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打过放学铃了,只有我们班还在拖堂。这时,程老师公布了一件事情:区教育局第一次在我们班组织公开教学,发给我们的讲义——俄国作家契科夫写的《凡卡》就是要上的课文。
当程老师要求几个同学在那天按顺序朗读时,我不安地扭动着身体,我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我准能念好。但是程老师对我说:“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我很沮丧。
在回家的路上,路过小树林时,我咽了一口唾沫后大声地念了起来。凡卡和我的遭遇多么相似啊!凡卡给他爷爷的信中提到的“奥尔迦”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和好朋友妮儿。我甚至能感受到凡卡写信时的心情。
我的声音是不好听。但是,嗓子沙哑的人就只能在树林林读喜欢的课文吗?我难受极了。
当程老师让同学们留下来“过关”时,我忍不住爬在窗户外面听。
轮到赵小桢读时,她读得奶声奶气,根本不像穷孩子凡卡在恳求和哭泣,凡卡绝不应该有这样的腔调。
我大叫出来:“不对!”这让她们都说我在嫉妒。我气得要命,我真不是个小心眼的人。
“好吧,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我委屈地想着离开了。
公开课上,到赵小桢念的'时候,她却怎么也不肯抬起头来,程老师脸色苍白,我很想把心里憋了很久的感情痛快地吐出来。我咬紧了嘴唇,郑重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程老师扫视了全班,最终点了声音沙哑的我。
我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而且流泪了,不知不觉我已经把其他同学的那段也读了。我停下来,大家都很专心地听。安静的教室,只有赵小桢的抽泣声。程老师在我坐下后用发颤地声音对我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我又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把我的魂都带走了。放学后,我一定写一封像凡卡写给他爷爷的信一般长的信寄给我乡下的爷爷,我知道爷爷的地址。
家乡门前有池塘,池塘的水虽有点浑浊,但我仍然爱它。我还 记得我做过的“傻事”:有天,我突发奇想,既然是池塘,肯定有鱼吧。我跟妈妈说我要抓鱼。于是妈妈教了我种快速又有效的“饭篮子捕鱼法”。
我先把米饭倒进篮子中,再放进块中等大小的石头来增加篮子的重量,然后把篮子放入水中。我静静地等待着鱼上钩,连大气也不敢喘,生怕惊恐了鱼儿们。“哈,上钩了!”我连忙把篮子提起来,把鱼放进水桶中。我欣喜若狂,心里暗暗地夸赞自己:“干得漂亮!”经过反复十几次后,我发现鱼次比次少,这鱼可真是狡猾!虽然用饭篮子捕到的是些小鱼,但我也已心满意足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战利品展示给妈妈看,高兴地说:“晚餐有鱼吃喽!”妈妈无奈地说:“这鱼太小了,烧个汤都不够!”于是我把鱼放生了。
池塘旁边是几棵桃树,桃树不如其他树有姿态,还 会分泌出令人发呕的桃油,但我仍十分喜欢它。春天来了,桃花盛开,那朵朵可爱的桃花就像个个天真的少女。我喜欢把桃花掰成片片的,撒在水中,那真是美极了。
我更喜欢吃桃子。夏天,把桃子放到井水中浸几分钟,吃起来两个字,爽!甜!
家乡的.房子比较大,大概有两三百平方,是典型的两层楼。二楼有个大平台,有二十个平方左右,我喜欢在那玩。赏风景可谓是绝佳:看后面是片竹林,碧绿苍翠;看前面是方稻田,金黄一片;看远方是几座青山,连绵不断。
家乡的人,过着简朴的生活。家乡是种暖暖的回忆,我爱我的家乡!
深秋,路旁一棵树快要枯死了,它的枝干无精打采地垂下了头。其中,有根树枝上的一片叶子,面对如此情景,有些沮丧。因为它知道,再过不久,它就会连同树枝一起死去。不过,它没有绝望,而是选择不放弃。它的底下是一片湿润的土地。恰巧,在这片泥土上,竟有一株小小的树苗。它们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
树叶有些疑惑不解地问树苗:“你天天待在这里,不孤单吗?”树苗想了想,微微一笑,温柔地对树叶说:“以前是有些,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因为你来陪我了!”树叶听了还有些不好意思呢!它沉默了一会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毅然决定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为这个新朋友,做些什么。
树叶说到做到。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而树叶呢?不久就飘落“归根”。在它将要腐烂的一段时间里,它选择要成为树苗的“养料”。它渗入树下的泥土,用行动说出自己的心声:“小树,哦,不,未来的大树!你是我这一生中最后的朋友!”
数年后,树苗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当然,有数不尽的落叶“归根”,它们选择的是为树的`茁壮成长作出最后的奉献。是的,一片又一片的落叶,就这样继承了一个承诺:要和树苗做一辈子的朋友。这是一片落叶的心声,也是无数落叶的心声……
雨过天晴,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珍珠般雪白的光芒,银光闪闪,承载着我们多少回忆与留念?池面,涟漪与光芒交融,凝练成千年不变的传奇。
如果把湖水看做一幕记忆的夜空,那么那点点光芒,就如一池星子,闪烁着记忆的美好。拾一颗星星,让它那股温暖在全身肆意流淌。正如雨过天晴,给人一股诗意般的美好。
登上索道,我遥望你那雄浑的背影,与青色的大山遥相呼应,终练成旷世奇葩。
随后,我携带着一滴水,一滴泪,还有一滴雨,一同浇灌进我的心,从此这段记忆,在晨光里,湖水中,凝结片刻成为永恒。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