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看到手上捧着的这本崭新而又精致的《中国现代史》,待我轻轻地抚摸过她的`封面后,我翻开了她的扉页。
这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讲,先后用七个章节的篇幅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北洋军阀的末路、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全民族抗战的展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用单独一章的篇幅来阐述属于“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中的哲学、科学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情况,让读者在为祖国和民族承受着巨大历史灾难而扼腕叹息之时,对国家未来的走向有更深沉更深刻的思考。
同样,我的思考也由此开始。
中国现代史的七个阶段
1。1919。5-1923。1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汇文大学、中国大学等13所大学3000多学生,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官吏的阻扰到天安门前集会,学生们手执写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的旗帜,一致要求惩办曹汝林、陆宗舆、张宗祥三个代表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集会演讲后,即列队游行xx,这就是名垂史册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
我在听完这一轮讲座之后,虽然是有懵懵懂懂的地方,但确实是有所收获的。这一次的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的教授杜丽红老师演讲的主题是《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
首先,老师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就是我们最为平常不过的个体生命的出生与死亡,衣食住行与吃喝拉撒,因为在面对这些时,我们可能是毫无意识的,或者是以文化观点的角度来解释他们的运行,而杜丽红老师所表述的是“这背后不仅是文化观念,更是制度和权利”,融入生活之中的规则,程序都在井然有序的运行当中,于是这就便涉及到我们该如何感受到这背后的制度与权利?杜老师以“水”为例,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来让我开始感受这背后的制作运行!
杜丽红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获得水?”,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要比我想像的更为复杂,因为这不是老百姓自己的问题,它涉及的主体包涵政府、水厂还有百姓,也有农村和城市的区别。从以前的井水到现在的自来水,水成为一项公用事项,买卖方式改变,消费方式改变。由老百姓对水的评判(干不干净到组织与制度评判的出现,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并让科普机构去传播,于是成为了大家所接受的“常识”。这一点便很好的解释背后的制度和权力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我想那是知识的产生和制度的运行合二为一。
然后,老师从日常生活的制度化入手,即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被制度化了的。是由行动者制定和执行的。近代以来,国家对日常生活进行管理,社会相关惯例到冲击,各个利益团体和组织在面对问题时如何在国家介入的情况下保存自己的利益。国家从上而下的制定和推行,团体或组织从下而上为得到对制度的认可,因此会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中,这个在国家与社会团体中各自满意的一种状态,这种互动,杜老师称之为“相互博弈”,也正是这种博弈,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杜老师提出了三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特征,第一,全球化与在地化并存的过程;第二,制度的延续性和断裂性;第三,如何深入到技术原理层面。我理解于全球化是具有共性,在地化或是每个个体却又有自己的属性,(这里制度的延续性和断裂性并不是很能理解,而对于能错综复杂的现象提纲挚领,看清背后的实质,是一种不错的收获启发,技术原理便由此产生。
而对于制度的制度生活化,正如杜丽红老师所言:“制度虽是书本内容,但我们不仅是要认识书本的\'知识,还需利用观念构建一套话语通过制度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大家共同遵循的尝识性的知识”。语言系统的不同能够让新的常识性的事物适应于社会问题中,为人们所接受。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杜丽红老师强调的是,一个制度的运行并不是国家强制推行的。而其中包涵的一点是,在辽阔的地域,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这是我参加的第一场涉及到我专业的讲座,不论是聆听老师的讲解,黄老师,徐老师的总结,还是同学们的提问,我明白的是,我需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
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的读后感,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如***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1、在这此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难关,从不幸的沉渊到艺术的顶峰。她每天辛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证明了残疾人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了心灵至美与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2、我很感动,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说的没有错,张丽莉老师的班上有一位同学,他超级不喜欢语文,张丽莉就特意在课堂上让他朗读课文,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夸他“声音有磁性,很好听”。一段时间之后,那名同学的语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我觉得她很了不起,这时我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3、
记住这些名字吧,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和榜样。记住这些面孔吧,他们为我们叫醒了内心的狂热。这一刻,他们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我数次落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有一种泪,从你脸颊无声无息滑落,那是因为触动了我们最柔软的心田,2013倡导正能量!这次让我深深的意识到了孝顺和行善是最不能等的事情,自己所要追求的梦想必须立即行动,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加油! 在欣赏别人的感动同时,更要学会感动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努力感动自己,幸福快乐生活。
4、无论沈昌健父子将来的科研成果如何,他们这种虔诚而又执着的追梦精神,会好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风飘散,落地生根,生生不息,激励着更多的人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善于圆梦。
5、奖典礼令我泪流满面,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这么多感人的事迹和值得感动的人。这些感动不是因为脆弱,不是因为悲伤,而是“感动”激发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有种情怀是流露自内心的爱给予社会家庭幸福真情洒向人间…
6、是,爱需要传承。感动不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它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明天会截然不同。
7、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8、几多落花擦过额际?几多枯叶缀上衣襟?几多流水带走熟悉的人群?几多雁阵驱走脸上的笑颜?时间悄然掠过我们的头顶,万物以惊人的速度和奇妙的规律变化着。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老人善良博爱的心。是他,让我在二零一四年为之动容;是他,让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寒冬。
9、最后,用一句老人的话来说,那就是: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坚持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无法做到的坚持。而那些获得奖杯的那十大人物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同时也清晰地让我知道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本性,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从这一刻开始,我要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坚持做好事,争取一辈子做好事!
10、有一种爱,无须华丽的表白,你却始终相信它是真爱。它永远真诚永远不变它无需华丽词包装;它好像寒冬熊熊烈火它好像炎夏一缕清风,它激活我们生命能量,它体贴相伴永远。没错,这是母爱。母爱的力量有多伟大?我们无法测量,它往往超越奇迹,铸就辉煌。
11、看完这个感人的故事,我反复思考:一个十二岁的花季女孩,能有如此的坚强、勇敢和心胸,面对如此残酷的人生,还能做出这样的壮举,为他人着想,实在让我感动,让我佩服。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龄,却经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而没有她那样的宽容和大度;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为独生子,却只想着父母和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而没有好像她那样处处为别人着想;我反复问自己,我与她同为中国人,为何我如此渺小,她却如此伟大。因为她有一颗善良、无私、伟大的心。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向她致敬!
12、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13、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14、好像这样令人感动的故事在感动中国节目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是否也应该从中体悟到什么呢?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一个个小事做起,去帮助别人,关爱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
15、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
1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在寒冷冬日里更有暖意。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这些榜样人物也激励着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作出自身努力,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17、我们为这十大人物感动!我们用感动彰显一个人物的高尚,我们用感动彰显一个国家的`精神,我们用感动考验一个民族的素质!此刻,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为此而骄傲!
18、让我们心中充满爱,长怀感恩的心,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从日常点滴做起,在工作生活中于一言一行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美德的光和热温暖我们,也照亮我们未来的路。
19、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20、在20**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人还有很多,有航空英模罗阳;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有孝子陈斌强;有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如果说学雷锋离你太过遥远,那你不妨学学他们。放下内心的浮沉与躁动,去感受这些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而却不平凡的事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变得不再冰冷。其实我们无需伟大,我们只需付出一点责任之心、一点关爱之心、一点感恩之心,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人就足够了。其实人生命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内涵,在于你走过的过程。正如歌手汪峰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样,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朋友!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超越自我,让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义!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我们不平凡的力量吧!从此让我们的人生光荣绽放!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没有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没有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更不可能亲身游历那座精妙绝伦的“万园之园”。原来,圆明园的历史并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圆明园”这个名字已然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的名字了,它代表着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让国人最具民族自豪感的“园中之最”,更是让其后千千代代的国人为之神往、抱憾和缅怀的绝代佳作。
《圆明园》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它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尤其是清晰而又不卑不亢的旁白描述,此起彼伏的视觉冲击,不快不慢的拍摄节奏,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中国屈辱历史的爱国教材,更是中华璀璨文化的爱国教育蓝本。
在圆明园宏伟壮观的建筑背后,我看到了雍正的艺术情操和治国的雄心壮志,乾隆的狂妄自大和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与描绘,都难在那满目苍夷、断壁残垣中,寻找到其300年前的模样,而这部史诗帮我们再现了这场举世瑰造的绚烂多姿,历史也在这滔滔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与迷人。
圆明园因清王朝的繁盛而横空出世,颇有一种俯瞰世界的姿态,却也随着清朝的腐败趋向消亡。这种消逝好像秋天的落叶,灿烂了一个夏天,终究还是随着夏天一起走了,走得那样义无反顾。我觉得它的毁灭应该是一种必然。它确实不属于我们,它只属于那个逝去了的大清王朝。它注定和阿房宫一样不属于后世的我们。它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倩影,任凭我们猜测臆想,让圆明园的“一生”多了一丝凄美,让人心生怜爱。圆明园这个华丽的梦,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这其中就包括雍正和乾隆。当梦醒时,也许只有那个时候的咸丰和那个时代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身处的世界,直到这个梦变得支离破碎,才看清这个世界。但是即便如此,即便这个梦已经醒了,结束了,还是有人不愿从中醒来,期望着梦的延续。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列强不断入侵与吞占中国的时候,大清皇帝还是从努尔哈赤一直走到了溥仪,这才真正从本质与形式上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圆明园在清朝灭亡前被毁,也许预示着什么,但是遗憾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好,官员也罢都没能做出改变,也无法改变什么,预示终于变成了现实,船到江心,悔之晚矣。
在欣赏复原后的圆明园何其雄伟壮观、幽静深邃的同时,我的心中不止一次地发出叹息。这个当年大清王朝为自己筑的梦,一个令今人不止幻想过一次的梦被毁,谁之过失?难道真如维克多·雨果所说那样,这座只有在《一千零一夜》中才会出现的仙境是毁于格兰特将军及其士兵之手?如果引燃炸药的是这些面目可憎的侵略者,那么我想,埋藏导火线的必定是是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个帝国。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哪怕是内火战乱、外敌入侵,就算是在最为孱弱的宋朝,中国的国力依然排名第一。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曾经极度繁荣的帝国在最后倒在了西方的火器之下?我的回答是:落后的科技、僵化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我们拿着弓箭与大刀的士兵们才会在列强的大炮与火枪面前宛如手无缚鸡之力。我仿佛可以听到可恶的老外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后来中国在“天朝大国”的美号中迷失了自己,封闭了自己,也断送了自己的未来,终将一代圆明园断送在敌人的炮灰之中。“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先人给予我们的血的教训。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因此,我才不支持重建圆明园,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这一块代表着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疤痕,就屹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这么的触目惊心,只有这样,才能时不时地提醒与督促着当今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一国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教训,国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同人民一起一心一意谋发展,谨记这为了忘却的纪念——圆明园。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外国人,你们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当我看了《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变。
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这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如果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外国人的计划有怎会得逞呢?
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