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每一代青少年都带着每一个时代的动力与活力。我们是建设祖国的栋梁!我们继承着一代代青少年的优秀品质。同时我们也具备着前代青少年们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我们注定会成为社会的主角。
00后是特殊的一代,不论是生活还是衣物上,远远比先辈们的生活更美好,网络成了我们发挥创意的舞台。我们从羞涩的小朋友,变成了一个个懂事的“小大人”。中华人民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们心里扎根,我们在用流利的.外语与世界接轨。我们小小的年纪,却用自己的力量在告诉世人00后的坚强,因为我们是00后,朝气蓬勃的00后。
我们是00后,努力奋斗吧,新世纪正在向我们招手,新时代的大门正在因我们而敞开!
那天,天空灰濛濛的,天气不是很好。“终于完成了!”看着我做了好几礼拜的美劳作业,我不禁在心中欢呼,但这时,弟弟横冲直撞地向我跑来,而且把我的作品弄坏了!当时,我气急败坏地开始臭骂弟弟,而他也不甘势弱,因此这场战争就开始了!
事后,弟弟不再理我,生活好像少了些什么。在书房里,没有弟弟和我的对话声,没有弟弟和我分享学校趣事,没有弟弟讲的笑话,只有弟弟无聊的翻书声。此时,我后悔了,我不该和他吵架,我不该因这件事而大发雷霆,我不该臭骂弟弟一顿……好多好多的不该,但我该如何化解危机?后来,我决定要和弟弟好好沟通一下。
沟通在心灵间搭起了桥梁,给了解提供机会。和弟弟沟通后,我才了解,原来弟弟是要拿工具给我,不小心弄坏了我的作品,却让我炮火猛攻。于是我站起来向他说对不起,我们两个握手言和,两个人之间的冰墙也溶化了。原来,道歉是一种特别的'魔力,它能让战争变为和平,让愤怒变为温和,让难过变为喜悦,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更加坚固!
有时想想和别人争吵,是不是自己的错,如果能知错,并且向对方好好道歉,一定能得到原谅!相信,了解彼此,并了解当中的误会,就不会发生友谊破裂的事了!下次,和别人争吵后,先冷静下来,再思考该怎么做,一定会想到很好的方法!
中学的时候,我就听说过钱钟书与杨绛的名字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没有阅读过一本,包括《围城》。近期心情多有不佳,于是不断阅读,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杨绛先生,以及她写的《我们仨》。
这本书我是在微信阅读中看完的(通常我只看纸质版,但这次微信阅读居然给了我一周的会员权利,让我可以随时在微信阅读,阅读过程中得知小帅以及她的朋友也在看这本书,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的巧妙: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于是你会发现,你身边有许多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如果要用简练的语言来总结,应该是杨绛先生在书本末提到的一句话:”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她与钱钟书先生以及女儿阿圆的一生,一个女人的一生,一个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凝练的字句、平静的叙述、鲜明的人物,大多数时候都觉她仿佛一个旁人一般,却能步步引人入胜。从民国到新中国,人们经历了许多的苦难,但在书中从不见过度的***,看不到生离死别的过分的哀痛,看不见抱怨,这种豁达的情怀以及处世之道,是我非常的佩服的。我在想,如果我也活在那个年代,我会怎么样去面对这般生活呢?
我无法在一夜之间表达完自己所有的感情,只知道这段时间的不停阅读,性情逐渐得到了改变,刺头在逐渐拔去。放不下的,学着放下,拿得起的学着拿稳。
“人生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然而我们却不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但通过阅读《我们仨》这本书后,我对他们的认识更近一步了。
整本书分为两部分,低一部分中,杨女士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是写了钱氏夫妇赴英国留学,他们远离家乡,不复早父母庇荫之下,都有点战战兢兢,但他们两人作伴,相依为命,他们在那的生活可以说是又节居又欢乐的。印象比较深的是钱先生出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了大半个门牙。我都为他揪了吧心。幸好他没事。在牛津学习时,由于学费较一般学习昂贵,还要另交导师费,房租,伙食费也较高,于是为了节省点,杨女士不得已而求其次,只去做个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并且钱氏夫妇还是去老金家做房客,可见他们还是很节居的。这本书告诉我们钱氏夫妇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然而我们却不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但通过阅读《我们仨》这本书后,我对他们的认识更近一步了。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这本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痛定之后,只剩下满纸洞彻生死的达观……
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就是她写的他们家的`一些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每句话,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亲情气息。
认识杨绛缘于钱钟书先生,读书年代,读《围城》曾被我们视作为一种时尚,仿佛不读《围城》就不是文学爱好者。由此,也进一步了解了钱钟书先生和他的家人,这样的了解毕竟不一样于历史课本中的简单介绍,这样的家庭也毕竟不一样于我们。但是,一向以来却从未读过杨绛先生的文字,也许当时的读书更多的是追随潮流吧。
说实话,开始是以一种淡淡然读杨先生的《我们仨》。这样一本纪实文集,简单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过的六十几年岁月。从两口之家的小甜蜜,到两人去到牛津,在图书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总也找不到什么喧哗的声音,找不出任何干扰项去打破这片宁静,老人像是在轻轻的对自我言语,在亲人墓前一齐回忆那逝去的日子。在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相继过世的沉痛打击下,杨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记录着生活里点滴记忆,也许这是她对逝去的人的最好缅怀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脱的唯一途径吧!
咦?外面落下那白白的'东西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哦!原来是下雪了。下雪了,可以堆雪人,打雪仗……真是太有趣了!感谢雪神为我们下了一场大雪。
我打开窗户,看见雪正急急忙忙地往下落,看来雪真想快点落地上,好让我们来堆雪人,把一个漂亮的雪人献给雪神,来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风姐姐把雪一会儿往右边吹,一会儿又往左边吹,弄得雪不知道该往哪边下,看来风姐姐太调皮了,应该给它一点颜色看看,谁让它把雪神弄得左右不分。
下了很长时间,雪神终于把雪下完了,就可以堆雪人了。我先找一块白雪,滚成两个圆球,一大一小。大的做身体,小的做头,这样雪人的大概部分就完成了。还要准备胡萝卜当雪人的鼻子;拿帽子给雪人戴上,让它不要怕冷;拿树枝做手臂;还要给雪人画上眼睛、嘴巴和围上围巾……一个完整的雪人就好了。
雪后,树枝上、屋顶上和马路上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真像一片白色的海啊!下雪时,人们都拿伞到外面看看风景;下雪后,人们的双手仿佛都不听使唤了,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人们玩得不亦乐乎。
下雪后的美景实在是太美了,我真不想让雪化掉。
“下雪了,下雪了,同学们,大家快出去看雪呀!”老师欢呼着跑进教室来。看着老师那欣喜若狂的表情,我觉得老师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女孩。
正在写作业的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把笔一放,争先恐后地挤出了教室。我和姚雪芬手挽手,也跟着同学们走出了教室,来到走廊上看雪。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断地从天上落下来。有些同学干脆用手去接,接住了就小心翼翼地用另一只手盖住,生怕雪花会自己长脚跑了。我曾听人说雪花像糖,但是没尝过。我就用手接住了一片雪花,凑近嘴边,用舌头舔了一下。哇,好冰,好凉呀,就是不甜。
雪越下越大,雪花也越来越大,好像哪个魔术师给它们施了魔法,使它们变得这么大。
楼下不时传来因追逐嬉戏而发出的笑声。有些同学可按奈不住了,一个箭步冲下楼去,在雪中玩了起来。有的同学在雪中捉迷藏,有的同学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有的同学在积雪,玩的不亦乐乎。
我和姚雪芬拿来一把雨伞,伞面朝下,搜集起雪花。我们抬着伞,听着雪花落在伞里的“沙沙”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上课了,我们都依依不舍地跨上楼梯。
这场雪会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留到永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