,让家长少走弯路,可以算得上是一本干货满满的科学育儿指南。
关于育儿,从新手一路摸爬滚打已3年有余,但坦白讲仍旧所知甚少。看似一直努力学习,可都是临阵磨枪,有了问题才四处查漏补缺。育儿成了十万个怎么办,成了一堆琐碎零散的问题集合,消磨考验着有限的精力和耐心。
为寻找答案,常被巨大的信息流裹挟,迷失在商家炒作和冒牌专家的民科理论里。“年度八大育儿误区”、“别再拿无知折腾你的娃”这些触目惊心的大标题,看的人肉跳心惊。万一不幸中招,恨的直拍大腿怎么躲着躲着还是一脚踩坑里了?身边一位家长直接放言,谁说的我都不信了,反正我妈也把我拉扯大了,没痴没傻,可这一时的痛快又能豪言几次呢?
所幸遇到这本育儿秘笈,“智力、情绪、运动、语言、创意”,五脑全面助攻。从表面现象问题入手,揭示本质,让读者更接近更真实的世界,了解更底层的思维。
书中以科学实验依据的各种反常识,教你辨别靠谱科学,练就火眼金金,厘清育儿路上的迷障。原来论文怎么看还有大学问;都是实验研究,结论可靠性却有讲究。还有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原来真正应该吸取的经验是这些!
当别人蜂拥追逐右脑开发,当家长群大谈特谈一万小时理论,当小区妈妈们纷纷探讨着该上什么补习班,看完本书可以气定神闲,有的放矢,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最值得付出和投资的方向。
比如,目前孩子班上同学还没有开始识字,因为老师家长担心过早识字,破坏孩子想象力。由于知道早识字会启动阅读的马太效应这个反常识,给孩子的3岁礼物就是爱贝睿出品的小刺猬识字游戏盒子。有时候几天没玩儿,孩子还惦记没给小刺猬喂汉字会饿着。小家伙目前已经学会一些汉字,走在路上偶尔看到自己认识的字,会大声念出来,还忙不迭的说,妈妈我会认字啦!那自豪的小神情,令你欣慰自己的孩子获得了一项先发优势。
又如学钢琴这事儿,身边父母要么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自责会不会让孩子错过发育,要么孩子不喜欢钢琴你一句为他好就赶鸭子上架硬逼。可弹钢琴到底为啥对孩子好?当在书中知道学钢琴主要是能促进大脑胼胝体发育,这时可以松口气了,因为除了钢琴,学习其他乐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July 5th, 2010
It was the first day of our summer holiday.All of us were very happy. Why? Because we have two months to do things we love to do.We are free.Although we have some homework.But we can finish them in several days.And the rest time we can make good use of.My god! We have been very tired after hard studying.In summer holidays,I want to have full sleep and eat good food in order to replenish myself. Last but not the least,I will have a good rest.
如今大家都在提倡鼓励性教育,那么如何对孩子赞美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呢?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建议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1、表扬努力,而不是表扬聪明。
2、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
3、表扬成长,而不是表扬表现。
经过心理学家长期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秉持的观点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你告诉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的时候,表面是在鼓励孩子,实际是在潜移默化的帮孩子塑造成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觉得事情做得好是因为自己有天赋,做的不好则是没有天赋,所以面对困难时就选择知难而退。这样表扬孩子的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反而可能妨碍他将来的发展。
这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我们的校长就常常鼓励我们表扬学生要具体,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表扬时对学生较吃力的同学经常说:\"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行!\"对有奇特想法的学生说:\"你很有创造力,但是还要继续努力。\"对说话声音小的同学说:\"你的声音真好听,能再大点声吗?\"对于从不发言的同学说:\"你今天的表现让我感到骄傲。\"今天成长型的表扬方法正跟我们平时学到的具体表扬方法相吻合,所以只要这样表扬孩子才会让孩子对自己建立起自信心,提高学习、思考、积极表达的兴趣。
孩子做得好时,要用成长型的表扬方法,同样在批评孩子的错误时,也要用成长型心智模式来看孩子的.品质。
批评孩子的错误时,《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建议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1、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
2、不要放大错误行为,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3、要告诉他如何改正。
批评孩子的真正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发泄你的情绪,所以当孩子做错时,老师跟家长一样都应该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这样孩子才能改进,才能成长。如果我们不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只顾自己发泄情绪,这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只会使他越来越讨厌我们的批评。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讲他这件事错在哪儿,千万不能翻旧账,不要把他一次的错误无限放大。无理由的扩大批评的范围会造成失焦,也给不了孩子具体的指导,而且很容易激起孩子的抗拒和反感情绪。
所以,孩子犯错不是不可以批评,而是要用正确的方法批评。用成长型的批评,孩子会成长;固定型的批评,既不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也不告诉孩子该怎么办,那不是批评,而是发泄情绪。这样批评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没有个性,缺乏自尊和自信。我们老师和家长在这方面也应该注意批评的方式,让孩子明确改正错误的方向,这样对孩子的终身成长才会有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