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从六七十年代时几乎没有几个人拥有自行车到二十一世纪随处可见,方便快捷的共享单车。是的,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舒适。
“共享”顾名思义,是“共同分享”的意思。然而,有一些人似乎并不愿意与其他人“共同分享”:涂改车牌号和二维码,将车轮加锁,改装单车等现象比比皆是。这样做,自己确实是方便了,可这样,真的达到共享的意义了吗?将共享资源据为己有,真的做对了吗?
前不久我在街上散步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高中生正面红耳赤地和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妇女争执。走近一问,才知道这事情的原委——这位高中生想要骑走共享单车,正在开锁的时候,忽然,楼栋的门开了。那位中年妇女跑出来,大声的骂道:“这共享单车是我家的,你怎么想骑就骑啊?”高中生倍感委屈,据理力争:“共享单车,若属于个人,还是‘共享’的吗?”然而那中年妇女一句也没有听进去,仍大声的咒骂,指责中学生。看到这一场景,我不禁唏嘘:如今人民的素质竟这样差,不顾别人是否方便而自顾自地将共享单车据为己有,甚至还不知悔改,仍不停地争辩。试问,这样的共享还能称之为共享吗?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使用负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想到下一个人是否用的舒心,而不是将共享资源据为己有。
所以,我在这里呼吁:请在使用共享资源时考虑别人,不要只顾自己的方便。让“共享”成为真正的“共享”!
有共享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世界。
寓言材料中,富人所以认为儿子聪明而怀疑邻人,完全是感情先人为主的缘故。然而,寓言毕竟是寓言,它虽然蕴含一定的生活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诚然,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受感情的左右,可"感情"代替不了"认知"的"理",相反,"理"大于"情","情"趋从于"理",怎——个",博"字了得呢?
怎一个"情"字了得?据《吕览·去私》篇载:晋平公让大夫祁黄羊推荐南阳县县令,祁黄羊毫不迟疑地说:"叫解狐去当,他一定能够胜任。"晋平公惊讶地反问道:"你说的是解狐吗?他不是你的仇敌吗扩祁黄羊笑了笑说:"您让我惟荐的是县令,并没问谁是我的仇敌呀!当县令,我认为解狐最合适,他能干得很好。因此才推荐他。"果然,解狐很有才干,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县令,又一次,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一位法官。祁黄羊想了想,说:"让祁午做吧,他是再合适不过了,"晋平公听后又很震惊,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认真地回答说:"您问谁能当法官,我就把最能胜任的人推荐给您,您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事实上,祁午正如父亲所料,他办案精细果断,政绩裴然。孔子闻此曾赞叹道:"善哉,祁贺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是啊,祁黄羊两次推荐人,虽然都直涉感情,但他的认知、判断却完全不受感情的左右,盯见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请"的束缚。
怎一个"情"字了得?战国时齐国的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欧丽。,其貌美,就是用今天的"酷毙了"、"帅呆了"来形容也不为过—尽管妻、姜、客人都一致认为他"美于徐公",他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当他见到徐公·"孰视之","又窥镜而自视"后,就不得不自以为不如"甚至"远甚"了,无疑,邹忌是希望自己比徐公关的,他也一——定有着那种感情上的自爱,但难能可"的是,他竟能突破感情的樊篱,冷静清醒地分析自己的"美",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认知判断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说:"每个人必须承认,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人必须完全不对这事物的存在存有偏爱,他在这方面纯然淡漠,以便在欣赏中,能够做个判断者。"这一点邹忌做到了,他在"纯然淡漠"的心态下所表现的自知之明,不仅赢得后"的赞誉也是"认知"高于"感,请"的有力佐证。
怎一个"情"字了得?臂代历史学家陈寿的父亲因犯错误,受到诸离浇的严惩而郁闷致死,然而陈寿并本因为孔明是仇人,就御"情"忘"理",歪曲历史,他"按事情的本来面目",写诸葛亮"东联北拒、高瞻远瞩,励精图治、赏罚分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而突出了人物的雄才伟略、高风亮节。陈寿也是人,以其历史学家的心灵,当然有着丰富的感情,"***父之仇"他能忘吗?当然不会!可他竟能抛开个人的爱恶,如此"歌颂仇人",大讲实事求是,也绝非"认知"出现了毛病。这,只能说明“感情”左右不了“认知”,其影响是有其局限性的。
哦,怎一个"情"字了得!
亲情就像一汪清泉,滋润干涸已久的心田;亲情就像一片暖阳,照耀阴暗寒冷的心房;亲情就像一股和风,吹拂坚硬寂寞的心窗。如果我是幼苗,那亲情就是雨露;如果我的帆船,那亲情就是海风;如果我是夜行者,那亲情就是北极星......人生短暂,获得亲情、享受亲情的时间太少,却也太多。仔细去体味生活,你会发现,亲情就在不经意间。当你渴了,姥姥会为你端上一盘水果或端上一杯温水;当你饿了,妈妈会给你做美味的饭食;当你遇到难题了,爸爸会帮你讲解,帮你找到思路。
窗外月朗星稀,如墨般的黑夜上点缀了几颗宝石,散发出微弱的光芒。钩子一般的月亮静静地嵌在夜幕中,注视着还在台灯下奋笔疾书的我。
笔尖飞快地在纸上移动着,发出沙沙的声音。停顿了一下,放下笔,抬头看了看时钟。“我喃喃自语。”稍作休息,便又重新拿起笔继续忙碌。
“吱呀”一声,门开了,妈妈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
一丝若有若无的奶香飘进了我的鼻子里。我手不停,头不抬地问:“怎么了,妈妈?”
“噔”,一个盛满牛奶的玻璃杯闯入了我的视线中。“喝点儿牛奶吧,热乎着呢。”妈妈温柔的嗓音响在我的身旁,十分悦耳。
“恩”依旧没抬头,嘴上答应着,“谢谢。”这是我一贯的举动。
妈妈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没有开口,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写完早点休息,明天还要早起呢。”说完转身推开门走了。
我停下了笔,静静地凝视着眼前前的玻璃杯,上面映出了我浅浅的黑眼圈。突然一笑,吹了吹冒出的热气,整个身心沉浸在牛奶的香味中。浅抿一口,温暖的牛奶中满满的全是爱。
亲情是一首诗,细细品味才得其中的奥妙;亲情是一碗水,即是平淡也能解”燃眉之渴“;亲情是一缕风,只有静下心来感受才有所得。亲情就在身边,太少也太多。
过分地、超出一定限度的珍惜,绝对是一件坏事。
我的父母都是从艰苦年代过来的,对什么都抱着珍惜的态度。有段时间,我在家里住,用完的圆珠笔顺手丢进垃圾桶。第二天,这支圆珠笔准会出现在桌上的玻璃瓶里———这个玻璃瓶是十年前的空药瓶。圆珠笔是父亲捡回来的。这种废旧的圆珠笔父亲积攒了一抽屉。因为舍不得丢弃废旧的东西,家里壅塞不堪,充满了垃圾:用坏的餐具,折了一条腿的木凳子……家居环境被破坏得一塌糊涂。要找有用的东西得翻拣半天。这是过分珍惜的结果。
有一年秋天,我给母亲买了一瓶护肤霜。一天早晨,母亲往脸上涂护肤霜的时候,不小心碰翻了瓶子,护肤霜洒了一些在桌上。我正要拿毛巾把洒落的护肤霜擦掉,母亲飞快地用手指将它们抿进了瓶子里,说:丢掉多可惜,这么贵的东西。结果,几天后,整瓶护肤霜都变质了,只好丢掉。这也是过分珍惜的结果。
过分珍惜还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过分珍惜一份工作。其实这份工作并不适合你,你的价值也得不到更好的体现,甚至已成一种负担和痛苦,却舍不得放弃,一直用“工作难找,毕竟生活还算稳定”来安慰自己。结果你这一生就在这种痛苦的珍惜中堂皇而过,失去了更多发展自己的机会。这种过分珍惜是一种自我阻碍。
比如过分珍惜一段旧时光和往日的某个恋人。明明知道一切都已经结束,一切都已过去,再多的思念和留恋已无济于事,偏偏要沉湎于往事,痛苦不堪,不能自拔,结果忽略了近在咫尺的芳草,错过了眼前可以把握的更为美好的风景。这种过分珍惜是一种自我伤害。
生活的路太漫长,生命的容量太有限,我们不能在一种过分珍惜的心情中把什么都握在手里,放在心上。我们必须放弃一些无用的东西,给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腾出足够的空间,然后轻装前进,去追求一种充实丰盈的人生。
月华沐地,氤氲的香气让屋内的`人影显得不真切。庭院内有两棵树,一株是桂花,一株也是桂花,准确的说是用来制香的“木犀花”。仍旧含苞待放的它们已然被剥夺了芬芳。
我知道,每年祭祖的日子到了。
每年十月十五都是祭祖的日子,一家人赴家族神龛,有最年长者取出祖传的香篆,安置在被两只同黄狮子驮扶的紫砂宣德炉中。再由次年长者制香“沉,檀,各一两,麝,涎,各一钱,如法烧”。而作为最年幼的我则是负责焚香后的理香灰等杂活。
“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淡薄的雾气自精巧的紫砂炉中袅袅升起,散成千万细缕向屋内四处奔散,漫漶了眼前的一切。香盘上未能在枝头绽放的桂花在香气的敲门下耷下了花瓣,淡紫色的烟从中泄露出来,似是昨夜春雨过后的凌晨,还留有晶莹剔透的露珠。木樨香虽没有古龙涎那般昂贵,却低调,不奢华,亦是对先祖们莫大的敬重。
素馨的花香只是芬芳的前调,沉香和檀香使味道变得更加浓郁,还有麝香的暗中辅佐作为香的底蕴。如麻似的心也逐渐心旷神怡,香也从如丝如缕变成云雾缭绕。
轻烟袅袅中,我仿佛看到一位位先祖微笑着,娓娓道来为后世子孙讲着一代代的故事;我仿佛跟随他们穿梭在历史的风尘中,见证着祖祖辈辈的生活和命运;我轻嗅着缕缕清香,摩挲着历史和文化留下的印记。烟霭杳杳,静心祭之,层韵渐开,幽芳沁人。似一场灵犀的相遇,恍惚间重临一回先祖们经历的光景,对典雅文化的敬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后世的期待……
香闭,故事讲完了。
我轻轻将炉中的香灰理好,置于桂花树下泥土深处。
生命与道义是可以兼得的。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听来豪迈雄壮的成语对后世的影响颇深——舍生取义。可在我看来,活着与坚守道义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拮抗关系。相反的,正是因为我们热爱生命、珍爱生命、拥抱生命,才能创造出如此宏伟并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事实上,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辉煌博大的道义,生命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存在价值。
生命的道义可融汇世间所有人文道义。试想一下,假如孟子在提出“生与义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自负之论前就已经为世间各种乱七八糟良莠不齐的道义燃尽生命之火,或者仅是为著出这一宏篇巨论、旷世绝文就献上生命的权杖,最终也只能成一个被世人取笑为只管讲义不顾死活的愣头小子。中国古代的传教者们,大多有一个弊病。他们自负地以为自己早已参透万物之道,整日狂妄地试图将自己的一切思想架凌于生命之上。他们喜欢对社会指指点点,喜欢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出发、行动。他们将自己这些繁琐忸怩的思想称为道义,认为它们已经超然物外,却从未想过,道义之传,必需生命之存。
有这么一个传说,世间有一种鸟,一生只歌唱一次,就是当它将自己的身体用最长最尖锐的荆棘刺穿之时。那歌声能穿破苍穹让上帝微笑,因为付出了撕开生命的代价。无数人为这一傻鸟传说动容、泪落,认为那濒死前的一声悲鸣即是鸟生命价值的体现。然而,鸟的存在仅仅就只是为了那微弱的几声啼鸣么?不会啼鸣或是啼叫声不能令人赏心悦耳的鸟就是毫无意义的么?鸟就真的不能有除被人类重视以外的理想了么?生命赋予了万事万物生机与力量,再由这些力量衍生出分枝,形成系统与文明。不为何而生,生就是生,生即价值,不需要人类再绞尽脑汁地为它寻求所谓的存在意义,大自然宽宏博爱,你真的不必再去斤斤计较。
道义是因生命的蓬勃而显得光彩斑斓,你若是还想在生命与道义之间画上小于符号,牺牲这世间唯一属于你的力量去满足你泛滥成灾的***,甚至贪婪到妄图让神与你说话,嗨,脑子坏掉了吧!
有个一直争议的问题:世界上最美的感情是什么?有人说是爱情,爱情的绵长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有人说是友情,多一份友情便多一份快乐少一份烦恼。现在,我认为:亲情,父母子女之间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
爱情固然绵长,但它也渐渐抵挡不住金钱的腐蚀;友情固然真挚,却难以经历时间与距离的考验;只有亲情,金钱不会让它变质,时间与距离不会使它淡薄。这种血与肉的感情不会体现在肤浅的言语中,而是要在每一个行动,每一件小事中去体会……
熹微的晨光夹杂着奶香弥漫了整个屋子,我起床后,悄悄走近厨房,有看到了妈妈煮牛奶那熟悉的背影。看着从锅内团团腾起的热气,以后您早上不用再起早为我煮牛奶了,我在学校吃得挺好。”妈妈微笑着:“没事,喝杯奶,精神才好,在学校才能跟得上老师的思路呀!快去收拾东西吧,一会还得上学,别迟到了!”待我收拾好一切,一杯温热的牛奶已放在桌子上。旁边还有一个热热的鸡蛋。我明白,对我的爱,母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对母亲的爱,我则是一条喧嚣浮躁的小溪,永远永远只能是她的支流。
伴随着急促的晚自习放学的铃声,又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当我带着一身疲倦走出校门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父亲。我们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小孩子,父亲也许就是抱着这种心理而每天晚上都能接我。我不止一次地劝父亲不要接我,可父亲总是重复着那句:“不放心你。”自从上高中的那一日起,父亲便每天都来接我,尽管,家离学校并不是很远。日复一日,短短的路上不知印上了父亲多少足迹,也不知在我心里印下了多少次感动。夜路本来很黑,因了路灯,因了雾,因了这种爱,变得朦胧而美妙。
我想,爱的美好就在与无数的付出。亲情的无价让我懂得了如何感动。人生的旅程永远有亲情的所在,那么就没人比你幸福。
有爱的人是美丽的。反之,人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人间还有真情在。
何谓“亲亲”,即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何谓“明理”,即通晓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经典里,君子的修养正是由此人手的。所谓"孝梯,仁之本也"、"格物致知"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然而在那则《韩非子》的寓言里,我们看到了二者之间矛盾的一面。
说的是宋国一富人,墙被大雨淋坏。儿子与邻家老翁都提醒他小心失窃。果然,富人晚上丢东西了,于是他认为是邻居偷的,而又很以为儿子聪明。我想:倘若是两个毫不相识人提醒他,结果又会不一样吧。由此可知:感情的亲疏对人的判断,影响不可谓不大啊!
人非生而知之者,然而人生而有情。感情是构成人的关键元素。李密《陈情表》句句含情字字有泪,不仅当时打动了皇帝那颗威严而冷酷的心,而且也感动了后世读者。何以至此?不正是由于一个情字吗?"文为心声",多少篇千古奇文,因其情真意切而流传后世啊,文学如此,艺术亦如此。艺术大师倘若没有激情没有足以让观众共鸣的激情,而大师则沦为工匠、艺术亦只剩技巧了。因此,人无时无刻不为感情而"呼吸"。这正为受感情所困惑埋下了伏笔。
当感情与真理并行不悸的时候,感情则成为激励人去奋斗的"催化剂";可当感情与真理发生冲突的时候,却又怎么呢?林觉民在《与妻书》里说:即是爱汝之心,使吾敢勇于就死也。在这里情感升华了,困惑消失了。"爱汝之心"与"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合而化为一股浩然之气,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能够说:林觉民的《与妻书》便是在面临情感与真理的冲突时比较惊心动魄的答卷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