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翻看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时,看到了这句话,我感到又不解又好笑:若处处都容忍着,让不顺心的事扰着自己,这“自由”还有人要吗?之后又仔细读了一遍,想了想,似乎又有所理解,大概是要尊重别人的自由,所以要容忍吧。
我也就一下子说服了自己,就这么理解了。
有一次,因历史课上的问题去翻查启蒙运动的资料,其中写到了卢梭与伏尔泰:两人生前因观念不同,虽同为启蒙领袖却相互争吵了半辈子。伏尔泰离世,葬入先贤祠;卢梭病逝,法国人亦把他葬入了先贤祠,并特别选在了伏尔泰的正对面安葬。法国人为之骄傲地说:“让这对冤家死后继续争辩吧!”
卢梭凭什么葬人先贤祠?一个能与所有朋友、无数学者争吵以至无人再愿理会的暴躁鬼,凭什么?一个已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病的患者,凭什么?一个在资本主义的成长时期就公然反对私有制的“疯子”,凭什么?或许,正是凭着那一代法国人的容忍。
今天,当一些西方学者奉卢梭为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将他的思想视作反对后现代主义与纯物质文化的利器时,我们才发现,那一代法国人对这个“疯子”的容忍有多么正确,甚至是超前。
因而,我看到了自己先前的观点有多么浅薄。苏格拉底曾说过,他自己之所以智慧,正在于他看到了自己的无知。但生活中无知的我们,却总因为无知而觉得自己是最智慧的人。而当我们抱着这样的无知态度去理解“容忍”时,浅薄也就难免了。
“尊重别人的自由”,在我们这里,说到底,便是一种“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口气,无非是为了展现自己所谓的“宽容”罢了。抱着这种心态的人或许潜意识里就觉得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但我气量大,我容得下他的错误。别人若是值得有这份自由,我便忍一忍;别人若是不配有自由,我也就无须所谓的“容忍”了。
或许,这正是一种深藏于人内心的,因受到“宽容”这一名誉诱惑而隐蔽了对控制的***的表现。它不能算是真正的容忍,只是为了取得“容忍”的名号罢了。正如卢梭在阐述科技与艺术败坏道德时曾提到的,这种为了装点的伪善一旦被识破更令人厌恶。
而真正的容忍,恐怕在于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能够从心底肯定别人的价值。
不少自命不凡的哲学家、艺术家、诗人或所谓的成功人士,都会认为自己的灵魂比普通人更高尚,自我价值比常人更高。但当他们离开像面包师这样的劳动民众几个星期后,那些高尚灵魂中,不知有多少都将在饥饿的面前扭曲,变为可悲的形状。只是社会的普遍想法,就如空气一般不曾离开,而我们也就因此永远抱着无知去“容忍”别人,“容忍”社会。
人人均如此,社会也就难免无知了。
胡适先生没少受过鲁迅先生的讥讽,但他却能真正地容忍。鲁迅讥笑“整理国库”,胡适有所认同,便在演讲中呼吁先进研究室先为救国出力,再来整理国库。新中国成立后,自然少不了对胡适的一通批判,容不下先生的改良,容不下先生的“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更容不下先生抗战时期出任驻美大使为蒋党谋事的“劣迹”。改革开放以来,多了许多重编胡适文章的'书,常见一句补充:先生思想虽有些过时,但仍有参考研究价值。看到这些,我不禁苦笑:我们终究还是停留在浅薄的容忍啊!读一本书,时时想着它是有误导的,实在是“读书三忌”之一大忌。
我们从争取民族自由开始,寻了一个多世纪的自由,却仍感到不自由。为什么?或许正是在于控制的***没有穷尽,不仅控制自己的自由,还要控制别人的自由。不正有网民一边做着不道德的人肉搜索,一边大呼着无言论自由吗?
可见,只有真正的容忍,才能带动社会宽容,营造讨论的氛围,形成人人有独立思考、人人都敢发言并都能有深刻见解的自由公民社会,从而改变社会的无知,推动社会的前进,带来真正的自由。
所以:
容忍是自由之前提;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我看了这本书的体会是:不要因为漂亮就以为自己完美了,还要有智慧。这里就说,有一个叫袁媛的小女孩,他被班上的全部男生称为:“钢牙妹”因为他长期带着钢假牙。但是他很有智慧,可班上的人只管她丑,不管他学习好。
每个人不要觉得自己长得不是很好看,就不完美了,但是如果你很有智慧,那你也是算完美的。我自己长得也不是那么好看,但我心里总是想着,我也要有很大的智慧,我的'名字里居然有一个“慧”字,我就要变得有智慧。
我觉得丑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和别人不同,你做好你自己就好了。不管长得好看或不好看,反正你一定要做好两个字“认真”。这是我们老师告诉我们的。我的心中一直刻着这两个字。
一个人一定要有“认真”两个字,你没有智慧,那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一定要有“认真”这两个字。大家也要做到“认真”哦!
《智慧比漂亮更重要》是我看过最好看又最棒的书。
今天又是高考的日子,很多考生都在炎炎夏日中奔赴考场。每年的高考都不乏有发挥超常和发挥失常的学生。有些学生的水平都差不多,为什么考出来的成绩却大相径庭?这时我们就要提到一个概念,心理素质。其实高考就是考两种能力,一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二是你的心理素质。有很多考生平时掌握的基础好,但是一面临考试就两脚发软,大脑一片空白。而往往那些在高考中真正取胜的人都是心理素质较好的考生。
心理素质,可以说是决定成就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曾研究发现,在那些成绩平平与取得较大成就的人身上,最明显的差别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就如我们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他曾经试验一次电灯泡试验,就经历了上万次失败,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怎能在这种频繁毁灭性的打击下依旧做到桃花笑春风呢?爱迪生曾遭遇一次火灾,当他被人发现时,他正在火灾堆中平静地看着火势,并对他的儿子说:“快去叫你的母亲,她恐怕一辈子也见不到这样的'场面。”这种淡定与平和,是普通人无法超越的,而正是因为这种淡定与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是爱迪生给后人创造了那么多的发明,成就物理新时代。
心理素质,不仅在取得成绩,获得成就方面有很大的意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更是有不可忽视的功能。在21世纪,人们的生活压力大,时时都面临着下岗,失业的风险。甚至是学生,也有着考试挂科的心理危机。在这些沉重的打击下,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这是导致健康问题。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心理素质,更要懂得如何去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获得身心的健康,从而取得成就,扬起人生的船帆。
在21世纪,最重要的是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希望朋友们都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地披荆斩棘,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一个成语,大家可能都很熟悉,那就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或许很多人也都熟悉。可是大家似乎都明白这件事情,却很少有人真正的汲取教训。
就像现在,一谈到“学习”两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读书。然后在倡导着“终身学习”的时候,大家都去读书了,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每位学生每年都被要求要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量。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似乎只要多读书,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能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可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一个去外国的留学高材生,在外国学习的时候也很刻苦努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会读很多的书。他每门的笔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十分出色的。可是到最后的时候,他并没能如他想象般获得教授们的'一致好评。
因为他有一项弱点。他的实践成绩糟糕透了,他甚至无法和其他那些成绩差的同学一般,将实践进行下去。他的交际、分配和整合管理能力都十分欠缺。他的理论是很棒的,该怎么做的道理他也是很清楚的,可就是无法出色的完成那样的实践活动。
这说明了什么?他的智力有问题吗?很明显,一个能考出那般出色成绩的人不会是个有智商缺陷的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回头看看中国的学生们,在学校里做什么。他们在刻苦的读书、做笔记、背诵。然后,他们要将这些记忆的知识用来考试,取得好的成绩。可是对于那些知识,他们是真的全部弄明白了吗?他们在学习中就没有思考过书中的知识究竟是真的完全正确吗?
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时间思考这些,他们只是在忙着读和背,忙着应付一场又一场的考试。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一句十分正确的话,它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可是现在信奉这句话并且做到的学生太少了,他们甚至没有实际动手验证书中知识的习惯。所以我们不仅应该明白和铭记实践比死读书更重要的道理,更要真正有所行动,力有所用,学以致用。
也许你会说,考研是一场智力战争,千军万马的智力大比拼、大较量,谁更加聪明,谁就能获取最后的胜利;考研是一场知识大会战,谁的基础知识扎实,谁的知识面广博,谁就能在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是的,考研这场战争需要相当的智力,也需要宽厚广博的知识储备,但是,光有智力和知识,不一定就能赢得考研之战,许许多多在考研战场上败北的战士,并非智力不及他人,也亦非基础不够牢固,只因为有的难以坚持到底,有的难以抗拒重压,有的只是对自己不够信任。
也许你会说,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旺盛的精力和充足的物资供养,需要天长日久的鏖战,谁战斗力旺盛,谁的后勤储备充足,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是的,考研之战不仅需要旺盛而持久的战斗力,还需要得心应手的后勤储备。多少数年征战考研战场的学子,为了不再给家庭增加负担而不得不抽出半年、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保障考研。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坐拥充足的粮草储备,毫无后顾的危机,却依然在这场战争中一无所获,空手而归。只因为他缺少一点危机,缺少明确的目标,缺少高远的志向。
也许你会说,考研是一场关系谋求高位、追求高薪的功利之战。谁赢得了这场战争,谁就把握了获得更好职业、获取更高薪酬的主动权。是的,考研也许能让你谋得高就、获取高薪,但这也只是考研之战的附赠品和副产品,如果你把它们当作考研之战的最终目的和真正战利品,也许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失去赢得考研之战应当获得的更多更重要更美好的东西。更何况,谋职和赚钱并不一定就要读研,读了研也不一定就能谋得体面的职业。
也许你会说,考研是一个人的孤寂战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你自己才能为自己一本一本地啃专业书籍,只有你自己整理自己的考研笔记,只有你自己才能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不懈。是的,只有你自己才真正知道你通过这场战争获取什么,只有你战胜了自己,才能最终赢得这场考研之战。但是,你的身边和远处有那么多的人在关心你的战前准备和战争结果,在惦记着你的生活学习,还有那么多的研友和你在一个教室里接受酷暑严寒的考验,还有那么多的同学朋友和你复习着一样的科目,并肩战斗,却并没有挤占你的名额,而是走向了不同的学校和科研院所。
考研不仅是一场智力之战、知识之战,更是一场心理之战、信心之战、希望之战、超越自我之战。如何超越?借鉴一下温总理的,可以说信心和希望比黄金更重要。训练抵抗、调节和消解压力的能力,控制、释放和把握自我情绪的`能力,培养乐观、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平静、淡泊和平常人的心境,所有这些,不仅是这场战争的润滑剂和调节器,更是赢得这场超越之战必须的心理和思想保证。
考研不仅是一场需要精力和后勤保障的供给战,更是一场需要远大志向、坚定信念从而激发无限潜能的战争。赢得这场战争,不仅是谋得一份满意的职业,更是自我提升,对人类普遍的知识有所创新、有所贡献,在学问和人生追求方面更进一步的重要途径。考研并非是一个人的战争,无数的研友都在为共同的理想和人生追求而努力奋斗。
考研是一场战争,但不仅仅是一场战争而已。考研之战的收场,既是一场战争的结束,也是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更是我们人生中一场华丽的盛宴,你在这里拼搏、付出、收获、成长,以至于超越。是的,经历之后的超越,超越考研,超越战争,超越功利,超越过去,超越自我,从而走向成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